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關係小測試:你的幸福存摺剩下多少愛?

來做個小測試, 回想一下你“最近一個月”跟他的關係, 哪些是你比較容易出現的情緒?

如果只能從當中選取六個最常出現的感覺,

你會選哪六個?

(請先作答, 以下有雷)

數一下你選擇的項目, 是A比較多還是B比較多?

如果你的B比較多的話, 那表示你在這段關係裡大部分是滿意的;如果你選擇的是A比較多的話, 那麼這可能是一段很辛苦的關係, 如果剛好是3:3, 那這段關係有苦有樂, 憂歡參半……

或許你已經聽過“幸福夫妻的正負向情緒比例是5:1”, 一些日記的追蹤研究也發現“前一天的情緒狀態可以預測後一天的關係滿意度”(Gottman、Silver, 1994;Parker-Pope, 2013), 但我今天想談的不是情緒的比例, 而是這段關係的“評估”。

三種情緒組合:你的幸福存摺剩下多少愛?

好了, 要玩真的了(也拖太久XD), 回想前面的問題, 你的答案可能是下面幾種:

1.A乍看之下是快樂比較多, 但實際上也至少有2種不同的可能

●還在熱戀期:所以你看到的都是對方身上正面美好的部份, 相處的時候還有很多的小路亂撞, 別人覺得很怪的地方, 你都覺得有趣。

●正向錯覺:你當然知道對方身上有一些缺點, 但人本來就是有好有壞, 有正有負, 你選擇去看他好的一面, 勝過注意負面的部份(Murray、Holmes與Griffin,

2003)。

2.A=B:在這段關係中, 你快樂與不快樂的時間是差不多的, 那麼這時就要想2個問題

●通常在什麼時候我比較容易出現A系的情緒(例如談到某些禁忌話題(Baxter、Wilmot, 1985)、聊到前女友、談到要結婚等等)?

●對你來說, A系情緒和B系情緒有“正負相消”嗎?還是雖然個數一樣多, 但你大多數時候比較常感覺到A、容易受A影響?根據催光鉉(2017)的觀點, 每段關係都會有“幸福存摺”, 當負的影響力主導這段關係, 兩人都不好過。

3.A>B:照理說這應該是不愉快的關係, 不過仍需要問自己2個問題

●你在堅持什麼:你的測試結果會落到“3.”這邊來, 表示你的選擇當中至少有4個是負面的情緒, 你可能是在一段情緒勒索(周慕姿, 2017)、或界限不明的關係當中(楊嘉玲, 2017)。 那麼什麼讓你留下來?是罪惡感、不安、還是現實因素?

●你渴望什麼:在辛苦的關係裡, 需求往往沒有被滿足。 更多的時候, 甚至會忘記自己的需求和痛苦, 好讓自己“可以”繼續待在這段關係裡。 試著去承認並表達(不一定要直接向對方說, 可以先跟你的好麻吉說)自己的需求就是“發聲”的第一步。

以焦慮為名的溫柔

怕傷害別人的人, 其實往往也是“怕被傷害”的那一個。 在感情裡面很辛苦卻又不敢開口, 就是一種“以焦慮為名的溫柔”, 這是一種虛假的溫柔(榎本博明, 2017), 看似不說破, 長期下來卻讓彼此都痛。

的確, 說破需要勇氣, 改變也需要時間。 但在那之前, 先練習讓自己“看見真實”。

俗話說, 裝睡的人是不會醒的, 你想要快樂的做夢, 還是痛苦的醒著?

海苔熊

延伸閱讀

Baxter, L. A.、Wilmot, W. W. (1985)。 Taboo Topics in Close 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2(3), 頁 253-269。 doi: 10.1177/0265407585023002

Gottman, J. M.、Silver, N.(1994)。 Why marriages succeed or fail : what you can learn from the breakthrough research to make your marriage last。 New York:Simon & Schuster。

Murray, S. L.、Holmes, J. G.、Griffin, D. W. (2003)。 Reflections on the self-fulfilling effects of positive illusions。 Psychological Inquiry, 14(3-4), 頁 289-295。

Parker-Pope, T.(2013)。 婚姻的幸福科學:全球頂尖的婚姻研究, 告訴你親密關係的奧祕與處方(劉潔如、劉嘉路譯)。 臺北:天下雜誌。

周慕姿(2017)。 情緒勒索:那些在伴侶、親子、職場間, 最讓人窒息的相處。 臺灣:寶瓶文化 。

催光鉉(2017)。 家人的第二張臉孔:擺脫“相愛又互相傷害”的 7 種心理練習。 臺灣:大樹林。

楊嘉玲(2017)。 心理界限:尊重自己的意願, 3個練習設立“心理界限”, 重拾完整自我。 臺灣:采實文化。

榎本博明(2017)。 過度溫柔的社會:不強迫、不否定、不責備, 為什麼我們不敢說真心話?(楊明綺譯)。 臺灣:時報出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