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清華大學建立文科資深教授制度 首批18位學者獲此殊榮

清華大學宣佈建立文科資深教授制度, 這是清華進一步推動文科發展的又一重大舉措。 在1月21日舉行的首批文科資深教授證書頒發儀式上,

校黨委書記陳旭宣讀首批18位文科資深教授名單, 校長邱勇為他們頒發證書。 校黨委副書記鄧衛主持儀式。

文科資深教授是清華大學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設立的最高學術榮譽稱號, 每兩年評選一次, 採取提名推薦制。 首批18位文科資深教授來自8個文科院系13個一級學科, 平均年齡68歲。 獲選文科資深教授的基本條件包括:在清華任職時間不少於5年、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25年以上、參評當年的年齡原則上滿60周歲的清華在崗教師;熱愛黨的教育事業, 政治立場堅定, 思想品德高尚, 立德樹人, 學風端正, 治學嚴謹;在本學科領域做出系統性、原創性學術成就, 享有崇高的學術聲望和社會影響, 是所在專業領域公認的優秀學者;為學校發展、學科建設做出過重大貢獻。

設立資深教授是世界一流大學的通行做法, 這一榮譽稱號通常授予那些在學術上做出了傑出貢獻、具有廣泛社會影響力的頂尖學者, 以肯定他們的學術貢獻, 激勵更多的年輕文科學者以此為追求目標。

目前, 我國的院士制度只設立在理工農醫等學科, 而人文社會科學領域一直沒有與之相當地位和影響的學術稱號。 2003年, 教育部啟動實施“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計畫”, 提出“鼓勵高校從實際出發設立哲學社會科學資深教授崗位, 並給予與自然科學和工程科學院士相應的待遇”。 此後, 國內部分高校相繼實施文科資深教授或一級教授崗位制度。

近年來,

清華不僅在自然科學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也取得了長足進步和快速發展, 擁有一批學術水準高、社會影響大的優秀學者, 設立文科資深教授制度的條件已經逐漸成熟。 伴隨著清華大學踏上新百年建設征程, 在全面實施綜合改革和推進“雙一流”建設的工作中, 按照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精神, 在新形勢下開創“高原更高, 高峰更多”的清華文科發展新格局, 2017年7月, 清華大學文科建設“雙高”計畫發佈實施, 明確提出建立文科資深教授制度。 作為教師隊伍人事制度改革的又一重大舉措, 學校希望通過建立文科資深教授制度, 能夠更好地建立起傳承學術、弘揚傳統、激勵後學、宣導創新的人才體系和發展機制。

首批18位文科資深教授簡介(按年齡長幼排序)

李學勤, 1933年生人, 歷史系教授、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主任、出土文獻與中國古代文明研究協同創新中心主任,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 兼任中國文字博物館館長、“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

他集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古文獻學家於一身, 在甲骨學、青銅器研究、戰國文字研究和簡帛學等領域都有卓越貢獻。 出版專著40餘部, 發表學術論文1000多篇, 被譽為“百科全書式”的學者。

韓美林, 1936年生人, 1955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後更名為中央工藝美院)。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平藝術家, 清華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博士生導師。 他是一位孜孜不倦的藝術實踐者和開拓者, 其創作涉及繪畫、書法、雕塑、陶瓷、設計、寫作等領域。 他的藝術風格獨到, 致力於從中國文化傳統和大眾藝術中汲取精髓, 並轉化為體現當代審美理念的藝術作品。

在杭州、北京、銀川建有韓美林藝術館, 積極推動社會美育和國際文化交流。 2016年“美林的世界·韓美林全球巡展”啟動,先後於威尼斯、北京、巴黎等地舉辦個展,被威尼斯大學授予“榮譽院士”稱號。2017年獲國際奧會“皮埃爾·德·顧拜旦”獎章。

杜大愷,1943年生人,1978年考入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攻讀研究生,1980年留校任教。美術學院教授,任清華大學張仃藝術研究中心主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書法研究所所長、中國國家畫院公共藝術院執行院長。曾任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裝飾藝術系副主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繪畫系主任。

曾主持和參予中央政府贈送香港特別行政區大型雕塑《永遠盛開的紫荊花》,北京中華世紀壇石雕壁畫《中華千秋頌》等重要工程的設計與創作。出版文集《藝術帚談錄》、《硯邊絮語》、《水窮雲起》;出版個人繪畫作品集《杜大愷水墨作品》等逾十六種。因參加《永遠盛開的紫荊花》創作並做出突出貢獻獲國務院嘉獎,重彩壁畫《唐宮佳麗》獲全國首屆壁畫展大獎。

柳冠中,1943年生人,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工業設計協會榮譽副會長、專家工作委員會主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設計戰略與原型創新研究所所長,中國光華龍騰獎委員會主席。兩次獲教育部高等教育優秀成果二等獎,國家優秀教學團隊和國家級精品課程負責人,教育部精品教材“設計方法論”,全國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光華龍騰獎-中國設計貢獻功勳人物金質獎章,中國工業設計十佳教育獎和推廣獎,第八屆中國創意產業年度傑出貢獻獎,2016年世界綠色設計貢獻獎,2016年中國全面小康傑出貢獻人物,2017年度公益人物。代表著述有《工業設計學概論》《事理學論綱》《中國古代設計事理學系列研究(上、下卷)》《綜合造型設計基礎》《設計方法論》《象外集》等。

王明旨,1944年生人,1982年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研究生後留校任教。1982年赴日本築波大學藝術學系研修,1990年任副院長,1998年任院長,1999年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併入清華大學成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始任清華大學副校長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院長。2013年獲清華大學突出貢獻獎。

美術學院教授、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顧問、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指導委員會藝術類專業委員會主任,曾任中國文聯第八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第六屆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劉巨德,1946年生人,1970年畢業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1973年任雲南美術出版社美術編輯,1978年考取龐薰琹教授研究生,畢業後留校任教。美術學院繪畫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吳冠中藝術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畫協會常務理事,曾任美術學院副院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出版專著《圖形想像》獲張光宇藝術教學獎,壁毯《靈光》1999年獲文化部第九屆全國美展銀獎,《夾子救鹿》1987年獲文化部插畫藝術一等獎,擔任美術片《夾子救鹿》美術設計,該片1987年獲國際兒童電影節金象獎,2017年舉辦中國美術館學術邀請系列展劉巨德個展,出版畫集《混沌的光亮》。

彭林,1949年生人,江蘇無錫人,歷史系教授,主攻《周禮》《儀禮》《禮記》等儒家經典;兼任國際儒學聯合會理事、中國社科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京都大學等校客座教授;目前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國家社科基金特別委託項目、國家藝術基金等各一項;曾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北京市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北京高校教學名師獎、清華大學首屆“十佳教師”、“良師益友”特別獎、首屆清華大學新百年教學成就獎等。

吳潛濤,1949年生人,清華大學高校德育研究中心副主任。1981年河南大學畢業,獲哲學碩士學位,1989年中國人民大學畢業,獲哲學博士學位。曾多次赴日本國長期留學、講學或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現任清華大學校學術委員會委員、校教學委員會委員、馬克思主義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教育部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首席專家等,曾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人民大學倫理學與道德建設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倫理學會副會長。完成、在研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攻關項目、重點專案,教育部基地重大專案、人文社科專案,北京市教育工委委託項目等10余項,研究成果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多次獲省部級以上科學研究優秀獎。

李強,1950年生人,社會科學學院社會學系教授。1978-1985中國人民大學國際政治系本科、研究生。1985-1999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任教,曾任教授、系主任。1999年9月調入清華大學,2003年5月至2017年1月先後任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和社會科學學院院長。研究領域涉及社會分層與社會流動、城市社會學、應用社會學、社區研究等。兼任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國家資訊化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六屆、第七屆學科評議組召集人等,任多種學術刊物的編委,曾任中國社會學會會長。

著有《多元城鎮化與中國發展》、《社會分層十講》、《農民工與中國社會分層》等著作20餘種,發表學術論文260多篇。曾獲得“全國模範教師”稱號,並多次獲得教育部全國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等學術獎勵。

陳來,1952年生人,1976年中南礦冶學院地質系畢業,1981年北京大學哲學系研究生畢業,1985年北京大學哲學系博士研究生畢業,獲哲學博士,師從張岱年先生、馮友蘭先生。1986年任北京大學哲學系副教授,1990年任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1993年評為博士生導師。1992年被授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998年被評為教育部 “跨世紀人才”。曾任北京大學儒學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哲學系學術委員會主任、國家重點學科北京大學中國哲學學科帶頭人和負責人。2009年轉任清華大學教授。現任中央文史館館員、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全國中國哲學史學會會長、國際儒學聯合會副理事長、中華朱子研究會會長等。著作有《陳來學術論著集》十二卷等共30餘種。

閻學通,1952年生人,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1996年出版的《中國國家利益分析》推動我國外交決策轉型為以國家利益為出發點,後獲“中國圖書獎”;2001年出版的《國際問題研究實用方法》推動我國國關專業從傳統研究向科學研究轉型,後為“十一五規劃和教育部推薦教材;2006年創建了我國政治學唯一SSCI期刊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2008年《國際關係分析》獲批國家級精品課教材;2010年出版的《中外關係鑒覽》創建第一個中外關係定量資料庫,後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2011年出版的《古代中國思想與現代權力》(Ancient Chinese Thought, Modern Chinese Power)創建了國際關係研究的“清華路徑”,後獲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2015年出版的《世界權力的轉移》創建道義現實主義理論;2015年至今為愛斯唯爾高被引政治學唯一學者。

胡鞍鋼,1953年生人,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情研究(當代中國研究)開拓者和領軍人物。獲中國科學院工學博士學位;美國耶魯大學經濟學系博士後;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榮譽經濟學博士。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兩次)、孫冶方經濟科學論文獎、復旦管理學傑出貢獻獎。他領導的團隊已出版國情研究系列中外文專著合著上百部,核心期刊論文400多篇;主編和撰寫《國情報告》1400餘期,對國家重要決策產生持續影響。

謝維和,1954年生人,著名教育社會學家,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教育部教育學類本科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教育部教育專業研究生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教育部教育科學規劃高等教育評審組組長、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1998年成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先後兩次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一等獎、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1985-1995學術論文一等獎等。

錢穎一,1956年生人,經濟管理學院院長。1981年清華大學數學專業本科(提前)畢業,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統計學碩士學位、耶魯大學運籌學/管理科學碩士學位、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先後任教於美國斯坦福大學、馬里蘭大學、伯克利加州大學。2006年9月起任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世界計量經濟學會(The Econometric Society)會士(Fellow),獲2009年孫冶方經濟科學獎和2016年中國經濟學獎。出版中文專著《現代經濟學與中國經濟改革》、《現代經濟學與中國經濟》、《大學的改革》(第一卷、第二卷)等。

崔建遠,1956年生人,大學法學院教授,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凱原學者”,受聘全國人大常委會法治工作委員會的立法專家、中國法學會民法典編纂領導小組成員,兼任中國民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北京市物權法學研究會會長、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合同監管專家評審委員會成員、北京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法律顧問、北京市人民政府立法工作法律專家委員會委員。被評為第二屆傑出中青年法學家。獲教育部高等學校優秀青年教師獎、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青年教師獎、寶鋼教育基金會優秀教師獎。其著作曾入選“三個一百”原創圖書出版工程,獲第三屆中國出版政府獎,三部著作先後榮獲司法部法學教材與法學科研成果獎一等獎,先後獲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三等獎。

萬俊人,1958年生人。1983年獲中山大學哲學學士,1986年獲北京大學哲學(倫理學)碩士,隨後留校任教,1987年破格晉升講師,1990年破格晉升副教授,1992年破格晉升教授,同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9年入選“清華大學百人工程”受聘於清華大學,2007年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曾任清華大學哲學系主任(2000-2012),自2012年10月始任清華大學人文學院院長,自2013年始任清華大學道德與宗教研究院院長;校學術委員會委員。著有《現代西方倫理學史》(上、下卷)、《尋求普世倫理》等20餘部,譯有《道德語言》、《政治自由主義》等20部,主持編譯《20世紀西方倫理學經典》(四卷),迄今用中、英文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近300篇。美國哈佛大學“富布賴特訪問教授”和“哈佛-燕京高級訪問學者”,英國劍橋大學、日本東北大學、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訪問教授,先後赴歐洲、美國、澳洲、韓、日等多國和港、澳、台等地區幾十所大學或研究機構訪學、講學。

薛瀾,1959年生人,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公共政策與管理、科技創新及教育政策、風險治理等,並多有著述。兼任國務院公共管理學科評議組召集人、中國行政管理學會副會長、國家戰略諮詢與綜合評審特邀委員會委員、經合組織(OECD)科技與創新顧問組成員、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網路(SDSN)領導委員會聯合主席、聯合國大學(UNU)理事會理事、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兼職教授、美國布魯金斯學會非常任高級研究員等。曾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傑出青年基金,復旦管理學傑出貢獻獎等。

汪暉,1959年生人,人文學院教授,中文系、歷史系雙聘博士生導師,長江學者,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所所長,在中國思想史、中國文學和社會理論研究領域均有重要成就。發表中文學術論著近20種,論文上百篇,英文論文約50篇。他的研究在國內外均有重要影響,曾經獲得國內外多種學術榮譽,目前已經出版了包括英文、日文、韓文、德文、義大利文、西班牙文、斯諾文尼亞文等作品26種。2013年,汪暉與著名哲學家尤爾根.哈貝馬斯同獲“盧卡.帕西奧利獎”;2017年,汪暉教授再獲“安妮蕾絲.邁爾研究獎”,該獎為德國最高學術獎之一。

2016年“美林的世界·韓美林全球巡展”啟動,先後於威尼斯、北京、巴黎等地舉辦個展,被威尼斯大學授予“榮譽院士”稱號。2017年獲國際奧會“皮埃爾·德·顧拜旦”獎章。

杜大愷,1943年生人,1978年考入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攻讀研究生,1980年留校任教。美術學院教授,任清華大學張仃藝術研究中心主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書法研究所所長、中國國家畫院公共藝術院執行院長。曾任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裝飾藝術系副主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繪畫系主任。

曾主持和參予中央政府贈送香港特別行政區大型雕塑《永遠盛開的紫荊花》,北京中華世紀壇石雕壁畫《中華千秋頌》等重要工程的設計與創作。出版文集《藝術帚談錄》、《硯邊絮語》、《水窮雲起》;出版個人繪畫作品集《杜大愷水墨作品》等逾十六種。因參加《永遠盛開的紫荊花》創作並做出突出貢獻獲國務院嘉獎,重彩壁畫《唐宮佳麗》獲全國首屆壁畫展大獎。

柳冠中,1943年生人,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工業設計協會榮譽副會長、專家工作委員會主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設計戰略與原型創新研究所所長,中國光華龍騰獎委員會主席。兩次獲教育部高等教育優秀成果二等獎,國家優秀教學團隊和國家級精品課程負責人,教育部精品教材“設計方法論”,全國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光華龍騰獎-中國設計貢獻功勳人物金質獎章,中國工業設計十佳教育獎和推廣獎,第八屆中國創意產業年度傑出貢獻獎,2016年世界綠色設計貢獻獎,2016年中國全面小康傑出貢獻人物,2017年度公益人物。代表著述有《工業設計學概論》《事理學論綱》《中國古代設計事理學系列研究(上、下卷)》《綜合造型設計基礎》《設計方法論》《象外集》等。

王明旨,1944年生人,1982年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研究生後留校任教。1982年赴日本築波大學藝術學系研修,1990年任副院長,1998年任院長,1999年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併入清華大學成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始任清華大學副校長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院長。2013年獲清華大學突出貢獻獎。

美術學院教授、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顧問、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指導委員會藝術類專業委員會主任,曾任中國文聯第八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第六屆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劉巨德,1946年生人,1970年畢業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1973年任雲南美術出版社美術編輯,1978年考取龐薰琹教授研究生,畢業後留校任教。美術學院繪畫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吳冠中藝術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畫協會常務理事,曾任美術學院副院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出版專著《圖形想像》獲張光宇藝術教學獎,壁毯《靈光》1999年獲文化部第九屆全國美展銀獎,《夾子救鹿》1987年獲文化部插畫藝術一等獎,擔任美術片《夾子救鹿》美術設計,該片1987年獲國際兒童電影節金象獎,2017年舉辦中國美術館學術邀請系列展劉巨德個展,出版畫集《混沌的光亮》。

彭林,1949年生人,江蘇無錫人,歷史系教授,主攻《周禮》《儀禮》《禮記》等儒家經典;兼任國際儒學聯合會理事、中國社科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京都大學等校客座教授;目前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國家社科基金特別委託項目、國家藝術基金等各一項;曾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北京市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北京高校教學名師獎、清華大學首屆“十佳教師”、“良師益友”特別獎、首屆清華大學新百年教學成就獎等。

吳潛濤,1949年生人,清華大學高校德育研究中心副主任。1981年河南大學畢業,獲哲學碩士學位,1989年中國人民大學畢業,獲哲學博士學位。曾多次赴日本國長期留學、講學或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現任清華大學校學術委員會委員、校教學委員會委員、馬克思主義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教育部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首席專家等,曾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人民大學倫理學與道德建設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倫理學會副會長。完成、在研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攻關項目、重點專案,教育部基地重大專案、人文社科專案,北京市教育工委委託項目等10余項,研究成果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多次獲省部級以上科學研究優秀獎。

李強,1950年生人,社會科學學院社會學系教授。1978-1985中國人民大學國際政治系本科、研究生。1985-1999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任教,曾任教授、系主任。1999年9月調入清華大學,2003年5月至2017年1月先後任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和社會科學學院院長。研究領域涉及社會分層與社會流動、城市社會學、應用社會學、社區研究等。兼任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國家資訊化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六屆、第七屆學科評議組召集人等,任多種學術刊物的編委,曾任中國社會學會會長。

著有《多元城鎮化與中國發展》、《社會分層十講》、《農民工與中國社會分層》等著作20餘種,發表學術論文260多篇。曾獲得“全國模範教師”稱號,並多次獲得教育部全國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等學術獎勵。

陳來,1952年生人,1976年中南礦冶學院地質系畢業,1981年北京大學哲學系研究生畢業,1985年北京大學哲學系博士研究生畢業,獲哲學博士,師從張岱年先生、馮友蘭先生。1986年任北京大學哲學系副教授,1990年任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1993年評為博士生導師。1992年被授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998年被評為教育部 “跨世紀人才”。曾任北京大學儒學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哲學系學術委員會主任、國家重點學科北京大學中國哲學學科帶頭人和負責人。2009年轉任清華大學教授。現任中央文史館館員、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全國中國哲學史學會會長、國際儒學聯合會副理事長、中華朱子研究會會長等。著作有《陳來學術論著集》十二卷等共30餘種。

閻學通,1952年生人,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1996年出版的《中國國家利益分析》推動我國外交決策轉型為以國家利益為出發點,後獲“中國圖書獎”;2001年出版的《國際問題研究實用方法》推動我國國關專業從傳統研究向科學研究轉型,後為“十一五規劃和教育部推薦教材;2006年創建了我國政治學唯一SSCI期刊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2008年《國際關係分析》獲批國家級精品課教材;2010年出版的《中外關係鑒覽》創建第一個中外關係定量資料庫,後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2011年出版的《古代中國思想與現代權力》(Ancient Chinese Thought, Modern Chinese Power)創建了國際關係研究的“清華路徑”,後獲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2015年出版的《世界權力的轉移》創建道義現實主義理論;2015年至今為愛斯唯爾高被引政治學唯一學者。

胡鞍鋼,1953年生人,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情研究(當代中國研究)開拓者和領軍人物。獲中國科學院工學博士學位;美國耶魯大學經濟學系博士後;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榮譽經濟學博士。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兩次)、孫冶方經濟科學論文獎、復旦管理學傑出貢獻獎。他領導的團隊已出版國情研究系列中外文專著合著上百部,核心期刊論文400多篇;主編和撰寫《國情報告》1400餘期,對國家重要決策產生持續影響。

謝維和,1954年生人,著名教育社會學家,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教育部教育學類本科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教育部教育專業研究生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教育部教育科學規劃高等教育評審組組長、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1998年成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先後兩次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一等獎、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1985-1995學術論文一等獎等。

錢穎一,1956年生人,經濟管理學院院長。1981年清華大學數學專業本科(提前)畢業,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統計學碩士學位、耶魯大學運籌學/管理科學碩士學位、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先後任教於美國斯坦福大學、馬里蘭大學、伯克利加州大學。2006年9月起任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世界計量經濟學會(The Econometric Society)會士(Fellow),獲2009年孫冶方經濟科學獎和2016年中國經濟學獎。出版中文專著《現代經濟學與中國經濟改革》、《現代經濟學與中國經濟》、《大學的改革》(第一卷、第二卷)等。

崔建遠,1956年生人,大學法學院教授,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凱原學者”,受聘全國人大常委會法治工作委員會的立法專家、中國法學會民法典編纂領導小組成員,兼任中國民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北京市物權法學研究會會長、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合同監管專家評審委員會成員、北京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法律顧問、北京市人民政府立法工作法律專家委員會委員。被評為第二屆傑出中青年法學家。獲教育部高等學校優秀青年教師獎、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青年教師獎、寶鋼教育基金會優秀教師獎。其著作曾入選“三個一百”原創圖書出版工程,獲第三屆中國出版政府獎,三部著作先後榮獲司法部法學教材與法學科研成果獎一等獎,先後獲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三等獎。

萬俊人,1958年生人。1983年獲中山大學哲學學士,1986年獲北京大學哲學(倫理學)碩士,隨後留校任教,1987年破格晉升講師,1990年破格晉升副教授,1992年破格晉升教授,同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9年入選“清華大學百人工程”受聘於清華大學,2007年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曾任清華大學哲學系主任(2000-2012),自2012年10月始任清華大學人文學院院長,自2013年始任清華大學道德與宗教研究院院長;校學術委員會委員。著有《現代西方倫理學史》(上、下卷)、《尋求普世倫理》等20餘部,譯有《道德語言》、《政治自由主義》等20部,主持編譯《20世紀西方倫理學經典》(四卷),迄今用中、英文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近300篇。美國哈佛大學“富布賴特訪問教授”和“哈佛-燕京高級訪問學者”,英國劍橋大學、日本東北大學、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訪問教授,先後赴歐洲、美國、澳洲、韓、日等多國和港、澳、台等地區幾十所大學或研究機構訪學、講學。

薛瀾,1959年生人,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公共政策與管理、科技創新及教育政策、風險治理等,並多有著述。兼任國務院公共管理學科評議組召集人、中國行政管理學會副會長、國家戰略諮詢與綜合評審特邀委員會委員、經合組織(OECD)科技與創新顧問組成員、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網路(SDSN)領導委員會聯合主席、聯合國大學(UNU)理事會理事、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兼職教授、美國布魯金斯學會非常任高級研究員等。曾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傑出青年基金,復旦管理學傑出貢獻獎等。

汪暉,1959年生人,人文學院教授,中文系、歷史系雙聘博士生導師,長江學者,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所所長,在中國思想史、中國文學和社會理論研究領域均有重要成就。發表中文學術論著近20種,論文上百篇,英文論文約50篇。他的研究在國內外均有重要影響,曾經獲得國內外多種學術榮譽,目前已經出版了包括英文、日文、韓文、德文、義大利文、西班牙文、斯諾文尼亞文等作品26種。2013年,汪暉與著名哲學家尤爾根.哈貝馬斯同獲“盧卡.帕西奧利獎”;2017年,汪暉教授再獲“安妮蕾絲.邁爾研究獎”,該獎為德國最高學術獎之一。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