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點擊此處,內有人品

我們現在常常會把“人品”這個詞掛在嘴邊。 誇人道德水準高, 會說人品好。 罵人沒素質沒底線各種歪門邪道, 會說人品差。 後來這個詞又開發出新的用法, 抽不到好卡打不出裝備搶不到雙十一打折商品會被嘲笑人品差, 所謂好人有好報, 道德水準不足, 整天做不出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大貢獻, 你的一切遭遇都是活該啊。

不過, 所謂“是經就會被歪嘴和尚念歪”, 每一個歷經歲月變遷傳承下來的詞, 都難免遭遇古今異義的尷尬局面, 人品這個詞本身也人品不好, 難逃厄運。

你以為都怪卡牌遊戲才有了“非洲人”與“歐洲人”這樣的歧視?少年啊,

你太小看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了。 接下來, 故事要從三國說起……

曹丕在繼承了老爹曹操的事業之後, 不甘心做一個官二代, 而是想成為皇二代, 但是朝廷裡那些勢力並不想讓他完成這個小目標。 於是曹丕搞出了一個被稱為“九品中正制”的制度來, 強行把從古至今的所有人分成九品, 一品人是伏羲、女媧、黃帝、孔子之類聖人, 這個名額固定不再增加, 下面真正需要考評的是二品人。 二品人的標準是古代賢人, 放到今天嘛……朝廷裡那些朝廷顯貴世家大族, 看起來都是賢臣, 那你們就都二品好啦。 二品的人全能做大官, 而且不光自己是二品, 全家都是二品, 包括子孫後代, 生下來就有官做。

至於再下面品級那些人, 他們都是下等人, 我不帶他們玩, 以後這朝廷就是咱們這些家族的私人會所了。 這法案出來果然收到廣泛好評。

那些之前還捶胸頓足忠於漢室的豪門大姓, 立即轉而支持曹丕, 曹丕開開心心實現了自己的小目標當了六年皇帝。

然後?然後他就死了唄, 再然後就給中國留下三百多年的禍害。

那些可以世代做官的家族被被稱為士族, 到東晉衣冠南渡, 士族徹底把持了朝政。 至於那些士族之外的人, 一律被蔑稱為寒族, 他們最多也就只配做做小官、當當副職, 幹幹髒活兒累活兒, 然後看著士族拿走功勞一路高升。

身居高位的士族們除了吟風弄月從不做正事, 如果你拿起案牘看看研究下本職工作, 大家都要說你俗, 壞了人品。 你沒看錯, 在那會兒不好好幹活, 每天遊手好閒只拿錢不出力才是人~品~好!

簡單來說, 在九品中正制大行其道的魏晉。 一個人人品好壞, 並不是根據你待人接物、工作表現來的, 而是你的行為是否符合你的人品, 上品人做上品人該做的事, 就是人品好, 上品人做了下品人才該做的事, 就是人品差。 下品人做了上品人該做的事, 是人品差, 那麼, 下品人做了下品人該做的事呢?也是人品差。 你沒看錯, 就是人品差, 因為下品人就是人品差, 要不你為什麼是下品人呢。

這麼只說理論,

生活在新時代沐浴在春風裡的你可能不太明白, 所以我們來舉個實例:

東晉時王胡之因貧困吃不上飯, 吳程縣令陶胡奴聽說了, 趕緊送來一船米給他救急。 王胡之卻冷傲地不肯收, 他說:“老子要是餓了可以去謝家, 你是什麼東西, 也配給我送米?”

王胡之是士族頂端的琅琊王氏,陶胡奴的父親陶侃雖說是維持東晉偏安的大將,卻只是寒門。在王夫之看來,吃地位比他低賤的陶胡奴的米會髒了嘴。當時人聽說了這件事,都讚歎王胡之人品高潔,賢良方正。

這種作死的行為放今天就一句話,餓死你都活該!

接下來再來個上品人窩裡鬥的故事。

東晉衣冠南渡後,士族們按照渡江先後順序將士族又分了品級(在家族內推廣游泳和駕駛船舶的普及教育在此刻顯得多麼重要)。先來的一百家是上品,後來的士族打入另冊,這輩子只能灰溜溜的過日子,只比寒族好一點點。而先來的一百家又以其中又以琅琊王氏、陳郡謝氏等四個大姓為頂級人品的貴族。

雖說這兩家都是頂級貴族,王家又看不起謝家,認為自家人品排名第一,謝家只是第二。有一天,謝家的謝萬要去拜訪吳郡王恬,兄弟謝安勸他說:“人家根本看不上你,別去了。”謝萬非要去,結果人家王恬陪他小坐後就洗頭去了,然後大大咧咧在胡床上曬頭髮,也不理謝萬。謝萬覺得無趣,只好灰溜溜走掉。

世人知道此事,果然是誇獎王恬人品好。誰讓人家是第一大姓,你只是第二大姓?第一為什麼要對第二客客氣氣?我們上品人就是這麼沒禮貌招人煩討人厭,誰讓我們人品好呢!

人品這個詞,在魏晉時期簡直就是遭遇了“詞生”最慘烈的一次被黑。以那個時代的標準,遇到有人對你說:“你人品真好!”你大概會立刻指著他憤怒地說:“你才人品好呢,你全家都人品好!”

最後,

這篇文章其實是想告訴大家,

沒什麼是恒久遠,永流傳,還始終如一的,甚至文字

以及

抽卡切記不要拜曹操,畢竟他兒子是不平等和歧視的根源!

原文作者:馳騁

原文發表於:百文一周談

原文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297sg-Ep-Ve6jt2KG2bDCQ

王胡之是士族頂端的琅琊王氏,陶胡奴的父親陶侃雖說是維持東晉偏安的大將,卻只是寒門。在王夫之看來,吃地位比他低賤的陶胡奴的米會髒了嘴。當時人聽說了這件事,都讚歎王胡之人品高潔,賢良方正。

這種作死的行為放今天就一句話,餓死你都活該!

接下來再來個上品人窩裡鬥的故事。

東晉衣冠南渡後,士族們按照渡江先後順序將士族又分了品級(在家族內推廣游泳和駕駛船舶的普及教育在此刻顯得多麼重要)。先來的一百家是上品,後來的士族打入另冊,這輩子只能灰溜溜的過日子,只比寒族好一點點。而先來的一百家又以其中又以琅琊王氏、陳郡謝氏等四個大姓為頂級人品的貴族。

雖說這兩家都是頂級貴族,王家又看不起謝家,認為自家人品排名第一,謝家只是第二。有一天,謝家的謝萬要去拜訪吳郡王恬,兄弟謝安勸他說:“人家根本看不上你,別去了。”謝萬非要去,結果人家王恬陪他小坐後就洗頭去了,然後大大咧咧在胡床上曬頭髮,也不理謝萬。謝萬覺得無趣,只好灰溜溜走掉。

世人知道此事,果然是誇獎王恬人品好。誰讓人家是第一大姓,你只是第二大姓?第一為什麼要對第二客客氣氣?我們上品人就是這麼沒禮貌招人煩討人厭,誰讓我們人品好呢!

人品這個詞,在魏晉時期簡直就是遭遇了“詞生”最慘烈的一次被黑。以那個時代的標準,遇到有人對你說:“你人品真好!”你大概會立刻指著他憤怒地說:“你才人品好呢,你全家都人品好!”

最後,

這篇文章其實是想告訴大家,

沒什麼是恒久遠,永流傳,還始終如一的,甚至文字

以及

抽卡切記不要拜曹操,畢竟他兒子是不平等和歧視的根源!

原文作者:馳騁

原文發表於:百文一周談

原文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297sg-Ep-Ve6jt2KG2bDCQ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