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房間隔缺損原來屬於先天性心臟病,看完才對這種心臟病有了瞭解!

房間隔缺損是小兒時期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 是成人期最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

該病的發病率約為活產嬰兒的1/1500, 佔先天性心臟病發病總數的5%~10%。 女性較多見, 男女性別比例為1:2。 約30%~50%的其他類型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同時有房間隔缺損。

房間隔缺損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1、繼發孔型房間隔缺損:又稱第二孔型房間隔缺損, 最為常見, 約占50%入70%。 缺損位於房間隔中心卵圓窩部位, 亦稱為中央型缺損。 約10%合併部分性肺靜脈異位元引流。

2、原發孔型房間隔缺損:又稱第一孔型房間隔缺損, 約占15%, 缺損位於心內膜墊與房間隔交接處。 常合併二尖瓣前瓣裂或三尖瓣隔瓣裂, 此時稱為部分型心內膜墊缺損。

3、靜脈竇型房間隔缺損:約10%, 分上腔型和下腔型。 多數缺損常位於上腔靜脈入口處, 右上肺靜脈常經此缺損異位引流人右心房。 少數缺損位於下腔靜脈入口處, 常合併右下肺靜脈異位引流人右心房,

此種情況常見於彎刀綜合征。

房間隔缺損的臨床表現

多數繼發孔房間隔缺損的兒童除易患感冒等呼吸道感染外可無症狀, 活動亦不受限制, 一般到青年時期才表現有氣急、心悸、乏力等。

40歲以後絕大多數病人症狀加重, 並常出現心房纖顫、心房撲動等心律失常和充血性心衰表現, 也是死亡的重要原因。

房間隔缺損的檢查

心電圖檢查:

典型的病例常顯示右心室肥大, 不完全性或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 心電軸右偏。 P波增高或增大, P-R間期延長。 額面心向量圖QRS環呈順時針方向運行。

30歲以上的病例室上性心律失常逐漸多見, 起初表現為陣發性心房顫動, 以後持續存在。 房間隔缺損成年人病例, 呈現心房顫動者約占20%。

胸部X線:

繼發孔型房間隔缺損, 肺紋增多, 右房、右室增大, 肺動脈段隆突, 主動脈結較小;原發孔型房間隔缺損:肺紋增多, 右心室增大, 肺動脈段突出明顯。 二尖瓣關閉不全明顯者左心室亦增大。

超聲心動圖檢查:

超聲心動圖檢查顯示右心室內徑增大,

左室面心室間隔肌部在收縮期與左室後壁呈同向的向前運動, 與正常者相反, 稱為室間隔矛盾運動。 雙維超聲心動圖檢查可直接顯示房間隔缺損的部位和大小。

心導管檢查:

右心導管檢查是診斷心房間隔缺損的可靠方法。 右心房、右心室和肺動脈的血液氧含量高於腔靜脈的平均血液氧含量達1.9容積%以上, 說明心房水準有左至右血液分流。

此外, 心導管進入右心房後可能通過房間隔缺損進入左心房, 從心導管在缺損區的上下活動幅度, 尚可推測缺損的面積。

房間隔缺損的微創治療有哪些?

股動靜脈插管經右胸切口的房間隔缺損修補術。

右胸部切口位置與前一種微創手術一樣, 但更小。

經右腹股溝處小切口暴露股動靜脈插管建立體外迴圈。 該手術因胸部無需插管, 手術操作少, 創傷更小, 手術安全可行。

經胸腔鏡輔助下房間隔缺損修補術。

手術入路與體外迴圈插管方式與上一級手術相近。 因有胸腔鏡輔助視野及提供光源, 使手術視野更清晰, 手術更安全, 因此胸部切口更小, 可小於5cm。

全胸腔鏡下房間隔缺損修補術。

通過右胸壁的三個孔洞完成房間隔缺損修補術。 醫生完成手術完全依靠胸腔鏡提供的螢幕視野, 無法直接看到手術野, 完成了外科手術從“低頭手術”到“抬頭手術”的過渡。 該手術是體外迴圈手術中最微創的手術方式。

經胸房間隔缺損封堵術。

全麻下經右胸2-3cm左右切口, 右心房表面縫合包, 穿刺右心房,B超輔助下完成房間隔缺損封堵術。該手術無需體外迴圈,手術簡單、方便、可靠。

經導管X線介導下房間隔缺損封堵術。

無需全麻和體外迴圈,只需局麻腹股溝區,在X線介導下用導管經靜脈系統即可完成房間隔缺損封堵術。該方法目前應用廣泛,但有適應症的要求。且X線對病人及醫務人員有放射損傷。

B超介導下經導管房間隔缺損封堵術。

方法與適應症與上一級手術類似,只是介導方法由X線變為B超。由於避免了X線對病人及醫務人員的放射損傷,因此是目前最微創的房間隔缺損的治療方式。

房間隔缺損的術前護理

房間隔缺損的患者一般症狀不明顯,也不需要特殊的護理,進行常規的預防感冒,儘量少去公共場合。當患者發生拔牙、扁桃體炎等情況都要使用消炎藥物,預防感染。

房間隔缺損的術後護理

房間隔缺損的介入手術後要使用一些藥物,如使用肝素兩天,服用抗血小板藥物阿司匹林2個月。房間隔缺損的介入手術後三天可以出院,術後早期三個月內不要接種疫苗,因為接種後容易引起發熱。

穿刺右心房,B超輔助下完成房間隔缺損封堵術。該手術無需體外迴圈,手術簡單、方便、可靠。

經導管X線介導下房間隔缺損封堵術。

無需全麻和體外迴圈,只需局麻腹股溝區,在X線介導下用導管經靜脈系統即可完成房間隔缺損封堵術。該方法目前應用廣泛,但有適應症的要求。且X線對病人及醫務人員有放射損傷。

B超介導下經導管房間隔缺損封堵術。

方法與適應症與上一級手術類似,只是介導方法由X線變為B超。由於避免了X線對病人及醫務人員的放射損傷,因此是目前最微創的房間隔缺損的治療方式。

房間隔缺損的術前護理

房間隔缺損的患者一般症狀不明顯,也不需要特殊的護理,進行常規的預防感冒,儘量少去公共場合。當患者發生拔牙、扁桃體炎等情況都要使用消炎藥物,預防感染。

房間隔缺損的術後護理

房間隔缺損的介入手術後要使用一些藥物,如使用肝素兩天,服用抗血小板藥物阿司匹林2個月。房間隔缺損的介入手術後三天可以出院,術後早期三個月內不要接種疫苗,因為接種後容易引起發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