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靈遁者:真空不空是沒有爭議的理論

關於時間, 我們似乎很熟悉, 也很陌生。 我在網上看到很多網友甚至認為時間是精神產物。 時間長, 時間短是自己感覺的。

但是我們大部分人不會有這樣的想法, 要感謝一位天才。 那就是愛因斯坦。 他改變了我們對於時空的認識。

根據愛因斯坦相對論, 我們知道時間是相對的。 它跟物質的運動有密切關係。 物質運動快, 時間慢;物質運動慢, 時間快。 如果你能以光速運動, 那麼在愛因斯坦看來, 你的時間就停止了。 而且不僅時間停止了, 你的品質也無限增加了, 你的尺寸也變短了。

而且愛因斯坦還提出著名的雙生子佯謬故事。 聽起來很荒唐, 卻是基於我們認可的理論推理而來。

時間究竟是咋樣的?是我們人類做夢都在探索的奧秘。 愛因斯坦說“時間是相對的。 ”我深深的贊同這句話。 顯然這樣的相對必須和物質和空間聯繫起來。

時間快與慢, 與我們精神感知無任何關係,

反而時常被這樣的精神感知戲弄。 時間女神是多變的。 她鍾情於追逐她的東西, 卻不會迷戀任何一位追求者。

雙生子佯繆聽起來誇張, 但是它的“縮小版”是可以發生在現實世界中。 甚至會在我的有生之年, 我自己親眼看到。

一個例子全球定位系統(GPS)通過修正相對論效應可以得到更準確的定位結果。 其原因是狹義相對論認為高速移動物體的時間流逝得比靜止的要慢。 每個GPS衛星時速為1.4萬千米, 根據狹義相對論, 它的星載原子鐘每天要比地球上的鐘慢7微秒。 這的事實案例放大, 就是雙生子佯謬的案例了。

但是要記住一點, 雙生子佯謬中所描述的情況是理想的, 不是現實的。 現實不可能有太空船接近光速, 所以相對論時間效應不會那麼誇張!而且這樣的情況, 也不是時間倒流。 因為時間的相對的。 而這也在另一個深度上說明時間自身的度量變的不那麼清晰。 我們知道她必定與空間和物體的運動有關。 可是精確的去寫出一個公式, 就不是那麼輕易了。

不僅宏觀是, 微觀上更是。 而且微觀粒子的尺度運動速度遠遠比經典時空中物體的運動速度快。 那就意味著, 你手中拿著一根鐵絲, 鐵絲中繞原子核運動的電子的時間和你不同。 奇怪的事件發生了!!你和鐵絲是處於一個時空呢還是兩個時空呢?

或者換一個例子, 一個人以光速運行, 時間對於他來說比在地球上慢了一半。 這時候我們說是這個人的運動使得時間慢了一半, 還是組成這個人的微觀粒子的運動使得時間慢了一半? 還是說這個人的運動和組成他的微觀粒子的運動顯然是不同的, 那麼相對論時間效應也是不同的。

所以大家應該發現了, 我在上面說時間女神是多變的, 有多麼難以捉摸, 你可以自己體會了。 所以引力和量子引力, 時間和量子時間都是對應的詞。 這些詞背後有什麼, 值得我們深思。

時間與微觀物質運動和宏觀物質運動, 時間與宏觀空間和微觀空間的區別, 我們很陌生。

我的解釋是這樣的。 他們【你和鐵絲】是處於同一時空的。 但是是在同一時空的不同層面。這個不同層面,就是相對的時間層面。

我覺得要說透這個問題深層物理意義,很複雜。我儘量去用文字讓你明白我要說的。

首先第一個要引出的概念——真空。 對的,可能你覺得我跳度有點大,但是事實我的大腦中就是奔出了真空。

我認為真空不空,真空具有能量。我甚至相信這句話應該被作為定律被科學家所熟知。

支持真空的不空的理論有很多而且是相聯繫的。更體現了它的正確性。

支持理論1. 絕對零度不可達到,真空也不例外,所以真空是有能量的!!

支持理論2。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表明,我們不可能同時精確地測出一對共軛量,所以,可以“空”,不能“無”。因此,在真空中,粒子不停地以虛粒子、虛反粒子對的形式產生,而又互相湮滅,在這個過程中,總的能量保持不變。

支持理論3、一個瑞典物理學家小組成功地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無中生有”——首次從真空中創造出閃光。

該小組讓一個特殊元件在磁場中以1/20倍光速移動,並通過改變磁場的方向導致該元件出現“震動”。這樣做的結果是從真空中產生了一束粒子流——這完全符合理論預計。這一不尋常的發現被認為是物理學的一項重大進展,並引起了全世界物理學界的關注。

這一現象基於一個詭異的理論:量子力學。這一理論提出:真空並不存在,所謂的真空中其實充斥著粒子,只是這些粒子太微小,並且不斷的產生和消失,因此難以探測。

支持理論4、凱西米爾效應。即在真空中兩片平行的平坦金屬板之間的吸引壓力。這種壓力是由平板之間空間中的虛粒子的數目比正常數目小造成的。

我為什麼要突然提出真空這個詞,還是因為時間和空間,物質不可分割,且無處不在。我們有相對時間的感念。就要在這個時刻提出相對空間的概念和相對轉化的概念,

相對空間自然說的是空間,而相對轉化的概念則是指物質和能量。雖然對於這樣的轉化我們瞭解的不多。但是事實觀測是存在的。只是我們的設備和目前的知識積累使得我們還沒有打開她的大門。但是我們已經站在了這扇門的門口,可以嗅到裡面的氣息了。

關於時間和空間的論述,上面這點解釋性認識遠遠不夠,但有了這些認識,會説明你看懂後面我們關於空間和時間的深入分析。

興趣閱讀:你就一下個卡文迪許!

亨利·卡文迪許(Henry Cavendish,1731年10月10日——1810年3月10日),英國化學家、物理學家。1731年10月10日生於撒丁王國尼斯。1742—1748年在海克納學校讀書。1749—1753年期間在劍橋大學彼得學院求學。在倫敦定居後,卡文迪許在他父親的實驗室中當助手,做了大量的電學、化學研究工作。他的實驗研究持續達50年之久。1760年卡文迪許被選為倫敦皇家學會成員,1803年又被選為法國研究院的18名外籍會員之一。1810年3月10日,卡文迪許在倫敦逝世,終身未婚。卡文迪許公開發表的論文並不多,他沒有寫過一本書,在長長的50年中,發表的論文也只有18篇。但他的貢獻卻足以讓我們銘記!

摘自獨立學者靈遁者物理宇宙科普書籍《變化》

但是是在同一時空的不同層面。這個不同層面,就是相對的時間層面。

我覺得要說透這個問題深層物理意義,很複雜。我儘量去用文字讓你明白我要說的。

首先第一個要引出的概念——真空。 對的,可能你覺得我跳度有點大,但是事實我的大腦中就是奔出了真空。

我認為真空不空,真空具有能量。我甚至相信這句話應該被作為定律被科學家所熟知。

支持真空的不空的理論有很多而且是相聯繫的。更體現了它的正確性。

支持理論1. 絕對零度不可達到,真空也不例外,所以真空是有能量的!!

支持理論2。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表明,我們不可能同時精確地測出一對共軛量,所以,可以“空”,不能“無”。因此,在真空中,粒子不停地以虛粒子、虛反粒子對的形式產生,而又互相湮滅,在這個過程中,總的能量保持不變。

支持理論3、一個瑞典物理學家小組成功地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無中生有”——首次從真空中創造出閃光。

該小組讓一個特殊元件在磁場中以1/20倍光速移動,並通過改變磁場的方向導致該元件出現“震動”。這樣做的結果是從真空中產生了一束粒子流——這完全符合理論預計。這一不尋常的發現被認為是物理學的一項重大進展,並引起了全世界物理學界的關注。

這一現象基於一個詭異的理論:量子力學。這一理論提出:真空並不存在,所謂的真空中其實充斥著粒子,只是這些粒子太微小,並且不斷的產生和消失,因此難以探測。

支持理論4、凱西米爾效應。即在真空中兩片平行的平坦金屬板之間的吸引壓力。這種壓力是由平板之間空間中的虛粒子的數目比正常數目小造成的。

我為什麼要突然提出真空這個詞,還是因為時間和空間,物質不可分割,且無處不在。我們有相對時間的感念。就要在這個時刻提出相對空間的概念和相對轉化的概念,

相對空間自然說的是空間,而相對轉化的概念則是指物質和能量。雖然對於這樣的轉化我們瞭解的不多。但是事實觀測是存在的。只是我們的設備和目前的知識積累使得我們還沒有打開她的大門。但是我們已經站在了這扇門的門口,可以嗅到裡面的氣息了。

關於時間和空間的論述,上面這點解釋性認識遠遠不夠,但有了這些認識,會説明你看懂後面我們關於空間和時間的深入分析。

興趣閱讀:你就一下個卡文迪許!

亨利·卡文迪許(Henry Cavendish,1731年10月10日——1810年3月10日),英國化學家、物理學家。1731年10月10日生於撒丁王國尼斯。1742—1748年在海克納學校讀書。1749—1753年期間在劍橋大學彼得學院求學。在倫敦定居後,卡文迪許在他父親的實驗室中當助手,做了大量的電學、化學研究工作。他的實驗研究持續達50年之久。1760年卡文迪許被選為倫敦皇家學會成員,1803年又被選為法國研究院的18名外籍會員之一。1810年3月10日,卡文迪許在倫敦逝世,終身未婚。卡文迪許公開發表的論文並不多,他沒有寫過一本書,在長長的50年中,發表的論文也只有18篇。但他的貢獻卻足以讓我們銘記!

摘自獨立學者靈遁者物理宇宙科普書籍《變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