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王志綱丨知識就是力量,還是知識就是“大錢”?

編者按:2017年終的時候, 羅振宇在上海舉行了第三季《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 堪稱萬人齊聚, 盛況空前。 “知識跨年演講”這道美味的盛宴, 不過是今年知識經濟風行的一個縮影, 從油膩中年危機到佛系90後, 再到年末中興程式師的縱身一躍, 這場掃蕩全體中國人的“知識焦慮”, 在不少“有心人”的眼裡成了難得一遇的商機。

羅胖走紅現象眾說紛紜, 但無論怎樣, “得到”估值已經接近70億, 這筆錢不可謂不大。 這也引出了現在不少年輕人的一個疑問:知識究竟是力量, 還是賺“大錢”?

或許有人會說, 這兩者並不矛盾, 但其實二者有著根本的區別。

以“知識就是力量”為取向, 那麼金錢就只是順帶的結果, 但如果以“知識就是大錢”為目的, 那麼知識份子的精神家園就只能變成似曾相識的靈魂倒影, 捲入被金錢裹挾的狂飆裡, 漸行漸遠。

20年前, 老王曾在一次論壇中偶遇當時還未走紅的易中天, 私下易中天曾討教老王“知識, 怎麼才能賣大錢?”的問題, 老王笑而不語。 10年前, 老王受當時中央電視臺《對話》欄目製片人羅振宇(沒錯, 就是今天的羅胖)邀請對話正當紅的易中天, 兩人現場長達三個小時的談笑風雲, 據說創造了《對話》欄目有史以來最高的收視率。 節目間隙, 老王調侃易中天說:“老易啊, 今天就不用我再教你知識怎麼賺大錢了吧”, 老易抱拳,

笑而不語!

今天, 知識經濟的阿裡巴巴山洞已經敞開了大門, 令我們得以窺見其中的無數寶藏。 不管時代怎麼快速反覆運算, 人們對知識的渴求從未停止, 希望能通過知識得以改變自己的命運。 但在這個資訊爆炸和碎片化的時代, 人們往往又因為對知識的渴求而產生嚴重的“知識焦慮”, 迷失在追尋知識的迷宮裡。

知識究竟是什麼?知識能帶來“大錢”麼?抱著這些困惑, 小編請教了憑藉知識不僅獲得了財務上的獨立, 更創造了“第三種生存方式”的王志綱老師, 希望可以給迷茫中的年輕人一些指點和幫助。

2017年末, 羅胖的跨年演講成為社交網路上的熱門話題, 萬人齊聚的大場面難得一見, 更有多達數百萬人線上上觀看, 知識販賣能夠達到春晚式的效果, 雖然有部分是拜互聯網所賜, 但同時也說明了羅胖是個人物。

面對這個熱點問題, 網上議論紛紛。 簇擁者認為他在運作上十分成功, 把握到了時代的賣點, 而且不是簡單的賣大蔥大蒜, 冰箱彩電, 賺得盆滿缽滿的同時, 為知識贏得了尊重, 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也有反對者說他是典型的商人思維, 打著製造焦慮、收割焦慮、引流變現的生意經, 還樂此不疲, 知識份子斯文掃地, 可謂是鑽進錢眼裡爬不出來的典型代表。

我認為, 這兩種說法其實並不矛盾。 以羅胖為代表活躍在知識經濟風口上的人們,

看准了當今社會的穴位, 結合了生意人的手段, 文化人的背景, 老農民的思維和牧羊人的策略, 來開啟知識經濟這一阿裡巴巴山洞的大門。

這一套組合拳裡面, 羅胖們就像勤勞的老農民, 創造一些新興的詞彙, 抓住幾個典型的現象, 播撒下焦慮的種子, 時不時澆水鬆土, 等焦慮的萌芽破土成長, 再販賣由焦慮引發的知識, 然後再去開發下一批種子, 從腦洞到黑天鵝, 形成一個完整的農業週期;按照羅胖自己的說法, “得到”APP下一步要大力培養“超級使用者”, 這種商業模式的本質就是牧民的策略, 現代社會有太多迷途的羔羊渴望精神上的指引, 曾經風行一時的成功學就是典型的案例, 羅胖們要做的很簡單, 給羊群提供一片精神上的草場,只要水草足夠新鮮、牧羊人的形象足夠高大,就能一茬茬的剪羊毛了。

人們對知識的渴求能達到迷途羔羊這個地步,其實是件好事,但一味的盲目學習,可能會適得其反,有很多你自以為花費了時間和金錢換來的知識,其實只是“金句”罷了。

這就很像80年代興起的文藝風潮,那個時候的文藝愛好者,寫幾首詩,到處炫耀一下,就顯得自己有文化有墨水,可以高人一等。殊不知寫詩不僅僅是靈光一現,更是一場技術活和耐力活,琢磨格律韻腳,推敲考證典故,反復修改塗抹,哪有那麼簡單?知識同樣也是一樣。

以羅胖的演講為例,“時間是商業的終極戰場”、“微信不是用來顛覆的”、“所有的體驗,本質上都是時間現象”等“金句”乍讀起來很有水準,但是仔細一琢磨,會發現論點、論證和論據都不甚清晰,可謂支離破碎,他將大量的詞彙重新定義,以至於大眾會有“我又學到了新東西”的錯覺,但其實只是滿足了人們潛在的對知識的虛榮,具體落實時,根本無從下手。作為酒桌談資,談情說愛時炫耀的手段倒是能搏人眼球,這就是典型碎片化知識的特徵。

聽故事並不能真正地周遊世界,看演講也不能真正地求知善學。周遊世界只能用腳,求知善學唯有苦讀。

那麼,怎麼才能有效的獲取知識呢?結合我這幾十年來對於知識的不斷學習和思考,我認為知識可以分為五個層次,這五個層次既逐層遞進,又相互貫通,就像五個臺階,不同的臺階對應著不同的格局和氣象,你站在什麼樣的臺階上,將決定你未來會有多大作為。

資訊

絕大多數人口中的知識僅僅停留在資訊這個層面上,資訊的多少衡量了一個人的開化程度,我們經常會說一個人是土包子,其實就是代指這個人資訊閉塞、孤陋寡聞。

在交通不方便的時候,很多身在農村的父老鄉親們,可能一輩子都沒出過遠門,過著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日子。在我生活的貴州大山裡,要是有人能走州逛縣,看過外面的世界,那就絕對屬於見過世面的人了。

記得小時候,家旁邊時常蹲著個四川的算命先生,立著根半新不舊的旗子,我小時候喜歡聽他去給別人算命,這個算命先生能從天府之國跑到貴州深山裡,肯定是走南闖北跑過碼頭、趟過江湖的人,就算是講故事,也講的比別人動聽。很多一輩子足不出戶、連縣城都沒去過的人,不能指望他掌握多少資訊,因為他連最基本的開化都稱不上。

是否掌握資訊、掌握資訊的多少、能否對資訊進行初步處理,是衡量知識水準、區分現代人與蒙昧人最基本的指標。

與前者相對的還有另一種人,我稱呼其為傻博士,他們大多滿肚子的資訊,但最多就相當於包工頭,一堆磚瓦之類的建築材料隨身帶著,但始終不會蓋房子,更不可能建成巍峨的建築,充其量算是“知道分子”。

構建巍峨的知識大廈最基本的前提就是獲取資訊,但掌握資訊終究只是手段而非目的,閉塞和迂腐同樣不可取。

經驗

資訊爆炸是現代社會的一大特點,一個人的存量終究有限,如果只是像兩腳書櫥一樣保管,再大的書櫥也放不下。真正有本事的人要善於去蕪存菁,去偽存真,善於提煉概括歸納,要讓資訊活起來,隨時能拿出來用。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經驗。

經驗是對生活的歷練,是撞了南牆知道回頭的自知能力,有些人飽讀詩書,但終其一生,如果做不到經驗的積累,終究會一無是處。

當然,總結經驗也有正反兩種,一種是變得更為油滑,去迎合、適應社會,甚至採取偷奸耍滑的辦法;另一種人恰恰相反,在經歷過這個過程以後,發現了這個社會結構中許多不合理的地方,積極地改造它,為社會的進步盡自己的一份力量。這就和人的心性有關了。

在經驗的總結歸納上,人和人就體現出了差別,有的人看別人跌倒,自己就能避過去,這就是典型的聰明人,有的人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也不失為是一條好漢,有的人呢,從哪裡爬起來就從哪裡跌倒,就是典型的蠢蛋了,這就是人們說的一根筋,永遠在同樣的地方犯錯誤,永遠在犯同樣的錯誤。

經驗的積累和學歷高低沒有關係,只和一個人的悟性與靈性有關係,有很多農民並沒有讀過書,也沒見過多少世面,但是很有經驗,而且是生活中積累的經驗,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農諺,都是如此,比如“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等等,鄉間俚語也是經驗的一種體現。

“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中的民間智慧

同時,經驗既是知行合一的產物,又能推動我們更好的知行合一,把眾多資訊變成自己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就可以少走彎路,從而不會重複,因為人生有限,經驗能有效的拉長人生的長度,從而看到更廣闊的風景。

智慧

經驗有對有錯,有粗淺有高深,甚至有時會和時代發展的步伐相違背,因為經驗只能總結自過去,而無法體現未來,只有把經驗昇華成智慧,我們才能做到鑒往知來。

智慧同經驗一樣,也是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的,傳達室的老大爺、田間的農民,也會有自己的智慧。對知識階層來說,智慧更是建立在前兩個層次基礎之上的昇華,是決定一個人能否厚積薄發、有所創新的關鍵。

滿腹經綸的海歸和走街串巷的賣藝人相比,並不一定前者更有智慧,典型的例子就是趙本山,“黑土大爺”無疑是一個有智慧的人,他沒讀過什麼書,但在年輕時和流浪的二叔跑過江湖,這段經歷讓他對於社會風俗,人性冷暖有了深刻的認識,再加上他極具表演天賦,學什麼像什麼,吹拉彈唱都能上得了手。

一路走過來,趙本山成了中國喜劇表演第一人,同時也成了中國文化產業的領軍人物。儘管這個人身上有很多的毛病,包括典型的農民式狡黠,傳統的官本位意識也很濃厚,但他一定會在歷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前幾年的春晚,幾億人等在電視機前就是要看趙本山的一個小品,給辛辛苦苦一年的老百姓帶來了十分鐘的笑容,讓他們暫時忘掉生活中的不如意,能夠在歡樂邁向新一年,這是多麼大的社會貢獻啊。

思想

第四個層次,叫思想,前面談的獲取資訊,總結經驗和昇華智慧,其實都是為思想做鋪墊,在此基礎上產生自己獨立的見解,不人云亦云,冷靜的去看待分析一切,這才叫思想。不為世故所淫,不為利害所動,不被他人言論所左右,能夠獨立思考問題,所發表的意見對別人有所啟發,這樣的人就能夠稱得上是有思想了。

2006年12月,王志綱央視對話易中天

到達這個層次的人可以用《論語》中的“君子不器”來形容,他們從醫可能成為名醫,懸壺濟世;從商可能富甲一方;從事諮詢業可能就是一個頂尖的諮詢師,有思想的人尤其適合一些創新性的工作,因為創新總是閃耀著思想的光芒。

羅胖們可以稱得上是有思想的人,更聰明的是羅振宇心裡很明白:時間、金錢,是從古到今亙古不變的主題,也同時是當下中國人最關心的兩個點:沒錢人在意錢,有錢人在意時間。總之大家都很焦慮,羅胖站在更高一層的臺階上,抓住這兩個痛點,兜售前三個層次裡的知識、經驗和零散的智慧,並且整理成金句從而廣泛流傳,這也算是互聯網時代文化人通過流量經濟、焦慮經濟掙錢的經典案例了。

理論

思想再上一個臺階,就形成了理論。與思想的碎片化和快速反覆運算不同,一套完整的理論講究邏輯自洽,章法嚴謹,開闔有度,只有充分的打好根基,理論才能夠自成體系。

孔子雖然自稱述而不作,但他顯然是一位大理論家,僅僅是弟子後人根據孔子言行片段整理出來的《論語》,就閃爍著理論的光芒,再加上“浩然之氣”的孟子,雙聖創立的孔孟之道下開三千年儒門道統,奠定了中華民族的精神版圖,這就是理論的力量。後世的張載、朱熹等,在孔孟之道的基礎上,各有建樹,也能稱作一代理論大家。

這些理論家中以王陽明最為典型,他堪稱知行合一的典範,也是中國知識份子的傑出代表,持劍能肅風雲,提筆能立大道,為官能安一方,他所創立的心學影響深遠,且不說曾國藩、毛澤東、蔣介石這些廣為人知的陽明學擁躉,近幾年來陽明學越炒越熱,前年海內外幾千學者專程到貴州祭拜王陽明,去年末致良知論壇都開到了北京雁棲湖畔,無數企業家頓首拜服、奉若至寶,心學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理論體系的建設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需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見萬般人的積累,至於現在有很多人冒充理論家,故弄玄虛,但是能堅持多久,只有天知道。

我們在做策劃的同時,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在大量實戰案例的基礎上,總結、概括、歸納出規律,建立一套自己的理論體系,同時不斷的自我揚棄、不斷地挑戰自我,慢慢讓自己從經驗的層次上升到理論的高度。

總之,不管是什麼,只要和大家一樣就行。不少“有心人”抓住商機,在其中大撈一筆。但是我可以很確定的告訴大家,知識不可能靠聽一場演講、背兩段金句,或者上幾堂網課就獲得,這充其量只能讓人產生學習的幻覺,從而緩解內心的焦慮。合抱之木始於毫末,萬丈高樓起於壘土,真正的知識獲取,只能靠勤學多思,夯實基礎,再加上些許天生的悟性,除此之外,別無法門。勤學多思,是對知識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負責。

知識有五個層次,人才也可以劃分為幾個層次:

掌握資訊的人能夠為人所用;

富有經驗的人能夠少走彎路;

具有智慧的人能夠搶佔先機;

獨具思想的人有可能成就一番大業;

而那些極少數能夠創建理論的人則可能引導社會。

在這個人人都焦慮的時代,時刻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顯得尤為重要,我們要銘記,知識是一種力量,也是一種修養,但絕不僅僅是掙“大錢”,否則就是在斷頭公路上狂飆,看著很努力,終究卻是枉然。

編輯整理:餅方 智綱智庫運營整合中心

草根大會丨獻給不忘初心的開拓者們!

1月4日-31日

2018草根大會

“早鳥”票

也許您不想錯過這些經典:

亂世生機|雲中漫步|三個重建|冬天的活法

陌生的鄰居|未來小鎮|全域旅遊|阿甘遠行
王志綱談民宿|王志綱談讀書|失落二十年

王志綱談旅遊|雲貴勝江南|興義模式

憶父親|三句箴言改變企業未來

點擊“閱讀原文”,搶購2018草根大會“早鳥票”

給羊群提供一片精神上的草場,只要水草足夠新鮮、牧羊人的形象足夠高大,就能一茬茬的剪羊毛了。

人們對知識的渴求能達到迷途羔羊這個地步,其實是件好事,但一味的盲目學習,可能會適得其反,有很多你自以為花費了時間和金錢換來的知識,其實只是“金句”罷了。

這就很像80年代興起的文藝風潮,那個時候的文藝愛好者,寫幾首詩,到處炫耀一下,就顯得自己有文化有墨水,可以高人一等。殊不知寫詩不僅僅是靈光一現,更是一場技術活和耐力活,琢磨格律韻腳,推敲考證典故,反復修改塗抹,哪有那麼簡單?知識同樣也是一樣。

以羅胖的演講為例,“時間是商業的終極戰場”、“微信不是用來顛覆的”、“所有的體驗,本質上都是時間現象”等“金句”乍讀起來很有水準,但是仔細一琢磨,會發現論點、論證和論據都不甚清晰,可謂支離破碎,他將大量的詞彙重新定義,以至於大眾會有“我又學到了新東西”的錯覺,但其實只是滿足了人們潛在的對知識的虛榮,具體落實時,根本無從下手。作為酒桌談資,談情說愛時炫耀的手段倒是能搏人眼球,這就是典型碎片化知識的特徵。

聽故事並不能真正地周遊世界,看演講也不能真正地求知善學。周遊世界只能用腳,求知善學唯有苦讀。

那麼,怎麼才能有效的獲取知識呢?結合我這幾十年來對於知識的不斷學習和思考,我認為知識可以分為五個層次,這五個層次既逐層遞進,又相互貫通,就像五個臺階,不同的臺階對應著不同的格局和氣象,你站在什麼樣的臺階上,將決定你未來會有多大作為。

資訊

絕大多數人口中的知識僅僅停留在資訊這個層面上,資訊的多少衡量了一個人的開化程度,我們經常會說一個人是土包子,其實就是代指這個人資訊閉塞、孤陋寡聞。

在交通不方便的時候,很多身在農村的父老鄉親們,可能一輩子都沒出過遠門,過著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日子。在我生活的貴州大山裡,要是有人能走州逛縣,看過外面的世界,那就絕對屬於見過世面的人了。

記得小時候,家旁邊時常蹲著個四川的算命先生,立著根半新不舊的旗子,我小時候喜歡聽他去給別人算命,這個算命先生能從天府之國跑到貴州深山裡,肯定是走南闖北跑過碼頭、趟過江湖的人,就算是講故事,也講的比別人動聽。很多一輩子足不出戶、連縣城都沒去過的人,不能指望他掌握多少資訊,因為他連最基本的開化都稱不上。

是否掌握資訊、掌握資訊的多少、能否對資訊進行初步處理,是衡量知識水準、區分現代人與蒙昧人最基本的指標。

與前者相對的還有另一種人,我稱呼其為傻博士,他們大多滿肚子的資訊,但最多就相當於包工頭,一堆磚瓦之類的建築材料隨身帶著,但始終不會蓋房子,更不可能建成巍峨的建築,充其量算是“知道分子”。

構建巍峨的知識大廈最基本的前提就是獲取資訊,但掌握資訊終究只是手段而非目的,閉塞和迂腐同樣不可取。

經驗

資訊爆炸是現代社會的一大特點,一個人的存量終究有限,如果只是像兩腳書櫥一樣保管,再大的書櫥也放不下。真正有本事的人要善於去蕪存菁,去偽存真,善於提煉概括歸納,要讓資訊活起來,隨時能拿出來用。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經驗。

經驗是對生活的歷練,是撞了南牆知道回頭的自知能力,有些人飽讀詩書,但終其一生,如果做不到經驗的積累,終究會一無是處。

當然,總結經驗也有正反兩種,一種是變得更為油滑,去迎合、適應社會,甚至採取偷奸耍滑的辦法;另一種人恰恰相反,在經歷過這個過程以後,發現了這個社會結構中許多不合理的地方,積極地改造它,為社會的進步盡自己的一份力量。這就和人的心性有關了。

在經驗的總結歸納上,人和人就體現出了差別,有的人看別人跌倒,自己就能避過去,這就是典型的聰明人,有的人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也不失為是一條好漢,有的人呢,從哪裡爬起來就從哪裡跌倒,就是典型的蠢蛋了,這就是人們說的一根筋,永遠在同樣的地方犯錯誤,永遠在犯同樣的錯誤。

經驗的積累和學歷高低沒有關係,只和一個人的悟性與靈性有關係,有很多農民並沒有讀過書,也沒見過多少世面,但是很有經驗,而且是生活中積累的經驗,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農諺,都是如此,比如“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等等,鄉間俚語也是經驗的一種體現。

“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中的民間智慧

同時,經驗既是知行合一的產物,又能推動我們更好的知行合一,把眾多資訊變成自己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就可以少走彎路,從而不會重複,因為人生有限,經驗能有效的拉長人生的長度,從而看到更廣闊的風景。

智慧

經驗有對有錯,有粗淺有高深,甚至有時會和時代發展的步伐相違背,因為經驗只能總結自過去,而無法體現未來,只有把經驗昇華成智慧,我們才能做到鑒往知來。

智慧同經驗一樣,也是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的,傳達室的老大爺、田間的農民,也會有自己的智慧。對知識階層來說,智慧更是建立在前兩個層次基礎之上的昇華,是決定一個人能否厚積薄發、有所創新的關鍵。

滿腹經綸的海歸和走街串巷的賣藝人相比,並不一定前者更有智慧,典型的例子就是趙本山,“黑土大爺”無疑是一個有智慧的人,他沒讀過什麼書,但在年輕時和流浪的二叔跑過江湖,這段經歷讓他對於社會風俗,人性冷暖有了深刻的認識,再加上他極具表演天賦,學什麼像什麼,吹拉彈唱都能上得了手。

一路走過來,趙本山成了中國喜劇表演第一人,同時也成了中國文化產業的領軍人物。儘管這個人身上有很多的毛病,包括典型的農民式狡黠,傳統的官本位意識也很濃厚,但他一定會在歷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前幾年的春晚,幾億人等在電視機前就是要看趙本山的一個小品,給辛辛苦苦一年的老百姓帶來了十分鐘的笑容,讓他們暫時忘掉生活中的不如意,能夠在歡樂邁向新一年,這是多麼大的社會貢獻啊。

思想

第四個層次,叫思想,前面談的獲取資訊,總結經驗和昇華智慧,其實都是為思想做鋪墊,在此基礎上產生自己獨立的見解,不人云亦云,冷靜的去看待分析一切,這才叫思想。不為世故所淫,不為利害所動,不被他人言論所左右,能夠獨立思考問題,所發表的意見對別人有所啟發,這樣的人就能夠稱得上是有思想了。

2006年12月,王志綱央視對話易中天

到達這個層次的人可以用《論語》中的“君子不器”來形容,他們從醫可能成為名醫,懸壺濟世;從商可能富甲一方;從事諮詢業可能就是一個頂尖的諮詢師,有思想的人尤其適合一些創新性的工作,因為創新總是閃耀著思想的光芒。

羅胖們可以稱得上是有思想的人,更聰明的是羅振宇心裡很明白:時間、金錢,是從古到今亙古不變的主題,也同時是當下中國人最關心的兩個點:沒錢人在意錢,有錢人在意時間。總之大家都很焦慮,羅胖站在更高一層的臺階上,抓住這兩個痛點,兜售前三個層次裡的知識、經驗和零散的智慧,並且整理成金句從而廣泛流傳,這也算是互聯網時代文化人通過流量經濟、焦慮經濟掙錢的經典案例了。

理論

思想再上一個臺階,就形成了理論。與思想的碎片化和快速反覆運算不同,一套完整的理論講究邏輯自洽,章法嚴謹,開闔有度,只有充分的打好根基,理論才能夠自成體系。

孔子雖然自稱述而不作,但他顯然是一位大理論家,僅僅是弟子後人根據孔子言行片段整理出來的《論語》,就閃爍著理論的光芒,再加上“浩然之氣”的孟子,雙聖創立的孔孟之道下開三千年儒門道統,奠定了中華民族的精神版圖,這就是理論的力量。後世的張載、朱熹等,在孔孟之道的基礎上,各有建樹,也能稱作一代理論大家。

這些理論家中以王陽明最為典型,他堪稱知行合一的典範,也是中國知識份子的傑出代表,持劍能肅風雲,提筆能立大道,為官能安一方,他所創立的心學影響深遠,且不說曾國藩、毛澤東、蔣介石這些廣為人知的陽明學擁躉,近幾年來陽明學越炒越熱,前年海內外幾千學者專程到貴州祭拜王陽明,去年末致良知論壇都開到了北京雁棲湖畔,無數企業家頓首拜服、奉若至寶,心學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理論體系的建設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需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見萬般人的積累,至於現在有很多人冒充理論家,故弄玄虛,但是能堅持多久,只有天知道。

我們在做策劃的同時,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在大量實戰案例的基礎上,總結、概括、歸納出規律,建立一套自己的理論體系,同時不斷的自我揚棄、不斷地挑戰自我,慢慢讓自己從經驗的層次上升到理論的高度。

總之,不管是什麼,只要和大家一樣就行。不少“有心人”抓住商機,在其中大撈一筆。但是我可以很確定的告訴大家,知識不可能靠聽一場演講、背兩段金句,或者上幾堂網課就獲得,這充其量只能讓人產生學習的幻覺,從而緩解內心的焦慮。合抱之木始於毫末,萬丈高樓起於壘土,真正的知識獲取,只能靠勤學多思,夯實基礎,再加上些許天生的悟性,除此之外,別無法門。勤學多思,是對知識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負責。

知識有五個層次,人才也可以劃分為幾個層次:

掌握資訊的人能夠為人所用;

富有經驗的人能夠少走彎路;

具有智慧的人能夠搶佔先機;

獨具思想的人有可能成就一番大業;

而那些極少數能夠創建理論的人則可能引導社會。

在這個人人都焦慮的時代,時刻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顯得尤為重要,我們要銘記,知識是一種力量,也是一種修養,但絕不僅僅是掙“大錢”,否則就是在斷頭公路上狂飆,看著很努力,終究卻是枉然。

編輯整理:餅方 智綱智庫運營整合中心

草根大會丨獻給不忘初心的開拓者們!

1月4日-31日

2018草根大會

“早鳥”票

也許您不想錯過這些經典:

亂世生機|雲中漫步|三個重建|冬天的活法

陌生的鄰居|未來小鎮|全域旅遊|阿甘遠行
王志綱談民宿|王志綱談讀書|失落二十年

王志綱談旅遊|雲貴勝江南|興義模式

憶父親|三句箴言改變企業未來

點擊“閱讀原文”,搶購2018草根大會“早鳥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