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經濟的"探路者" 參政議政"踐行人" 瞅瞅河南兩會上的弄潮兒

大河報·大河用戶端記者 梁新翠 楊書貞 陳駿 文 許俊文 攝影

核心提示丨生物製藥、文化創意、粉絲經濟……近年來, 響應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號召, 省內新技術、新產業、新動能“風起雲湧”。 在新一屆省政協委員中, 有這樣一批人, 他們迎“風口”而上, 用智慧和勇氣改變億萬人的生活;他們把基層聲音, 帶進“兩會”會場。

朱明甫

“9個博士一盞燈”闖出文創產業的科技“藍海”

省政協委員朱明甫還有一個標籤——80後美國加州大學博士。

在鶴壁有“9個博士一盞燈”的故事, 講的就是朱明甫和另外8個80後博士。 9人各展所長, 硬是把企業的2017年銷售額做到了1.8個億。

“你條件那麼好!為啥回鶴壁?”

“我要回來建設家鄉!”朱明甫回答得斬釘截鐵。

朱明甫掌舵的國立光電致力於嵌入式智慧終端機、智慧路燈、智慧家居的研發和應用, 先後獲40余項專利。 智能除霾路燈、“會念詩經”的檯燈、無線充電檯燈……燒腦的創意智能燈具數不勝數,

遠銷海內外。

採訪中, 他拿出一款《詩經》大書造型的工藝燈給記者做演示。 這款燈“會亮、會誦、還會唱”。

他研發的智慧除霾路燈帶有自動感應系統, 夜間可根據有無車輛通行自動調整光源亮度, 霧霾天又可以自動變為穿透力極強的黃光。 不僅如此, 這款路燈還可以通過光催化技術自動清除霧霾中的有機污染物。

鞏 文

“粉絲經濟”時代一個“信”字要堅守

“對創業者而言, 這真的是一個最好的時代, 只要你有創意、有激情, ‘風口’會隨時等著你。 ”網站上線3年半便擁有約80萬高黏度客戶, 去年年收入已達“千萬級”, 作為“愛洛陽”的創始人, 省政協委員鞏文諳熟“粉絲經濟”經營之道。

他曾當過8年記者, 2012年初決定自主創業, “我們用互聯網的思維為客戶做推介, 做行銷”。

雖然從事時髦的新經濟領域, 但在鞏文看來, “商道”卻永遠不能丟棄:“無論何時, 商譽都是企業最大的財富, 如果沒有口碑, 沒有信任, 粉絲經濟根本無從談起。 ”

作為一名年輕的政協委員, 鞏文今年擬提交兩份建議,

涉及公立幼稚園的建設與垃圾分類問題。

劉偉強

深耕區域互聯網助力實體經濟邁入“快車道”

“我叫劉偉強, 劉韋江是我的網名。 ”初見劉偉強, 他以這樣一種詼諧的方式介紹自己。

他喜歡互聯網, 1998年上初中時首次接觸互聯網, 上大學時當過版主。

如今, 20年過去了, 拋開省政協委員的身份, 這位80後還是濮陽市工商聯副主席、大濮網董事長。

劉偉強說, 區域互聯網商機無限, 政府應加強區域互聯網基礎建設的投資, 線上+線下, 才是互聯網與實體經濟最好的融合, 如:互聯網線下專用的展示大廳、線下的人力資源招聘中心。 他認為, 可以採取政府投資, 由當地優秀的互聯網企業實際運營, 建立區域互聯網與實體經濟線下融合發展的平臺。

付國福

用山藥做“藥”“窮窩窩”變成了“美鄉村”

省政協委員、焦作市綠洲懷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付國福去年又砸1.7億元建了個廠,旨在發力懷藥生物技術。“1斤山藥6塊錢,我們把它萃取製成化妝品、眼貼、中藥製劑,利潤至少翻10倍。”付國福告訴記者。

通過尖端生物技術,帶領農民生產高附加值農產品,讓10余萬農民的腰包鼓了起來。付國福出身中醫世家。“帶領村民共同致富和治病救人一樣重要!”他說。他掌舵的企業成為焦作懷山藥輸送量最大的企業。付國福說,很多跟他長期合作的村民都建起了3層小樓,以前的“窮窩窩”變成了“美鄉村”。

付國福認為,生物技術正在成為下一個10萬億“風口”產業。河南的農業生物技術已經實現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但是,人才不願意去縣域工廠,是發展面臨的頭號難題。他建議政府出臺相關政策重獎高科技人員下基層,積極培育新型產業和新型經營主體,引導各地鄉村能人組建鄉村農莊和專業合作社,以“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推進農村產業規模化、品牌化發展。

王洪波

如意湖旁的一把鋼鐵大傘撐起鄭州會展行業的“半邊天”

2015年的“上合總理會”讓世界知道了一個叫“國際鄭”的新名詞,也讓鄭州會展業發展迎來“風口期”。

“會展是城市對外的‘視窗’,也是現代服務業的先導產業,強大的經濟集聚和輻射效應在促進經貿合作,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拉動作用,國際認定的會展產業拉動係數為1∶9。”省政協委員、鄭州市會展工作管理辦公室副主任王洪波說,“目前,全球會展市場重心正在由歐美地區向亞太地區,尤其是中國轉移。”

鄭州憑藉得天獨厚的交通區位優勢,高效發達的物流體系,扎實的產業基礎,會展經濟快速發展。資料顯示,2017年,鄭州市共舉辦展覽237場,會展中心承辦展覽120餘場。

“深耕”會展多年,王洪波也看到發展中面臨的“瓶頸”:設施滿足不了需求,展館“一檔難求”。為此,王洪波建議,我省成立會展經濟領導小組,統籌全省會展經濟發展;推動位於航空港內的新國際會展中心項目加快施工。

付國福

用山藥做“藥”“窮窩窩”變成了“美鄉村”

省政協委員、焦作市綠洲懷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付國福去年又砸1.7億元建了個廠,旨在發力懷藥生物技術。“1斤山藥6塊錢,我們把它萃取製成化妝品、眼貼、中藥製劑,利潤至少翻10倍。”付國福告訴記者。

通過尖端生物技術,帶領農民生產高附加值農產品,讓10余萬農民的腰包鼓了起來。付國福出身中醫世家。“帶領村民共同致富和治病救人一樣重要!”他說。他掌舵的企業成為焦作懷山藥輸送量最大的企業。付國福說,很多跟他長期合作的村民都建起了3層小樓,以前的“窮窩窩”變成了“美鄉村”。

付國福認為,生物技術正在成為下一個10萬億“風口”產業。河南的農業生物技術已經實現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但是,人才不願意去縣域工廠,是發展面臨的頭號難題。他建議政府出臺相關政策重獎高科技人員下基層,積極培育新型產業和新型經營主體,引導各地鄉村能人組建鄉村農莊和專業合作社,以“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推進農村產業規模化、品牌化發展。

王洪波

如意湖旁的一把鋼鐵大傘撐起鄭州會展行業的“半邊天”

2015年的“上合總理會”讓世界知道了一個叫“國際鄭”的新名詞,也讓鄭州會展業發展迎來“風口期”。

“會展是城市對外的‘視窗’,也是現代服務業的先導產業,強大的經濟集聚和輻射效應在促進經貿合作,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拉動作用,國際認定的會展產業拉動係數為1∶9。”省政協委員、鄭州市會展工作管理辦公室副主任王洪波說,“目前,全球會展市場重心正在由歐美地區向亞太地區,尤其是中國轉移。”

鄭州憑藉得天獨厚的交通區位優勢,高效發達的物流體系,扎實的產業基礎,會展經濟快速發展。資料顯示,2017年,鄭州市共舉辦展覽237場,會展中心承辦展覽120餘場。

“深耕”會展多年,王洪波也看到發展中面臨的“瓶頸”:設施滿足不了需求,展館“一檔難求”。為此,王洪波建議,我省成立會展經濟領導小組,統籌全省會展經濟發展;推動位於航空港內的新國際會展中心項目加快施工。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