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舊城往事:二福女與賀福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 呼和浩特的城區還很小, 人也不多, 有幾個呆傻人家喻戶曉:愣蛋兒計、愣四糕、二福女。 其中尤以二福女最為出名。

那時, 我們家住在錫林南路, 內蒙古醫學院中醫系的後院, 北面就是健康街。 那時的健康街還沒有名字, 只是一條用爐渣鋪就的小路。 車輛行人很少, 也沒有路燈, 到了晚上黑暗空寂, 無人敢走。 健康街的路北, 也就是現在中蒙醫院的位置, 那時是內蒙古醫院的家屬大院。 那個院子很大, 都是一排排的平房, 我的同學馬慶雲就住在那個院子裡。 馬的父親是內蒙古醫院的大夫, 早晨, 我經常去找他, 和他一起結伴去上學。

那個院子的中央, 有一間孤零零的小房, 面積最多8平米, 不知道以前是幹甚用的。

廁所, 抑或是泵房?那間房, 只有門, 沒有窗;那扇門, 框大、門小, 有很寬的空隙, 走風漏氣。 那個家也沒有電燈, 除了正午, 日光能從門縫裡射入, 其餘時間如果不開燈, 裡面就漆黑一團。

一天, 我路過那裡, 探頭一看, 才知道裡面還住著兩個人。 一個三四十歲的男人對我說:“進來哇!”我邁步進了這個小屋, 屋裡一股黴變的味道, 幾乎使我窒息。 我眼睛適應了一下, 才看清裡面的情況:屋裡有一張單人床, 單人床靠外側加了一條木板, 木板的兩端分別用一摞磚支著。 床上坐著一個人, 腿上堆一床被。 所謂被子, 其實就是一個爛棉花套子, 沒有被裡, 也沒有被面。 棉花套子疙疙瘩瘩地, 除了疙瘩的地方全是窟窿。 靠牆好像還有一個枕頭, 所謂枕頭其實就是一個面口袋,

也不知道裡面塞了些甚東西。

靠床還有一張木頭桌子。 桌子上擺著幾個骯髒的碗、幾雙筷子, 還有半袋面及一把菜刀。 那時正值冬季, 地上還有一個火爐子, 爐火正旺。 爐子的旁邊堆著煤和撿來的劈柴, 劈柴旁邊還有一隻水桶。

那個坐在床上的人, 見我進門, 嘟囔說:“家小憋屈的, 快坐哇!”這時, 我才看清那是個女人:她有三十多歲, 頭髮一團亂麻, 蒼白的臉上滿是皺紋。 臉很長, 有點變形, 酷似《巴黎聖母院》裡的敲鐘人。

這時, 有一群小孩湧了進來。 一個孩子手舉一個白麵饃饃, 對那個女人高叫:“二福女, 吃饅頭不?”

二福女說:“吃呢”, 同時把手伸得很長。

那個小孩子說:“不給你吃, 爺還不夠呢!”

那個孩子又問那個男人:“賀福,

你吃嗎?”

賀福說:“你要是給我, 我就吃!”

那個孩子猶豫了一下, 掰了半個饅頭遞給了賀福。

我這才知道, 這個大名鼎鼎的女人, 就是聞名呼市的“二福女”, 這個男人自然就是二福女的老公了。

我那時已經讀初中了, 比那些小孩子們懂事, 於是詳細詢問了賀福的生活情況。 他說, 他給這裡的家屬區打掃院子、倒垃圾, 人家每個月給他20元錢。 賀福和我說話時, 我仔細地上下打量了他, 他相貌不算醜, 中等身材, 衣服還算齊整、但很髒。 可能是剛打完炭沒顧上洗吧, 手上、臉上都是煤黑。

他說, 這些煤都是晚上從鍋爐房跟前的煤堆上偷來的。 水也是從鍋爐房裡提來的, 很遠, 他捨不得用。 我問他每天吃啥, 他指著地上的半鍋面疙瘩說, 她也不會做飯, 沒啥好吃的,就是把水燒開,把拌好的面疙瘩倒在鍋裡煮,然後撒把鹽,有時候還切點菜葉扔在鍋裡。院裡的鄰居們有時給點剩飯;有的病人出院,本院裡住的護士們就把病房裡剩下的食物也給他收撮來了;他穿的衣裳也是護士們給的。

賀福邊說話,邊把爐火捅的很旺。二福女感到熱,就圪挪下床來。冬天,她還穿一條單褲子,上身是一件破棉衣,黑棉衣上全是芝麻一樣的東西。我問賀福哪是甚?賀福說,家熱,蝨子在衣服裡面熱的呆不住,都爬出來了。

聽妹妹說,二福女曾經有過好幾個孩子,但一個也沒存活下來。在她的記憶裡就有兩個孩子,男孩叫國慶、女孩叫桂花,都沒活過一周歲。國慶是感冒合併肺炎死去的,桂花死於火災。她說,那個院裡的孩子非常淘氣,出事那天二福女不知出門作甚去了,把桂花用一根繩子拴在床頭。孩子們點完炮仗,把煙頭從門縫裡扔進了家,引發火災。孩子在大火起來前,已被濃濃的煙霧熏死了。

聽妹妹說,賀福曾經參加過抗美援朝。因為腦子裡進去了彈片,而導致腦殘,一時聰明一時糊塗。我實在無法推想,一個轉業軍人為何淪落到如此不堪的境地。

據妹妹講,二福女稍微清醒時,經常和她們要錢或吃的東西,妹妹那時也就十歲出頭,二福女管她們幾個女孩子都叫大姐。

又據妹妹回憶,賀福很喜歡二福女,他還用一段順口溜來讚美她,妹妹學回來給我聽:

我家的女兒會擀面

擀得薄薄兒的

切得細細兒的

下到鍋裡滴溜溜轉

盛到碗嗨兒繞花轉

吃進嘴裡咬不斷

咽進肚嗨兒一疙蛋

屙出屎來踩不爛

這段順口溜必須用呼市當地方言說出來,才有濃烈的鄉土氣息。

後來我向馬慶雲打聽賀福,馬說:“賀福不算太傻,如果有人指導,能幹一般的體力勞動;但二福女很傻,甚也幹不成。”他還說:“賀福其實只差一鏟鏟。”

我問:“甚叫只差一鏟鏟?”

他說:“這你也不懂呀?蒸蓧面,雖然大氣上來了,但只差一鏟鏟炭,就夾生了。”

他還說:“如果大氣還沒上來就揭籠,那就黏了,粘牙,就不止是夾生了。二福女就屬於大氣還沒上來就揭了籠的人。”

我聽明白了,捂住嘴直笑。

二福女和賀福都是回族。那些年呼市的回族人口不多,按傳統,他們都不願意和漢人結親。二福女的呆傻,我估計是近親婚配的結果。

我初中一畢業,就去包頭參加工作了,再也沒見過二福女和賀福,估計她們早已不在人世。我想,如果她們活在眼下,肯定能吃低保,但經濟適用房不知能否輪得上她們。

內蒙古雖然作家雲集,但沒人會給二福女立傳。給呆傻人立傳,我是呼和浩特第一人。

後記:

朋友老高聽姐姐說,賀福小名叫賀來來,文革時在呼市一機廠還做過臨時工。那時廠裡的喇叭上成天播放歌劇《白毛女》,賀福聽不懂,學唱時老把“北風那個吹,雪花那個飄”,唱成“睡下那個起來,起來那個睡下”,讓人忍俊不禁。一次,賀福拉上二福女去新城區政府領取救濟金,他正好在那裡碰上了。二福女對發放救濟金的人說:“再多給倆個哇!”引得圍觀者大笑。

作者:韓麗明

沒啥好吃的,就是把水燒開,把拌好的面疙瘩倒在鍋裡煮,然後撒把鹽,有時候還切點菜葉扔在鍋裡。院裡的鄰居們有時給點剩飯;有的病人出院,本院裡住的護士們就把病房裡剩下的食物也給他收撮來了;他穿的衣裳也是護士們給的。

賀福邊說話,邊把爐火捅的很旺。二福女感到熱,就圪挪下床來。冬天,她還穿一條單褲子,上身是一件破棉衣,黑棉衣上全是芝麻一樣的東西。我問賀福哪是甚?賀福說,家熱,蝨子在衣服裡面熱的呆不住,都爬出來了。

聽妹妹說,二福女曾經有過好幾個孩子,但一個也沒存活下來。在她的記憶裡就有兩個孩子,男孩叫國慶、女孩叫桂花,都沒活過一周歲。國慶是感冒合併肺炎死去的,桂花死於火災。她說,那個院裡的孩子非常淘氣,出事那天二福女不知出門作甚去了,把桂花用一根繩子拴在床頭。孩子們點完炮仗,把煙頭從門縫裡扔進了家,引發火災。孩子在大火起來前,已被濃濃的煙霧熏死了。

聽妹妹說,賀福曾經參加過抗美援朝。因為腦子裡進去了彈片,而導致腦殘,一時聰明一時糊塗。我實在無法推想,一個轉業軍人為何淪落到如此不堪的境地。

據妹妹講,二福女稍微清醒時,經常和她們要錢或吃的東西,妹妹那時也就十歲出頭,二福女管她們幾個女孩子都叫大姐。

又據妹妹回憶,賀福很喜歡二福女,他還用一段順口溜來讚美她,妹妹學回來給我聽:

我家的女兒會擀面

擀得薄薄兒的

切得細細兒的

下到鍋裡滴溜溜轉

盛到碗嗨兒繞花轉

吃進嘴裡咬不斷

咽進肚嗨兒一疙蛋

屙出屎來踩不爛

這段順口溜必須用呼市當地方言說出來,才有濃烈的鄉土氣息。

後來我向馬慶雲打聽賀福,馬說:“賀福不算太傻,如果有人指導,能幹一般的體力勞動;但二福女很傻,甚也幹不成。”他還說:“賀福其實只差一鏟鏟。”

我問:“甚叫只差一鏟鏟?”

他說:“這你也不懂呀?蒸蓧面,雖然大氣上來了,但只差一鏟鏟炭,就夾生了。”

他還說:“如果大氣還沒上來就揭籠,那就黏了,粘牙,就不止是夾生了。二福女就屬於大氣還沒上來就揭了籠的人。”

我聽明白了,捂住嘴直笑。

二福女和賀福都是回族。那些年呼市的回族人口不多,按傳統,他們都不願意和漢人結親。二福女的呆傻,我估計是近親婚配的結果。

我初中一畢業,就去包頭參加工作了,再也沒見過二福女和賀福,估計她們早已不在人世。我想,如果她們活在眼下,肯定能吃低保,但經濟適用房不知能否輪得上她們。

內蒙古雖然作家雲集,但沒人會給二福女立傳。給呆傻人立傳,我是呼和浩特第一人。

後記:

朋友老高聽姐姐說,賀福小名叫賀來來,文革時在呼市一機廠還做過臨時工。那時廠裡的喇叭上成天播放歌劇《白毛女》,賀福聽不懂,學唱時老把“北風那個吹,雪花那個飄”,唱成“睡下那個起來,起來那個睡下”,讓人忍俊不禁。一次,賀福拉上二福女去新城區政府領取救濟金,他正好在那裡碰上了。二福女對發放救濟金的人說:“再多給倆個哇!”引得圍觀者大笑。

作者:韓麗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