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來藏起來了

火爺, 一直不太明白如來藏和一心三藏, 要如何理解呢?

不怕實說, 在你問這個問題之前, 我雖然聽過如來藏三個字, 但並不瞭解;而一心三藏還是頭一次聽聞。

這讓我懷疑自己是不是與主流佛法脫節嚴重。

只好借助搜索工具。 首先在南傳經藏裡搜了一下關鍵字“如來藏”, 結果為零。 大概就知道, 這種概念應該就屬於很典型的大乘範疇。 於是繼續從佛法詞典中找尋, 找到這樣一段:

梵語tatha^gata-garbha。 指于一切眾生之煩惱身中, 所隱藏之本來清淨(即自性清淨)的如來法身。 蓋如來藏雖覆藏於煩惱中, 卻不為煩惱所汙, 具足本來絕對清淨而永遠不變之本性。 又一切染汙與清淨之現象, 皆緣如來藏而起之教法, 即稱如來藏緣起。 經論中常以該思想闡明人之迷、悟對立意義。 勝鬘經法身章(大一二·二二一下):‘如來法身不離煩惱藏, 名如來藏。 ’

大乘止觀法門卷一, 則列舉能藏、所藏、能生之三義;圓覺經略疏卷上,

亦舉出隱覆、含攝、出生等三義, 稱為三種如來藏。

大乘起信論則謂, 真如有如實空與如實不空二面;覺之體相若以四鏡為喻, 即:(一)如實空鏡, 即空如來藏。 (二)因薰習鏡, 即不空如來藏。 (三)法出離鏡。 (四)緣薰習鏡。 前二者為在纏, 後二者則為出纏。

這裡就解釋得相當清楚了。 如來藏直指大乘的三個核心:

一、眾生皆具清淨佛性

二、眾生被妄想所迷

三、眾生皆可成佛

好比一個精神病人, 他本是健康的, 具有健康的體性;因為心理被某種妄想纏縛, 所以才精神失常;通過治療, 最終他還是會變正常。

就是這麼簡單。

但不管健康也好, 失常也好, 都是心的兩面而已。 就算健康, 看待事物也不一定是正確;就算失常,

也不一定錯誤。 都是相對而言。 再健康的凡夫對於開悟者來說, 都是精神病。

那意味著心就有三種狀態:相對的二面性, 和不對立的中道性。 “對立”針對的世間法, “不對立”針對的是出世間法。

如來藏則將這三種狀態全部含攝進去。 也即是說, 世間法的對立和出世間法的不對立, 都出自如來本性。 就看心是怎樣。 心如果緣世間法, 就會有生有滅, 有煩惱, 有輪回;如果緣出世間法, 就會不生不滅, 涅槃清淨。

所謂一心三藏, 說白了就是心裡藏著世間法的二元, 和出世間法的中道;心也能生二元和中道。

是不是跟聽天書一般?我記得以前說過, 沒有任何思想能像大乘一樣, 對真理進行了如此完美的詮釋。 只是“真理”是一個越說越玄的東西,

光是二元對立的世界, 人類花了幾千年時間都沒有認識完全, 接下來可能還要花幾萬年, 甚至上億年的時間——如果人類能活那麼久的話。

再加上個非二元, 恐怕腦袋要爆炸。

所以與其去搞懂那些繁複的知識, 還不如簡單一些, 先把精神病治好。 知識就像藥片的含量, 聞思的再清楚, 最終也要將它吞下去才有效。 這個吞的過程, 就是修。

再說一個題外話。 北傳佛教中, 佛陀證悟後說的第一句話是:“奇哉, 奇哉, 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 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若離妄想, 則無師智, 自然智, 一切顯現。 ”

這句話將大乘的核心展現得淋漓盡致。

然而南傳的版本則完全不同:

“輪回許多生, 尋找造屋者, 流轉沒發現, 諸苦再再生。

已見造屋者, 不再造家屋;你椽已毀壞, 棟樑已破壞。 心已離行作, 已證諸愛盡。 ”

是不是糊塗了?那挺好, 難得糊塗。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