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國固廢行業散小弱狀況待突破 企業並購加速

近段時間以來, 固廢政策的接連出臺以及企業並購的密集展開, 使得固廢行業再次引發市場關注。 資料顯示, 我國每年產生固廢100億噸, 堆存量超過1000億噸。 包括危廢、環衛在內的固廢細分領域的市場空間正在加速釋放。

不過, 在業內人士看來, 固廢處理行業整體呈現散、小、弱的特點, 處理規模小、處理能力滯後等仍是明顯痛點。 隨著行業市場化發展進程加快, 企業並購將進一步提速, 合作共贏成大勢所趨。

固廢政策接連出臺 市場空間加速釋放

繼2017年系列固廢政策出臺之後, 進口固廢新環控標準近日發佈,

並將於3月正式實施。 與此同時, 固廢細分領域也迎來多個利好政策。 住建部近日印發的《住房城鄉建設部關於加快推進部分重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通知》, 就明確要求北京、天津、上海等46個重點城市形成垃圾分類示範片區, 逐步建立差別化的收費制度。

我國固體廢物產生量持續增長, 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形勢日漸嚴峻, 已經引發廣泛關注。 去年11月發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棄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實施情況的報告》(下稱《報告》)顯示, 我國每年產生畜禽養殖廢棄物近40億噸, 主要農作物秸稈約10億噸, 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約33億噸, 工業危險廢物約4000萬噸, 醫療廢物約135萬噸, 建築垃圾約18億噸, 大中城市生活垃圾約2億噸。

我國歷年堆存的工業固體廢物總量達600億至700億噸。

“目前電子廢棄物等諸多廢棄物產生量並未納入統計範圍, 如果都統計上, 我國固體廢物實際產生量每年高達100億噸。 堆存量方面, 還未包括冶煉廢物、粉煤灰等數量, 若這些資料都統計上, 估算我國每年固廢堆存量超過1000億噸。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原固體廢物污染控制技術研究所所長王琪在第十一屆固廢戰略論壇上表示。

隨著環保督察力度、政府監管力度的持續加強, 以及相關政策的密集發佈, 固廢產業的巨大需求正在快速釋放, 其細分領域市場空間釋放更是突出。 業內預計, 僅危廢和環保行業, 市場空間將分別達2000億元。

環衛市場因其輕資產特徵、納入政府財政預算及保障城市基本功能而現金流穩定,

市場表現活躍。 據E20資料中心統計, 目前已經有5000家以上的企業進軍環衛市場。 “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服務升級、機械化率提升, 環衛行業仍將持續保持增長態勢。 ”僑銀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丹華表示。

生活垃圾分類及無害化處置潛力同樣巨大。 上述《報告》指出, 固廢中的生活垃圾治理情況首當其衝。 城鄉結合部的“垃圾圍城”現象比較突出。 相比城市環境, 農村更是薄弱環節, 全國只有43%的村莊實現了生活垃圾集中收運, 一些地方還出現城市垃圾“上山下鄉”, 使農村成為垃圾集聚地。 農業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存在諸多問題和困難, 有近40%的畜禽糞汙沒有得到有效處理和利用。

“近年來, 多個檔要求分出來的垃圾要分類處理, 這將催生出大量細分領域市場機會, 包括廚餘垃圾處理廠、大件垃圾處理廠、裝修垃圾處理廠等。 ”E20研究院執行院長、北大環境學院E20聯合研究院副院長薛濤表示。

處置能力仍然滯後運營管理尚存短板

雖然在固廢治理領域, 國家不斷出臺政策, 從頂層設計引導固廢行業規範、健康和持續發展, 但從具體督查的回饋來看, 生活垃圾、滲濾液、建築垃圾、餐廚垃圾處置問題仍然突出, 在工藝技術、運營管理和監察督查等方面仍然存在短板。

中國環境保護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喜聯指出, 雖然近年來我國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工作實現快速推進, 但是總體的生活垃圾處理規模仍然不足、處理能力仍然滯後,

投資額度大、運營成本高、污染控制難等問題, 嚴重制約了村鎮生活垃圾處理。 由於小規模垃圾填埋廠削減污染負荷非常有限, 還要佔用土地, 並造成填埋廠場地污染, 因此亟需解決垃圾小型化處理技術和經濟性的難題。

填埋場作為目前垃圾的終端處理方式也面臨諸多痛點。 住建部市政公用行業專家委員會專家、全國環境衛生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陳朱蕾指出, 近年來即將或者已經進入成熟期的老舊垃圾填埋場問題突出。 老舊填埋場不僅存在惡臭、溫室效應、甲烷爆炸等填埋氣污染與安全隱患, 而且占地面積大、滲濾液污染、土地利用價值很低等問題也亟待解決。 另外, 填埋堆體自然降解過程極慢,潛在的污染可能持續50年以上,這個漫長的過程嚴重制約了垃圾填埋場的再利用。

在桑德集團董事長文一波看來,目前,我國垃圾分類有兩個痛點,一是源頭分類,二是終端處置。有的地方推行很久仍然無法提升分類效率,有的地方在社區分類了,離開社區卻又倒進一個車裡送到填埋場。垃圾分類、源頭分類看起來比較簡單,但要從源頭到終端、從社區到市場將邏輯理通,就需要政府支援、群眾參與、市場機制等各項因素。

而在中環信環境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錢雲才看來,危險廢物從產生到處置,從經營到監管,從行業分析到產業規劃,缺少完整、詳實、即時的資料作為支撐,儘管各省都在提出“物聯網+危廢”的概念,但真正實現危險廢物管理的資訊化者卻寥寥無幾。發達的資訊化技術與危險廢物管理的粗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行業散小弱待突破企業並購將加速

業內人士還指出,當前,固廢企業數量龐大,但規模效應和產業引領性均不夠理想,小企業的抗風險能力、服務能力偏弱。此外,在市場化過程中,大量多元化公司(非專業公司)進入固廢管理行業,出現了許多“曬太陽”設施和問題設施。

“全國危廢從業企業近3000家,持證企業平均資質規模不足3萬噸/年,十大龍頭企業的市場佔有率甚至不到10%,危廢處理行業整體呈現散、小、弱的特點。此外,目前危廢行業的產能利用率低,市場存在缺口。”東江環保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李永鵬指出,目前危廢行業,技術設備薄弱,產能利用率不足30%,整體呈下降趨勢;無害化處理能力不足,特別是焚燒、填埋的能力不足。

環衛行業中的企業也很分散。根據E20資料中心即時跟蹤的資料顯示,目前行業中共有5000家左右的環衛企業,但其中初步形成規模的企業僅有一兩百家。

“很多小規模的環衛企業在市場化的進程中競爭力低,將在未來3年內被大量擠出或並購,環保領域由於固定資產配比不高,所以行業集中度的提高進程會比其他領域更快。”薛濤表示。

事實上,自2017年以來,國內固廢巨頭不斷通過橫向、縱向並購拓展市場和延伸產業鏈,向綜合化服務商發展;行業內部,跨行業、跨國的並購已經形成一種常態。而在專家看來,這種並購趨勢在2018年仍將加速。

李喜聯認為,未來十年,固廢處理產業將迎來大發展的時代,固廢環保企業也會在競爭中加速成長,形成“群雄並起、強者愈強”的競爭態勢。同時,固廢產業的市場規模將不斷放大,市場也將進一步細分,任何一家企業都無法掌握每一個細分領域的技術或市場,無法滿足所有產業鏈的極致化需求,因此,固廢企業之間的合作共贏也將是大勢所趨。

填埋堆體自然降解過程極慢,潛在的污染可能持續50年以上,這個漫長的過程嚴重制約了垃圾填埋場的再利用。

在桑德集團董事長文一波看來,目前,我國垃圾分類有兩個痛點,一是源頭分類,二是終端處置。有的地方推行很久仍然無法提升分類效率,有的地方在社區分類了,離開社區卻又倒進一個車裡送到填埋場。垃圾分類、源頭分類看起來比較簡單,但要從源頭到終端、從社區到市場將邏輯理通,就需要政府支援、群眾參與、市場機制等各項因素。

而在中環信環境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錢雲才看來,危險廢物從產生到處置,從經營到監管,從行業分析到產業規劃,缺少完整、詳實、即時的資料作為支撐,儘管各省都在提出“物聯網+危廢”的概念,但真正實現危險廢物管理的資訊化者卻寥寥無幾。發達的資訊化技術與危險廢物管理的粗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行業散小弱待突破企業並購將加速

業內人士還指出,當前,固廢企業數量龐大,但規模效應和產業引領性均不夠理想,小企業的抗風險能力、服務能力偏弱。此外,在市場化過程中,大量多元化公司(非專業公司)進入固廢管理行業,出現了許多“曬太陽”設施和問題設施。

“全國危廢從業企業近3000家,持證企業平均資質規模不足3萬噸/年,十大龍頭企業的市場佔有率甚至不到10%,危廢處理行業整體呈現散、小、弱的特點。此外,目前危廢行業的產能利用率低,市場存在缺口。”東江環保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李永鵬指出,目前危廢行業,技術設備薄弱,產能利用率不足30%,整體呈下降趨勢;無害化處理能力不足,特別是焚燒、填埋的能力不足。

環衛行業中的企業也很分散。根據E20資料中心即時跟蹤的資料顯示,目前行業中共有5000家左右的環衛企業,但其中初步形成規模的企業僅有一兩百家。

“很多小規模的環衛企業在市場化的進程中競爭力低,將在未來3年內被大量擠出或並購,環保領域由於固定資產配比不高,所以行業集中度的提高進程會比其他領域更快。”薛濤表示。

事實上,自2017年以來,國內固廢巨頭不斷通過橫向、縱向並購拓展市場和延伸產業鏈,向綜合化服務商發展;行業內部,跨行業、跨國的並購已經形成一種常態。而在專家看來,這種並購趨勢在2018年仍將加速。

李喜聯認為,未來十年,固廢處理產業將迎來大發展的時代,固廢環保企業也會在競爭中加速成長,形成“群雄並起、強者愈強”的競爭態勢。同時,固廢產業的市場規模將不斷放大,市場也將進一步細分,任何一家企業都無法掌握每一個細分領域的技術或市場,無法滿足所有產業鏈的極致化需求,因此,固廢企業之間的合作共贏也將是大勢所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