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從QQ紅包新玩法說起:或許,你知道QQ錢包嗎?

作者:陳麗苑

相信細心的你們已經發現, 近日線上紅包又有了新玩法。 1月18日QQ更新版本7.3.5, 本次升級最主要的特色是在紅包互動上新增了視頻通話紅包和語音口令紅包。

具體來看, 前者是在兩人視頻通話過程中, 選擇特效互動中的紅包功能並支付, 就可發送隨機金額紅包, 同時觸發遊戲互動環節。 對方可根據彈出的表情包進行模仿, 做出特定表情, 刷臉搶紅包, 螢幕會有“perfect”“miss”等提示。 遊戲結束後, 根據做對表情的數量獲得分數並領取相應比例的紅包, 未領取的紅包將會退還至支付者的QQ錢包餘額。 這樣一來,

擅長“顏藝”搞笑、表情生動的朋友們可以大展身手了。

後者則是“說”了算。 在發送語音口令紅包時設置一段文字, 對方只有說對口令才能將紅包拆開, 可謂是考驗“口技”的神器。 因此想要“為難”朋友們的, 繞口令、生僻字、調侃語等各式“障礙”任君選擇。

QQ一直以來專注年輕人群體, 深耕趣味社交。 近幾年來QQ紅包頻頻推出新玩法, 從2016年的“刷一刷”紅包雨和口令紅包, 到2017年的面對面紅包、AR實景紅包, 到今年人臉識別的“視頻通話+紅包”模式, QQ通過AR、人工智慧、音視頻技術支撐, 加上紅包的互動性, 把社交平臺變成年輕人探索世界的新工具。

年末紅包大戰:實際上是互聯網消費金融的競爭

1、微信紅包與微信支付“彎道超車”

每年年末, 紅包都是熱搜關鍵字。 線上紅包最早是由微信行銷團隊想出來的。 2015年的春節, 微信推出發紅包活動, 掀起了在微信上瘋搶紅包的熱潮。 如今, 過年用微信發紅包早已是常態。

2015年被稱為微信支付的轉捩點。 借助“微信紅包”這個病毒式的行銷方法, 那年春節過後微信支付擁有了兩億綁定銀行卡的用戶, 從而讓微信支付成功搶攤移動支付的市場。 並且這個數量在繼續擴大著, 據統計, 2016年春節過後, 微信綁卡用戶超過3億;2017年春節微信紅包收發總量達到460億, 同比增長43.3%。 如果微信支付的綁卡人數也同比增加43.3%, 僅僅是綁卡人數就超過了支付寶的月活躍用戶數。

不得不說, 借助騰訊強大的投入資金, 與微信強大的社交使用粘性, 才有了今天能與原來移動支付“老大哥”支付寶相提並論的微信支付。

2、支付寶掃碼領紅包, 怒刷存在感

紅包對於國人來說似乎有著獨特的意味。

有了微信紅包成功的經驗在前, 各路巨頭絞盡腦汁推出紅包新玩法, 使得年末的紅包大戰成了“慣例”。 例如近段時間怒刷存在感的“老大哥”支付寶。

最晚在2017年12月開始, 支付寶的掃碼領紅包活動達到一個最高潮。 支付寶紅包的具體玩法是, 用戶每人每天可通過掃碼或者複製口令領一次紅包,用於線下消費,領多少減多少,並且還可抽取商家紅包,後者指定商鋪可用,並且覆蓋率還不小。另外,自己在支付寶生成支付口令分享給好友,好友領取、消費之後還可獲得賞金,也就是好友領多少就賞你多少,這就造就了近段時間來微信群或者朋友圈裡刷屏的支付寶口令——微信竟成了支付寶的隱形宣傳廣告,不知兩位馬總心情對比如何?

支付寶的這一活動不僅收穫隨手轉發的病毒式行銷,也吸引了不少商家支持,迅速搶佔不少的線下消費場景。各種小商家門店用支付寶的逐漸多了起來,要知道這些場景原本是微信支付的地盤。

其實不難看出,各巨頭加入年末紅包大戰可遠不止是吸引大家領“紅包”那麼簡單。紅包大戰背後,實際上是移動支付場景的搶奪之戰。往大了說,是互聯網消費金融的競爭。

3、移動支付市場的搶灘之戰

去年以來,我國就是全球最大的移動支付市場。無論是發達的美國、日本還是歐洲,都沒辦法像中國這樣,僅僅依靠一部手機就可以完成各種日常消費,幾乎達到“無現金”效果。

據統計,2016年中國移動支付使用者規模多達4.69億;移動業務257.10億筆,支付金額達157.55萬億元,年總交易額達到38.6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00%;而到了2017年,僅上半年,移動支付業務179.26億筆,移動支付金額為99.89萬億元,使用者規模更是不斷上升,應用場景也越來越豐富,涵蓋衣、食、住、行方方面面。中國的移動支付市場的潛力和發展勢頭有目共睹。

圖:2013-2017上半年中國移動支付使用者規模增長情況(單位:億戶)

有人總結,中國協力廠商移動支付市場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的昇華:淘寶引領的電商階段,餘額寶後的金融階段,微信紅包帶動的社交階段,最後是微信支付開啟的小額消費階段。

在過去pc時代,支付寶依託淘寶、天貓線上購物的領先地位,市場份額無人能夠撼動,再加上餘額寶的推出,大額轉帳免費加高收益率的雙重優勢著實令其風光無限,也給普通民眾帶去不少實惠。2015年起,微信支付的崛起對支付寶的地位造成極大威脅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而且移動支付市場的爭奪還連續有巨頭入局,大家都想從這個巨大的市場中分得一杯羹。2017年“雙十二”前夕,銀聯推出雲閃付APP,宣佈強勢正式進軍移動支付市場。

面對市場逐漸被瓜分的威脅,如何更廣泛、更快速地搶灘各場景,是各方都最為關注的問題。單獨拿騰訊財付通來說,其實,在移動支付市場這一塊,財付通的佈局除了微信支付,還有一個似乎不那麼起眼的存在——QQ錢包。對於QQ錢包,不知道大家是否瞭解,或者是否使用過?

QQ錢包:移動支付市場裡不起眼的一員

微信的崛起離不開微信紅包的助力,這樣看來,或許QQ錢包是想要複製微信支付的傳奇,因而近年來QQ紅包頻頻推出新花樣。例如去年在支付寶集福活動大熱的期間,騰訊也推出了AR紅包,借助AR技術實景搶紅包。可惜激起的水花很小,這類新玩法並不像微信紅包那樣,培養起消費者使用QQ錢包的習慣。

1、作為移動支付工具的QQ錢包

為什麼此次紅包新花樣不是在微信開設視頻通話紅包而是選擇QQ這個平臺?一方面,是騰訊想要壯大QQ錢包,與微信支付一起搶奪移動支付市場;另一方面,這是由QQ本身的特性決定的。

2、“年輕就用QQ錢包”

QQ的用戶大多是95後、00後等越來越年輕的群體,一直帶著這些年齡階段特有的叛逆和嚮往自由的屬性,他們不希望與上一輩雷同,渴望個性。

另外,經過對QQ十多年積累的資料分析,其龐大的QQ用戶主要集中在三四五線城市。有了這個年齡層次和地域的特點,再來看QQ錢包就好理解了。

當然,QQ錢包也有打入線下場景的嘗試,總的來看,都與“年輕”二字緊密關聯。例如2016年7月,麥當勞與QQ錢包達成合作,超2000家門店可用QQ錢包支付。向來有著“年輕”品牌形象的麥當勞,與同樣定位于年輕人的QQ錢包進行合作,意在形成二者平臺能力的互補,在移動支付的浪潮中保持主動性,抓住熱衷於使用移動支付的年輕客戶群體。又比如與友寶自動販售機、天福連鎖便利店聯合推出的跨界行銷活動,是瞄準了友寶等便捷、平價商品在年輕人群體廣受歡迎的優勢。

3、爭奪移動支付場景:難度不小

自2014年1月上線以來,依託六成用戶為90後、00後的QQ,QQ錢包已經成為年輕群體的首選移動支付平臺。但相比微信支付和支付寶來說,QQ錢包作為移動支付的後來者,線上下消費場景和品牌認知上,仍然與他們的前輩有一定差距。不妨觀察一下身邊朋友的移動支付習慣,用QQ錢包的可謂少之又少,能夠使用QQ錢包的商家似乎也不多。

對於QQ錢包而言,是繼續主打年輕用戶群體,還是想辦法跨越年齡層的隔閡將用戶群體的範圍擴大?前者的缺點是年輕人的消費能力有限,儘管推出了代付和句有料,但是大眾認知明顯不足;至於後者,要想拓寬用戶群體,爭奪移動支付場景,可以肯定的是,這條路不會很好走。

首先是用戶消費習慣難改變。移動支付的普及離不開補貼,對於大眾來說,雖然微信和支付寶通過大量紅包和優惠補貼普及了線下的移動支付消費習慣,但這種習慣並不屬於QQ錢包;對中小商家來說,他們往往看重支付平臺的仍然是補貼和覆蓋,而且使用者有時也需要補貼來刺激。

而且,我們知道單純的搶發紅包對移動支付其實沒有任何意義,很多人搶了紅包就放在QQ錢包裡面,根本沒有發生關鍵的綁卡這一步。話題回到開頭的QQ紅包新玩法,也就是說,如果此番新玩法能讓更多用戶走向綁卡的一步,將QQ錢包和用戶的銀行帳號關聯起來,才能發揮更多的想像空間。

但是就目前來說,QQ容易被盜的風險、綁卡實名制的要求、QQ錢包實現提現收費等操作,這些都是阻礙用戶綁卡的幾大障礙。並且隨著微信支付的逐漸普及,QQ錢包能否維持自身的用戶和地域優勢,都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最後想問一下,你們對QQ錢包前景看好嗎?會不會想要嘗試使用一下?

(資料參考:搜狐科技、港股那點事、知乎、百度百科等;圖片來源於網路)

用戶每人每天可通過掃碼或者複製口令領一次紅包,用於線下消費,領多少減多少,並且還可抽取商家紅包,後者指定商鋪可用,並且覆蓋率還不小。另外,自己在支付寶生成支付口令分享給好友,好友領取、消費之後還可獲得賞金,也就是好友領多少就賞你多少,這就造就了近段時間來微信群或者朋友圈裡刷屏的支付寶口令——微信竟成了支付寶的隱形宣傳廣告,不知兩位馬總心情對比如何?

支付寶的這一活動不僅收穫隨手轉發的病毒式行銷,也吸引了不少商家支持,迅速搶佔不少的線下消費場景。各種小商家門店用支付寶的逐漸多了起來,要知道這些場景原本是微信支付的地盤。

其實不難看出,各巨頭加入年末紅包大戰可遠不止是吸引大家領“紅包”那麼簡單。紅包大戰背後,實際上是移動支付場景的搶奪之戰。往大了說,是互聯網消費金融的競爭。

3、移動支付市場的搶灘之戰

去年以來,我國就是全球最大的移動支付市場。無論是發達的美國、日本還是歐洲,都沒辦法像中國這樣,僅僅依靠一部手機就可以完成各種日常消費,幾乎達到“無現金”效果。

據統計,2016年中國移動支付使用者規模多達4.69億;移動業務257.10億筆,支付金額達157.55萬億元,年總交易額達到38.6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00%;而到了2017年,僅上半年,移動支付業務179.26億筆,移動支付金額為99.89萬億元,使用者規模更是不斷上升,應用場景也越來越豐富,涵蓋衣、食、住、行方方面面。中國的移動支付市場的潛力和發展勢頭有目共睹。

圖:2013-2017上半年中國移動支付使用者規模增長情況(單位:億戶)

有人總結,中國協力廠商移動支付市場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的昇華:淘寶引領的電商階段,餘額寶後的金融階段,微信紅包帶動的社交階段,最後是微信支付開啟的小額消費階段。

在過去pc時代,支付寶依託淘寶、天貓線上購物的領先地位,市場份額無人能夠撼動,再加上餘額寶的推出,大額轉帳免費加高收益率的雙重優勢著實令其風光無限,也給普通民眾帶去不少實惠。2015年起,微信支付的崛起對支付寶的地位造成極大威脅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而且移動支付市場的爭奪還連續有巨頭入局,大家都想從這個巨大的市場中分得一杯羹。2017年“雙十二”前夕,銀聯推出雲閃付APP,宣佈強勢正式進軍移動支付市場。

面對市場逐漸被瓜分的威脅,如何更廣泛、更快速地搶灘各場景,是各方都最為關注的問題。單獨拿騰訊財付通來說,其實,在移動支付市場這一塊,財付通的佈局除了微信支付,還有一個似乎不那麼起眼的存在——QQ錢包。對於QQ錢包,不知道大家是否瞭解,或者是否使用過?

QQ錢包:移動支付市場裡不起眼的一員

微信的崛起離不開微信紅包的助力,這樣看來,或許QQ錢包是想要複製微信支付的傳奇,因而近年來QQ紅包頻頻推出新花樣。例如去年在支付寶集福活動大熱的期間,騰訊也推出了AR紅包,借助AR技術實景搶紅包。可惜激起的水花很小,這類新玩法並不像微信紅包那樣,培養起消費者使用QQ錢包的習慣。

1、作為移動支付工具的QQ錢包

為什麼此次紅包新花樣不是在微信開設視頻通話紅包而是選擇QQ這個平臺?一方面,是騰訊想要壯大QQ錢包,與微信支付一起搶奪移動支付市場;另一方面,這是由QQ本身的特性決定的。

2、“年輕就用QQ錢包”

QQ的用戶大多是95後、00後等越來越年輕的群體,一直帶著這些年齡階段特有的叛逆和嚮往自由的屬性,他們不希望與上一輩雷同,渴望個性。

另外,經過對QQ十多年積累的資料分析,其龐大的QQ用戶主要集中在三四五線城市。有了這個年齡層次和地域的特點,再來看QQ錢包就好理解了。

當然,QQ錢包也有打入線下場景的嘗試,總的來看,都與“年輕”二字緊密關聯。例如2016年7月,麥當勞與QQ錢包達成合作,超2000家門店可用QQ錢包支付。向來有著“年輕”品牌形象的麥當勞,與同樣定位于年輕人的QQ錢包進行合作,意在形成二者平臺能力的互補,在移動支付的浪潮中保持主動性,抓住熱衷於使用移動支付的年輕客戶群體。又比如與友寶自動販售機、天福連鎖便利店聯合推出的跨界行銷活動,是瞄準了友寶等便捷、平價商品在年輕人群體廣受歡迎的優勢。

3、爭奪移動支付場景:難度不小

自2014年1月上線以來,依託六成用戶為90後、00後的QQ,QQ錢包已經成為年輕群體的首選移動支付平臺。但相比微信支付和支付寶來說,QQ錢包作為移動支付的後來者,線上下消費場景和品牌認知上,仍然與他們的前輩有一定差距。不妨觀察一下身邊朋友的移動支付習慣,用QQ錢包的可謂少之又少,能夠使用QQ錢包的商家似乎也不多。

對於QQ錢包而言,是繼續主打年輕用戶群體,還是想辦法跨越年齡層的隔閡將用戶群體的範圍擴大?前者的缺點是年輕人的消費能力有限,儘管推出了代付和句有料,但是大眾認知明顯不足;至於後者,要想拓寬用戶群體,爭奪移動支付場景,可以肯定的是,這條路不會很好走。

首先是用戶消費習慣難改變。移動支付的普及離不開補貼,對於大眾來說,雖然微信和支付寶通過大量紅包和優惠補貼普及了線下的移動支付消費習慣,但這種習慣並不屬於QQ錢包;對中小商家來說,他們往往看重支付平臺的仍然是補貼和覆蓋,而且使用者有時也需要補貼來刺激。

而且,我們知道單純的搶發紅包對移動支付其實沒有任何意義,很多人搶了紅包就放在QQ錢包裡面,根本沒有發生關鍵的綁卡這一步。話題回到開頭的QQ紅包新玩法,也就是說,如果此番新玩法能讓更多用戶走向綁卡的一步,將QQ錢包和用戶的銀行帳號關聯起來,才能發揮更多的想像空間。

但是就目前來說,QQ容易被盜的風險、綁卡實名制的要求、QQ錢包實現提現收費等操作,這些都是阻礙用戶綁卡的幾大障礙。並且隨著微信支付的逐漸普及,QQ錢包能否維持自身的用戶和地域優勢,都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最後想問一下,你們對QQ錢包前景看好嗎?會不會想要嘗試使用一下?

(資料參考:搜狐科技、港股那點事、知乎、百度百科等;圖片來源於網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