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三連冠”後,宜昌文明創建如何更上層樓?

一個人要進步, 不僅要埋頭趕路, 更要抬頭看路, 以選准方向。 一個城市的發展進步亦是如此。 今日起, 三峽日報推出“視窗”欄目, 著眼于宜昌發展進步, 推介全國同類城市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先進經驗, 以開拓視野, 為宜昌綠色發展、轉型跨越提供助益。

透過這扇窗, 總能看到不一樣的風景!這是您的期待, 也是我們的願望!

背街小巷乾淨整潔了, 工地施工規範了, 基礎設施更完善了, 生活更舒適了……這是很多市民對於宜昌的深切感受。 多年來, 宜昌通過文明創建, 城市文明形象不斷提升, 市民生活幸福感也不斷增強。

去年11月14日, 宜昌再次獲得“全國文明城市”稱號, 成功實現“三連冠”, 這是所有宜昌人的驕傲。 然而, 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是一個動態的、長期的過程, 只有逗號、沒有句號。 如何向“四連冠”“五連冠”進軍, 如何讓文明之花永久綻放, 唯有建立和完善科學的常態長效機制,

不斷鞏固文明城市創建成果。 本期視窗重點聚焦張家港、廈門、惠州、寧波四個“五連冠”“四連冠”城市, 它們的做法, 或許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張家港:“文明創建天氣圖”好評如潮

張家港是全國經濟與精神文明雙豐收的典型代表之一, 是中國綜合實力最強的縣級市之一, 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百強縣、中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縣市前列。 2017年10月, 張家港被住建部命名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 張家港是首批獲“全國文明城市”稱號城市, 去年成功實現全國文明城市“五連冠”。

經濟良性發展的張家港對精神文明的追求始終沒有停止, 文明創建在張家港相當受重視, 被納入“一把手”工程, 由市委書記兼任文明委主任。

該市堅持精神文明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同謀劃、同部署、同實施, 每年由市文明辦牽頭對機關、鄉鎮進行考核, 精神文明建設指標權重達到50%。

在文明城市創建中, 張家港有一套獨特做法。 該市文明辦和創建辦通過對市民進行培訓, 組建了“市民巡訪團”, 根據全國文明城市測評指標體系相關指標, 定期對全市主次幹道、背街小巷、建築工地及農村社區環境等31類地方進行抽查。 抽查結束後, 在“張家港文明創建天氣圖”系統內部生成時間、地點、問題描述等相關資訊, 並在“天氣圖”發生問題的點位加上一朵烏雲, 限期整改, 整改到位改成笑臉, 沒有整改到位的就改成閃電。 逾期未整改的單位, 在年終的績效考核和文明單位評比中給予扣分處理。

“‘天氣圖’反映的是張家港文明創建的全貌, 是系統性地發現、解決問題, 更好地讓職能部門發現自己所管轄範圍內的薄弱環節, 並且做到舉一反三, 爭取不反彈。 ” 張家港文明辦主任何俊對此解釋說。

惠州:“六大行動”塑造“好人之城”

惠州, 位於廣東省中南部, 與深圳、香港以及東莞市和廣州市相連, 是珠江三角洲地區中心城市之一, 連續六次榮獲“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四次榮獲“中國十佳宜居城市”、三次榮獲“中國最美麗城市”等稱號。 2017年, 惠州第四次榮獲“全國文明城市”稱號。

惠州文明城市創建一大特色就是“好人之城”建設。 開展好人典型選樹行動、好人主題宣傳行動、好人主題實踐行動、好人環境塑造行動、好人志願服務行動、好人幫扶激勵行動等“六大行動”,

通過挖掘、樹典型, 發揮身邊榜樣力量, 弘揚良好道德風尚。 學雷鋒、當好人在惠州蔚然成風, 成為一種社會風尚。

惠州的“好人之城”建設並不是平地起高樓, 而是一個人做好事, 帶動一群人, 一群人又成立一個公益組織, 一個個公益組織遍地開花, 從而形成正能量的循環氣流。

城市文明不文明, 關鍵看市民。 惠州一直把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質作為一項基礎性工作來抓, 在這裡, “好人”與“好風光”、“好空氣”一樣, 已經成為惠州城市形象的一張新“名片”。 中國文明網“好人365”欄目先後以《馬相華9年義務宣講2000餘場, 只為文明交通》、《“好員警”20餘年破案500多起, 他的名字叫 “忠民”》為題, 刊發了惠州市馬相華、沈忠民的感人事蹟, 全國網友為他們的道德力量點贊。

廈門:全城志願者比例超過十分之一

廈門, 福建省副省級城市、經濟特區,東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風景旅遊城市,與漳州、泉州並稱廈漳泉閩南金三角經濟區。2017年,廈門市第五次榮獲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

志願者服務是廈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在廈門,“有困難找志願者、有時間做志願者”蔚然成風,到目前註冊志願者已達50余萬,占常住人口的13%。這些志願者來自各行各業,遍佈各個年齡層,黨員志願者,到村居為群眾服務;義務交警,守護城市交通文明;退休志願者退而不休,積極參與文明宣講、義診諮詢……到去年底,全市經常性志願服務專案達到620個,“愛心聯動”“關愛空巢老人”“文明交通志願服務”等首創經驗,在全國交流推廣。

廈門市委、市政府順勢引導,將志願服務作為文明創建的抓手,大大激發了群眾參與的熱情,文明創建群眾參與率大大提升。資料顯示,廈門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的市民參與率達到98.8%。全民參與的結果,是空氣品質連續兩年居全國74個大中城市前五位,連續三屆獲評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城市。廈門的文明創建真正從“政府獨奏”走向“全民合唱”,文明城市與文明市民共同成長、美美與共。

文明風氣的形成漸成城市潮流。為此,廈門開始從細節入手,抓住群眾生產生活中的突出問題,將文明習慣悄然融入到文明城市創建中。從景區景點到社區社區、商業街區、主次幹道、公園廣場、學校,廈門各地都推行垃圾不落地。近兩年來,又發起了“無飲食車廂”、斑馬線禮讓、“輕語車廂”等倡議。去年元月,廈門將每月11日定為“公交排隊禮讓日”,上車秩序明顯改善。

寧波:通過立法提升社會文明程度

寧波,浙江副省級市、計畫單列市,是長江三角洲南翼經濟中心和化學工基地,是我國華東地區的工商業城市,也是浙江經濟中心之一。2017年,寧波第五次獲全國文明城市稱號。

寧波對文明城市創建中積累的實踐經驗尤其重視,並通過地方法規的形式固化。2017年3月,《寧波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在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八次會議上審議通過,於2017年7月1日施行。

《條例》明確了文明行為促進的適用範圍和工作機制,並對公共環境、公共秩序、交通和社區等領域的文明行為規範作了規定,對應當著力宣導的文明行為設置了鼓勵措施與保障條款。對於公共場所吸煙、違法養犬、高空拋物、建築物上危險擱物、亂張貼亂塗畫等市民反映比較強烈的不文明行為,《條例》設置了相應的法律責任,並明確了主管部門。

《條例》也對應當著力宣導的文明行為設置了鼓勵措施和保障條款,如見義勇為、扶危濟困、現場急救等。對在慈善公益、志願服務、無償獻血等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公民,依法給予表彰和獎勵。

《條例》還創新設置了社會服務替代處罰制度。另外,為了做到與信用監管制度相銜接,《條例》還對應當納入個人信用記錄的三類情形作了明確規定,以便實施信用懲戒。

新聞連結

湖北全國文明城市創建進程

2011年

宜昌在全省率先獲“全國文明城市”稱號。

2015年

武漢獲評“全國文明城市”;宜昌繼2011年後,成功蟬聯“全國文明城市”。

2017年

武漢繼2015年後蟬聯“全國文明城市”稱號;宜昌獲文明城市“三連冠”;宜都市、大冶市首次邁進全國文明城市行列,湖北全國文明城市增至4個。

群眾新期待

個體工商戶

“文明創建讓城市環境更好了,以前,專案工地周邊環境差、灰塵多,如今採取降塵、防汙措施後,地面乾淨多了。”談及文明城市創建帶來的變化,伍家崗商戶丁姍姍說。同時,她希望進一步加強車輛違停管理,規範夜市經營,營造更加乾淨、有序的城市環境。

城區環衛工

“宜昌再次獲得‘全國文明城市’稱號,我無比驕傲和自豪!”環衛工人田維珍說,自己真真切切地體會到創城工作的艱辛與不易,一日三餐都在清掃保潔的路上解決,沒有抱怨、沒有放棄。她希望更多的人參與到文明創建中,共同愛護環境,建設美麗家園。

外地宜昌人

在微信群得知宜昌再次獲得全國文明城市,在武漢工作的宜昌人張寅鳳非常激動。 “去年10月,我回了一趟宜昌,感到非常驚喜,城市現代化程度更高,街道乾淨整潔,公共秩序井然有序,文明程度顯著提升。”雖然身在外地,張寅鳳一直很關心宜昌發展,她說,宜昌旅遊資源豐富,將把宜昌推介給更多的外地人,為家鄉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社區志願者

“創城期間,我帶領社區志願者多次清掃垃圾、清除居民樓內小廣告,能在文明創建中貢獻一份力量,我感到很榮幸。”四方堰社區志願者陳領秀說,文明城市建設不是一兩天的事,需要長期堅持,期待廣大志願者們把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中凝聚起來的士氣和精神發揚光大,把好的經驗不斷固化、常態化,讓城市環境更有序、更安全、更乾淨、更向上。

全國網友為他們的道德力量點贊。

廈門:全城志願者比例超過十分之一

廈門, 福建省副省級城市、經濟特區,東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風景旅遊城市,與漳州、泉州並稱廈漳泉閩南金三角經濟區。2017年,廈門市第五次榮獲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

志願者服務是廈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在廈門,“有困難找志願者、有時間做志願者”蔚然成風,到目前註冊志願者已達50余萬,占常住人口的13%。這些志願者來自各行各業,遍佈各個年齡層,黨員志願者,到村居為群眾服務;義務交警,守護城市交通文明;退休志願者退而不休,積極參與文明宣講、義診諮詢……到去年底,全市經常性志願服務專案達到620個,“愛心聯動”“關愛空巢老人”“文明交通志願服務”等首創經驗,在全國交流推廣。

廈門市委、市政府順勢引導,將志願服務作為文明創建的抓手,大大激發了群眾參與的熱情,文明創建群眾參與率大大提升。資料顯示,廈門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的市民參與率達到98.8%。全民參與的結果,是空氣品質連續兩年居全國74個大中城市前五位,連續三屆獲評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城市。廈門的文明創建真正從“政府獨奏”走向“全民合唱”,文明城市與文明市民共同成長、美美與共。

文明風氣的形成漸成城市潮流。為此,廈門開始從細節入手,抓住群眾生產生活中的突出問題,將文明習慣悄然融入到文明城市創建中。從景區景點到社區社區、商業街區、主次幹道、公園廣場、學校,廈門各地都推行垃圾不落地。近兩年來,又發起了“無飲食車廂”、斑馬線禮讓、“輕語車廂”等倡議。去年元月,廈門將每月11日定為“公交排隊禮讓日”,上車秩序明顯改善。

寧波:通過立法提升社會文明程度

寧波,浙江副省級市、計畫單列市,是長江三角洲南翼經濟中心和化學工基地,是我國華東地區的工商業城市,也是浙江經濟中心之一。2017年,寧波第五次獲全國文明城市稱號。

寧波對文明城市創建中積累的實踐經驗尤其重視,並通過地方法規的形式固化。2017年3月,《寧波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在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八次會議上審議通過,於2017年7月1日施行。

《條例》明確了文明行為促進的適用範圍和工作機制,並對公共環境、公共秩序、交通和社區等領域的文明行為規範作了規定,對應當著力宣導的文明行為設置了鼓勵措施與保障條款。對於公共場所吸煙、違法養犬、高空拋物、建築物上危險擱物、亂張貼亂塗畫等市民反映比較強烈的不文明行為,《條例》設置了相應的法律責任,並明確了主管部門。

《條例》也對應當著力宣導的文明行為設置了鼓勵措施和保障條款,如見義勇為、扶危濟困、現場急救等。對在慈善公益、志願服務、無償獻血等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公民,依法給予表彰和獎勵。

《條例》還創新設置了社會服務替代處罰制度。另外,為了做到與信用監管制度相銜接,《條例》還對應當納入個人信用記錄的三類情形作了明確規定,以便實施信用懲戒。

新聞連結

湖北全國文明城市創建進程

2011年

宜昌在全省率先獲“全國文明城市”稱號。

2015年

武漢獲評“全國文明城市”;宜昌繼2011年後,成功蟬聯“全國文明城市”。

2017年

武漢繼2015年後蟬聯“全國文明城市”稱號;宜昌獲文明城市“三連冠”;宜都市、大冶市首次邁進全國文明城市行列,湖北全國文明城市增至4個。

群眾新期待

個體工商戶

“文明創建讓城市環境更好了,以前,專案工地周邊環境差、灰塵多,如今採取降塵、防汙措施後,地面乾淨多了。”談及文明城市創建帶來的變化,伍家崗商戶丁姍姍說。同時,她希望進一步加強車輛違停管理,規範夜市經營,營造更加乾淨、有序的城市環境。

城區環衛工

“宜昌再次獲得‘全國文明城市’稱號,我無比驕傲和自豪!”環衛工人田維珍說,自己真真切切地體會到創城工作的艱辛與不易,一日三餐都在清掃保潔的路上解決,沒有抱怨、沒有放棄。她希望更多的人參與到文明創建中,共同愛護環境,建設美麗家園。

外地宜昌人

在微信群得知宜昌再次獲得全國文明城市,在武漢工作的宜昌人張寅鳳非常激動。 “去年10月,我回了一趟宜昌,感到非常驚喜,城市現代化程度更高,街道乾淨整潔,公共秩序井然有序,文明程度顯著提升。”雖然身在外地,張寅鳳一直很關心宜昌發展,她說,宜昌旅遊資源豐富,將把宜昌推介給更多的外地人,為家鄉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社區志願者

“創城期間,我帶領社區志願者多次清掃垃圾、清除居民樓內小廣告,能在文明創建中貢獻一份力量,我感到很榮幸。”四方堰社區志願者陳領秀說,文明城市建設不是一兩天的事,需要長期堅持,期待廣大志願者們把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中凝聚起來的士氣和精神發揚光大,把好的經驗不斷固化、常態化,讓城市環境更有序、更安全、更乾淨、更向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