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專家提醒:糖友“控糖”的同時別忘記“護腎”

“慢性腎衰竭!”老王拿到診斷書, 遲遲不敢相信。 作為患糖尿病十多年的“老糖友”, 竟然不知道糖尿病還能引起腎病。 微醫匯專家表示:糖尿病患者腎臟受損幾率與風險遠遠高於非糖尿病患者。 隨著我國糖尿病患病率不斷增長, 糖尿病成為我國慢性腎病發生的首要病因。 有研究顯示, 約65%的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糖尿病腎病風險或腎功能已有下降。

微醫匯專家提醒:糖尿病患者腎損傷往往在無聲無息中發生, 症狀不易察覺。 相當一部分糖尿病患者像老王這樣一經檢查就到了腎病晚期。 微醫匯專家建議:糖尿病患者從糖尿病確診之初就要加強腎功能監測, 一旦確診糖尿病, 應一年至少做一次24小時尿微量白蛋白。 在日常用藥上也一定要謹慎, 可優先選擇腎毒性較小的藥物。

“糖友”的腎臟之所以極易“受傷”, 是因為他們的腎不僅要負責清除血液中的代謝產物, 還要承受糖尿病發展進程中對腎臟帶來的傷害。 糖尿病患者的長期高血糖會損傷人體血管內皮功能, 造成腎小球微血管病變, 引起蛋白排泄和濾過異常。 若腎小球損害不斷加劇, 會造成漸進性腎功能損害, 出現大量蛋白尿。 一旦進入大量蛋白尿期,

患者將很快進展至終末期腎病, 也就是通常說的尿毒癥。 這是糖尿病最嚴重的併發症之一, 也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

微醫匯專家表示:除糖尿疾病本身對腎臟的損害外, 長期服用多種藥物也是糖尿病患者腎臟易受傷的重要原因。

不少糖尿病患者還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等多種疾病, 尤其是老年患者多數需要長期服用多種藥物。 而目前包括口服降糖藥在內的大部分藥物, 都通過肝臟代謝、腎臟清除, 腎臟的負擔就更重了。

由於糖尿病引發的糖尿病腎病晚期具有不可逆性和治療的困難,

因此, 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 從治療之初就要有護腎意識。 一方面, 每年要進行腎功能監測;另一方面, 可考慮選用較少經過腎臟排泄, 特別是已經出現腎損傷的糖尿病患者, 可以選擇主要經膽汁和腸道排泄的口服降糖藥物, 目前這樣的降糖藥也已經納入國家醫保目錄。

微醫匯專家提醒:糖尿病患者日常要密切關注自己的腎臟狀況,若出現泡沫尿、身體不同部位的水腫、血壓升高等患腎病信號,應儘早到醫院排查。若出現腎功能減退,還應積極與醫生溝通,找到適合自己的個性化治療方案。

--------------------

瞭解更多精彩內容請微信關注【微醫匯網路醫學學術會議】公眾號,觀看網路醫學學術會議直播與回播,看知名專家的線上精品課程,用碎片時間學習更多的專業知識,進行自我專業技能的提升。

微醫匯專家提醒:糖尿病患者日常要密切關注自己的腎臟狀況,若出現泡沫尿、身體不同部位的水腫、血壓升高等患腎病信號,應儘早到醫院排查。若出現腎功能減退,還應積極與醫生溝通,找到適合自己的個性化治療方案。

--------------------

瞭解更多精彩內容請微信關注【微醫匯網路醫學學術會議】公眾號,觀看網路醫學學術會議直播與回播,看知名專家的線上精品課程,用碎片時間學習更多的專業知識,進行自我專業技能的提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