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12歲輟學女孩每天照著食譜給兄妹做飯

12歲正是一個歡快的年齡, 可以每天背著小書包上學放學, 可以依偎在媽媽懷裡撒嬌, 可以吃著媽媽做的可口的飯菜……但對於12歲的小美(化名)來說, 這一切似乎已成久遠的記憶。 在媽媽去年到南京做生意後, 她只能住在宿遷市經開區一社區一間逼仄的10平方米左右的儲物間內, 給16歲的哥哥和9歲的妹妹洗衣做飯, 日復一日。 對於她來說, 未來的日子, 就是盼著能早些長大, “媽媽說了, 長到16歲了, 就可以出去找事情做了.

女孩照著牆上“食譜”做一日三餐

1月19日下午, 揚子晚報記者根據熱心市民提供的位址,

來到小美居住的房子裡。 這是社區內一樓的一個儲物間, 只有10平方米左右, 走進房間, 一股黴味撲鼻而來。

兩張1.5米寬的床幾乎緊挨著擺放在一起, 佔據了房間大部分位置。 從床的一頭向裡走, 右手邊被隔出了一間衛生間, 外面擺著一台洗衣機。 房間拐角突出的地方, 約1平方米的面積, 則成了廚房, 小圓桌上擺放著一個獨頭煤氣灶, 上面是抽油煙機, 旁邊雜亂地擺放著盆和各種物品, 鐵鍋敞開著, 裡面空空的, 髒兮兮的案板上放著一碗辣醬。

在床的對面牆壁上掛著一台空調。 空調的下面貼著一張沾滿了污漬的紙張, 邊緣已經捲曲, 紙上面是媽媽給孩子們安排的一日三餐:

早餐7—9(記者注:吃飯時間)(只能選一種吃):牛奶+2個雞蛋,

小米粥+2個雞蛋, 小米粥+4個小籠包(純肉);

中餐11—13, 煎餅+番茄炒雞蛋, 饅頭+洋蔥炒肉, 煎餅+韭菜炒綠豆芽, 芹菜炒肉絲+煎餅, 包子4個;

晚餐5—7, 黃瓜一根, 蘋果一個, 番茄一個, 火龍果一半。

小美說, 一開始是哥哥做的飯, 後來哥哥出去找事情做了, 自己就開始按照媽媽開出的一日三餐“食譜”, 給哥哥和妹妹做飯。 媽媽每次臨走前, 都會特意給兄妹三人熬制一碗辣醬, 這成了兄妹三人一個月的下飯菜。

20日上午, 揚子晚報記者再次來到孩子們居住的社區, 只見房門鎖著, 姐妹倆正和社區裡的孩子們一起玩耍著。

“我姐姐做的菜可好吃了, 中午在我家吃飯吧。 ”臨近中午, 妹妹向一個六七歲的小女孩發出了邀請。 隨後, 三人走進了屋子, 門關上了。

父母離異, 3個孩子都輟學了

在記者採訪時, 三個孩子的母親李女士恰好逢上休息, 趕回宿遷照顧孩子。 “我一般一個月休息4天, 會回來一次, 看看他們, 這次是兩個月才回來一次。 ”

李女士說, 她是安徽人, 嫁到徐州豐縣後, 先後生下了三個孩子, 大的是男孩, 現在16歲,

兩個小的是女孩, 小美現在12歲, 最小的孩子只有9歲。 李女士說, 因家庭破裂, 三個孩子中, 大的孩子上到初一就輟學了, 小美上到六年級輟學, 最小的女兒剛上一年級也被迫輟學。

去年5月, 她帶著三個孩子來到了宿遷, 重新開始生活。 李女士以每月450元的價格租了社區的一間儲藏間, 一家人暫時安頓下來。 很快, 李女士找到了一份推銷化妝品的工作, 每天早出晚歸, 每月能掙2000多元。 去年10月, 李女士到南京做化妝品生意, 一個月可以掙3000多元。 每個月她會通過微信轉帳的方式, 轉1000多元給兒子, 這就是兄妹三人每月的生活費。

對於李女士來說, 人雖然到了南京, 但她的心依然牽掛著宿遷的三個子女。 “我每天都會打電話好幾次, 發微信,

告訴她怎麼做飯, 問問衣服晾了沒有……”

社區物業在瞭解到這個特殊家庭後, 很是同情, 開始帶著三個孩子中的哥哥做一些零活, “一方面能照顧他, 引導他, 防止他受到不好的影響, 走到歪路上去, 同時也能讓他貼補一些家用。 ”

於是, 在哥哥每天外出後, 12歲的小美就接過了做飯的擔子。

民警擔心安全問題

就在19日下午揚子晚報記者採訪時,轄區民警恰好到小美家中走訪。“去年年底我們在社區排查走訪中發現了這個特殊的家庭。”民警說,剛開始,這家人非常抗拒外人,無法交流,經過多次溝通,才瞭解了一些情況。 “我非常擔心她們的安全問題,只能多來走走,叮囑社區保安多照看她們。”

對話

“想上學又不想上學”

記者:你做飯嗎?

小美:做啊,哥哥做飯不好吃。

記者:那你會做飯啊?

小美:媽媽每次做飯前,都會打電話告訴我怎麼做。

記者:晚上飯後就睡覺嗎?

小美:晚上哥哥回來,吃完飯就讓我們睡覺。但我睡不著,妹妹總是哭,一哭就幾個小時,把我吵醒了,要到12點才能睡著。

記者:平時社區的小朋友都上學了,你們做什麼呀?

小美:回家睡覺,然後起來去買菜做飯。

記者:那你想上學嗎?

小美:想又不想。想去上學,是因為一個人在家無聊,而且看書十個字有一個字不認識,也沒人教我。不想去上學,是因為我上學了要寄宿住校,妹妹上學了,就沒人接送了。

記者:想不想媽媽陪著?

小美:想!但是沒有用,因為我媽媽還要出去。不出去,我們怎麼生活啊?

12歲的小美就接過了做飯的擔子。

民警擔心安全問題

就在19日下午揚子晚報記者採訪時,轄區民警恰好到小美家中走訪。“去年年底我們在社區排查走訪中發現了這個特殊的家庭。”民警說,剛開始,這家人非常抗拒外人,無法交流,經過多次溝通,才瞭解了一些情況。 “我非常擔心她們的安全問題,只能多來走走,叮囑社區保安多照看她們。”

對話

“想上學又不想上學”

記者:你做飯嗎?

小美:做啊,哥哥做飯不好吃。

記者:那你會做飯啊?

小美:媽媽每次做飯前,都會打電話告訴我怎麼做。

記者:晚上飯後就睡覺嗎?

小美:晚上哥哥回來,吃完飯就讓我們睡覺。但我睡不著,妹妹總是哭,一哭就幾個小時,把我吵醒了,要到12點才能睡著。

記者:平時社區的小朋友都上學了,你們做什麼呀?

小美:回家睡覺,然後起來去買菜做飯。

記者:那你想上學嗎?

小美:想又不想。想去上學,是因為一個人在家無聊,而且看書十個字有一個字不認識,也沒人教我。不想去上學,是因為我上學了要寄宿住校,妹妹上學了,就沒人接送了。

記者:想不想媽媽陪著?

小美:想!但是沒有用,因為我媽媽還要出去。不出去,我們怎麼生活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