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18歲太近,我想回到那個只有速食麵是零食的小時候

這些年, 時代在飛速發展, 人們接受越來越多的新事物。 一切都是快節奏, 包括我們每天吃的食物, 速食食品已經成了一種時代標籤。

小時候, 家裡沒做飯, 我們吃的最多的就是速食麵。 其實那時候, 也只有速食麵。 而現在, 越來越多的速食品類以供選擇, 廣西的螺螄粉、四川的酸辣粉、就連麵條也做成了速食包裝。 以及很多地方特產, 比如小編家鄉的特色美食, 涼皮、羊肉泡饃, 都已有了速食包裝, 進入超市和入駐電商售賣。

舅舅只吃媽媽做的饅頭

舅舅是外公外婆5個孩子中唯一的大學生, 他從18歲就去了東北上學, 那個年代, 他看見了外面的世界, 走的路大概比外公外婆走了一輩子加起來的還要遠。 後來他畢業就分配到國企工作, 好的是家鄉的省會城市, 吃的也是家鄉風味的飯菜, 不過工作繁忙在外面吃的時候比較多。

印象中, 只要逢年過節舅舅回老家,

媽媽都會蒸上一鍋饅頭, 走的時候讓舅舅帶著。 媽媽說舅舅愛吃自家蒸的饃。

有次我們幾個兄弟姐妹一同去舅舅家, 也帶去了媽媽蒸的饅頭, 在家做飯加熱了一些饅頭, 從外表看起來沒有什麼區別, 舅舅拿了一個吃了一口說:“這個肯定不是你媽做的饅頭”。

的確如此, 仔細觀察外表還是有差別的, 味道當然也是大不相同, 原來舅舅恰好拿到是買來的饅頭。

我們都在追尋兒時的味道

現在的科技水準提高了, 小麥增產了、小豬長得快、水果新鮮豐富。 大概人人都有這樣的感知, 每一種食物似乎都少了記憶中的味道, 豬肉沒有那麼香、蔬菜都是批量產、每次帶著期待的心情吃草莓、櫻桃, 外觀看起來再漂亮, 色澤多鮮亮, 水果本該有的香氣, 總是太少太少。

《舌尖上的中國2》帶我們走遍了中國的各個角落, 追尋那些最淳樸的生活方式、最簡單烹調食物做法, 幾乎勾起了每個人兒時的味道。

很多“兒時味道”, 只是賣點而已

悄然間, 市面上很多食物都開始主打回歸傳統, 可是這些已經被工業化的批量生產, 怎能如你所願呢?大多時候不過是吃一次, 失望一次。 想吃到真正的兒時記憶中的味道, 大概只有回到自己的老家, 去美美的吃上一次了!

春節就要到了, 每個懷揣夢想的遊子都要踏上回家的客車, 回歸純真。 這一次,

請好好珍惜美美吃家鄉美食的時間, 好好陪家人, 願來年你的家人身體依舊無恙, 你離夢想更加接近......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