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記憶裡的鄉村美味(組圖)

記憶裡的鄉村美味

劉君君

看央視“美麗中國鄉村行”, 有一集《舌尖上的鄉村》, 勾起我對家鄉美食的懷念。

在山川田野中泡大的孩子, 連味蕾也回蕩著當年果蔬的清香, 仍然聞得見花草和新鮮糧食的清味。

而有些美味是再也吃不到了, 比如菜粥, 我不知道它是不是我家鄉獨有的美食, 反正小時候每到秋末時節都要吃上一兩頓。 熬菜粥要用新打的黃豆、玉米, 說實話, 那時候家家糧食都不夠吃, 誰家也不捨得多吃。 黃豆要用大鐵鍋炒熟, 炒黃豆的香味兒能饞得人流口水。 然後將炒好的黃豆以及玉米和其他雜糧混在一起, 再加上花椒大料, 用石碾子碾軋成面渣。 既然叫菜粥, 肯定有菜, 而這菜是有講究的, 必須用蘿蔔纓才好。

將新鮮的蘿蔔纓切碎, 放到鍋裡一起熬, 香味兒很快就出來啦!

熬菜粥最好用大鐵鍋, 還要燒柴草。 這樣熬出來的粥, 有太陽的味道, 有百草的香氣, 是最貼心暖胃、最具鄉村煙火氣的獨特美食。 因為熬一次菜粥很費時費力, 所以, 媽媽每次都要熬一大鍋, 能吃兩三頓。 那粥可真香啊, 誰家熬了菜粥, 半個村莊都能聞到香味兒。 左鄰右舍的孩子們開始央求自己的爸媽也熬菜粥吃。

每次熬菜粥, 總有一種儀式感。 要選最好的黃豆和玉米, 我會跟著媽媽一起挑黃豆。 炒黃豆的時候, 小孩子們開始圍著鍋臺轉悠, 母親不會讓我們失望, 會讓我們先吃一把噴香的炒黃豆, 說這樣才有力氣推碾子。 這頓飯瞞不了人, 推碾子的時候, 炒黃豆和花椒大料的香氣就開始彌散開來,

大家都知道你家做啥飯了。

菜粥是做法比較複雜的美味, 也有簡單的美味, 比如說新剝的黃橙橙的玉米粒, 還沒幹就用碾子推了, 直接熬粥吃。 那粥仿佛飄著一層黃油, 又粘又香。 比如新打的麥粒還沒太幹, 就用碾子推了, 然後和麵烙餅。 這個餅別具風味。

小時候, 家裡有盤小石磨, 我爺爺經常用石磨磨辣椒醬。 只是我不知道為什麼叫辣椒醬, 因為不記得放辣椒, 而是煮熟的黃豆。 用石磨磨出來, 白白的稠稠的, 特別香。 也有專門磨豆麵的小石磨, 磨出來的豆麵炸丸子特別好吃。 豆麵丸子, 那是過年才有的美味。

還記得夏天陰雨天氣後, 山上生長一種叫地骨皮的東西, 黑亮亮的, 跟木耳很相似,

但比木耳小、薄, 加油鹽醬醋拌了吃, 味道鮮美。 應該算是山珍吧。

說起山珍, 松蘑絕對應該上榜。 夏秋季節, 山上松林裡、草叢中, 常常藏著可愛的蘑菇。 一場大雨過後, 雖然到處濕滑, 但絲毫擋不住小夥伴們撿蘑菇的熱情。 尋尋覓覓, 覓覓尋尋, 突然發現一片小蘑菇, 那是何等的驚喜。 松蘑的顏色是麵包一樣的焦黃色, 有一股濃濃的松林氣息。 每次都撿不多, 更不好晾曬, 所以一個夏天也收不了多少。 這一點點蘑菇要保存到過年, 用白菜肉片炒來吃, 特別的鮮美。 現在買的蘑菇, 再也炒不出當年的味道。

還有, 麥收過後, 和著麥子的香氣, 誰家不吃幾頓暄暄騰騰的大饅頭、大包子呢。 只要母親說要蒸包子或饅頭, 我和弟弟便趕緊去地裡摘檾麻葉。 我們叫它麻果葉,麻果葉有一種特別的香氣,用它鋪屜,蒸出來的饅頭特別清香可口。

這些年,天南地北的高檔飯店吃過不少,但最讓我魂牽夢繞的還是家鄉的飯菜。它們不用味精和醬油提味,也沒有華麗的賣相,是最原始、最鮮嫩的滋味,卻是那麼入心入肺入味。

其實,真正地道的美食往往出自鄉村。我想,與花草樹木相親相愛的村莊,被山巒、河流和田野擁抱的村莊,自然會得到大自然的恩寵。鄉村有明媚的陽光,潔淨的空氣,可以收穫最鮮美的蔬菜瓜果和糧食。靠近草木的生活,溫暖又親切。小院、炊煙,還有懷抱柴草的母親,這煙火人間啊,讓人有說不盡的熱愛之情!

如今,有些美味再也吃不到了,因為現在已經沒有當年那麼純粹的糧食和蔬菜了。施了化肥農藥的土地已不是原生態的土地,那上面長出來的糧食蔬菜少了本真的味道。我的同事李老師曾感慨,她說當年學工勞動,到開灤下井,有個同學帶了黃瓜,那整個巷道都彌漫著濃郁的黃瓜清香。

於我而言,有些美食只能留在記憶裡,因為當年的食物融進了母親暖熱的心!

我們叫它麻果葉,麻果葉有一種特別的香氣,用它鋪屜,蒸出來的饅頭特別清香可口。

這些年,天南地北的高檔飯店吃過不少,但最讓我魂牽夢繞的還是家鄉的飯菜。它們不用味精和醬油提味,也沒有華麗的賣相,是最原始、最鮮嫩的滋味,卻是那麼入心入肺入味。

其實,真正地道的美食往往出自鄉村。我想,與花草樹木相親相愛的村莊,被山巒、河流和田野擁抱的村莊,自然會得到大自然的恩寵。鄉村有明媚的陽光,潔淨的空氣,可以收穫最鮮美的蔬菜瓜果和糧食。靠近草木的生活,溫暖又親切。小院、炊煙,還有懷抱柴草的母親,這煙火人間啊,讓人有說不盡的熱愛之情!

如今,有些美味再也吃不到了,因為現在已經沒有當年那麼純粹的糧食和蔬菜了。施了化肥農藥的土地已不是原生態的土地,那上面長出來的糧食蔬菜少了本真的味道。我的同事李老師曾感慨,她說當年學工勞動,到開灤下井,有個同學帶了黃瓜,那整個巷道都彌漫著濃郁的黃瓜清香。

於我而言,有些美食只能留在記憶裡,因為當年的食物融進了母親暖熱的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