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可穿戴設備死了嗎?當然不!競爭更為激烈,多元應用正在崛起!

智慧運動鞋、智慧眼鏡、智慧手錶和手環, 曾幾何時, 可穿戴設備和概念可謂風靡一時, 但現在卻漸漸失了勢頭。 而細數去年, 可穿戴設備行業的最大水花, 則是源於蘋果公司(AAPL)的推出的新一代智慧手錶AppleWatch, 其他項目都不溫不火。

可穿戴設備的“老大”之一——Fitbit, 也憑藉在智慧手環技術開發和應用領域的優勢和領先地位, 2015年年底登陸紐約證券交易所(FIT)。 然而, 從2016年開始, Fitbit的股價一路下滑, 現在位於5至6美元的價格區間, 遠低於36.50美元發行價格。 與Fitbit同時聞名於世的一些列可穿戴設備公司, 似乎也都不見了蹤影。 而隨著中國小米的崛起,

可穿戴設備的龍頭老大之一——Fitbit, 也痛失荊州。 那麼, 可穿戴設備死了嗎?這個市場還有沒有商機?

答案是:不!或者具體些說, 在接下來的一年, 市場份額的改變是必然, 各個公司軟體和硬體之間的競爭將更為水深火熱。 與此同時, 可穿戴設備的新應用也將不斷湧現,

智慧手錶和手環將不再是單一的形式, 新的商機將接踵而至。

讓我們先看一組資料:根據IDC研究機構發佈的報告, 2017年可穿戴設備的全球運輸量達1.132億件, 較去年增長8.5%。 而該機構預計, 至2021年, 可穿戴設備的市場將翻一番, 全球運輸量將達到2.223億件。 這也就意味著, 從2017至2021年, 可穿戴設備市場的年增幅(CAGR)將達到18.4%。 這足以說明, 這一市場在未來有著巨大的機會和前景。

圖:2016至2021年全球可穿戴設備運輸件數變化(單位:百萬)

除此之外, 可穿戴設備市場正在出現市場份額的大顛覆。 不難發現, 可穿戴設備正在進行一場玩家的大洗牌, 從2014年到2017年的市場份額中, 我們就可以發現, 玩家愈來愈多, 分到一碗羹越來越難, 頭把座椅的競爭越來越激烈。

圖:各家公司的全球可穿戴設備運輸佔有率

觀察各家可穿戴設備的全球市場份額, 曾經佔有超過40%市場的龍頭老大——Fitbit, 份額在去年第三季度已經縮水至13.7%, 雖然仍位於並列第一位, 但風頭已經不能同日而語。

選擇在納斯達克上市的Garmin(GRMN)也表示, 去年其健康跟蹤器產品和運動表現檢測產品的需求較為疲軟。 然而, Garmin仍在游泳、高爾夫、棒球等可穿戴設備小眾市場保持優勢, 同樣還擁有自己的高端線——Fenix Chronos。

雖然在過去一年, 小米的市場份額有所下滑,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 在低端市場, 來自中國的小米正在崛起。 與此同時, 在高端市場, 蘋果憑藉Applewatch和強大的應用系統已經佔據了高地。

另外一家值得注意的公司, 是同樣來自中國的華為。 去年起, 華為推出了一系列新款智慧手環, 心率檢測耳機, 和高端搭載安卓系統的智慧手錶, 都有著不錯的市場反應。 受此助推,華為的市場份額由2.5%上升至去年的6%,是個不可小覷的進步。

更多玩家的進入不僅僅體現在產品製造和銷售方面,更多的軟體和硬體公司也進入了戰場,可穿戴設備供應鏈的競爭愈發激烈。

較為有名的便是Qualcomm (QCOM),Intel (INTC),穀歌(GOOGL),蘋果和Amazon (AMZM)的加入。

先從硬體公司說起,Qualcomm為超過80%搭載安卓系統的可穿戴設備提供晶片套件,而英特爾則更關注可穿戴設備在物聯網中的定位和應用。在供應鏈公司方面,STMicroelectronics(STM)也是一家關注可穿戴設備的公司,它主要為AppleWatch提供動作感測器,這是可穿戴設備研發的關鍵。另外,NXP為可穿戴設備的多功能應用提供NFC(近距離交流)晶片,可用於支付等相關服務。

在軟體方面,最為顯著的競爭就是AppleWatch搭載的蘋果IOS系統的 和穀歌公司的安卓系統。Garmin的關注點仍會在該公司推出、連接旗下可穿戴設備的Connect IQ。Fitbit也會在其最新推出的Ionic產品中推廣更多應用。

然而,可穿戴設備市場最為強勁的動力,則是源於其更加多元化的應用。運動監控不僅僅是唯一,健康監控成為可穿戴設備最重要的應用之一,AppleWatch在去年就推出了健康監控服務。

更為獨辟捷徑的是,服裝品牌Ralph Lauren (RL)的合作夥伴、來自加拿大的創業公司OMsignal近期還推出了智慧內衣,將更好地監控女性心臟和健康。與此同時,AR(增強現實)和VR(虛擬實境)技術的結合也將提升可穿戴設備的使用體驗。

可穿戴設備也將不局限于手腕,智慧眼鏡、智慧服飾、智慧配飾和可穿戴攝像設備。

除了剛剛提到的智慧內衣,小米在去年推出了智慧跑鞋和智慧旅行箱,英特爾與Oakley合作推出了為運動員服務的AR眼鏡,穀歌近期也發佈了第二代針對其他用戶的智慧眼鏡和能夠自動捕捉拍攝每天精彩時光的Clips攝像機。

值得注意的是,亞馬遜也正在加入戰局。旗下智慧平臺Alexa近期推出的智慧眼鏡,能夠連接亞馬遜Echo智慧揚聲器,將可穿戴設備和智慧家電連接起來。接下來,Alexa還將有望同音響公司Bose合作推出智慧耳機,這對於喜愛音樂的極客來說,無疑是一大福利。

可穿戴設備自然沒有死掉,雖然我們可以說,可穿戴設備亟需大革命的到來。現在的市場已經是波濤暗湧了。在這次的暗潮湧動之中,蘋果成為了佔領高端市場的一大贏家,中國公司和市場正在崛起,而較為保守的公司則仍在掙扎。跟隨著可穿戴設備的一步步發展,更多的投資機遇正等待著投資者慢慢發掘。

受此助推,華為的市場份額由2.5%上升至去年的6%,是個不可小覷的進步。

更多玩家的進入不僅僅體現在產品製造和銷售方面,更多的軟體和硬體公司也進入了戰場,可穿戴設備供應鏈的競爭愈發激烈。

較為有名的便是Qualcomm (QCOM),Intel (INTC),穀歌(GOOGL),蘋果和Amazon (AMZM)的加入。

先從硬體公司說起,Qualcomm為超過80%搭載安卓系統的可穿戴設備提供晶片套件,而英特爾則更關注可穿戴設備在物聯網中的定位和應用。在供應鏈公司方面,STMicroelectronics(STM)也是一家關注可穿戴設備的公司,它主要為AppleWatch提供動作感測器,這是可穿戴設備研發的關鍵。另外,NXP為可穿戴設備的多功能應用提供NFC(近距離交流)晶片,可用於支付等相關服務。

在軟體方面,最為顯著的競爭就是AppleWatch搭載的蘋果IOS系統的 和穀歌公司的安卓系統。Garmin的關注點仍會在該公司推出、連接旗下可穿戴設備的Connect IQ。Fitbit也會在其最新推出的Ionic產品中推廣更多應用。

然而,可穿戴設備市場最為強勁的動力,則是源於其更加多元化的應用。運動監控不僅僅是唯一,健康監控成為可穿戴設備最重要的應用之一,AppleWatch在去年就推出了健康監控服務。

更為獨辟捷徑的是,服裝品牌Ralph Lauren (RL)的合作夥伴、來自加拿大的創業公司OMsignal近期還推出了智慧內衣,將更好地監控女性心臟和健康。與此同時,AR(增強現實)和VR(虛擬實境)技術的結合也將提升可穿戴設備的使用體驗。

可穿戴設備也將不局限于手腕,智慧眼鏡、智慧服飾、智慧配飾和可穿戴攝像設備。

除了剛剛提到的智慧內衣,小米在去年推出了智慧跑鞋和智慧旅行箱,英特爾與Oakley合作推出了為運動員服務的AR眼鏡,穀歌近期也發佈了第二代針對其他用戶的智慧眼鏡和能夠自動捕捉拍攝每天精彩時光的Clips攝像機。

值得注意的是,亞馬遜也正在加入戰局。旗下智慧平臺Alexa近期推出的智慧眼鏡,能夠連接亞馬遜Echo智慧揚聲器,將可穿戴設備和智慧家電連接起來。接下來,Alexa還將有望同音響公司Bose合作推出智慧耳機,這對於喜愛音樂的極客來說,無疑是一大福利。

可穿戴設備自然沒有死掉,雖然我們可以說,可穿戴設備亟需大革命的到來。現在的市場已經是波濤暗湧了。在這次的暗潮湧動之中,蘋果成為了佔領高端市場的一大贏家,中國公司和市場正在崛起,而較為保守的公司則仍在掙扎。跟隨著可穿戴設備的一步步發展,更多的投資機遇正等待著投資者慢慢發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