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什麼叫賣貨的文案,怎麼寫賣貨的文案?

重要的話先拋:

1、文案是有一條金線的, 這個金線就是能否促進產品銷售。

2、按照這個標準, 文案類自媒體分享的很多案例, 都不及格。

3、促進銷售的賣貨型文案, 有沒有寫作規律?有。

好, 進入正題。

文案新人上培訓課時, 大都會聽到一個關於文案的定義:

老于覺得這個定義非常靠譜。

不管甲方還是乙方文案, 你寫出來的字, 其最終目的都是促進銷售額提升。

文案不是一個文學家、詩人、產品評論家, 而是一個拿著筆桿子的銷售, 直接或間接幫助公司賣貨, 才是作為一名文案的天職。

所以不管廣告有多走心、多紮心、多有創意, 如果發佈出去之後, 沒有提升銷售額, 這個文案就是爛文案。

那麼怎樣寫出賣貨的文案呢?

很多文章會告訴你, 要有洞察, 要指出賣點、要站在消費者角度、要寫X型文案..., 這些看似說的都對, 但是零零散散不成體系。

要知道, 一篇文案洞察再精准,

而其他元素跟不上, 依然賣不出貨。

只有當大家知道, 一篇賣貨文案有哪些部分組合而成, 剩下的這些零件才能排上用場。

而可以帶動賣貨的文案, 都需要解決好3個問題:

這三個問題中, 如果其中一個沒有解決好, 就不能帶動賣貨。

吸引消費者注意

文案大師伯恩巴克說過:“如果人們都沒有聽你說, 那他們就不會明白你在說什麼。 ”

廣告文案投放出去之後, 如果不能引起人們注意, 甚至消費者直接忽視你的文案, 那麼接下來再精彩都是扯淡, 因為人家根本不知道, 世界上有這篇文案存在啊。

所以, 吸引消費者注意, 是賣貨文案的第一步。

這個任務, 大部分落在了標題頭上。

關於標題, 文章標題和文案標題, 有很大不同:

文章標題是用來總結文章的, 而廣告文案的標題是為了吸引讀者。

沒錯, 就是吸引讀者, 除了吸引讀者閱讀正文, 文案標題沒有其他的意義。

當然, 在文案內文, 你要有足夠的理由來解釋, 為何要使用這個標題, 否則就成了標題黨, 而這是讀者所討厭的。

關於如何寫作一條有吸引力的標題, 網上已經有無數的文章, 我在這裡就不討論具體技巧了, 大家可以在網上搜索一下。

但是大家要知道:無論怎樣的技巧, 標題寫作的最終目的, 就是在繁雜的資訊中, 爭奪讀者注意力。

所以當你把標題寫完後, 可以放到下面表格中,

發送給朋友測試, 讓他們挑選出三個感興趣的標題。

如果這三個標題中有你撰寫的, 這個標題就是可以用的。

按照習慣, 閱讀完標題並產生興趣之後, 讀者就應該進入內文了, 而大部分讀者會從第一句話開始讀起。

所以文案內文的第一句話, 必須有兩個特點:

1、簡潔。

2、引誘讀者繼續往下讀。

比如世界頂尖的文案寫手David Abbott,撰寫的Volvo文案開頭第一句只有兩個單詞:that's me。

(文案前兩句:That's me.lying rather nervously under the new volvo 740)

另外,在文案界貢獻一系列經典的大眾汽車文案,這樣的例子就更多了。

這一篇文案的開頭第一段,只有兩個單詞:It floots(它可以漂浮)。

下麵這篇大眾的文案更狠,開頭第一段只有一個單詞:never(從不)。

在這一階段,需要解決下面的兩個小問題。

1、文字敘述風格

這是大部分的文案容易忽略,但是無比重要的問題。

a、多用第一、第二人稱

你要始終記住,文案是坐在鍵盤後面的銷售人員,而不是用大喇叭廣播的村書記,也不是對全國人民講話的國家領導。

消費者是一個人,他在默默閱讀你的廣告,你不用把語調升上一個8度,只需要好好的跟“一個人”聊天就可以了。

另外,文案的任務是溝通,不是傾訴和絮叨。

所以文案寫作,應該多用第一和第二人稱:“我”和“你”,來營造一種親密的溝通環境,照顧消費者的情緒和興趣。

經典文案《我害怕閱讀的人》就是通過第一人稱“我”,給讀者娓娓道來。

部分文案:

我害怕閱讀的人。一跟他們談話,我就像一個透明的人,蒼白的腦袋無法隱藏。我所擁有的內涵是什麼?不就是人人能脫口而出,遊蕩在空氣中最通俗的認知嗎?像心臟在身體的左邊。春天之後是夏天。美國總統是世界上最有權力的人........

b、具象化

在敘述風格上,一定少用虛詞、形容詞,而是要將事實具象化,直接給出結果。

只有具象的形容,才能讓人們直觀的理解表達,讓他們身臨其境。

比如當說明一個MP3記憶體量大時,不要虛無縹緲的說“記憶體超大”,而應該明確具體的給出結果:

經典的長城葡萄酒文案,也是使用的具象化策略。

它並沒有直接說:“長城葡萄酒對於原材料選擇無比苛刻”,而是破解成具體的事實。

(部分文案)

...它必是葡園中的貴族;佔據區區幾平方公里的沙礫土地,坡地的方位像為它精心計量過,剛好能迎上遠道而來的季風。

它小時候,沒遇到一場霜凍和冷雨;旺盛的青春期,碰上十幾年最好的太陽,臨近成熟,沒有雨水沖淡它醞釀已久的糖份,甚至山雀也從未打它的主意...

所以當文案形容口感等體驗時,只是空泛的說,這食品好吃到爆、這床墊極其舒服,是不能打動消費者。

只有當文案細膩的描繪產品的外觀、口感、觸感,給對方呈現一個全方位的體驗,才能刺激消費者欲望。

...這是些個頭很大的葡萄柚,非同一般的大。它們的表皮泛著微微的紅色。當韋布醫生切開葡萄柚時才發現,果實的顏色是一種耀眼的寶石紅。

這種奇怪的新葡萄柚,簡直太完美了,甘美且多汁。它不像其他葡萄柚那麼酸——它沒有糖,卻有種自然的香甜...

————《文案訓練手冊》中經典案例。

所以當我們在文案中描述產品,或者闡述特點時,一定要使用具象的語言和描寫。

這樣才能更加直觀和具有誘惑力。

只要消費者不是傻子,那麼花錢購物時,一般都會慎重考慮,產品對自己是否有用。

轉化為術語也就是說,產品是否能夠滿足消費者需求。

通常來說,一個產品的問世,肯定是能夠滿足一部分人的需求。

但是問題在於,當消費者閱讀文案時,是否能意識到自己有這方面的需求。

所以文案的第一步是,激發消費者的需求。

激發需求的手段有很多,但是一般可以分為兩類:情感類和功能類

情感類的,比如上面提到過的經典文案《我害怕閱讀的人》,就是通過“恐嚇”手段,很好的激發了消費者需求。

比如經典的芝華士父親節文案,就是渲染親情。

(部分文案)

因為我已經認識了你一生

因為一輛紅色的RUDGE自行車曾經使我成為街上最幸福的男孩

因為你允許我在草坪上玩蟋蟀

因為你的支票本在我的支援下總是很忙碌

因為我們的房子裡總是充滿書和笑聲

因為你付出無數個星期六的早晨來看一個小男孩玩橄欖球

因為你坐在桌前工作而我躺在床上睡覺的無數個夜晚

因為你從不談論鳥類和蜜蜂來使我難堪

還有激發傲慢。

(多數人知道,少數人瞭解)

如果是享受型產品,則可以渲染自憐的情緒。

而功能型產品,則著重闡述產品的功能,可以説明消費者解決哪些實際問題。

但是如果產品並非獨創,在業界也並沒有較大知名度,那麼就要通過和競品對比,來激發消費者對於自己產品的需求。

在這一點上,我們可以通過打造獨特賣點,來和競品對比。

打造獨特賣點最容易的情況,是產品特點確實是獨有的,而且這項特點可以給消費者帶來巨大好處。

但是如果自己的產品,並沒有什麼不同,那麼這時候只要讓消費者知道你的產品是獨特的就夠了。

也就是說獨特賣點可以是:其他品牌也擁有這種特色,但是它並沒有告訴消費者。

比如MM巧克力的“只溶在口,不溶在手”。

這種特點,並不是只有MM巧克力能做到,其他的巧克力也能做到,但就只有MM巧克力豆,通過強勢廣告告訴了消費者,那麼這就是他的獨特賣點。

說服消費者下單

在這一步也有兩個小問題:

1、贏的信任

當讀者閱讀廣告文案時,一般都會存有疑慮:這個廣告是不是誇大了功效啊?這個廣告是不是騙子啊?...

所以如果文案不能,將消費者的這些疑慮給打消,就會功虧一簣。

怎樣打消消費者的疑慮呢?

a、顧客好評

當消費者打算買一件商品,但是並不是知道效果怎樣時,一般的做法,是先看看其他人的評價,而這也就是淘寶賣家,害怕差評的原因。

所以我們可以直接在文案中,體現消費者的好評。

在眾多教育類產品的,資訊流或者競價文案中,都會出現好評類的內容元素。

b、從眾效應

這也是很多文案,都會用的一個手法,意在告知消費者:

“你看,有那麼多人都在使用,能不靠譜嗎?”

比如,某教育類產品的一個競價落地頁:

以及淘寶上,也經常會遇到這種技巧。

c、協力廠商認證

如果我們的產品有一些官方認可的證書,也可以放進文案,來打消人們的顧慮。

d、免費試用

當然了,如果對自己的產品有信心,可以使用免費試用的策略。

這種方式效果最為直接:既然你對我們的效果和品質不放心,那麼試用一下總可以了吧,關鍵還是免費。

在洗化行業經常會使用這種方式,比如贈送小瓶試用等。

2、督促下單

當消費者已經被文案打動了,那麼就要趕快“催促”消費者下單,以免消費者改變主意。

所以文案的關鍵的最後一步,就是“催逼”消費者儘快下單,而一般文案會使用下面幾種手段。

a、製造稀缺

在人類的意識中認為,難以得到的東西,一般都會比輕鬆得到的東西更好。

所以人類經常以獲取某樣事物的難度,來直接斷定事物的品質。

比如數量稀缺,耐克經常使用的限量手法。

英語學習班的小班制(一個班只招十個人,人數夠了就不招了,預報名從速)。

b、時間期限

另外在文案上,稀缺性很容易造就一種“急迫”的氛圍。

比如我的微信朋友圈中,有一個非常接地氣兒的賣課程文案是這麼寫的:

這是一堂讓你學會如何迅速成功的訓練,助你2017收入快速增長!

課程費用:288.8元!

6月15日之前報名,你僅僅需要288.8元就可以!

同時贈送某某老師價值29800元私密學習資料一套!

時間一到,立刻恢復原價2980元,馬上行動!不要錯過!

當然,如果這個文案再加上一些“數量限制”,效果會更明顯,比如

“6月15日之前報名,你僅僅需要288.8元就可以了!

前五十名報名者,將贈送你亞洲銷售女神徐鶴甯老師價值29800元私密學習資料一套!”

以上就是一則賣貨文案,基本的構成元素和寫作手法。

當然,關於細節性的技巧和具體案例,老於在之後的文章中,還會繼續補充。

在這裡總結一下:

一篇文案,只要完美的解決這三個問題,就可以促進賣貨。

1、吸引消費者注意:讓消費者注意到,並開始閱讀這篇文案。

3、說服消費者下單:解決消費者的顧慮和催促消費者下單。

·END·

本文由文案人於極(ID:jimtchina)授權梅花網轉載,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必須有兩個特點:

1、簡潔。

2、引誘讀者繼續往下讀。

比如世界頂尖的文案寫手David Abbott,撰寫的Volvo文案開頭第一句只有兩個單詞:that's me。

(文案前兩句:That's me.lying rather nervously under the new volvo 740)

另外,在文案界貢獻一系列經典的大眾汽車文案,這樣的例子就更多了。

這一篇文案的開頭第一段,只有兩個單詞:It floots(它可以漂浮)。

下麵這篇大眾的文案更狠,開頭第一段只有一個單詞:never(從不)。

在這一階段,需要解決下面的兩個小問題。

1、文字敘述風格

這是大部分的文案容易忽略,但是無比重要的問題。

a、多用第一、第二人稱

你要始終記住,文案是坐在鍵盤後面的銷售人員,而不是用大喇叭廣播的村書記,也不是對全國人民講話的國家領導。

消費者是一個人,他在默默閱讀你的廣告,你不用把語調升上一個8度,只需要好好的跟“一個人”聊天就可以了。

另外,文案的任務是溝通,不是傾訴和絮叨。

所以文案寫作,應該多用第一和第二人稱:“我”和“你”,來營造一種親密的溝通環境,照顧消費者的情緒和興趣。

經典文案《我害怕閱讀的人》就是通過第一人稱“我”,給讀者娓娓道來。

部分文案:

我害怕閱讀的人。一跟他們談話,我就像一個透明的人,蒼白的腦袋無法隱藏。我所擁有的內涵是什麼?不就是人人能脫口而出,遊蕩在空氣中最通俗的認知嗎?像心臟在身體的左邊。春天之後是夏天。美國總統是世界上最有權力的人........

b、具象化

在敘述風格上,一定少用虛詞、形容詞,而是要將事實具象化,直接給出結果。

只有具象的形容,才能讓人們直觀的理解表達,讓他們身臨其境。

比如當說明一個MP3記憶體量大時,不要虛無縹緲的說“記憶體超大”,而應該明確具體的給出結果:

經典的長城葡萄酒文案,也是使用的具象化策略。

它並沒有直接說:“長城葡萄酒對於原材料選擇無比苛刻”,而是破解成具體的事實。

(部分文案)

...它必是葡園中的貴族;佔據區區幾平方公里的沙礫土地,坡地的方位像為它精心計量過,剛好能迎上遠道而來的季風。

它小時候,沒遇到一場霜凍和冷雨;旺盛的青春期,碰上十幾年最好的太陽,臨近成熟,沒有雨水沖淡它醞釀已久的糖份,甚至山雀也從未打它的主意...

所以當文案形容口感等體驗時,只是空泛的說,這食品好吃到爆、這床墊極其舒服,是不能打動消費者。

只有當文案細膩的描繪產品的外觀、口感、觸感,給對方呈現一個全方位的體驗,才能刺激消費者欲望。

...這是些個頭很大的葡萄柚,非同一般的大。它們的表皮泛著微微的紅色。當韋布醫生切開葡萄柚時才發現,果實的顏色是一種耀眼的寶石紅。

這種奇怪的新葡萄柚,簡直太完美了,甘美且多汁。它不像其他葡萄柚那麼酸——它沒有糖,卻有種自然的香甜...

————《文案訓練手冊》中經典案例。

所以當我們在文案中描述產品,或者闡述特點時,一定要使用具象的語言和描寫。

這樣才能更加直觀和具有誘惑力。

只要消費者不是傻子,那麼花錢購物時,一般都會慎重考慮,產品對自己是否有用。

轉化為術語也就是說,產品是否能夠滿足消費者需求。

通常來說,一個產品的問世,肯定是能夠滿足一部分人的需求。

但是問題在於,當消費者閱讀文案時,是否能意識到自己有這方面的需求。

所以文案的第一步是,激發消費者的需求。

激發需求的手段有很多,但是一般可以分為兩類:情感類和功能類

情感類的,比如上面提到過的經典文案《我害怕閱讀的人》,就是通過“恐嚇”手段,很好的激發了消費者需求。

比如經典的芝華士父親節文案,就是渲染親情。

(部分文案)

因為我已經認識了你一生

因為一輛紅色的RUDGE自行車曾經使我成為街上最幸福的男孩

因為你允許我在草坪上玩蟋蟀

因為你的支票本在我的支援下總是很忙碌

因為我們的房子裡總是充滿書和笑聲

因為你付出無數個星期六的早晨來看一個小男孩玩橄欖球

因為你坐在桌前工作而我躺在床上睡覺的無數個夜晚

因為你從不談論鳥類和蜜蜂來使我難堪

還有激發傲慢。

(多數人知道,少數人瞭解)

如果是享受型產品,則可以渲染自憐的情緒。

而功能型產品,則著重闡述產品的功能,可以説明消費者解決哪些實際問題。

但是如果產品並非獨創,在業界也並沒有較大知名度,那麼就要通過和競品對比,來激發消費者對於自己產品的需求。

在這一點上,我們可以通過打造獨特賣點,來和競品對比。

打造獨特賣點最容易的情況,是產品特點確實是獨有的,而且這項特點可以給消費者帶來巨大好處。

但是如果自己的產品,並沒有什麼不同,那麼這時候只要讓消費者知道你的產品是獨特的就夠了。

也就是說獨特賣點可以是:其他品牌也擁有這種特色,但是它並沒有告訴消費者。

比如MM巧克力的“只溶在口,不溶在手”。

這種特點,並不是只有MM巧克力能做到,其他的巧克力也能做到,但就只有MM巧克力豆,通過強勢廣告告訴了消費者,那麼這就是他的獨特賣點。

說服消費者下單

在這一步也有兩個小問題:

1、贏的信任

當讀者閱讀廣告文案時,一般都會存有疑慮:這個廣告是不是誇大了功效啊?這個廣告是不是騙子啊?...

所以如果文案不能,將消費者的這些疑慮給打消,就會功虧一簣。

怎樣打消消費者的疑慮呢?

a、顧客好評

當消費者打算買一件商品,但是並不是知道效果怎樣時,一般的做法,是先看看其他人的評價,而這也就是淘寶賣家,害怕差評的原因。

所以我們可以直接在文案中,體現消費者的好評。

在眾多教育類產品的,資訊流或者競價文案中,都會出現好評類的內容元素。

b、從眾效應

這也是很多文案,都會用的一個手法,意在告知消費者:

“你看,有那麼多人都在使用,能不靠譜嗎?”

比如,某教育類產品的一個競價落地頁:

以及淘寶上,也經常會遇到這種技巧。

c、協力廠商認證

如果我們的產品有一些官方認可的證書,也可以放進文案,來打消人們的顧慮。

d、免費試用

當然了,如果對自己的產品有信心,可以使用免費試用的策略。

這種方式效果最為直接:既然你對我們的效果和品質不放心,那麼試用一下總可以了吧,關鍵還是免費。

在洗化行業經常會使用這種方式,比如贈送小瓶試用等。

2、督促下單

當消費者已經被文案打動了,那麼就要趕快“催促”消費者下單,以免消費者改變主意。

所以文案的關鍵的最後一步,就是“催逼”消費者儘快下單,而一般文案會使用下面幾種手段。

a、製造稀缺

在人類的意識中認為,難以得到的東西,一般都會比輕鬆得到的東西更好。

所以人類經常以獲取某樣事物的難度,來直接斷定事物的品質。

比如數量稀缺,耐克經常使用的限量手法。

英語學習班的小班制(一個班只招十個人,人數夠了就不招了,預報名從速)。

b、時間期限

另外在文案上,稀缺性很容易造就一種“急迫”的氛圍。

比如我的微信朋友圈中,有一個非常接地氣兒的賣課程文案是這麼寫的:

這是一堂讓你學會如何迅速成功的訓練,助你2017收入快速增長!

課程費用:288.8元!

6月15日之前報名,你僅僅需要288.8元就可以!

同時贈送某某老師價值29800元私密學習資料一套!

時間一到,立刻恢復原價2980元,馬上行動!不要錯過!

當然,如果這個文案再加上一些“數量限制”,效果會更明顯,比如

“6月15日之前報名,你僅僅需要288.8元就可以了!

前五十名報名者,將贈送你亞洲銷售女神徐鶴甯老師價值29800元私密學習資料一套!”

以上就是一則賣貨文案,基本的構成元素和寫作手法。

當然,關於細節性的技巧和具體案例,老於在之後的文章中,還會繼續補充。

在這裡總結一下:

一篇文案,只要完美的解決這三個問題,就可以促進賣貨。

1、吸引消費者注意:讓消費者注意到,並開始閱讀這篇文案。

3、說服消費者下單:解決消費者的顧慮和催促消費者下單。

·END·

本文由文案人於極(ID:jimtchina)授權梅花網轉載,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