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想念母親的臘八粥(圖)

想念母親的臘八粥

范仲華

進了臘月的門檻兒, 年就越來越近了。 小時候在我老家, 臘月初八是莊戶人家頭一個年節, 稱之為“臘八節”,

家家戶戶很重視, 都會煮臘八粥。

在所有的粥食中, 鄉下孩子最戀的便是香噴噴的臘八粥。 之所以好吃, 是因為做臘八粥的原料多, 雜七雜八的有一二十種, 大多是平日裡很少能吃到的。 比如乾果類就有紅棗、杏幹、栗仁、核桃仁, 鮮果片兒有梨、山楂、橘子瓣兒, 雜糧類更齊全, 像江米、花生仁、大麥仁、豌豆等。 除了這些, 還有曬的乾菜, 有白蘿蔔乾、胡蘿蔔條、扁豆角兒。 有的人家還喜歡放上甜甜的冰糖, 如果有青紅絲, 味兒會更爽。

母親手巧心細, 熬煮臘八粥十分講究。 臘月初七晚上, 母親就開始忙碌起來。 她把乾果、雜糧、乾菜逐一淘洗泡發, 然後撈出放在籮筐裡, 再預備好幾樣鮮果片和冰糖、青紅絲。

臘八這天, 母親早早就起床了,

刷鍋添水, 支鍋燒灶, 有條不紊地張羅起來。 母親說, 熬粥要有耐性, 一樣一樣要講究次序、看准火候。 她把最耐火的乾果、雜糧先下鍋, 用小火不急不躁地煮, 待它們漲裂了口兒, 再加入比較易爛的其它幾樣乾果、雜糧, 再熬, 一直到開花;然後把發好的乾菜加進去, 火勢減去幾分, 用文火慢悠悠地細煮。 這時候, 濃濃的香味飄散開來, 一縷縷鑽入我們兄弟的鼻孔, 饞得我們一遍遍催問“粥好了沒有”。 最後, 母親放入梨片、山楂片、橘子瓣兒和少許冰糖、青紅絲, 熄灶火, 用暗紅的餘火再燜上一會兒。 這樣, 一鍋熱氣騰騰、醇香誘人的臘八粥才算熬透。

母親揭開鍋, 香氣更濃了, 小小院落彌漫著那股甜絲絲、香噴噴的味道。 那可是色香味一應俱全呀,

細看那色澤, 紅中透白, 白裡帶黃, 黃中潤綠, 濃稠稠、晶亮亮。 味道酸甜適口, 香糯爽滑, 讓人回味無窮。 性急的我們手捧藍花瓷碗, 叫嚷著央求母親趕緊盛粥。 母親直了直酸痛的腰, 笑嘻嘻地說:“別急呀, 佛神、祖宗沒敬拜, 吃不得!”母親盛上一碗香氣撲鼻的臘八粥, 撂在院子裡那張供桌上。 敬奉過佛祖神位, 跪拜過祖宗先人, 早已口水四溢的我們這才急急地盛起一碗, 美滋滋地喝起來。

這時, 姥姥拄著拐杖走過來, 癟著嘴念叨開了:“你們光顧自個兒吃, 咋忘了那些不說話的生靈呢?”姥姥說的“啞巴生靈”, 我們心中有數呀, 我們端了粥又到豬圈裡、雞窩裡, 給那些雞、鴨、豬、狗們喂上一些臘八粥, 再給院中那些果樹一一抹上些粥汁兒,

口裡還念念有詞:雞鴨吃臘八, 長年多下蛋;果樹吃臘八, 來年多結大疙瘩……

又是一年臘八節。 小時候的美味有多種, 可是不知為什麼, 老了後卻越來越想念母親熬的臘八粥。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