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省政府工作報告中的“宜昌力量”

1月24日上午, 在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上, 省委副書記、省長王曉東作政府工作報告。 報告中, 宜昌被多次直接或間接提及。 特別是在2018年工作重點中, 報告明確指出, 要推動“一主兩副多極”競相發展, 大力支持宜昌建成區域性創新中心, 進一步提升城市綜合實力、積聚能力和輻射帶動力, 加快實施湖北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總體規劃, 努力實現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共贏。

【關鍵字】化工轉型

【報告摘要】深入推進長江大保護九大行動, 突出整治非法碼頭和采砂場, 保護飲用水源地, “關、改、搬”沿江化工企業。

【延伸】2017年, 宜昌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和魄力, 強力推進沿江134家化工企業“關、轉、搬”, 首批依法關停企業25家。 打響化工產業轉型升級攻堅戰, 展開“三年行動”, 沿江一公里“紅線”已全面形成。 編制宜昌化工產業綠色發展規劃, 啟動建設宜都、枝江專業化工園區。

引進中國化學工程集團和一流化工專家團隊, 力爭3年內投資500億元打造綠色、安全、高效、高水準的精細化工園區。

【關鍵字】污染防治

【報告摘要】強化“三江”(長江、漢江、清江)“五湖”“六庫”(三峽水庫、丹江口水庫、漳河水庫、黃龍水庫、陸水水庫、浮橋河水庫)防治保護, 改善重點流域水質, 加強小流域治理, 加快城市黑臭水體治理。

【延伸】2017年以來, 宜昌污染防治工作全面加強。 編制《宜昌長江生態保護與綠色發展戰略規劃》, 制定綠色發展指標體系, 出臺環境保護“一票否決”辦法, 協同制定《宜昌市黃柏河流域保護條例》, 以壓倒性力度推進長江宜昌段生態修復與治理。 取締非法碼頭151個, 修復生態岸線41公里, 關停沿江排污口26個。 全面落實四級“河湖長”制,

取締江河湖庫圍欄圍網養殖、珍珠養殖、投肥養殖。 關閉禁養區畜禽養殖場33家。 城區不達標水體治理加快推進, 新建污水管網140公里, 沙河、柏臨河等河流水質明顯好轉。 臨江溪、點軍汙水處理廠提標建設按期完成, 51個鄉鎮汙水處理廠全部開工建設。

【關鍵字】軍民融合

【報告摘要】深入實施軍民融合六大工程, 支援武漢、襄陽、宜昌、孝感等示範基地做大做強, 支援隨州、咸甯等地建設國家應急產業基地。

【延伸】2017年, 我市被列為國家軍民融合產業示範基地, 躋身國家創新型特色城市行列。 正在加快推動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民用航空航太等領域的產業項目儘快落地, 加快建設國家軍民融合產業示範基地。

【關鍵字】重大專案

【報告摘要】1、支援國家記憶體基地、商業航太基地、比亞迪新能源客車、廣汽傳祺宜昌基地、江漢戰略儲氣庫等重大專案加快建設。 2、實施交通強省三年攻堅行動, 加快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三峽綜合交通樞紐、漢江現代航運體系建設, 抓好武西、武九、呼南、蒙華鐵路湖北段和荊荊客專建設。

【延伸】1、今年1月, 廣汽乘用車宜昌項目在宜開工, 總投資超35.3億元, 規劃年產20萬輛, 2019年6月投產。 預期到“十三五”末, 產能將覆蓋珠三角、長三角、“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經濟帶, 助力實現2020年百萬產銷規模。 去年12月, 我市黨政代表團前往比亞迪集團進行考察, 雙方就推進“雲軌”列車合作形成共識。

2、2017年, 《三峽臨空經濟區總體方案》獲省政府批復。 三峽機場年旅客輸送量突破220萬人次,

增長45%。 電子商務交易額1244億元, 增長38.2%。 港口輸送量8261萬噸。 現代物流總額增長14.1%。 國家“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規劃將宜昌定位為“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 白洋長江大橋、鄭萬高鐵興山段、三峽機場改擴建、伍家崗長江大橋、三峽翻壩物流產業園疏港專用鐵路、軌道交通一期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積極推進, 襄荊宜高鐵、沿江高鐵、江南江北翻壩鐵路等項目即將動工興建, 宜昌作為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的區位優勢將進一步凸顯。

【關鍵字】開放發展

【報告摘要】1、深入推進湖北自貿區建設。 2、推動中歐班列、江海直達航線、多式聯運發展。 支援襄陽、宜昌申報綜合保稅區。

【延伸】2017年, 湖北自貿區宜昌片區掛牌運行, 已吸引1561家企業落戶。三峽保稅物流中心(B型)封關運營,累計監管貨值突破4億元,居全省第一。宜漢歐貨運班列加掛運行,綜合保稅區正加緊申報。2018年,我市將加快把宜昌自貿片區打造成三峽區域對接“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節點。加快推進綜合保稅區申報建設,更好發揮三峽保稅物流中心平臺功能。加快宜昌港對外開放,促進宜昌中歐班列、水運班輪常態化運營,引導企業“走出去”開展投資和經貿合作,助力企業開拓國際市場。

【關鍵字】創新城市

【報告摘要】支援武漢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創新中心、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全面改革創新試驗區,支持襄陽、宜昌建成區域性創新中心,推動創新型城市建設。

【延伸】2017年,宜昌淨增高新技術企業57家、高新技術產品183個,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320億元,發明專利授權量620件。成立全省第二家科技銀行。實施“我選湖北·愛上宜昌”創新創業計畫。我市被列為國家軍民融合產業示範基地,躋身國家創新型特色城市行列。 2018年將持續推進“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成長工程”“高新技術企業倍增工程”,確保新增高新技術企業40家以上、高新技術產品130個以上,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速8%。

【關鍵字】區域協調

【報告摘要】1、協同推進漢江生態經濟帶、三峽生態經濟合作區、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加大對大別山革命老區、武陵山民族地區、秦巴山和幕阜山貧困地區、移民集中區等支持力度。2、支持襄陽、宜昌進一步提升城市綜合實力、集聚能力和輻射帶動力。

【延伸】1、“建設三峽生態經濟合作區”被寫進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宜昌正在積極發揮區域龍頭帶動作用,積極開展三峽生態經濟合作區生態治理“宜昌試驗”,通過實施“生態守護、生態產業、生態金融、生態公民”四大工程,探索構建三峽區域現代生態治理新體系。

2、2017年宜昌精准脫貧扎實推進,實現81705人脫貧、60個村出列、18315人易地扶貧搬遷。2018年,將向深度貧困地區聚焦發力,對五峰深度貧困縣、40個深度貧困村進行重點幫扶。

3、2017年,宜昌連續三年蟬聯全國文明城市,屬全省唯一。同時獲評全國文明城市的還有宜都。至此,宜昌共湧現出宜都、興山、秭歸三個全國文明縣城,當陽半月鎮、枝江安福寺鎮、遠安鳴鳳鎮、夷陵龍泉鎮四個全國文明鎮,在全國獨樹一幟,再次彰顯了省域副中心城市和長江中上游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為。

【關鍵字】文化振興

【報告摘要】實施荊楚大遺址保護傳承工程和傳統工藝振興計畫,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推進萬里茶道申遺。

【延伸】宜昌把振興傳統工藝作為非遺保護傳承的重要方面,積極鼓勵支援企業參與傳統工藝產品和衍生品的開發。2017年,積極融入“一帶一路”戰略,成功舉辦“萬里茶道”學術研討會、茶葉和柑橘國際採購商大會、國際茶旅融合論壇,先後邀請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國際茶葉組織等機構的多名國內外嘉賓齊聚宜昌,為復興萬里茶道、推進茶旅融合、共謀互利共贏創造了平臺,營造了氛圍。2018年,將繼續推動萬里古茶道申遺工作。

已吸引1561家企業落戶。三峽保稅物流中心(B型)封關運營,累計監管貨值突破4億元,居全省第一。宜漢歐貨運班列加掛運行,綜合保稅區正加緊申報。2018年,我市將加快把宜昌自貿片區打造成三峽區域對接“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節點。加快推進綜合保稅區申報建設,更好發揮三峽保稅物流中心平臺功能。加快宜昌港對外開放,促進宜昌中歐班列、水運班輪常態化運營,引導企業“走出去”開展投資和經貿合作,助力企業開拓國際市場。

【關鍵字】創新城市

【報告摘要】支援武漢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創新中心、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全面改革創新試驗區,支持襄陽、宜昌建成區域性創新中心,推動創新型城市建設。

【延伸】2017年,宜昌淨增高新技術企業57家、高新技術產品183個,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320億元,發明專利授權量620件。成立全省第二家科技銀行。實施“我選湖北·愛上宜昌”創新創業計畫。我市被列為國家軍民融合產業示範基地,躋身國家創新型特色城市行列。 2018年將持續推進“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成長工程”“高新技術企業倍增工程”,確保新增高新技術企業40家以上、高新技術產品130個以上,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速8%。

【關鍵字】區域協調

【報告摘要】1、協同推進漢江生態經濟帶、三峽生態經濟合作區、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加大對大別山革命老區、武陵山民族地區、秦巴山和幕阜山貧困地區、移民集中區等支持力度。2、支持襄陽、宜昌進一步提升城市綜合實力、集聚能力和輻射帶動力。

【延伸】1、“建設三峽生態經濟合作區”被寫進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宜昌正在積極發揮區域龍頭帶動作用,積極開展三峽生態經濟合作區生態治理“宜昌試驗”,通過實施“生態守護、生態產業、生態金融、生態公民”四大工程,探索構建三峽區域現代生態治理新體系。

2、2017年宜昌精准脫貧扎實推進,實現81705人脫貧、60個村出列、18315人易地扶貧搬遷。2018年,將向深度貧困地區聚焦發力,對五峰深度貧困縣、40個深度貧困村進行重點幫扶。

3、2017年,宜昌連續三年蟬聯全國文明城市,屬全省唯一。同時獲評全國文明城市的還有宜都。至此,宜昌共湧現出宜都、興山、秭歸三個全國文明縣城,當陽半月鎮、枝江安福寺鎮、遠安鳴鳳鎮、夷陵龍泉鎮四個全國文明鎮,在全國獨樹一幟,再次彰顯了省域副中心城市和長江中上游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為。

【關鍵字】文化振興

【報告摘要】實施荊楚大遺址保護傳承工程和傳統工藝振興計畫,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推進萬里茶道申遺。

【延伸】宜昌把振興傳統工藝作為非遺保護傳承的重要方面,積極鼓勵支援企業參與傳統工藝產品和衍生品的開發。2017年,積極融入“一帶一路”戰略,成功舉辦“萬里茶道”學術研討會、茶葉和柑橘國際採購商大會、國際茶旅融合論壇,先後邀請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國際茶葉組織等機構的多名國內外嘉賓齊聚宜昌,為復興萬里茶道、推進茶旅融合、共謀互利共贏創造了平臺,營造了氛圍。2018年,將繼續推動萬里古茶道申遺工作。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