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那個賣掉上億股權去雲南開客棧的CEO,居然回來了!

“世界那麼大, 我想去看看。 ”——交出辭職信的老師, 因魄力與勇氣獲網友盛讚;

“城市太喧囂, 小城獨清淨。 我只是個想要簡單生活的普通人。 ”——在魔都闖蕩十年的程式猿, 油然感慨;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 還有詩和遠方。 ”——音樂人高曉松更是說出無數上班族的心聲。

曾幾何時, 許多在北上廣打拼的年輕人, 都將夢想從“房子車子票子一應俱全”變為了“鳥語花香的世外桃源”。 而“財務自由”, 這個被大家說濫的詞, 也被越來越多的人奉為“人生理想”。

遠離喧囂的城市, 找一處山清水秀的地方, 開一家小店, 玩玩攝影、種種花草, 身旁有佳人, 抬頭見明月。 無絲竹之亂耳, 無案牘之勞形, 往來無白丁, 談笑有鴻儒。

多棒, 多好!溫情的鄉土生活, 仿佛散發著誘人香味, 讓一代又一代的人趨之若鶩。

但是, 真有這麼好麼?

1

一個北京老闆, 在公司上市的第一年就賣掉了估值上億的股權。

他說現在有錢了, 終於可以去過理想中的生活。

過去的十幾年, 他每天都高強度工作, 每天能睡五個小時已是奢侈, 週末別人都在家裡陪家人, 而他在外地出差。

“抗日戰爭8年, 我這戰一打就是十幾年, 腰早就坐壞了。 ”

那時支撐著他堅持下去的夢想就是:公司上市、賣掉公司、找一個風景優美的地方過沒有煩惱和壓力的生活。

所以公司剛一上市, 他很快換取了鈔票, 帶著一家人去了麗江。 買了一棟帶院子的房子, 花了兩百多萬裝修, 又買了單反和畫畫工具, 準備實現他的“終極人生理想”。

最開始, 他天天開車去洱海, 幫家人照相;時不時買回一車的新鮮花草, 種滿院子;也與旅途的遊客作伴, 挖掘鮮為人知的景點, 分享彼此的故事……

看起來的確很美好, 憑藉個人奮鬥早早實現了財務自由, 也按照意願過上了喜歡的生活。 許多人由衷羡慕他, 讚賞他有能力、有魄力、有理想。

但不到2年, 老闆放棄了麗江安逸的生活, 回歸北京。 談及原因, 老闆病懨懨地說:那種生活實在過不下去, 還是工作好。

雖然手頭有錢, 怎麼折騰都行, 但我的人生變得毫無意義, 沒有任何奔頭, 這不是我想要的。

“原本認為鳥語花香、與世隔絕能體悟人生, 但恰恰相反。 工作中的我, 才更能找到人生價值, 實現自我超越。 所以, 我回來了。 ”

多麼痛徹的領悟!曾經想要逃離的生活, 卻變幻成另一種模樣重新束縛自己。 生活無處可逃, 心靈的皈依才是生命的價值安放之地。 拼命工作不止帶來疲憊, 還有生活的支撐點。

2

王石親手把萬科做大後, 忙著攀珠峰涉冰洋還不夠, 還跑去哈佛遊學, 還要跟女人談戀愛, 各種享受生活的事情, 他都不會錯過。

你看他好像雲淡風輕的樣子, 實際上始終沒有放棄海外遙控, 他時刻關注萬科的起起落落。

潘石屹和任志強在社交媒體上玩得不亦樂乎, 私底下卻不放過任何一個政策風口。 他們的對外形象未必都是包裝出來的, 但表面上的輕鬆並不代表真正放鬆。 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 與生俱來的使命感, 已如影隨形。

就像是在爬山, 你爬到了山頂, 想要停下來呼吸清新空氣, 看一看日出,但先看到的,卻是更高的山峰;先想到的,是那更高處的風景以及更清新的空氣。

你只能不斷向上攀爬,直到腳步鬆散。呼吸困難的那一天,你原有的那些理想,終究會被新的理想所覆蓋,而那些不斷放大的欲望,就像鞭子般抽打著你,讓你不斷前行,卻又傷痕累累。

痛並快樂著,是享受也是折磨。對於企業家而言,他們的血液裡天生就帶著征服的狼性,他們對權力、社會價值和存在感有永不疲憊的追求欲。

誠然,如果沒有了創造社會價值的機會,對他們而言財務自由是空洞的。即便每天泛舟胡海,詩酒茶話,也依然無法彌補他們對於權力和實現自我的渴望,這只會在漫長的時間裡,消耗他們的能量,使其對自我一再否定。

真正的自由,並不只是實現財務自由,更是要永葆追求事業成功的決心。

3

每天擠公交地鐵,去到公司,打開電腦,一坐便是一天。重複機械的生活,啃噬著我們的身心。脫髮、油膩、焦慮,如果不是為了錢,我們又究竟為了什麼上班工作?

在TED的演講視頻《我們為什麼工作》裡提到:

如果是想要賺錢,那就是最世俗的回答了。因為我們忽略了我們作為人類最大的特質,就是創造力和有思想。工業革命之父亞當斯密曾說:在流水線工作的人會變得很笨,笨到人類的極點。因為他相信人類通過薪酬制度的方式把人們變成要滿足制度需要的人,剝奪了人們的創造機會。

如果我們能為自己工作的目的,設計出另一套系統,那為什麼不能是“這份工作正好是我喜歡的”、“這份工作的收入可以讓我每天多睡會兒懶覺,而睡懶覺能讓我身體健康、活力滿滿”、“工作可以讓我實現小時候當作家的夢想”……這些更正向積極的思想呢?

財務自由應當是實現理想人生的一種手段,而非最終目的。有人解釋財務自由,是指通過金錢的原始積累,讓你有更多的選擇,不再為金錢打工。

這種解釋,其實很片面。就像羅曼·羅蘭所說:生活最沉重的負擔不是工作,而是無聊。當你找到比賺錢更有趣、更有意義的理由,你便不會厭倦目前的工作。

當你開始不再尋找人生目標和意義的時候,你的人生才開始真正變得有意義。生而為人,我們就像走在一條漫長沒有盡頭的荒原上,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迷路,不知道什麼會發生意外。

工作,就像我們在沿途采到的鮮花,撿到的果實,它最終也會隨著時間而化為塵埃,但它曾帶給我們或美好或膩味的香氣,或甜或酸的滋味,有一天,它會告訴我們曾經存在過的意義和價值,是代表我的存在。

這或許就是每個人要努力前行、用心工作、做大事業的最好回答。

下載師董會App,

讓導師的智慧,

為您的工作與事業助力添彩!

看一看日出,但先看到的,卻是更高的山峰;先想到的,是那更高處的風景以及更清新的空氣。

你只能不斷向上攀爬,直到腳步鬆散。呼吸困難的那一天,你原有的那些理想,終究會被新的理想所覆蓋,而那些不斷放大的欲望,就像鞭子般抽打著你,讓你不斷前行,卻又傷痕累累。

痛並快樂著,是享受也是折磨。對於企業家而言,他們的血液裡天生就帶著征服的狼性,他們對權力、社會價值和存在感有永不疲憊的追求欲。

誠然,如果沒有了創造社會價值的機會,對他們而言財務自由是空洞的。即便每天泛舟胡海,詩酒茶話,也依然無法彌補他們對於權力和實現自我的渴望,這只會在漫長的時間裡,消耗他們的能量,使其對自我一再否定。

真正的自由,並不只是實現財務自由,更是要永葆追求事業成功的決心。

3

每天擠公交地鐵,去到公司,打開電腦,一坐便是一天。重複機械的生活,啃噬著我們的身心。脫髮、油膩、焦慮,如果不是為了錢,我們又究竟為了什麼上班工作?

在TED的演講視頻《我們為什麼工作》裡提到:

如果是想要賺錢,那就是最世俗的回答了。因為我們忽略了我們作為人類最大的特質,就是創造力和有思想。工業革命之父亞當斯密曾說:在流水線工作的人會變得很笨,笨到人類的極點。因為他相信人類通過薪酬制度的方式把人們變成要滿足制度需要的人,剝奪了人們的創造機會。

如果我們能為自己工作的目的,設計出另一套系統,那為什麼不能是“這份工作正好是我喜歡的”、“這份工作的收入可以讓我每天多睡會兒懶覺,而睡懶覺能讓我身體健康、活力滿滿”、“工作可以讓我實現小時候當作家的夢想”……這些更正向積極的思想呢?

財務自由應當是實現理想人生的一種手段,而非最終目的。有人解釋財務自由,是指通過金錢的原始積累,讓你有更多的選擇,不再為金錢打工。

這種解釋,其實很片面。就像羅曼·羅蘭所說:生活最沉重的負擔不是工作,而是無聊。當你找到比賺錢更有趣、更有意義的理由,你便不會厭倦目前的工作。

當你開始不再尋找人生目標和意義的時候,你的人生才開始真正變得有意義。生而為人,我們就像走在一條漫長沒有盡頭的荒原上,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迷路,不知道什麼會發生意外。

工作,就像我們在沿途采到的鮮花,撿到的果實,它最終也會隨著時間而化為塵埃,但它曾帶給我們或美好或膩味的香氣,或甜或酸的滋味,有一天,它會告訴我們曾經存在過的意義和價值,是代表我的存在。

這或許就是每個人要努力前行、用心工作、做大事業的最好回答。

下載師董會App,

讓導師的智慧,

為您的工作與事業助力添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