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石油名匠丨油田“神醫”倔老周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本公眾號

文丨中國勞動保障報 王輝

開欄的話

弘揚工匠精神是時代的呼喚。 即日起我們特此開闢《石油名匠》 專欄,

努力以獨特的視角, 為讀者展現愛崗敬業、奮發有為的石油行業高技能人才的風采。 本期我們來看看大港油田第四採油廠設備管理專家組組長周忠軍的故事。

2017年12月19日早上9時, 天津濱海新區, 一輛汽車停在大港油田第四採油廠第一採油作業區生產管井一組的門口。 車門打開, 一個個頭不高、 皮膚黝黑的中年男子下車, 走進一旁的注水泵房。

拿出“聽診器”, 把耳塞放進耳孔, 把“聽診器”的尖端插入注水泵外露的螺絲口, 1分鐘不到, 注水泵的5個液缸聽完。 中年男子開了腔:“第三個有問題。 ”

“呵, 真神了你!” 圍在一旁的生產管井一組的工友紛紛豎起大拇指。

中年男子的“神”還體現在其他方面———參加工作32年來, 先後取得數十項革新成果,

獲得國家專利11項, 創造經濟效益上千萬元, 同時榮獲央企勞模、 天津市知識型員工等榮譽稱號。 翻開一個個或大或小的榮譽和實用新型專利證書, 一個共同的名字清晰耀眼——周忠軍。

“黑馬”

1985年, 唱著 “我為祖國獻石油” 這首歌, 17歲的周忠軍走出大港油田技工學校, 成為大港油田第四採油廠的一名普通注水泵工。

初到採油廠, 在被眼前一台台採油機械設備吸引的同時, 周忠軍也給自己樹立起一個目標: 儘快熟悉工作, 掌握技能, 成為一名懂技術、精業務的技能人才。

在這個目標的驅動下, 每天忙完巡井等工作, 周忠軍便一頭紮進書堆裡。 幾年下來, 一本本專業書籍啃下來, 他腦海中積蓄的知識越來越多, 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越來越強。

1995年, 大港油田開始試用變頻裝置應用於柱塞泵控制系統, 試驗點恰巧選擇了周忠軍所在的注水站。 此項新技術可以降低生產能耗、 減少人力投入, 但也帶來了變頻電路故障頻出的煩惱。 1997年春節前夕, 故障再次出現, 無奈之下, 第四採油廠再次向生產廠家打去電話, 但廠家的回復卻讓人心中一涼——技術人員要到節後才能前去維修。

看看身旁飛速旋轉的電錶, 再算算一天白耗電1200多度的損失, 周忠軍坐不住了:“咱們自己為什麼不試試?”

為了找到 “病症” 所在, 周忠軍和變頻裝置較上了勁。

反復思考後, 一套檢驗辦法在周忠軍腦海出現。 一步一步檢測, 最終發現是因為可程式設計控制器輸出無信號,

變頻器無法獲得最終起動信號。

“罪魁禍首”可程式設計控制器被發現後, 解決問題就成為下一步工作。 此時, 周忠軍將目光投到了外部電路上, 一番摸索後, 變頻控制系統終於得以修復, 注水泵也恢復了正常, 比廠家原計劃的維修時間提前了20天。 為了更好地用好變頻注水裝置, 周忠軍根據現場實際總結出的“三確定、五驗證”變頻使用方法, 開始在越來越多的地區推廣。 他也一躍成為第四採油廠甚至大港油田的技術 “黑馬”。

周忠軍拿出 “聽診器”, 檢查維修設備

“神醫”

對出現故障的設備進行外修的做法, 在2013年前的第四採油廠很普遍。

但卻帶來一串問題: 花費多, 每次光外修費用少則數百, 多則上萬元; 時間長, 從報修到再次使用, 少說也得十多天……

看到每年上百萬元維修費用的支出, “老摳兒”周忠軍又坐不住了。 2013年, 周忠軍向廠裡主動請纓, 申請成立小組自行維修設備。 他的建議很快得到了廠領導的大力支持, 成立了以周忠軍為組長的設備管理專家組。

設備管理專家組成立4年來, 先後抽檢設備4942台次,維修設備914台次,設備外修率由100%下降到15.1%,創造綜合經濟效益1298余萬元。在此過程中,身為專家組組長,周忠軍的維修技能也與日俱增。

在長期的摸爬滾打中, 周忠軍還練就了一個 “辨音遙控” 的本領——無法趕到現場時, 他就讓人把發生故障的機器運行聲音錄下來, 並通過微信發送給他。 然後, 周忠軍便可以根據聲音的差異,準確指出問題所在,再告訴對方問題解決辦法。

如今, 周忠軍的名聲也早已越過第四採油廠、 大港油田, 成為全國石油系統柱塞泵維修領域的一名知名專家,並成為各地爭相借用的 “香餑餑”。

2016年, 中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海南項目注水泵改造後, 原本能使用5個月左右的柱塞填料, 不到1個月就消耗殆盡, 維修工作量和管理成本大幅增加, 注水時率也得不到保障。與此同時,設備生產廠家表示,解決這一難題至少需要投入80萬元。

此時, 天然氣公司想到了周忠軍。 周忠軍毫不猶豫答應下來, 千里打 “飛的” 去給注水泵 “治病”。 一到海南, 他顧不上休息,連續兩晝夜吃住在現場, 終於找到了問題癥結。經過周忠軍的一番改造後, 問題很快解決。最後一算帳,總計花費不到兩萬元。

周忠軍 (左二)在與工友探討業務問題

“發明家”

在努力為公司省錢的同時, 深知 “最好的防守是進攻”道理的周忠軍心中清楚:要想讓 “省事、省錢”的目的真正實現,就必須在維修的基礎上再進一步,向發明創造進軍。

在石油開採的諸多環節中, 注水是保證石油穩產的重要辦法, 而用同一條供水管線向多台泵供水,是多數油田普遍採取的辦法。這些辦法雖能有效提高輸送效率, 但由於各泵所在的位置不同, 處於末端的泵由於壓力降低,柱塞泵進口處經常出現大量的溶解氣。這些氣體如果不能及時排出, 容易導致電量無效消耗、材料損害等問題。

為解決這一問題, 人工每小時排氣一次就成為普遍性做法。 這種做法雖在別人眼中習以為常,但周忠軍看到後心中卻很不舒服。

能不能發明出一個設備實現自動排氣呢?周忠軍的倔勁兒又上來了。 為此, 他吃飯時琢磨,走路時思考,想來想去無從下手。

此時, 衛生間的抽水馬桶出現在他的眼前。 很快, 一個名為自動排氣器的裝置誕生了。 該裝置利用浮球開關的原理, 當氣體聚集到一定的體積時, 迫使液面下降, 浮球浮力下降打開排氣通道, 氣體從排氣孔自動排出, 當氣體排出後液面上升, 浮球上升自動閥關閉停止排氣。

帶著興奮的心情, 周忠軍對自動排氣器進行了首次實驗, 但發現開關容易卡住, 使用並不方便。 他重新加長力臂, 仍發現排氣量較小。 再次拆卸後, 他給側面加上兩個孔以增加排氣量, 雖然短期效果良好, 但6天后卻暴露出自動放氣閥開啟不靈活的問題。他再一次拆下分析, 發現是因為髒物堵塞、浮球品質出現問題造成的。 於是他一邊清理過濾網,一邊裝上鋼絲球過濾……

4次結構調整後,喜人的情景出現在周忠軍眼前——髒物堵塞放空現象得以避免, 注水單耗明顯降低, 人工勞動強度大幅減少。安裝使用後, 處於輸送幹線末端泵的使用效率提高了20%, 單台泵每年創造效益超過5萬元。

自動排氣器的研製, 只是周忠軍發明之路的一顆碩果。 多年來, 周忠軍先後創造了數十項革新成果, 獲得國家專利11項, 在國家級刊物發表專業技術論文8篇。

編輯丨鄧小栗

覺得不錯,請點贊!!!!!

先後抽檢設備4942台次,維修設備914台次,設備外修率由100%下降到15.1%,創造綜合經濟效益1298余萬元。在此過程中,身為專家組組長,周忠軍的維修技能也與日俱增。

在長期的摸爬滾打中, 周忠軍還練就了一個 “辨音遙控” 的本領——無法趕到現場時, 他就讓人把發生故障的機器運行聲音錄下來, 並通過微信發送給他。 然後, 周忠軍便可以根據聲音的差異,準確指出問題所在,再告訴對方問題解決辦法。

如今, 周忠軍的名聲也早已越過第四採油廠、 大港油田, 成為全國石油系統柱塞泵維修領域的一名知名專家,並成為各地爭相借用的 “香餑餑”。

2016年, 中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海南項目注水泵改造後, 原本能使用5個月左右的柱塞填料, 不到1個月就消耗殆盡, 維修工作量和管理成本大幅增加, 注水時率也得不到保障。與此同時,設備生產廠家表示,解決這一難題至少需要投入80萬元。

此時, 天然氣公司想到了周忠軍。 周忠軍毫不猶豫答應下來, 千里打 “飛的” 去給注水泵 “治病”。 一到海南, 他顧不上休息,連續兩晝夜吃住在現場, 終於找到了問題癥結。經過周忠軍的一番改造後, 問題很快解決。最後一算帳,總計花費不到兩萬元。

周忠軍 (左二)在與工友探討業務問題

“發明家”

在努力為公司省錢的同時, 深知 “最好的防守是進攻”道理的周忠軍心中清楚:要想讓 “省事、省錢”的目的真正實現,就必須在維修的基礎上再進一步,向發明創造進軍。

在石油開採的諸多環節中, 注水是保證石油穩產的重要辦法, 而用同一條供水管線向多台泵供水,是多數油田普遍採取的辦法。這些辦法雖能有效提高輸送效率, 但由於各泵所在的位置不同, 處於末端的泵由於壓力降低,柱塞泵進口處經常出現大量的溶解氣。這些氣體如果不能及時排出, 容易導致電量無效消耗、材料損害等問題。

為解決這一問題, 人工每小時排氣一次就成為普遍性做法。 這種做法雖在別人眼中習以為常,但周忠軍看到後心中卻很不舒服。

能不能發明出一個設備實現自動排氣呢?周忠軍的倔勁兒又上來了。 為此, 他吃飯時琢磨,走路時思考,想來想去無從下手。

此時, 衛生間的抽水馬桶出現在他的眼前。 很快, 一個名為自動排氣器的裝置誕生了。 該裝置利用浮球開關的原理, 當氣體聚集到一定的體積時, 迫使液面下降, 浮球浮力下降打開排氣通道, 氣體從排氣孔自動排出, 當氣體排出後液面上升, 浮球上升自動閥關閉停止排氣。

帶著興奮的心情, 周忠軍對自動排氣器進行了首次實驗, 但發現開關容易卡住, 使用並不方便。 他重新加長力臂, 仍發現排氣量較小。 再次拆卸後, 他給側面加上兩個孔以增加排氣量, 雖然短期效果良好, 但6天后卻暴露出自動放氣閥開啟不靈活的問題。他再一次拆下分析, 發現是因為髒物堵塞、浮球品質出現問題造成的。 於是他一邊清理過濾網,一邊裝上鋼絲球過濾……

4次結構調整後,喜人的情景出現在周忠軍眼前——髒物堵塞放空現象得以避免, 注水單耗明顯降低, 人工勞動強度大幅減少。安裝使用後, 處於輸送幹線末端泵的使用效率提高了20%, 單台泵每年創造效益超過5萬元。

自動排氣器的研製, 只是周忠軍發明之路的一顆碩果。 多年來, 周忠軍先後創造了數十項革新成果, 獲得國家專利11項, 在國家級刊物發表專業技術論文8篇。

編輯丨鄧小栗

覺得不錯,請點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