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縣一品助農行動,為家鄉農產品喝彩!陝西東大門,潼關醬筍

潼關縣位於陝西省關中平原東端。 東鄰河南省靈寶市, 西連華陰市, 南接洛南縣, 西北與大荔縣毗鄰, 北與山西省芮城縣隔黃河相望。

是關中地區的東大門, 為陝、晉、豫三個省的要衝。 潼關歷史悠久, 聞名遐邇。 古潼關居中華十大名關第二位, 歷史文化源遠流長。 雄關虎踞、禁溝龍湫、秦嶺雲屏、中條雪案、風陵曉渡、黃河春張、譙樓晚照、道觀神鐘是潼關八景, 引人入勝。

潼關歷史

商代:隸定國,

稱桃林。 周代為畿內地, 錄虢國(北虢), 稱“渭汭”。 春秋:稱桃林塞, 隸晉。 晉侯使詹嘉處暇守此防秦。 戰國設甯秦縣, 屬甯秦縣轄地。 漢高祖五年, 設船司空衙門, 專管黃、渭河水運、船庫。 後以船司空官名為縣名, 隸京兆尹。 東漢:複名船司空縣, 隸司隸校尉部。 建安十八年(213), 船司空縣併入華陰, 隸京兆尹。 後經三國、魏、晉275年均屬華陰縣。 北魏屬定城縣。 西魏:定城縣併入敷西縣, 直至北周。 隋朝:屬敷西縣隸華州。 五年(609)改敷西縣為華陰縣, 潼關屬之。 唐垂拱元年, 華陰縣改稱仙掌縣, 天授二年分仙掌縣東部(潼關)設潼津縣, 隸虢卅。 後經五代、宋、金、元約670餘年, 均屬華陰縣。 明朝屬陝西都司。 清雍正二年設潼關縣。 乾隆十三年改設潼關廳, 屬陝西潼商道同州府。
民國二年(1913)廢廳, 設潼關縣, 屬陝西關中道。

 佛頭山風景區位于潼關縣安樂鄉境內, 是以秦嶺支脈佛頭山為主體的山嶽型風光及宗教文化風景區。 其主峰因酷似佛首, 故稱佛頭山。 自古即有“關南名勝”、“西嶽第二奇山”之稱, 為古今著名避暑遊覽勝地。

因其山頂常年白雲縈繞又稱“白雲山”。 佛頭山的馳名, 主要源於潼關妙善公主在此學佛行法並最終在山頂佛崖寺修成千眼千手菩薩(即千手佛)的美妙傳說。 佛頭山自然風光俊美:走進十八盤陡峭的臺階蜿蜒曲折、嶂天蔽日。 沿途可看到水花四濺、滲涼沁人的“滴水崖”、天造地設、別有情趣的“石挾通幽”、一路雖覺疲乏但“步步高”使你平添力量。 “九天攬月”促你快步向上, 站在“觀日台”除清晨可賞美麗壯觀的“佛山日出”外, 抬頭遠望, 那茂密蒼翠的樹林、鬱鬱蔥蔥的灌木, 多彩多姿的山花, 足以使你陶醉。 低頭近看, 山下那彎曲小道上曲曲蠕動的上山人流, 映襯在青山綠樹之間, 實如人在畫中行, 畫在目中動。 喜歡刺激冒險的年輕人可爬一爬“步雲梯”,
上一上“神龜石”, 特別是欲上“九天攬月”之士不妨攀上“通天梯”登上佛崖頂那將另是一處醉人的天地—極目遠眺, 滔滔黃渭, 盡收眼底, 浩浩秦川, 飽覽無餘, 巍巍峰巒, 綿延足下, 使你頓生“一覽眾山小”的自豪……。

黃河風景區度假遊樂中心東區位于黃河潼關轄區東段, 秦、晉、豫三省交界。東至黃河護岸23號壩,西至黃河公路大橋,南至207省道,北至黃河中心線,東西全長5公里。黃河公路大橋,同蒲鐵路大橋飛架南北,連霍高速公路與遊覽區平行相距不足百米,景區大門即在207省道旁。奔騰南下的黃河,穿-峽谷,“河出潼關,因有太華抵抗而益增其奔猛”,在潼關古城外,相容了西來東去渭、洛河水,三河交匯後在此忽急折東流。黃河激浪中的驚險漂流,譽滿秦、晉、豫的黃河鯰魚湯以及近在咫尺的被康熙皇帝譽為“天下第一城”的潼關古城,近年來已吸引了眾多的中外遊客前來遊覽。同時,僅距黃河數百米遠,又有蒼翠碧綠的鳳凰山、東山可供利用,極易開發空中、水上、陸地、山野等各種遊樂、觀覽項目。

一縣一品(潼關醬筍)

老潼關肉夾饃

關注中國農林科技網,在主介面下方點擊官網申請註冊會員,免費發佈供求資訊。關注公眾號:中農科技網,流覽海量農林資訊,實用技術!

秦、晉、豫三省交界。東至黃河護岸23號壩,西至黃河公路大橋,南至207省道,北至黃河中心線,東西全長5公里。黃河公路大橋,同蒲鐵路大橋飛架南北,連霍高速公路與遊覽區平行相距不足百米,景區大門即在207省道旁。奔騰南下的黃河,穿-峽谷,“河出潼關,因有太華抵抗而益增其奔猛”,在潼關古城外,相容了西來東去渭、洛河水,三河交匯後在此忽急折東流。黃河激浪中的驚險漂流,譽滿秦、晉、豫的黃河鯰魚湯以及近在咫尺的被康熙皇帝譽為“天下第一城”的潼關古城,近年來已吸引了眾多的中外遊客前來遊覽。同時,僅距黃河數百米遠,又有蒼翠碧綠的鳳凰山、東山可供利用,極易開發空中、水上、陸地、山野等各種遊樂、觀覽項目。

一縣一品(潼關醬筍)

老潼關肉夾饃

關注中國農林科技網,在主介面下方點擊官網申請註冊會員,免費發佈供求資訊。關注公眾號:中農科技網,流覽海量農林資訊,實用技術!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