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揭秘克隆猴誕生後,中國隱藏的下一10萬億“風口”產業!

昨日, 中國科學院在北京召開新聞發佈會。 會上, 中科院向外界正式宣告:我國科學家成功克隆出兩隻食蟹猴, 這是世界首例通過個體細胞克隆成功的非人靈長類動物!這項成果將不僅為動物研究帶來革命性的變化, 還會促進人類疾病治療新方案的開發。

克隆技術

1997年, 科學領域發生了一則重大事件:世界首例克隆羊多莉在英國誕生。 它被美國《科學》雜誌評為1997年世界十大科技進步的第一項, 亦是當年備受關注的國際新聞之一。

美國首例克隆猴

2000年01月14日, 據美國廣播公司報導:一隻克隆獼猴在美國呱呱墜地。 這是全世界第一次成功克隆非人靈長類動物的實際案例, 亦是人類在克隆技術上的一大重大技術突破。 據悉, 該克隆猴名為Tetra, 所採用的是胚胎分裂的生物科學技術, 是在反復13次實驗中僅存的成功案例。

(美國克隆猴)

中國首例克隆猴

在報導中知悉, 之所以“重用”了世界首例克隆猴的定義, 在於中國在全球生物科學技術範圍內中實現了質的突破, 攻下非人靈長類動物個體細胞克隆涵蓋胚胎構建、卵細胞啟動、核基因啟動、著床後發育等方面的難題, 將成功標誌著中國率先開啟以獼猴為實驗動物模型的時代。

(中國克隆猴)

對於中國克隆技術的重點突破, 國際細胞治療學會主席約翰·拉斯科給予中國研究團隊這樣的評價:“這是許多專家認為不可能實現的重大技術突破”。

個體細胞克隆猴的意義

據中科院報導, 克隆猴科學技術的成功,

其重大意義在於中國將在阿爾茲海默症、自閉症等腦疾病以及免疫缺陷、腫瘤、代謝性疾病的機理、干預、診治方面有著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生物與新醫藥技術

如上訴提及的, 克隆猴的重大意義並非群眾口中的“克隆人”, 而是實現生物與新醫藥技術在全球範圍內的重大發展、突破。

當前, 生物技術在引領未來經濟社會發展中日益凸顯著重要的戰略地位。 我國同樣也不乏前瞻的戰略藍圖:在我國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中, 生物與新醫藥技術經層層篩選榮登榜上。

2017年1月, 國家發改委印發了《“十三五”生物產業發展規劃》, 規劃提出:到2020年, 生物產業規模達到8-10萬億元, 生物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過4%。

簡單來說, 直至2020年, 生物產業將迎來下一個十萬億級別的“風口”。 此外, 生物產業的迅猛發展, 同樣離不開智慧財產權的相輔相成的作用, 只有研發團隊在自主創新、科技創新的過程中, 加強對科學技術的專利申請、專利保護與佈局等工作, 才能真正保障發明權人的權益, 實現個人、企業對社會的價值。

實現個人、企業對社會的價值。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