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維護公平正義 護航跨越發展——雲南省人民檢察院五年工作回眸

立案查處職務犯罪案件347件

全省公益訴訟試點工作穩步發展

截至2017年11月共立案1572件

發出檢察建議1334件, 提起訴訟147件

成功辦理湄公河中國船員遇害案、昆明“3·01”暴恐案等大案, 依法監督糾正錢仁風、盧榮新等冤假錯案, 深入推進公益訴訟試點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 雲南檢察機關圍繞中心、服務大局, 積極投身平安雲南、法治雲南建設, 依法懲治嚴重影響群眾安全感、損害群眾切身利益的各類刑事犯罪, 努力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奮力書寫為民情懷, 為雲南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打擊食藥領域違法犯罪守護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2017年12月20日, 雲南省人民檢察院偵查監督處與雲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稽查局、雲南省公安廳食品藥品犯罪偵查總隊和雲南省普洱茶協會在麗江簽署合作備忘錄, 決定對涉及普洱茶產地、行業標準及普洱茶品牌領域的違法犯罪問題開展聯合打擊工作, 規範雲南普洱茶市場, 維護普洱茶品牌。

細心的群眾會發現, 近年來, “普洱茶”“鮮豬肉”等關乎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和生命健康的詞語, 更多成為雲南省人民檢察院開展專項活動中的“熱詞”。

為了守護舌尖上的安全, 讓人民群眾安心舒心的生活, 全省各級檢察機關充分履行法律監督職能, 積極主動與有關部門加強協作配合, 加大了打擊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力度。

“神奇咳喘靈”“特效風濕關節炎膠囊”……這些名字聽起來很神奇的藥物, 曾一度在我省曲靖市、昆明市、玉溪市及全國20多個地區十分“暢銷”。 可經過鑒定, 這些藥均為假藥, 嚴重損害了群眾利益。 在檢察機關努力工作下, 非法獲利數百萬元的非法制售網路被成功打掉, 犯罪分子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假藥也在市面上銷聲匿跡。

從2014年至2017年, 全省各級檢察院依法批准逮捕危害食品藥品安全案件59件105人, 提起公訴96件245人, 立案查處食品安全、醫藥衛生領域的職務犯罪案件347件, 辦理了玉溪百花草堂案等一批危害面廣的案件, 維護了群眾權益。

2017年10月, 經過深入調研, 省檢察院聯合省食藥監局、省公安廳、省高院、省政府食安辦出臺了《關於依法打擊危害食品藥品安全違法犯罪的指導意見》,

這是全省打擊危害食品藥品安全違法犯罪方面的最新成果, 對促進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無縫對接”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打擊危害食品藥品安全違法犯罪, 不僅要形成合力, 還要建立長效機制。 ”下一步, 全省檢察機關將繼續深入推進專項立案監督活動, 加強類案以及重大個案的指導, 引導各地檢察機關開展具有本地特色的專項活動, 讓危害群眾舌尖安全的行為無處遁形。

開展公益訴訟試點把公共利益還給人民

近日, 在最高人民檢察院印發的《關於獎勵在全國檢察機關公益訴訟試點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的決定》中,

雲南省人民檢察院行政檢察處副處長何雨函榮記個人一等功。

沉甸甸的榮譽實至名歸, 是因為何雨函是全省公益訴訟中“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2015年7月, 最高人民檢察院決定在雲南等13個省、市、自治區開展為期兩年的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試點工作。 雲南省人民檢察院隨即確定昆明、曲靖、紅河、楚雄、大理、普洱、臨滄、德宏8個州市及所轄81個縣級檢察院為提起公益訴訟的試點地區, 鋪開了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的試點工作。

當時, 時任雲南省人民檢察院行政檢察處副處長的何雨函被確定為雲南省人民檢察院公益訴訟領導小組成員, 開始了她在公益訴訟試點工作領域的開拓與探索。

曲靖市羅平縣檢察院訴羅平縣林業局怠于履行職責行政公益訴訟案就是何雨函辦理的一個典型案例。

因為羅平縣林業局不作為, 大片水源地被不法分子侵佔, 用於修建墳墓出售。 經調查和案情分析, 何雨函決定以公益訴訟案件立案, 在案件審查過程中, 她對行政管理部門怠於履職的證據進行認真搜集。 經過審理, 羅平縣人民法院支援檢察機關全部的訴訟請求。 該案成為我省首例檢察機關起訴林業部門怠于履行職責行政公益訴訟案件, 入選雲南省公益訴訟案件資源保護領域典型案例。

經過各級檢察院的不懈努力, 雲南省公益訴訟試點工作穩步發展。 截至2017年11月, 全省共立案1572件, 發出檢察建議1334件, 提起訴訟147件, 內容涉及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國有資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食品藥品安全等方方面面。

公益訴訟有效打擊了行政機關“懶政”“怠政”等不作為行為,促進了依法行政,推動生態環境保護,維護了國有財產安全,為保護公共利益樹起了一道牢固的“安全屏障”。

全力追逃追贓讓腐敗分子無處可逃

2017年9月15日,在中央追逃辦的統籌指導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外交部、公安部的大力支持下,雲南省追逃辦加強組織協調,雲南省人民檢察院積極工作,外逃沙烏地阿拉伯王國的“紅通人員”馬林被成功遣返回國。馬林是2015年“天網行動”啟動以來,雲南省追回的第4名“紅通人員”。

自2015年“天網”行動開展以來,全省檢察機關已先後從美國、加拿大、希臘、新加坡、緬甸、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和香港、臺灣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追逃、勸返職務犯罪嫌疑人20餘人,共追回贓款1.17億餘元。

為開展好“天網”行動,省人民檢察院制定了《雲南省檢察機關職務犯罪國際追逃追贓專項行動實施方案》,梳理出重點追逃追贓對象,成立了工作領導小組,對立辦的在逃職務犯罪嫌疑人每人成立一個追逃小組,逐案制定了具體的工作措施。

牢牢堵住違法分子外逃,雲南檢察機關建立了由三道防線構成的立體網路,這三道防線覆蓋全省境域。首先是以昆明為中心的第一道防線,爭取在在逃犯罪嫌疑人的第一落腳點就將其擒獲;其次以邊境所在州、市、縣為第二道防線,努力在邊境地區截獲嫌疑人;第三道防線是邊境協查站,充分發揮協查站的功能作用,確保在境內堵獲嫌疑人。“天網”行動以來,全省檢察機關邊境協查站從境外抓獲、勸返職務犯罪嫌疑人10餘名,占全省檢察機關“天網”行動中境外抓獲、勸返職務犯罪嫌疑人總數的50%。

挽救涉罪未成年人為誤入歧途少年打開一扇窗

2013年,17歲的趙某因犯故意殺人罪被判入獄。2016年5月,在出獄不到3個月後,趙某因找工作不順等原因,產生了嚴重的心理問題,欲跳樓自殺。檢察官得知情況後第一時間聯繫心理諮詢專家協助化解危機,幫助趙某打消了自殺念頭後,最終走出了迷茫和困境。

近年來,全省檢察機關充分發揮“捕、訴、監、防”一體化的職能優勢,在辦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認真貫徹落實“教育、感化、挽救”方針和“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在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堅持特殊保護理念,充分發揮檢察機關審前分流作用,堅持少捕、慎訴、少監禁,減少羈押措施適用帶來的不良影響。2012年至2016年,全省檢察機關共受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27847人,不批准逮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5740人,不起訴721人,附條件不起訴1691人,全省未成年人案件不捕率、不訴率大幅上升,未成年人犯罪人數逐年遞減,許多涉罪未成年人得到及時幫教重新回歸社會。

在未成年人檢察工作中,各級檢察機關積極探索建立異地協作機制,創新檢察幫教機制,引入專業力量參與辦案,開創了符合雲南實際、體現邊疆邊境特色的未成年人檢察工作模式。

檢察官們還主動走入學校、社區、家庭,通過法治巡講、建立法治教育基地、派駐法制副校長、庭審觀摩等形式,針對毒品、校園欺淩、自我保護等主題開展未成年人犯罪預防。全省檢察機關共建成20多個法治教育基地,成立34個巡講團,對近30余萬名未成年人進行法治巡講,向孩子們普及法律常識,加強警示教育,促進他們尊法學法守法用法,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增強自我保護、防範侵害的能力。

公益訴訟有效打擊了行政機關“懶政”“怠政”等不作為行為,促進了依法行政,推動生態環境保護,維護了國有財產安全,為保護公共利益樹起了一道牢固的“安全屏障”。

全力追逃追贓讓腐敗分子無處可逃

2017年9月15日,在中央追逃辦的統籌指導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外交部、公安部的大力支持下,雲南省追逃辦加強組織協調,雲南省人民檢察院積極工作,外逃沙烏地阿拉伯王國的“紅通人員”馬林被成功遣返回國。馬林是2015年“天網行動”啟動以來,雲南省追回的第4名“紅通人員”。

自2015年“天網”行動開展以來,全省檢察機關已先後從美國、加拿大、希臘、新加坡、緬甸、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和香港、臺灣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追逃、勸返職務犯罪嫌疑人20餘人,共追回贓款1.17億餘元。

為開展好“天網”行動,省人民檢察院制定了《雲南省檢察機關職務犯罪國際追逃追贓專項行動實施方案》,梳理出重點追逃追贓對象,成立了工作領導小組,對立辦的在逃職務犯罪嫌疑人每人成立一個追逃小組,逐案制定了具體的工作措施。

牢牢堵住違法分子外逃,雲南檢察機關建立了由三道防線構成的立體網路,這三道防線覆蓋全省境域。首先是以昆明為中心的第一道防線,爭取在在逃犯罪嫌疑人的第一落腳點就將其擒獲;其次以邊境所在州、市、縣為第二道防線,努力在邊境地區截獲嫌疑人;第三道防線是邊境協查站,充分發揮協查站的功能作用,確保在境內堵獲嫌疑人。“天網”行動以來,全省檢察機關邊境協查站從境外抓獲、勸返職務犯罪嫌疑人10餘名,占全省檢察機關“天網”行動中境外抓獲、勸返職務犯罪嫌疑人總數的50%。

挽救涉罪未成年人為誤入歧途少年打開一扇窗

2013年,17歲的趙某因犯故意殺人罪被判入獄。2016年5月,在出獄不到3個月後,趙某因找工作不順等原因,產生了嚴重的心理問題,欲跳樓自殺。檢察官得知情況後第一時間聯繫心理諮詢專家協助化解危機,幫助趙某打消了自殺念頭後,最終走出了迷茫和困境。

近年來,全省檢察機關充分發揮“捕、訴、監、防”一體化的職能優勢,在辦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認真貫徹落實“教育、感化、挽救”方針和“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在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堅持特殊保護理念,充分發揮檢察機關審前分流作用,堅持少捕、慎訴、少監禁,減少羈押措施適用帶來的不良影響。2012年至2016年,全省檢察機關共受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27847人,不批准逮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5740人,不起訴721人,附條件不起訴1691人,全省未成年人案件不捕率、不訴率大幅上升,未成年人犯罪人數逐年遞減,許多涉罪未成年人得到及時幫教重新回歸社會。

在未成年人檢察工作中,各級檢察機關積極探索建立異地協作機制,創新檢察幫教機制,引入專業力量參與辦案,開創了符合雲南實際、體現邊疆邊境特色的未成年人檢察工作模式。

檢察官們還主動走入學校、社區、家庭,通過法治巡講、建立法治教育基地、派駐法制副校長、庭審觀摩等形式,針對毒品、校園欺淩、自我保護等主題開展未成年人犯罪預防。全省檢察機關共建成20多個法治教育基地,成立34個巡講團,對近30余萬名未成年人進行法治巡講,向孩子們普及法律常識,加強警示教育,促進他們尊法學法守法用法,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增強自我保護、防範侵害的能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