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什麼叫不自量力?這國居然要掛帥遏制中國,不是美日!

第一軍情作者:天中狼哥

印度又要幹“大事”啦!受印度總理莫迪的盛邀, 東盟10國領導人齊聚新德里參加當地時間25日的東盟-印度紀念峰會, 並將出席26日的印度第69屆共和國日閱兵式。 按說, 像這種在自己家裡招呼幾個酒肉朋友自娛自樂的事情, 自己玩嗨了就行了, 然而印度卻偏偏要扯上中國, 印度DNA網站剛剛甚至毫不避諱地稱:印度此舉目的就是“遏制中國的野心”!

印度自提出“東向戰略”以來, 就把發展與東盟的關係作為外交的重點, 目的原本是要提升其在亞洲的影響力。 但是, 印度的“東向戰略”近年正在變味兒, “遏制中國”成了它的最重要的政策目標——為此, 不僅不惜血本加大對東盟的投入, 還公然支持東盟國家中那些與中國存在領土和海洋權益爭端的國家對抗中國, 並把發展經濟聯繫和軍事關係做為重點, 試圖通過給中國製造幾個“惡鄰”牽制中國崛起的步伐。

印度在東盟刷存在感舉動表面看來似乎收到了一些效果, 它與東盟個別國家的關係出現了明顯加強的趨勢, 但如果像印度媒體吹噓的那樣, 認為它在東盟“抵消了中國的影響力”, 可就言過其實了。

印度與東盟的目前關係根本無法與中國相提並論, 中國與東盟在“10+1”的框架下合作一直比較順利, 經濟融合與戰略互信程度不斷加強, 並有效處理了包括南海爭端在內的一些敏感議題。 當前, 印度與東盟的年貿易額僅為710億美元, 而東盟與中國2016年的貿易額已超過4500億美元, 至少是印度的6倍。 印度對東盟的直接投資及企業在東盟國家的存在也不及中國。 印度2016年對東盟投資為100億美元, 而中國是1000億美元。

更重要的是東盟不希望被夾在中印之間, 成為印度對華野心的犧牲品。 這次東盟10國家領導人到印度去, 無非享受一場免費午餐罷了。

不過, 印度顯然沒有認清這個事實, 它仍在以“南亞霸主”的心態處理對華關係, 一方面對南亞地區國家發展對華友好關係進行恐嚇和阻撓,

另一方面又把手伸向東盟, 妄圖營造出對中國進行反制的態勢, 以“零和”性思維看待對華關係。

在印度看來, 印度與中國存在著“發展競爭面”、“戰略猜疑面”、“主權爭端面”、“歷史負債面”、“民意對立面”、“地緣競奪面”等六大矛盾, 因此, 印度需要以對抗性姿態展示對華強硬。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莫迪政府, 不僅在中印邊境問題上頻頻製造事端, 還對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公開反對。 印度認為“一帶一路”不僅是中國的經濟發展倡議, 更是中國將經濟優勢轉化為政治、安全優勢的地緣政治擴張戰略, 所以, 印度在國際社會、包括聯合國對“一帶一路”高度支持的背景下, 一意孤行地進行排斥。

印度的這種對華對抗思維如同飲鴆止渴,

不但無益於化解兩國的“地緣秩序之爭”, 反讓兩國間的一些問題趨於複雜化。 近年糾纏中印關係的印度加入核供應國集團問題、涉巴恐嫌列名聯合國制裁名單問題、中巴經濟走廊建設問題、洞朗對峙乃至最近越炒越熱的“印太”戰略概念等等, 均是印度錯誤對華思維指導下的產物。

對印度來說, 它錯誤對華政策導致更大的危險在於, 印度正陷入美日等國設計的巨大“戰略黑洞”。 特朗普上臺以後, “印太”的概念風行一時, 印度對此感到欣喜若狂, 認為自己在美國的戰略天平上的地位“空前上升”, 它的所謂“大國雄心”也隨之不斷膨脹, 認為有了美國的支持和撐腰, 它叫板中國的底氣更足了。

殊不知“印太”這個概念本身就是美日聯手挖的一個巨大的“天坑”。 前些年,日本為了加快建設政治大國和軍事大國的步伐,最早提出了印太的概念,目的是為日本實力擴張打造更寬廣的舞臺,由於奧巴馬政府把精力集中在“亞太再平衡戰略”,“印太”的概念一直難以得到實質性的進展。

特朗普執政以後,美國把“大國競爭”作為對外政策和國家安全戰略的基軸,明確把中國和俄羅斯定位為戰略競爭對手,開始重拾“印太”這一概念,目的是要在更廣闊的空間糾集起應對中俄崛起的遏制陣線,日本對此自然是喜不自勝,對此推波助瀾地加以炒作。

美日提出“印太”戰略的本質和動機雖有差異,但目標大體一致,那就是要通過擴大和強化美日為主導的軍事同盟體系,控制這一決定世界發展未來的廣闊地區。為此,美日需要發掘和利用可供其驅使的國家為它們的這一目標服務,印度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被它們推了出來成為炙手可熱的“香饃饃”。

印度被人利用而不自知,卻儼然以美日的“准盟友”自居,進而賣力地表演顯示忠誠——主要做法就是迎合美日遏制中國的需要,把對抗中國作為“投名狀”,積極參加所謂的美日印澳菱型對華“包圍圈”。卻不知知道人家只是把它當作一個可以利用的打手和馬仔,美日作為近代靠殖民掠奪和擴張起家的老牌帝國主義國家,在對待發展中國家時從來就不會把任何國家當作平等的夥伴,能用則用,不能用則棄是其一貫作風。

印度的“有用”在於它對抗中國的立志和行動,但中印巨大的實力差距擺在那裡,印度若真傾一已之力對抗中國,無異以卵擊石耗盡其國力,相反,印度若出工不出力,美日那樣的精明老手又要它何用?

美日之所以忽悠出“印太”戰略來對付中國,因為它們很清楚,中國崛起的趨勢不是它們能夠遏制和阻止的,也不是任何外部力量能夠做到的。印度出於病態的對華心理加入這一陣營,只能證明它的幼稚,等於被人賣了還替人數錢,莫迪真要帶印度跳入這一天坑,輸掉的將是印度的未來!

聲明:已發現多家媒體未經授權轉發第一軍情文章。為尊重原創,轉載請標明出處。微信公眾號轉載請聯繫管理員開白名單。敬請配合!

前些年,日本為了加快建設政治大國和軍事大國的步伐,最早提出了印太的概念,目的是為日本實力擴張打造更寬廣的舞臺,由於奧巴馬政府把精力集中在“亞太再平衡戰略”,“印太”的概念一直難以得到實質性的進展。

特朗普執政以後,美國把“大國競爭”作為對外政策和國家安全戰略的基軸,明確把中國和俄羅斯定位為戰略競爭對手,開始重拾“印太”這一概念,目的是要在更廣闊的空間糾集起應對中俄崛起的遏制陣線,日本對此自然是喜不自勝,對此推波助瀾地加以炒作。

美日提出“印太”戰略的本質和動機雖有差異,但目標大體一致,那就是要通過擴大和強化美日為主導的軍事同盟體系,控制這一決定世界發展未來的廣闊地區。為此,美日需要發掘和利用可供其驅使的國家為它們的這一目標服務,印度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被它們推了出來成為炙手可熱的“香饃饃”。

印度被人利用而不自知,卻儼然以美日的“准盟友”自居,進而賣力地表演顯示忠誠——主要做法就是迎合美日遏制中國的需要,把對抗中國作為“投名狀”,積極參加所謂的美日印澳菱型對華“包圍圈”。卻不知知道人家只是把它當作一個可以利用的打手和馬仔,美日作為近代靠殖民掠奪和擴張起家的老牌帝國主義國家,在對待發展中國家時從來就不會把任何國家當作平等的夥伴,能用則用,不能用則棄是其一貫作風。

印度的“有用”在於它對抗中國的立志和行動,但中印巨大的實力差距擺在那裡,印度若真傾一已之力對抗中國,無異以卵擊石耗盡其國力,相反,印度若出工不出力,美日那樣的精明老手又要它何用?

美日之所以忽悠出“印太”戰略來對付中國,因為它們很清楚,中國崛起的趨勢不是它們能夠遏制和阻止的,也不是任何外部力量能夠做到的。印度出於病態的對華心理加入這一陣營,只能證明它的幼稚,等於被人賣了還替人數錢,莫迪真要帶印度跳入這一天坑,輸掉的將是印度的未來!

聲明:已發現多家媒體未經授權轉發第一軍情文章。為尊重原創,轉載請標明出處。微信公眾號轉載請聯繫管理員開白名單。敬請配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