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遊戲>正文

養蛙圖個什麼?圖個清靜……

最近, 梅小花朋友圈的女朋友們紛紛拋棄了李澤言, 開始養起了青蛙。

這是一款名叫《青蛙旅行》的遊戲, 目前在APP Store上位居第一。

梅小花給大家簡單科普一下這款遊戲的玩法。

遊戲有兩個場景, 分別是院子(下圖左)和屋子(下圖右)。

玩家通過收割院子裡的三葉草來換些吃的用的, 供小青蛙旅行。 玩家也可以點進屋子, 查看小青蛙的狀態(在旅行?還是在家裡讀書看報、吃飯?)

在旅行途中,

小青蛙會遇到許多小夥伴, 寄回明信片報平安。

就是這樣一款操作非常簡單的遊戲, 竟然能在0推廣、未漢化的情況下, 打敗四個高顏值男人, 問鼎APP Store榜首, 這是為什麼呢?

為什麼養青蛙能火?

1.密集的口碑傳播, 激發好奇心

你是怎麼入坑的?很多蛙爸爸和蛙媽媽都經歷了從不屑到癡迷的過程。

三人成虎, 一個人玩不稀奇, 當朋友圈裡超過三個不同圈子的人都開始“曬蛙”了, 那麼大家都會產生好奇:

“這只癩蛤蟆有什麼好玩的?”

“凶巴巴的又沒表情, 為什麼都在玩?”

“這個人昨天還自稱少女, 為什麼突然自詡‘老母親’了?”

在好奇心的驅使下, 不少人都會選擇下載app玩玩看, 畢竟也就損失點時間成本。

2.遊戲簡單易上手, 打發閒暇時間

一旦入了坑, 就很難再出去了。 這款佛系遊戲操作簡單、不費神, 只需要每3小時割一次三葉草、買道具、給蛙收拾行李即可。 這就相當於老年人喂魚、遛鳥, 清閒得可以。 再加上蛙的擬人化設計還算可愛, 很容易留存用戶。

蛙吃飯

蛙學習

蛙看書

3.遊戲懸念感十足, 吊足玩家胃口

與其他氪金遊戲不同, 這個遊戲雖然也可以通過氪金買到更高級的裝備, 但高級裝備並不會改寫遊戲的走向, 遊戲的不可預見性十足,誰也不知道蛙什麼時候出遊、出遊幾天、去哪裡玩、交到哪些朋友、寄出怎樣的明信片和土特產……

正是因為這些神秘的劇情,讓玩家在收到每一張漂亮的明信片後,都會十分驚喜,並期待下一次旅行。

4.激發玩家的護犢心,給愛找個出口

玩這款遊戲的究竟是哪一類人群?女性玩家是這款遊戲的主力人群。

作為一款桌面擺放類遊戲,《青蛙旅行》的玩家與玩《奇跡暖暖》、《戀與製作人》這波人的重合度很高,是沉迷二次元的資深人事。

據極光資料顯示,截至1月7日,《戀與製作人》的安裝數量已達到了711.13萬,上線一個月以來,日活躍用戶數也超過了400萬,用戶群中超過94.2%為女性玩家,24歲以下的占比達73.7%。

當然,《青蛙旅行》也吸引了許多三次元人,他們自居“老母親”,“蛙的親媽”,曾經是TFBoys的親媽,也曾經迷戀過各色小鮮肉、和四個氪金臭男人……

在他們身上有一個明顯的共同點——孤獨。蛙填補了他們的碎片時間,讓自己的內心戲得以“表演”出來。來,燈光師,請把燈光對準這群蛙爸蛙媽:

蛙不在的時候,他們自嘲“空巢老人”,盼著蛙回來。

蛙在看書的時候,他們又催崽出去玩:

蛙在寫信的時候,他們又是各種嫌棄:

遇到小動物來做客,又是一嘴叨逼叨:

我們梅花網的讀者也心系青蛙無法自拔……

梅小花覺得,青蛙成了這群人的一個寄託物。他們看似在養蛙,實際上是在養內心那個弱小需要保護和照顧的自己呀。

5.條漫周邊把持流量,尋找群體認同

玩的人多了,靈魂畫手也開始產出內容。

靈魂畫手的作品不僅保持了社群的活躍性,同時也美化了小青蛙的形象,加了層粉絲濾鏡,讓玩家們在同一個圈子裡自嗨,延長遊戲的壽命。

蛙的影響力有多大?

現在,不少品牌和段子手已經開始了借勢活動,梅小花整理出一部分,真是有夠討巧哦。

段子&表情包

品牌借勢

《戀與製作人》

尋蛙啟示:蛙寶寶徹夜未歸,我和你爸李澤言,等你回家。

環球港

芒果互娛

美的

杜蕾斯

KEEP

華為

京東

美團

漢堡王

最後,來看青蛙旅行攻略,一起來養青蛙吧!

·END·

本文為梅花網原創文章,非經授權請勿轉載,轉載請掃描下方二維碼,回復“轉載”瞭解須知。

遊戲的不可預見性十足,誰也不知道蛙什麼時候出遊、出遊幾天、去哪裡玩、交到哪些朋友、寄出怎樣的明信片和土特產……

正是因為這些神秘的劇情,讓玩家在收到每一張漂亮的明信片後,都會十分驚喜,並期待下一次旅行。

4.激發玩家的護犢心,給愛找個出口

玩這款遊戲的究竟是哪一類人群?女性玩家是這款遊戲的主力人群。

作為一款桌面擺放類遊戲,《青蛙旅行》的玩家與玩《奇跡暖暖》、《戀與製作人》這波人的重合度很高,是沉迷二次元的資深人事。

據極光資料顯示,截至1月7日,《戀與製作人》的安裝數量已達到了711.13萬,上線一個月以來,日活躍用戶數也超過了400萬,用戶群中超過94.2%為女性玩家,24歲以下的占比達73.7%。

當然,《青蛙旅行》也吸引了許多三次元人,他們自居“老母親”,“蛙的親媽”,曾經是TFBoys的親媽,也曾經迷戀過各色小鮮肉、和四個氪金臭男人……

在他們身上有一個明顯的共同點——孤獨。蛙填補了他們的碎片時間,讓自己的內心戲得以“表演”出來。來,燈光師,請把燈光對準這群蛙爸蛙媽:

蛙不在的時候,他們自嘲“空巢老人”,盼著蛙回來。

蛙在看書的時候,他們又催崽出去玩:

蛙在寫信的時候,他們又是各種嫌棄:

遇到小動物來做客,又是一嘴叨逼叨:

我們梅花網的讀者也心系青蛙無法自拔……

梅小花覺得,青蛙成了這群人的一個寄託物。他們看似在養蛙,實際上是在養內心那個弱小需要保護和照顧的自己呀。

5.條漫周邊把持流量,尋找群體認同

玩的人多了,靈魂畫手也開始產出內容。

靈魂畫手的作品不僅保持了社群的活躍性,同時也美化了小青蛙的形象,加了層粉絲濾鏡,讓玩家們在同一個圈子裡自嗨,延長遊戲的壽命。

蛙的影響力有多大?

現在,不少品牌和段子手已經開始了借勢活動,梅小花整理出一部分,真是有夠討巧哦。

段子&表情包

品牌借勢

《戀與製作人》

尋蛙啟示:蛙寶寶徹夜未歸,我和你爸李澤言,等你回家。

環球港

芒果互娛

美的

杜蕾斯

KEEP

華為

京東

美團

漢堡王

最後,來看青蛙旅行攻略,一起來養青蛙吧!

·END·

本文為梅花網原創文章,非經授權請勿轉載,轉載請掃描下方二維碼,回復“轉載”瞭解須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