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錯過等一年!各路英雄好漢,西安城牆喊你來掛燈啦!

新年伊始, 萬象更新!1月28日起會在古色古香的西安城牆上陸續舉辦2018城牆新春燈會之“萬家燈火”制燈活動, 該活動能讓你和孩子親自體驗從制燈到掛燈的過程, 各位鄉黨們要不要來西安城牆參加?

本次2018城牆新春燈會之“萬家燈火”制燈活動由西安市教育局、 西安城牆管理委員會主辦, 西安曲江城牆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承辦, 從2017年12月開始, 在西安市各中小學中陸續發起“全民制燈”活動的倡議, 近50所學校、1500余名學生積極回應, 期待著在1月28日去城牆掛燈!

該活動1月28日就要正式開啟了

曲小文想要向您發出邀請

1月28日早上9點30分一起前往西安城牆掛燈

報名方式

本活動限定中小學生參與, 屆時掛燈可有一名家長陪同前往

1.在本文後面留言“我想上城牆掛燈”(留言點贊越多參加活動的機會就越大呦)並轉發朋友圈;

2.把“朋友圈截圖”發送後臺, 並發送“自己製作的燈的圖片或者小視頻+姓名+電話號碼”,

經評選選出50個小朋友參加1月28日上午9:30的城牆掛燈活動;

3.一旦報名被選上必須遵守活動時間安排, 逾期不可參與, 本活動最終解釋權歸文化曲江官方所有。

活動福利:參加完掛燈之後可自行遊玩城牆, 參與者會得到一個西安城牆新春大禮包, 裡面東西多多喔~

* 參與掛燈活動的燈必須為自己原創作品, 建議花燈的大小為40cm×40cm左右。

中國的古老春節傳統掛燈籠, 有薪火相傳的意思, 也有寄託祝福一說, 早已成為亙古不變的習俗。 在城牆上掛一隻屬於自己的燈, 等到西安城牆燈會點亮之後, 攜同家人登上城牆在萬家燈火中欣賞自己製作的燈籠, 看著它發出獨一無二的光彩, 是不是比純粹地看燈有意義多了!

|2017西安城牆新春燈會之“萬家燈火”制燈活動參與者在永寧門吊橋前合影|

讓城牆守衛你的祝福與希冀, 讓你的花燈成為萬盞華燈中最獨特的那一個。 今年通過自己的力量講述古城的故事、詮釋傳統佳節的含義, 讓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

感受這座千年古城的上元花燈節。

把滿滿的“希望”, 化作沉甸甸的花燈, 賦予了這場制燈活動特殊的意義, 西安城牆新春燈會已成功舉辦了30屆, 在今年的第31屆, 西安城牆繼續和你攜手, 共創“萬家燈火”, 讓愛心從西安城牆出發, 傳遞到每一個西安人的心中,

讓他們感受到來自城牆厚重的關愛!當“萬家燈火”亮起時, 希望離人都歸家, 舉家團圓!

其實, 這個制燈——點燈、掛燈——祈福一系列活動, 也是西安城牆歷年來所遵循的燈會傳統, 現在就跟曲小文一起來瞭解一下30年來出現在西安城牆燈會上的這個傳統項目。

燈會傳統項目之

制燈

據歷史記載,古城西安是燈會的起源地。早在西漢“文景之治”時,漢長安城就有燈會的習俗,在西漢昌盛時期,長安朝廷官府每年正月在宮中張燈、祭祀,以祈求國泰民安。從那時起,制花燈就逐漸興起,成為了一門傳統手藝。

起初,花燈的製作並沒有固定的主題,在節慶的氛圍下,花燈的色彩、風格、大小等都沒有限制,最簡單的花燈可以是一張紙糊成的袋子,在裡麵點上燭火。

隨著時間的推移,百姓花燈的製作水準日漸提高,並且逐漸形成相互比技藝之風,巧手的制燈匠會將身邊所見的景物融合到花燈的製作中,有些文人墨客還會在燈面寫下寓意吉祥的詞句。

燈會傳統項目之點燈&掛燈

點燈、掛燈,是漢朝時就已有的風俗。相傳漢明帝劉莊經常在皇宮和寺廟裡點燈敬佛,也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並逐漸在民間形成習俗。唐朝時期,自從佛教傳入中國後,更是將點燈、掛燈稱為“燒燈表佛”。

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除此之外,史書上記載,古人將正月十五日定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定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定為下元節。

如今,城牆新春燈會上的點燈、掛燈儀式,除了有祈福、開啟燈會的意義之外,更有開啟新年,帶來好彩頭的意義。

燈會傳統項目之祈福

在中國傳統裡,祈福是由古時的祭祀演變而來的,那時的帝王會在特殊時節以一場盛大的祭祀活動來祈求國泰民安,而老百姓也會在這天裡許下自己對生活的期望,以求能平安喜樂、健健康康。

燈,在華夏古老文明中是智慧、光明的象徵,也是前行的指引,在燈上寫下自己的願望,或供於佛像前,或掛於枝頭,或將燃燒後的粉塵撒於空中,就能夢想成真。

在歷年的城牆新春燈會上,有許多小夥伴都把自己在新年裡的願望寫在了燈上,然後將它掛在城牆燈會的祈福燈廊上,各種各樣的願望在這紅紅火火的燈海裡,一定能夠很快實現。

還記得去西安城牆新春燈會上的“萬家燈火”嗎?還記得很多小朋友調皮地蹦上蹦下去碰掛著的自己製作的燈嗎?那種高興可以保存一輩子,等到以後回憶的時候,指著照片說:“看!這是我自己做的燈掛在了城牆上!”

如果沒有趕上2017年的“萬家燈火”沒有關係,2018年的“萬家燈火”正在向你招手。快來!1月28日和曲小文一起上城牆掛燈,掛起屬於你心中的那片“萬家燈火”。

現在就趕緊動手製作屬於自己的彩燈吧

1月28日(本周日)上午9點30分

在西安城牆永寧門門口不見不散

燈會傳統項目之

制燈

據歷史記載,古城西安是燈會的起源地。早在西漢“文景之治”時,漢長安城就有燈會的習俗,在西漢昌盛時期,長安朝廷官府每年正月在宮中張燈、祭祀,以祈求國泰民安。從那時起,制花燈就逐漸興起,成為了一門傳統手藝。

起初,花燈的製作並沒有固定的主題,在節慶的氛圍下,花燈的色彩、風格、大小等都沒有限制,最簡單的花燈可以是一張紙糊成的袋子,在裡麵點上燭火。

隨著時間的推移,百姓花燈的製作水準日漸提高,並且逐漸形成相互比技藝之風,巧手的制燈匠會將身邊所見的景物融合到花燈的製作中,有些文人墨客還會在燈面寫下寓意吉祥的詞句。

燈會傳統項目之點燈&掛燈

點燈、掛燈,是漢朝時就已有的風俗。相傳漢明帝劉莊經常在皇宮和寺廟裡點燈敬佛,也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並逐漸在民間形成習俗。唐朝時期,自從佛教傳入中國後,更是將點燈、掛燈稱為“燒燈表佛”。

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除此之外,史書上記載,古人將正月十五日定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定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定為下元節。

如今,城牆新春燈會上的點燈、掛燈儀式,除了有祈福、開啟燈會的意義之外,更有開啟新年,帶來好彩頭的意義。

燈會傳統項目之祈福

在中國傳統裡,祈福是由古時的祭祀演變而來的,那時的帝王會在特殊時節以一場盛大的祭祀活動來祈求國泰民安,而老百姓也會在這天裡許下自己對生活的期望,以求能平安喜樂、健健康康。

燈,在華夏古老文明中是智慧、光明的象徵,也是前行的指引,在燈上寫下自己的願望,或供於佛像前,或掛於枝頭,或將燃燒後的粉塵撒於空中,就能夢想成真。

在歷年的城牆新春燈會上,有許多小夥伴都把自己在新年裡的願望寫在了燈上,然後將它掛在城牆燈會的祈福燈廊上,各種各樣的願望在這紅紅火火的燈海裡,一定能夠很快實現。

還記得去西安城牆新春燈會上的“萬家燈火”嗎?還記得很多小朋友調皮地蹦上蹦下去碰掛著的自己製作的燈嗎?那種高興可以保存一輩子,等到以後回憶的時候,指著照片說:“看!這是我自己做的燈掛在了城牆上!”

如果沒有趕上2017年的“萬家燈火”沒有關係,2018年的“萬家燈火”正在向你招手。快來!1月28日和曲小文一起上城牆掛燈,掛起屬於你心中的那片“萬家燈火”。

現在就趕緊動手製作屬於自己的彩燈吧

1月28日(本周日)上午9點30分

在西安城牆永寧門門口不見不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