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萬達年報來了!這是一張差點被謠言耽誤的成績單!

有人說, 2017年應該算作萬達的“水逆”之年。

這一年, 萬達始終活在風口浪尖, 一次次被“債券拋售”“涉嫌政治風波”“內保外貸被排查”“資產轉移海外”“王健林被邊控”“債務違約”“萬達網科裁員95%”等謠言纏身, 屢屢成為輿論焦點。

這一年, 萬達出人意料地閃電將其持有的萬達城文旅項目資產包和酒店資產包分別出讓給融創中國和富力地產, 總交易額達637.5億元。 那場發佈會上的種種細節, 被自媒體和坊間描述得繪聲繪色。

這一年萬達太不容易了!連老王自己也在年會上表示, 2017年是萬達集團歷史上難忘的一年, 萬達經歷了風波,

承受了磨難, 經營條件困難。

遭遇風波的萬達, 如外界傳言那樣岌岌可危嗎?經營狀況到底如何?世紀大轉讓之後的萬達家底究竟如何?賣掉要圍剿迪士尼的文旅大項目後, 萬達何去何從?萬達的年報引人關注。

昨天下午, 萬達年會召開, 王健林作年度工作報告, 亮出2017年年報。

“儘管2017年萬達集團轉讓了大量資產, 收入同比只下降1.1%。 淨利潤完成年目標的114%, 同比基本持平, 說明收入含金量不錯。 ”

“三十而立, 三十年也是世界長壽企業的新起點, 萬達迎來百年企業新的起點。 ”

用資料說話, 做客觀評價, 看完這份相當不錯的成績單後, 只想跟吃瓜群眾說一句:都想多了, 別替人操心了, 散了吧!

資產轉移到海外?

不存在的

有自媒體造謠說, 萬達已經將大部分資產都轉移到海外, 國內所剩無幾。 那麼萬達國內外資產構成是什麼情況呢?

我們看王健林給出的數字。 2017年, 萬達集團以成本計總資產為7000億元, 其中國內資產93%, 國外資產只占到7%。 說明, 萬達的主要資產還是在國內的。

王健林說:“為什麼專門提這個資料?去年有人說萬達把大量資產轉移到海外去了,

資料證明完全不符合事實。 ”

在業績簡報中, 萬達的集團資產同比減少960億左右, 資產“縮水”11.5%。 這是可以解釋的通的, 我們都知道, 2017年, 萬達商業轉讓了了文旅專案、酒店資產。

再看收入。 2017年萬達集團收入2273.7億元, 同比減少10.8%;這不僅是因為轉讓資產使收入減少, 還有162億旅遊收入去年不能併入報表。

表面看, 萬達的資產、收入指標都比去年下滑。 但萬達集團的淨利潤依然完成年計畫的114%, 同比持平。 這說明萬達集團的收入含金量不錯。 文旅專案、酒店資產的轉讓也並未給萬達集團帶來太大影響。

賣資產要不行了?

企業安全經營是第一位

去年7月, 萬達和融創、富力簽署了文旅專案、酒店資產轉讓協定,

業內眾說紛紜, 很多解讀, 更有甚者發出“萬達要不行了”“大量負債要違約”的謠言。

王健林在工作報告中主動解答了去年出售資產的大動作:“對於萬達賣資產就是萬達不行了這種說法, 完全是根本不理解商業的基本邏輯。 僅僅一項文旅專案、酒店資產轉讓協議, 就為萬達減債440億元, 回收現金670億元, 相當於減債1100億元。 ”王健林主要表達了四個觀點:

第一、什麼叫做生意?做生意用老百姓俗話說, 叫做買賣。 生意就是買和賣構成的, 世上沒有只買的生意, 也沒有只賣的生意。 買就說這個公司好, 賣就說這個公司不好, 這是根本不懂商業思維。 其實不管買也好、賣也好, 關鍵看買賣之間能否賺錢。

所以對萬達的買買買和賣賣賣, 關鍵看我們買的是什麼價格, 賣的是什麼價格, 萬達過去幾年在海外投了一批項目, 現在我們決定清償海外債務, 賣一半資產就能把全部債務清償, 說明我們買和賣之間賺錢了。

第二、萬達廣場本身是非常重的資產, 過去萬達廣場全部自己持有, 到2017年底開業236個廣場, 210個是重資產, 按成本價計算都是幾千億規模。 如果再持有文化旅遊項目和酒店, 重資產規模太大。 文化旅遊項目肯定可以收回投資的, 經過數學模型分析, 每個大型文化旅遊專案需要七年、八年有息負債才能往下走, 十幾年才能收回投資。 萬達十幾個文旅項目疊加在一起, 雖然通過銷售物業能回收大部分現金, 但至少五到六年內, 每年淨增1000億負債,壓力相當大。現在全球和中國都在去杠杆、降負債,這樣加杠杆、逆勢而為是不科學的。

第三、萬達已持有大量較高收益的萬達廣場物業,沒有必要再去持有文旅項目物業。萬達賣酒店,我們搞酒店建設、管理的很多同志都說,賣了是不是太可惜?萬達酒店是建得不錯,成本也很低,但是酒店整體年平均回報率低於4%,全部酒店每年吃掉十幾個萬達廣場的淨利潤,所以,我們決定把重資產的文旅專案和酒店賣掉,做輕資產這種只賺不賠的買賣,絕對是上策。不管社會上理不理解,也可能有些內部同志不理解,但是請大家三年以後再回頭來看我們的決定是否正確。

第四、企業經營安全第一。轉讓資產減債四百多億,回收現金近700億,加上我們手頭持有的現金,萬達經營的安全性增加很多,就能承受風波的衝擊。而且如果我們不轉讓這些資產,就不能把有限的資金投入到我們最需要發展的萬達廣場上去,就不能保證每年50個以上萬達廣場開業的計畫。為了企業安全,為了保證核心產業發展,我們必須這樣做。

負債過高?

萬達債務3年將降至絕對安全

王健林在萬達年會上,表示了萬達將負債的成果和決心。他表示,企業轉型和降低企業負債仍將成為2018年的一項重要工作。

萬達集團將採用一切資本手段降低企業負債,包括出售非核心資產、保持控制權前提下的股權交易、合作管理別人的資產等等。萬達要逐步清償全部海外有息負債,萬達商業A股退市資金也有了可靠方案。同時計畫用兩到三年時間,將企業負債降到絕對安全的水準。今天我可以在這裡負責任地說,萬達集團在全球絕不會出現任何信用違約!萬達30年沒有出現一起信用違約,我們把信用看得比資產、利潤更重要。

網科裁6000人?

總共就3000人,怎麼可能裁掉6000!

2017年12月底,網上傳萬達網科在進行大規模裁員,有傳聞稱,裁員的比例超過90%,達到6000人。

針對萬達網科裁員一事,王健林在報告中大幅度做出回應,稱犯的一個錯誤,就是給了萬達網路科技集團總裁曲德君太多錢。

“他們開發了一些有用的東西,只是這些東西有培育期,還不能馬上被資本市場接受。”

王健林說,萬達網科原來方向也有偏差,老想大規模來做,如果就為萬達廣場、旅遊度假區研發,可能早就整出名堂。

“網上傳網科裁員6000人,網科總共就3000人,怎麼可能裁掉6000人!曲德君你為什麼也不出來辟闢謠?”王健林說,要強調自主研發。不論網科今年與誰合作,不管是以資本還是戰略方式合作,我們自己應用軟體的研發都不能停止。為什麼萬達要成立自己的研究院?我不相信別人會出大錢來做對我們有用的東西,就算能做出來,什麼時候也不知道。所以我們寧可每年少花點錢,找幾個人,把有前景的研發項目繼續下去,研究線上線下融合應用軟體,要繼續自己搞,這一點是非常明確的。

王健林還表示,要成立新網科公司。戰略合作者確定之後,再來確定業務目標。“點這一句話,是說給網科同志們聽的。”

萬達是房地產商?

輕資產已經轉型成功

再仔細分析萬達集團的收入構成:

2017年萬達商業收入1125.4億元,完成年計畫的104.1%,同比減少21%;租金收入255.2億元,完成年計畫的101.4%,同比增長30.3%。

2017年萬達文化集團收入637.8億元,完成年計畫的100.1%,同比增長32.6%(扣減旅遊收入162億元),文化產業收入占萬達集團總收入的28%,成為萬達另一個支柱產業。

2017年萬達金融集團收入321.2億元,完成年計畫的125.5%,淨利潤完成年計畫的1961%。

2017年萬達網路科技集團收入58.6億元,完成年計畫的90.1%。

2017年萬達集團其它公司收入130.7億元,完成年計畫的106%。

萬達的商業收入、文化集團收入是兩個大頭。2017年,萬達集團服務業收入占比達到63.4%。2016年萬達的服務業收入占比是55%,2015年萬達的服務業收入占比是43%。

可以明顯看出,萬達的服務業收入是逐年增加的。

對此,王健林在在1月20日召開的萬達集團2017年年會上,做了這樣的:“一百年來,全球大型房企無一例轉型成功;而萬達已經改寫商業歷史,成功轉型為服務型企業。”

2017年,萬達的租金收入表現著實亮眼。商業租金收入達到255.2億元,同比增長30.3%,連續多年保持平均超過30%的增長速度。這也是王健林特別看重的一項指標,因為它是長期穩定的現金流,而且利潤最高。

這也是為什麼即使萬達因主動調整業務,收入同比下降,但淨利潤做到同比持平的主要原因之一。按照萬達商業發展戰略,未來主要發展輕資產,可以預見,萬達租金利潤比和萬達收入含金量將持續提升。

每年淨增1000億負債,壓力相當大。現在全球和中國都在去杠杆、降負債,這樣加杠杆、逆勢而為是不科學的。

第三、萬達已持有大量較高收益的萬達廣場物業,沒有必要再去持有文旅項目物業。萬達賣酒店,我們搞酒店建設、管理的很多同志都說,賣了是不是太可惜?萬達酒店是建得不錯,成本也很低,但是酒店整體年平均回報率低於4%,全部酒店每年吃掉十幾個萬達廣場的淨利潤,所以,我們決定把重資產的文旅專案和酒店賣掉,做輕資產這種只賺不賠的買賣,絕對是上策。不管社會上理不理解,也可能有些內部同志不理解,但是請大家三年以後再回頭來看我們的決定是否正確。

第四、企業經營安全第一。轉讓資產減債四百多億,回收現金近700億,加上我們手頭持有的現金,萬達經營的安全性增加很多,就能承受風波的衝擊。而且如果我們不轉讓這些資產,就不能把有限的資金投入到我們最需要發展的萬達廣場上去,就不能保證每年50個以上萬達廣場開業的計畫。為了企業安全,為了保證核心產業發展,我們必須這樣做。

負債過高?

萬達債務3年將降至絕對安全

王健林在萬達年會上,表示了萬達將負債的成果和決心。他表示,企業轉型和降低企業負債仍將成為2018年的一項重要工作。

萬達集團將採用一切資本手段降低企業負債,包括出售非核心資產、保持控制權前提下的股權交易、合作管理別人的資產等等。萬達要逐步清償全部海外有息負債,萬達商業A股退市資金也有了可靠方案。同時計畫用兩到三年時間,將企業負債降到絕對安全的水準。今天我可以在這裡負責任地說,萬達集團在全球絕不會出現任何信用違約!萬達30年沒有出現一起信用違約,我們把信用看得比資產、利潤更重要。

網科裁6000人?

總共就3000人,怎麼可能裁掉6000!

2017年12月底,網上傳萬達網科在進行大規模裁員,有傳聞稱,裁員的比例超過90%,達到6000人。

針對萬達網科裁員一事,王健林在報告中大幅度做出回應,稱犯的一個錯誤,就是給了萬達網路科技集團總裁曲德君太多錢。

“他們開發了一些有用的東西,只是這些東西有培育期,還不能馬上被資本市場接受。”

王健林說,萬達網科原來方向也有偏差,老想大規模來做,如果就為萬達廣場、旅遊度假區研發,可能早就整出名堂。

“網上傳網科裁員6000人,網科總共就3000人,怎麼可能裁掉6000人!曲德君你為什麼也不出來辟闢謠?”王健林說,要強調自主研發。不論網科今年與誰合作,不管是以資本還是戰略方式合作,我們自己應用軟體的研發都不能停止。為什麼萬達要成立自己的研究院?我不相信別人會出大錢來做對我們有用的東西,就算能做出來,什麼時候也不知道。所以我們寧可每年少花點錢,找幾個人,把有前景的研發項目繼續下去,研究線上線下融合應用軟體,要繼續自己搞,這一點是非常明確的。

王健林還表示,要成立新網科公司。戰略合作者確定之後,再來確定業務目標。“點這一句話,是說給網科同志們聽的。”

萬達是房地產商?

輕資產已經轉型成功

再仔細分析萬達集團的收入構成:

2017年萬達商業收入1125.4億元,完成年計畫的104.1%,同比減少21%;租金收入255.2億元,完成年計畫的101.4%,同比增長30.3%。

2017年萬達文化集團收入637.8億元,完成年計畫的100.1%,同比增長32.6%(扣減旅遊收入162億元),文化產業收入占萬達集團總收入的28%,成為萬達另一個支柱產業。

2017年萬達金融集團收入321.2億元,完成年計畫的125.5%,淨利潤完成年計畫的1961%。

2017年萬達網路科技集團收入58.6億元,完成年計畫的90.1%。

2017年萬達集團其它公司收入130.7億元,完成年計畫的106%。

萬達的商業收入、文化集團收入是兩個大頭。2017年,萬達集團服務業收入占比達到63.4%。2016年萬達的服務業收入占比是55%,2015年萬達的服務業收入占比是43%。

可以明顯看出,萬達的服務業收入是逐年增加的。

對此,王健林在在1月20日召開的萬達集團2017年年會上,做了這樣的:“一百年來,全球大型房企無一例轉型成功;而萬達已經改寫商業歷史,成功轉型為服務型企業。”

2017年,萬達的租金收入表現著實亮眼。商業租金收入達到255.2億元,同比增長30.3%,連續多年保持平均超過30%的增長速度。這也是王健林特別看重的一項指標,因為它是長期穩定的現金流,而且利潤最高。

這也是為什麼即使萬達因主動調整業務,收入同比下降,但淨利潤做到同比持平的主要原因之一。按照萬達商業發展戰略,未來主要發展輕資產,可以預見,萬達租金利潤比和萬達收入含金量將持續提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