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持續發力!濰坊深化“放管服”改革成效顯著

“全市‘放管服’改革扎實推進。 公佈‘零跑腿’和‘只跑一次’改革事項329項,政務服務事項網辦率達到75%,實現‘三十一證合一、一照一碼’。 ”市委副書記、市長李寬端在十七屆人大二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如是說。

2017年以來,我市牢牢把握走在前列的目標定位,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著力打造“審批事項少、辦事效率高、服務品質優”的政務服務環境,努力建設新時代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群眾和企業的滿意度獲得感不斷攀升。

全市“放管服”改革扎實推進

敢於“放”,簡政放權“含金量”大幅提升

及時調整權力事項。 按照《山東省行政權力清單動態管理辦法》有關規定和“絕不截留、該減全減、能放盡放、科學調整”的工作原則,去年我市先後分3批調整行政權力事項共計278項,其中新增11項,取消40項,承接上級下放許可權79項,下放1項,調整147項,規範了行政權力管理,促進了政府部門依單履職、依法行政。

實施向開發區放權。 採取直接下放、委託辦理等方式,將部分市級許可權下放至開發區辦理。 為更好促進濱海區發展,按照《濰坊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方案》的要求,本著主要審批事項不出濱海的原則,市編辦正在抓緊研究論證向濱海區下放市級行政許可許可權的辦法,擬對市級200余項行政許可事項,通過直接下放、委託辦理、發放2號公章等形式放權。

推進“多證合一”改革。 在全面實施“五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和個體工商戶“兩證整合”的基礎上,將資訊採集、記載公示等26項涉企證照事項整合到營業執照上,實現“三十一證合一”。

試點推行全程電子化登記和電子營業執照,促進了市場主體持續快速發展。 2017年,全市實有各類市場主體83.8萬戶,同比增長15.3%,總量居全省第二;註冊資本金達到1.3萬億元,同比增長41.2%。 高新區立足自身實際開展探索,實現了“五十四證合一”。

開展減證便民行動。 堅決清理各類繁瑣證明、奇葩證明,梳理公佈取消證明事項48項。 規範村(社區)開具證明材料清單工作,編制(社區)開具證明材料清單21項。 規範年檢和政府指定培訓,面向社會公佈了市縣兩級年檢和培訓目錄,其中市級只保留年檢事項27項、培訓事項14項。

壓減涉審收費事項。 堅持破除仲介行業壟斷、建立仲介服務超市、強化仲介服務監管三措並舉,市縣兩級均建立實體和網上仲介超市,市級涉審仲介服務收費事項由72項壓減為30項,壓減比達58.3%。

強化“管”,構建綜合有效監管新體系

推進公正監管。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市縣兩級全部建立“一單兩庫一細則”,編制了隨機抽查事項清單,其中,市級222項、縣級3233項,實現了“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全覆蓋。2017年累計開展抽查51382次,立案查處6285起。

加強信用監管。搭建全市統一的公共信用資訊平臺,歸集53個部門1.3億余條信用資訊資料,占全省資訊資料量的30%,納入了全市77萬企業、2000戶社會組織、950萬自然人的基本資訊,初步實現部門、單位間信用資訊的互聯共用。加大聯合懲戒力度,2017年共推送5批7532個聯合懲戒對象,共實施聯合懲戒3萬餘人次,初步構建起政府和社會共同參與的跨部門、跨領域的失信聯合懲戒機制。

推行聯合監管。推進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在全省率先完成市級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市直執法機構由102個精簡為29個,專門執法隊伍由24支精簡為15支。在縣級層面,整合組建綜合行政執法局,加掛城市管理局牌子,實現管理執法一體化運轉,12個縣市區執法隊伍減少66支,改變了原來一個部門“自批、自管、自查、自罰”的“一條龍”管理模式,減少了交叉執法、重複執法。圓滿完成高密市全國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試點任務,搭建綜合行政執法局——執法大隊——執法中隊的組織架構,將市容環衛、城鄉規劃、文化市場等17個領域的1322項行政處罰權統一交由綜合行政執法局行使,形成“高密模式”。

實行審慎監管。適應形勢發展要求,研究探索對“四新”經濟包容審慎的監管方式。在全省率先出臺了《網路預約計程車經營服務管理實施細則》,促進了全市網約車的有序發展。2017年已有6家網約車平臺公司獲批網路預約計程車經營許可證,1156名駕駛員取得網約車駕駛證。印發了《濰坊市鼓勵規範發展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的指導意見(試行)》,促進了我市互聯網租賃自行車行業規範有序發展。

加強重點領域監管。在食品安全監管方面,堅持“發揮市場機制、推動社會共治”的“讓市場管市場”治理理念,全市所有大型食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及大型超市都建立了快檢室,即時快檢,結果即時公開,食品安全抽檢合格率由95.2%提升到98.8%,群眾食品安全滿意度由69.4%提升到82.8%,我市成功創建為首批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在安全生產監管方面,在全市每個行政村、城市社區至少配備1名安全生產協管員,構建起責任到人、監管到位、執法規範、高效運轉的四級安全生產網格化監管體系。在環境保護方面,實施了綠色發展“十大工程”、大氣污染防治“八大行動”、環保突出問題攻堅、大氣污染強化督查等專項行動,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成效。

優化“服”,“群眾少跑腿、數據多跑路”漸成常態

推行“一窗式”行政審批服務改革。研究起草《濰坊市“一窗式”集中行政審批服務改革實施方案》,著力打造“前臺綜合受理、後臺分類審批、視窗統一發證”的服務模式和“集中受理、集中評審、集中勘察、集中驗收、集中收費、集中發證”的“六集中”審批運行機制,由“一事跑多窗”變為“一窗辦多事”。

創新實施全鏈條服務模式。圍繞解決困擾基層群眾“辦證多、辦事難”問題,借鑒行政許可事項“並聯審批”辦法,在新生兒整鏈條事項、餐飲業設立、企業職工退休、幼稚園設立、高層次人才引進5個領域,把原來分散在各個部門的服務通過事項串聯成鏈條,實現“一窗受理、多向流轉、組合審批、證照同發”,有效地解決了辦事手續繁、環節多、耗時長等問題。以新生兒整鏈條事項為例,將新生兒出生後需要辦理的出生落戶、落地參保、疾病篩查報銷、定點門診簽約、社會保障卡辦理5個事項實施整鏈條辦理,辦理要件由21個壓至7個,辦理時間由31個工作日壓至2個工作日。

推行一個號碼管服務。按照“記得住、打得通、接得下、辦得好”要求,將61條各類服務熱線全部整合到“12345”一條熱線上,實現了一個號碼管服務。同時,進一步拓寬熱線受理管道,實現電話端、互聯網端、移動互聯網端“三個受理平臺”全覆蓋,讓群眾享受24小時全天候諮詢、投訴、受理、回饋服務。2017年共受理群眾來電95.4萬餘件次,同比增加217%,辦結率達99.9%。2017年8月份,協力廠商評估平臺從接通情況和服務水準兩個方面對全國334條熱線的服務品質進行了監測,濰坊市位列全國第13名、全省第2名。

開展“零跑腿”和“只跑一次”改革。全面鋪開市縣兩級“零跑腿”和“只跑一次”清單編制工作,重點圍繞社會保障、養老醫療、投資建設、公共安全、食品藥品、城市管理、就業創業等7大重點領域展開,梳理公佈第一批市縣兩級4889項“零跑腿”“只跑一次”事項清單,實現清單事項審批服務全流程網上辦理,“讓資料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安丘市在全省率先實施鎮級“最多跑一次”改革,公佈鎮級事項清單共574項,自2017年9月實施以來,共辦理74萬餘件。

實行“聯審聯辦”。在投資建設領域推行容缺受理,採取“多評合一”“多測合一”“多圖聯審”“聯合踏勘”“聯合驗收”“區域評審”等模式,實現全流程聯審聯辦。在非製造業建設專案推行“告知承諾制”,縮短專案落地週期40%以上;推行建設專案區域化評估評審,專案落地時間平均縮短30個工作日以上。

推進政務服務向基層延伸。在全省率先編制完成市、縣、鎮、村四級公共服務事項清單,其中市級服務事項697項、縣級9639項、鎮級16361項、村級89192項,並通過政府門戶網站向社會公開,全部納入政務服務平臺辦理。扎實推進政務服務平臺向鎮(街)、村(社區)延伸,便民服務中心和網上政務服務廳實現鎮(街)100%全覆蓋,905個村(社區)建成網上政務服務廳。推動市、縣、鎮、村資訊共用,為基層群眾提供了方便快捷、公平普惠、優質高效的公共服務,市政務服務工作榮膺第二屆“中國‘互聯網+政務服務’創新獎”。

通訊員 | 文山 長偉

編輯 | 許小刀

強化“管”,構建綜合有效監管新體系

推進公正監管。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市縣兩級全部建立“一單兩庫一細則”,編制了隨機抽查事項清單,其中,市級222項、縣級3233項,實現了“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全覆蓋。2017年累計開展抽查51382次,立案查處6285起。

加強信用監管。搭建全市統一的公共信用資訊平臺,歸集53個部門1.3億余條信用資訊資料,占全省資訊資料量的30%,納入了全市77萬企業、2000戶社會組織、950萬自然人的基本資訊,初步實現部門、單位間信用資訊的互聯共用。加大聯合懲戒力度,2017年共推送5批7532個聯合懲戒對象,共實施聯合懲戒3萬餘人次,初步構建起政府和社會共同參與的跨部門、跨領域的失信聯合懲戒機制。

推行聯合監管。推進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在全省率先完成市級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市直執法機構由102個精簡為29個,專門執法隊伍由24支精簡為15支。在縣級層面,整合組建綜合行政執法局,加掛城市管理局牌子,實現管理執法一體化運轉,12個縣市區執法隊伍減少66支,改變了原來一個部門“自批、自管、自查、自罰”的“一條龍”管理模式,減少了交叉執法、重複執法。圓滿完成高密市全國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試點任務,搭建綜合行政執法局——執法大隊——執法中隊的組織架構,將市容環衛、城鄉規劃、文化市場等17個領域的1322項行政處罰權統一交由綜合行政執法局行使,形成“高密模式”。

實行審慎監管。適應形勢發展要求,研究探索對“四新”經濟包容審慎的監管方式。在全省率先出臺了《網路預約計程車經營服務管理實施細則》,促進了全市網約車的有序發展。2017年已有6家網約車平臺公司獲批網路預約計程車經營許可證,1156名駕駛員取得網約車駕駛證。印發了《濰坊市鼓勵規範發展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的指導意見(試行)》,促進了我市互聯網租賃自行車行業規範有序發展。

加強重點領域監管。在食品安全監管方面,堅持“發揮市場機制、推動社會共治”的“讓市場管市場”治理理念,全市所有大型食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及大型超市都建立了快檢室,即時快檢,結果即時公開,食品安全抽檢合格率由95.2%提升到98.8%,群眾食品安全滿意度由69.4%提升到82.8%,我市成功創建為首批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在安全生產監管方面,在全市每個行政村、城市社區至少配備1名安全生產協管員,構建起責任到人、監管到位、執法規範、高效運轉的四級安全生產網格化監管體系。在環境保護方面,實施了綠色發展“十大工程”、大氣污染防治“八大行動”、環保突出問題攻堅、大氣污染強化督查等專項行動,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成效。

優化“服”,“群眾少跑腿、數據多跑路”漸成常態

推行“一窗式”行政審批服務改革。研究起草《濰坊市“一窗式”集中行政審批服務改革實施方案》,著力打造“前臺綜合受理、後臺分類審批、視窗統一發證”的服務模式和“集中受理、集中評審、集中勘察、集中驗收、集中收費、集中發證”的“六集中”審批運行機制,由“一事跑多窗”變為“一窗辦多事”。

創新實施全鏈條服務模式。圍繞解決困擾基層群眾“辦證多、辦事難”問題,借鑒行政許可事項“並聯審批”辦法,在新生兒整鏈條事項、餐飲業設立、企業職工退休、幼稚園設立、高層次人才引進5個領域,把原來分散在各個部門的服務通過事項串聯成鏈條,實現“一窗受理、多向流轉、組合審批、證照同發”,有效地解決了辦事手續繁、環節多、耗時長等問題。以新生兒整鏈條事項為例,將新生兒出生後需要辦理的出生落戶、落地參保、疾病篩查報銷、定點門診簽約、社會保障卡辦理5個事項實施整鏈條辦理,辦理要件由21個壓至7個,辦理時間由31個工作日壓至2個工作日。

推行一個號碼管服務。按照“記得住、打得通、接得下、辦得好”要求,將61條各類服務熱線全部整合到“12345”一條熱線上,實現了一個號碼管服務。同時,進一步拓寬熱線受理管道,實現電話端、互聯網端、移動互聯網端“三個受理平臺”全覆蓋,讓群眾享受24小時全天候諮詢、投訴、受理、回饋服務。2017年共受理群眾來電95.4萬餘件次,同比增加217%,辦結率達99.9%。2017年8月份,協力廠商評估平臺從接通情況和服務水準兩個方面對全國334條熱線的服務品質進行了監測,濰坊市位列全國第13名、全省第2名。

開展“零跑腿”和“只跑一次”改革。全面鋪開市縣兩級“零跑腿”和“只跑一次”清單編制工作,重點圍繞社會保障、養老醫療、投資建設、公共安全、食品藥品、城市管理、就業創業等7大重點領域展開,梳理公佈第一批市縣兩級4889項“零跑腿”“只跑一次”事項清單,實現清單事項審批服務全流程網上辦理,“讓資料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安丘市在全省率先實施鎮級“最多跑一次”改革,公佈鎮級事項清單共574項,自2017年9月實施以來,共辦理74萬餘件。

實行“聯審聯辦”。在投資建設領域推行容缺受理,採取“多評合一”“多測合一”“多圖聯審”“聯合踏勘”“聯合驗收”“區域評審”等模式,實現全流程聯審聯辦。在非製造業建設專案推行“告知承諾制”,縮短專案落地週期40%以上;推行建設專案區域化評估評審,專案落地時間平均縮短30個工作日以上。

推進政務服務向基層延伸。在全省率先編制完成市、縣、鎮、村四級公共服務事項清單,其中市級服務事項697項、縣級9639項、鎮級16361項、村級89192項,並通過政府門戶網站向社會公開,全部納入政務服務平臺辦理。扎實推進政務服務平臺向鎮(街)、村(社區)延伸,便民服務中心和網上政務服務廳實現鎮(街)100%全覆蓋,905個村(社區)建成網上政務服務廳。推動市、縣、鎮、村資訊共用,為基層群眾提供了方便快捷、公平普惠、優質高效的公共服務,市政務服務工作榮膺第二屆“中國‘互聯網+政務服務’創新獎”。

通訊員 | 文山 長偉

編輯 | 許小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