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國外怎麼看中國克隆猴?道德問題不可避免,謹慎樂觀還是堅決禁止

科學的眼光觀世界 富有的思維察明理

隨著兩隻克隆猴“中中”和“華華”的出生, 意味著又一個生物學上的奇跡由中國創造。

自舉世聞名的克隆羊“多莉”誕生以來, 科學家在過去的近22年裡利用體細胞核移植(SCNT)技術成功培育了23種其他動物, 包括貓、狗、老鼠和牛等。 然而, 靈長類動物的克隆一直以來都被證明對此技術存在免疫力。

其實, 早在2000年美國俄勒岡的科學家曾利用胚胎分裂的方法克隆出恒河猴, 但這種方法有著很大的局限性。 在接連遭遇挫敗後, 匹茲堡大學科學家在《Science》上聲稱利用體細胞核移植技術來克隆靈長類動物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 而中國科學院研究人員全球首次利用改進後的SCNT技術克隆出第一批靈長類物種——食蟹猴, 再次引起全世界矚目。

體細胞克隆靈長類動物的意義在於, 能夠在短時間內產生大量遺傳背景相同、可以模擬人類疾病的醫學實驗猴, 是研究人類疾病和測試新療法的理想受試者, 對人類癌症、遺傳學疾病的研究有不可代替的重要性。

不過, 這項成果的成功率目前並不樂觀。 此次實驗共向21只代孕猴體內移植了79個胚胎, 其中僅有6只母猴受孕, 而“中中”和“華華”是唯一的兩隻存活胚胎。

對此, 一些國外學者認為就目前而言這一成功率仍偏低, 在已取得成功的基礎上, 還需著力提升生產效率, 否則實際應用難以得到滿足。 轉存中..

在研究成果向社會公開報導後, 我國研究人員也曾多次聲明、強調, 絕無意將這項研究用於對人類的克隆研究。

然而, 其背後的倫理、道德問題絕難以令人忽視。

來自英國肯特大學的遺傳學科學家Darren Griffin教授認為我們應該更加謹慎地開展這種實驗, 對倫理道德更加規範。 考慮到目前全球對靈長類物種的科學研究有著嚴格的監管措施, 大多數國外學者對此技術持“謹慎且樂觀”的態度, 相信人類會因此受益。

此外, 也有一些西方媒體對此技術持反對意見。 認為“克隆猴”是在為“克隆人”鋪路, 雖然國際規定禁止克隆人研究, 但不是所有人都會遵守規則, 這種做法極其愚蠢, 一個對其監管並制止。

美國國家地理科學專家Michael Greshko則認為, “思考這項研究引起的關於使用非人類靈長類動物作為實驗動物的爭論將是有趣的”。

無論如何,這都是一個非常具有價值的科學研究。其中存在的倫理道德問題的確需要科學家去遵守,相信在我們證明了克隆猴對醫學疾病治療的貢獻後,西方國家會逐漸改變慣有的看法。或許在不久的將來,“中中”和“華華”將代替“多莉”成為克隆的新名片。

無論如何,這都是一個非常具有價值的科學研究。其中存在的倫理道德問題的確需要科學家去遵守,相信在我們證明了克隆猴對醫學疾病治療的貢獻後,西方國家會逐漸改變慣有的看法。或許在不久的將來,“中中”和“華華”將代替“多莉”成為克隆的新名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