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買不買?這個答案值300萬!

2016年, “斷舍離”這個詞特別火。

每次在整理屋子的時候, 看到一大堆過期的食物、過時的衣服, 要麼扔要麼拿來送人。 嘴裡說著念著“我這是斷舍離啦!”扔完之後,

才想到, 這些可都是當時趁打折、滿減買的“超值物品”呢!本以為囤貨能省不少錢, 但誰知, 正是這些“超值物品”花了我們很多錢。

1

有一次, 公司同事小C手中拿了一箱蘋果, 跑過來跟我們說:“同志們, 這是山東的蘋果, 一箱5斤, 有12個, 團購湊夠100箱,

才12.9元, 合計才2.5元一斤!原價可是6元一斤哦!趕緊一起囤起來吧!”

兩塊多的蘋果, 吃著口感也不錯, 這跟超市六七塊的蘋果也沒什麼差別, 辦公室同事幾乎人手三四箱!

沒過幾天, 蘋果到了, 發現還不錯, 只是壞了一兩個, 或者個別稍有瑕疵。 送了一些給身邊的家人朋友, 但依舊剩下很多。 不久之後, 冰箱被其他食物堆滿, 已經放不下那麼多蘋果。

只能安慰自己:“先放著吧, 慢慢吃。 ”然後, 蘋果不再新鮮, 口感變差, 最終, 一部分開始出現了黑斑, 只能扔進垃圾桶。

這種事, 無論是在網店還是在實體店, 都會經常碰到。

比如原本59元的洗衣液突然買三送一;

面膜一盒原價139元, 買夠5盒, 每盒88元;

牙刷多囤多用, 買夠5送3, 一盒才5塊多

……

面對促銷,

我們總是難以抵擋“低價”、“買贈”的誘惑, 打著“省錢”的旗號不知不覺就買了很多當時覺得有用、最終可能會浪費的東西。 這看似是“省錢”, 但仔細算下來, 反倒還多花了不少錢。

☞首先囤貨意味著提前消費, 即便透支不會出現利息成本, 但多花錢就意味著我們在投資理財上面的投入會減少。

按照8%~10%的年化收益來計算, 每個月我們為了囤貨可能要多付出0.5%的開支, 如果囤2個月就是1%, 一年就是6%左右了, 直接損失了我們大半的利息收入!這筆賬算來, “省錢囤貨”真的不划算!

☞用多少, 買多少, 不囤東西, 不用便宜貨、次品, 才是健康的理財消費觀念。 買好的東西, 充分使用, 遠比買便宜的東西將就著使用, 要划算得多。 所以, 我們在買東西前, 先想想這三點:

第一, 不喜歡的, 再便宜也不買。

第二, 不需要的, 再便宜也不買。

第三, 正確核算自己的支出, 不囤貨, 不多買。

2

生活消費上的省, 主要是少囤少買, 但理財上的“省”可不是這樣。

來說說理財方面。 理財上的“省”主要表面在“分散投資, 用多部分的小額資金獲得較高收益”, 簡單講就是把100塊錢的雞蛋放在好多籃子裡。

☞比如p2p。我一般不會給大家推薦p2p的投資平臺,主要是因為互金平臺安全性的不穩定,投資風險相對較大。對於不同的投資者來說,每個人承擔抵禦風險的能力不同,所以一般都建議大家各取所需。但怎奈p2p的收益誘人,很多人還是願意承擔一部分的風險來獲得較大的投資回報。針對p2p的投資方式,小財女給大家一個小建議:

目前很多平臺都推出了7天、8天、15天的新手標的,像這種短期的標的,我們選擇一個靠譜,安全性高的平臺,還是可以去嘗試投資的(資金有銀行存管的,安全性都還不錯)。但是一定要注重分散,千萬別貪圖平臺的高收益,一下子重倉全買。

舉個例子,我有2萬塊的閒錢,現在有兩家平臺,一個是新手標的7天,年化收益率在15%;另一家是15天,年化收益率為14%。我會選擇1萬放在8天14%的平臺,另外1萬放在15%的平臺。對於能夠承擔較高風險的投資者,高收益的可以多放點;對於較平穩的投資者來說,低收益的可以適當多放些。這樣綜合收益下來是比單獨平臺稍高一些的,另外還平攤降低了風險。

一萬塊投15%,7天的收益為:10000*15%÷365*7=28.8元

一萬塊投14%,15天的收益為:10000*14%÷365*15=57.5元

這兩部分利息加起來,一共能拿到86.3元。

但如果將兩萬單一用在一個平臺,收益可能才為20000*15%÷365*7=57.5,這比分開投少賺了快30元!(當然一次性投入15天,收益會更高,但考慮到部分人不願承擔過高風險,所以在此不做計算)

選擇不同平臺都放點錢,這樣的好處是當第一筆到期限時,我們還可以轉而投入下一個平臺,這樣形成一個流動,可以滾動起來一直投。

☞除了P2P外,基金也是一般家庭資產配置的另一重要選擇。

如何將“省錢”的思路應用到基金上呢?

選擇定投。

小表妹今年剛實習,雖然月入3000,也依舊買了5檔基金。根據我說的選基方法,她選定了5只基,每月定投300元,除去日常消費,還能有點結餘,用於加倉增持。這也就是一個省錢的理財方法。

至於2018年如何選基金,大家可以戳這裡,再看看哦~

多存錢是好事,但是省錢未必就是好。很多時候,“省錢”,往往暴露出個人對於財務和人生沒有規劃意識。

理財,需要有自控力和克制消費的衝動。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和“會省”的理財方式,不僅可以幫我們達到平攤風險提高收益的效果,還能讓我們在省錢的同時,把生活品質也持續提升上去。

總之,一個人如何對待金錢,也反映了他如何對待人生。當我們能夠從容自如地花錢,有計劃有意識地省錢,將每一分錢都省在帳戶上,花在值得的事情上,這樣我們的生活才能越過越有品質,越來越感知足幸福~

☞比如p2p。我一般不會給大家推薦p2p的投資平臺,主要是因為互金平臺安全性的不穩定,投資風險相對較大。對於不同的投資者來說,每個人承擔抵禦風險的能力不同,所以一般都建議大家各取所需。但怎奈p2p的收益誘人,很多人還是願意承擔一部分的風險來獲得較大的投資回報。針對p2p的投資方式,小財女給大家一個小建議:

目前很多平臺都推出了7天、8天、15天的新手標的,像這種短期的標的,我們選擇一個靠譜,安全性高的平臺,還是可以去嘗試投資的(資金有銀行存管的,安全性都還不錯)。但是一定要注重分散,千萬別貪圖平臺的高收益,一下子重倉全買。

舉個例子,我有2萬塊的閒錢,現在有兩家平臺,一個是新手標的7天,年化收益率在15%;另一家是15天,年化收益率為14%。我會選擇1萬放在8天14%的平臺,另外1萬放在15%的平臺。對於能夠承擔較高風險的投資者,高收益的可以多放點;對於較平穩的投資者來說,低收益的可以適當多放些。這樣綜合收益下來是比單獨平臺稍高一些的,另外還平攤降低了風險。

一萬塊投15%,7天的收益為:10000*15%÷365*7=28.8元

一萬塊投14%,15天的收益為:10000*14%÷365*15=57.5元

這兩部分利息加起來,一共能拿到86.3元。

但如果將兩萬單一用在一個平臺,收益可能才為20000*15%÷365*7=57.5,這比分開投少賺了快30元!(當然一次性投入15天,收益會更高,但考慮到部分人不願承擔過高風險,所以在此不做計算)

選擇不同平臺都放點錢,這樣的好處是當第一筆到期限時,我們還可以轉而投入下一個平臺,這樣形成一個流動,可以滾動起來一直投。

☞除了P2P外,基金也是一般家庭資產配置的另一重要選擇。

如何將“省錢”的思路應用到基金上呢?

選擇定投。

小表妹今年剛實習,雖然月入3000,也依舊買了5檔基金。根據我說的選基方法,她選定了5只基,每月定投300元,除去日常消費,還能有點結餘,用於加倉增持。這也就是一個省錢的理財方法。

至於2018年如何選基金,大家可以戳這裡,再看看哦~

多存錢是好事,但是省錢未必就是好。很多時候,“省錢”,往往暴露出個人對於財務和人生沒有規劃意識。

理財,需要有自控力和克制消費的衝動。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和“會省”的理財方式,不僅可以幫我們達到平攤風險提高收益的效果,還能讓我們在省錢的同時,把生活品質也持續提升上去。

總之,一個人如何對待金錢,也反映了他如何對待人生。當我們能夠從容自如地花錢,有計劃有意識地省錢,將每一分錢都省在帳戶上,花在值得的事情上,這樣我們的生活才能越過越有品質,越來越感知足幸福~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