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教育機構建留學高端俱樂部 專家:不正常圈子讓孩子變狹隘自私自卑

未來網“低齡孩子的個性等很多方面都是不確定的, 對外界的感受也是有限的。 低齡孩子進入所謂的高端俱樂部, 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孩子對整個世界的瞭解、對自然的瞭解、對社會的瞭解。 從某種意義上說, 甚至是讓他進入到一個試管裡去。 這對這個孩子的成長發展也是不利於, 只會讓孩子的視野變得更狹窄。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在接受未來網記者採訪時說道。

近日, 出國留學線上語言培訓機構小站教育宣佈, 投資國內高端低齡語培品牌“沃邦國際教育”, 正式進軍高端低齡留學市場,

並成立高端低齡留學生俱樂部“藤英薈”。 同時, 小站教育還宣佈, 前新東方三位高管徐小平、王強和包凡一正式成為小站教育的股東。

(圖片來源於網路)

“藤英薈”的學生將獲得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嘉禦基金董事長衛哲、新東方聯合創始人包凡一、麥頓投資創始合夥人樓雲立、沃邦教育創始人王文山、燕定美中教育創始人高燕定、小站教育創始人王浩平以及小站教育旗下國際課程品牌唯尋國際教育專案負責人潘田翰等8位人物的規劃和指導。

涵蓋國際課程及語言培訓、留學申請指導、名校校友社交圈、職業規劃等服務及全程指導。

“高端低齡留學生俱樂部”提出似乎很能吸引眼球。 移動互聯網教育產業基金創始合夥人尉遲道坤指出, 藤英薈迎合了低齡留學生市場高速增長的趨勢, 算是一個很好的商業宣傳噱頭。

不過, 未來網記者在採訪中發現, 教育界專家對這樣一個所謂的“高端低齡留學生俱樂部”持有懷疑態度。

有意製造圈子的心態不正常

儲朝暉認為, 怎麼界定高端是一個問題。 如果是有錢高端, 對孩子的成長沒有什麼好處;如果是智力高端, 對幼兒進行智力測定本身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如果說是家庭背景高端, 那也只是暫時的。 “所以, 從孩子正常成長發展, 從歷史上、從未來發展趨向來說, 我認為這個高端都是一個簡單的湊合, 對孩子的成長發展沒有太多的好處。 ”

浙江大學公告政策研究院客座研究員夏學民則直言, “所謂高端低齡留學市場, 說白了就是留學公司賺有錢人的錢, 而且要從娃娃賺起。 所謂高端主要是指有錢, 有錢人往往缺少時間陪伴孩子, 這些所謂的低齡留學機構趁虛而入, 宣稱提供全方位服務。 ”

除了對這個高端低齡留學生俱樂部的高端性存在質疑外,

更多的專家對這種教育、引導表示質疑。

儲朝暉指出, “圈子通常是自然形成的, 如果有意去製造這個圈子, 心態本來就是不正常的。 ”

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高永安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 高永安說, “名校圈, 或者其他什麼圈, 都是自然形成的, 如果你根本不是這個學校的, 你混進這個圈子幹嘛?低齡留學生更沒有必要參加這些社交活動。 要出國的人、孩子來說, 最重要的其實是要融入當地的社會和文化中去。

所謂高端圈子可能限制孩子的成長 甚至適得其反

更重要的是, 夏學民指出, 如果孩子出國留學後還要回到中國, 低齡兒童早早出國, 相當於阻斷了他與祖國的文化紐帶, 培養了一個中國人面孔的洋老外,

一旦回到中國, 他很能理解現實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 將會遭遇一系列的困惑。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洪明也說, 從教育的角度來看, 刻意地讓孩子進入一個圈子、不進入一個圈子, 不跟普通人、平凡人打交道, 戴著有色眼鏡看待人, 過早地在孩子心裡打上了階層的烙印, 既違背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也不利於孩子認識社會、認識自身, 更限制了孩子的發展, 這是家長自私自利狹隘的表現, 也將會培養這種自私、自利、狹隘的心態的人。

“每個人都不是隔空成長的, 社會是多元化的, 需要接觸不同的人, 靠一個高端圈子不夠、也不接地氣。 ”針對這一個圈子可能存在的問題, 首都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教授蔣建華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

“不可否認,環境、同學圈子有潛移默化的作用,所以中國有所謂的‘孟母三遷’、‘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但是教育如果僅僅是金錢、技術、名師和所謂高貴的圈子就能塑造而成,那就極其可笑的極端決定論了。”西北政法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教授魏奇說。

此外,山西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李海雲和湖北師範大學心理欲行為科學研究所所長程良道都提到,不同的人進入不同的圈子,這和家庭教育教養、家風有很大關係,不是簡單的圈子可以解決孩子的教育和教養問題。而事實上,父母對孩子的教養、管控、指導很重要。

“如果孩子依賴性強、自主意識差,過早出國進入所謂高端圈子,可能會在人際交往中感到困惑、迷茫,出現自卑、情緒無常、無所適從、人際關係過敏等情況,出現習得性無助——因經常失敗而變得冷漠、對什麼都無所謂。”程良道說。

他認為,父母望子成龍心切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要具體看孩子的心智發展水準和自主能力,如果家長不根據孩子的情況量力而行、適可而止,會對孩子的成長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

作者:程婷 編輯:解沖

“不可否認,環境、同學圈子有潛移默化的作用,所以中國有所謂的‘孟母三遷’、‘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但是教育如果僅僅是金錢、技術、名師和所謂高貴的圈子就能塑造而成,那就極其可笑的極端決定論了。”西北政法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教授魏奇說。

此外,山西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李海雲和湖北師範大學心理欲行為科學研究所所長程良道都提到,不同的人進入不同的圈子,這和家庭教育教養、家風有很大關係,不是簡單的圈子可以解決孩子的教育和教養問題。而事實上,父母對孩子的教養、管控、指導很重要。

“如果孩子依賴性強、自主意識差,過早出國進入所謂高端圈子,可能會在人際交往中感到困惑、迷茫,出現自卑、情緒無常、無所適從、人際關係過敏等情況,出現習得性無助——因經常失敗而變得冷漠、對什麼都無所謂。”程良道說。

他認為,父母望子成龍心切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要具體看孩子的心智發展水準和自主能力,如果家長不根據孩子的情況量力而行、適可而止,會對孩子的成長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

作者:程婷 編輯:解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