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學生上課需要培養的5個學習習慣

小學生上課需要培養的5個學習習慣

一、課前準備的好習慣

課前準備包括了知識準備和物質準備。

知識準備就是要做好預習,

這個環節, 我們經常想做而做不好, 尤其在小學數學中, 我們有時佈置了預習任務, 有的學生回家根本不預習, 老師們檢查也無從下手。 所以, 我們建議:佈置預習任務一定要明確, 上課後的第1分鐘必須檢查, 如果還是有困難, 就利用上課後的1-2分鐘, 讓學生流覽本節課內容, 使學生心中有數, 不打無準備之仗。

所謂物質準備生理準備, 就是上課前, 要求學生把上課用的東西, 如課本、文具、練習本、草稿本等放在課桌一定的位置, 上課鈴聲一響, 快步走進教室, 靜坐教室, 迅速進入學習狀態, 等待老師來上課。

我的做法:入學之初, 尤其是一年級新生, 明確細緻地給孩子們提出做好課前準備的具體要求。

如:每節課下課之後第一件事是,

找到下節課要用的書本、文具, 擺放在桌子的右上角, 其他所有與上課無關的東西必須放進抽屜或者收入書包, 使桌面保持乾淨、整潔。

課間活動時要記得喝水, 上洗手間, 不能到離教室較遠的地方玩耍, 以免聽到鈴聲不能及時趕回教室上課。

上課鈴聲響了以後, 要趕快回到課桌邊坐好, 然後趴在課桌上休息, 雙手放在課桌上, 頭朝右邊枕好, 等待老師上課。 對幾個特別調皮, 每次都不能做好課前準備, 沒有學會靜息的孩子, 會安排“小老師”利用下課時間督促他們準備下堂課的用品, 並趴在桌上好好靜息。 幾天堅持下來, 效果顯著, 孩子們責任心加強, 自由散漫的現象明顯消失了, 每個孩子都學會了聽鈴聲, 做準備。

二、在課堂中要養成認真傾聽的好習慣

課堂中, 我們肯定會要求學生認真聽講, 可有的學生課堂中就是不認真聽講, 這和小學生的注意力不夠持久有關係, 受年齡特徵制約, 這是我們無法改變的。 所以, 要想學生認真傾聽, 還得從我們老師自身做起。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做到:

①合理分配教學時間, 採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用生動形象的語言, 形象化的直觀教學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②從學生的實際出發, 抓住學生學習中的難點, 深入淺出, 使學生都能聽得懂。

③注意調動和保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不講刺激學生的語言, 教態和藹可親。

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課習慣可以從三方面入手:

①對要講的重要內容時一定要提醒學生, 引起他們的注意力, 使學生自覺不自覺地養成注意聽課的習慣。

②要培養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邊聽邊想的習慣。

③邊聽邊記。 聽課必須有手的活動, 隨時聽到的重點隨手記到本上或書上, 耳到手到, 養成這種聽寫同步的習慣對今後的學習是大有益處的。

此外, 教師講課時要善於察看學生聽課的表情, 如果學生對所講內容反應淡漠, 就應及時調整講課內容方法;如有個別學生思想“開小差”, 要及時提醒。

這裡, 既包括傾聽老師的授課, 還包括傾聽同學的發言。 聽同學的發言, 邊聽邊想, 同意的可以輕輕點頭表示贊同, 若有補充或不同的看法, 要等別人把花講完, 再發表自己的意見。 現在的孩子以自我為中心, 很少會在意他人的感受。

首先, 帶著要求聽。 如要求學生邊聽邊想:同學的發言哪些地方值得你學習?哪些地方你有補充?哪些地方你有不同意見?其次採用複述的形式, 讓孩子說說剛才聽到的發言, 也可以複述教師的語言, 解題思路, 思考方法等, 這樣可以溝通同學之間的資訊, 取長補短,學會尊重他人。

三、養成良好的發言習慣

要求孩子上課積極回答問題大膽發言,在孩子回答問題時,首先要求語言要完整,然後是表達流利,還要求音量適度。要不急於求成,而要一步一步地實施。在實施的過程中即使遇到學生回答不盡人意的地方,也要適時調控自己,絕不包辦代替學生說。注意給給孩子提供表達的平臺和時間,認真地傾聽,適時的表揚,給孩子創造和諧的發言氛圍,要讓他們說,大膽地說,即使說錯了不要緊,教師應多鼓勵學生,表揚他敢於“說”的精神,不要讓學生覺得回答問題是種壓力而不敢說,不肯說。

另外在低年級,要訓練學生運用學過的數學語言來敘述圖意,複述題意,說明計算過程和回答問題,要求他們逐步做到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思想。隨著年級的升高,要訓練學生有根有據、有條有理地說明算理,分析數量關係,理由充足地與他人討論數學問題,並能隨時糾正別人不正確不嚴密的數學語言。

四、養成敢於質疑的習慣

可能老師們都有這樣的感受,學生有不懂的問題,很少能做到“不懂就問”,我也和大家有著同樣的感受,這可能受我國幾千年封建教育思想的束縛,用現代教育觀念解釋,就是師生關係還沒能真正做到和藹、平等,學生還“怕”老師。

我們要鼓勵學生敢於質疑,學生會提問,一方面說明學生對於學習的內容和條快有著清楚的認識,另一方面,也能把疑難問題放在課堂中解決,不會日積月累,越積越多。教師要注意發現和把握學生中出現的疑點和難點。並及時鼓勵學生主動質疑問題,組織引導學生討論解決這些疑難問題,對主動質疑問題或獨立解決疑難問題的學生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大力表揚。學問,學問,既要學,又要問。

五、養成及時整理和複習的習慣

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及時整理和複習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對知識的掌握有著關鍵性的作用。平時,我們會經常忽視這個環節。要培養學生及時整理和複習的習慣,我們應該抓好幾個環節:

第一就是每節課的課堂小結,是對本節課的概括和總結,應該精練、全面,會促進學生對本節課新授內容的記憶;

第二是培養學生每天晚上對所學知識進行重播,那怕是睡覺前躺在床上,把白天所學知識就像放電影一樣,回憶一篇,這樣會加強記憶;

第三就是每個單元的整理和複習一定要實在,要切實讓學生自己去整理,去發現不理解的知識點;

第四就是期末複習,要對全冊教材加強縱向和橫向的聯繫,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所學內容。

優竹教育

取長補短,學會尊重他人。

三、養成良好的發言習慣

要求孩子上課積極回答問題大膽發言,在孩子回答問題時,首先要求語言要完整,然後是表達流利,還要求音量適度。要不急於求成,而要一步一步地實施。在實施的過程中即使遇到學生回答不盡人意的地方,也要適時調控自己,絕不包辦代替學生說。注意給給孩子提供表達的平臺和時間,認真地傾聽,適時的表揚,給孩子創造和諧的發言氛圍,要讓他們說,大膽地說,即使說錯了不要緊,教師應多鼓勵學生,表揚他敢於“說”的精神,不要讓學生覺得回答問題是種壓力而不敢說,不肯說。

另外在低年級,要訓練學生運用學過的數學語言來敘述圖意,複述題意,說明計算過程和回答問題,要求他們逐步做到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思想。隨著年級的升高,要訓練學生有根有據、有條有理地說明算理,分析數量關係,理由充足地與他人討論數學問題,並能隨時糾正別人不正確不嚴密的數學語言。

四、養成敢於質疑的習慣

可能老師們都有這樣的感受,學生有不懂的問題,很少能做到“不懂就問”,我也和大家有著同樣的感受,這可能受我國幾千年封建教育思想的束縛,用現代教育觀念解釋,就是師生關係還沒能真正做到和藹、平等,學生還“怕”老師。

我們要鼓勵學生敢於質疑,學生會提問,一方面說明學生對於學習的內容和條快有著清楚的認識,另一方面,也能把疑難問題放在課堂中解決,不會日積月累,越積越多。教師要注意發現和把握學生中出現的疑點和難點。並及時鼓勵學生主動質疑問題,組織引導學生討論解決這些疑難問題,對主動質疑問題或獨立解決疑難問題的學生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大力表揚。學問,學問,既要學,又要問。

五、養成及時整理和複習的習慣

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及時整理和複習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對知識的掌握有著關鍵性的作用。平時,我們會經常忽視這個環節。要培養學生及時整理和複習的習慣,我們應該抓好幾個環節:

第一就是每節課的課堂小結,是對本節課的概括和總結,應該精練、全面,會促進學生對本節課新授內容的記憶;

第二是培養學生每天晚上對所學知識進行重播,那怕是睡覺前躺在床上,把白天所學知識就像放電影一樣,回憶一篇,這樣會加強記憶;

第三就是每個單元的整理和複習一定要實在,要切實讓學生自己去整理,去發現不理解的知識點;

第四就是期末複習,要對全冊教材加強縱向和橫向的聯繫,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所學內容。

優竹教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