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教育比天大,他只留給親身女兒2字,卻為孩子們獻出一生“芳華”

昨晚, 是一個不眠之夜, 在第三屆“馬雲鄉村教師獎”頒獎儀式上, 這群皮膚黝黑、堅守奉獻的老師, 在艱苦的環境下拼盡全力, 為農村孩子們點亮一條條通往知識的道路, 但對家人, 留下最多的卻是“愧疚”二字。

馬塔留守兒童學校校長馬維帥就是其中之一, 他說:“我雖然沒啥文化, 但要讓我們的娃娃們有文化。 ”那一年, 陝西榆林子洲縣高坪鄉馬塔村沒有一所學校。 年輕人在外打工, 看著村裡的留守孩子們, 馬維帥急了

在他眼裡, 孩子們的教育比天大。 為了讓村裡的孩子有學上, 他一次次偷偷地用掉自己多年來當石匠、種糧食以及妻子養豬、養羊、養蠶掙來的積蓄, 甚至向十裡八鄉的村民高息借貸創辦了村裡第一所小學。

創辦之初, 學校一窮二白, 沒有老師, 沒有教學設施。 馬維帥就將自家5孔窯洞騰出來當做教室, 把門扇支起來當桌子, 用石頭和磚塊充當板凳;沒有老師, 馬維帥東奔西走, 以月薪38元的工資聘請了3位臨時帶課教師。

26年的辦學生涯, 馬維帥把自己的“芳華”全給了村裡的們。 馬維帥的女兒馬君看著滿頭白髮的父親, 心裡明白“辦學真的太苦了“。 但她也知道, 如果父親堅持不住了, 總得有人來繼承父親的事業。

於是, 她在2009年毅然絕然放棄西安穩定的工作, 抱著出生70天的孩子, 和丈夫回到了馬塔村, 幫助父親辦學。

8年時間, 她每天的課表都很滿, 對嗓子積年累月的損害, 讓她的嗓子都累啞了。 馬君卻說, 自己從未後悔, “因為我有一個讓我很敬佩的父親。 ”

這個家庭, 整整兩代都撲身于孩子們的教育上, 讓他們有書讀, 有學念, 這應該就是信念和善良的傳承吧。

學校裡的孩子們都稱馬維帥“爺爺“, 馬維帥也把他們當作親孫子一樣。 星期天, 馬維帥總是和留守20多名孩子一起做遊戲、唱歌, 哄他們開心;過節的時候, 和孩子們一起包餃子吃。 讓留守兒童們, 即使沒有父母陪伴在身邊, 也不覺得孤獨。

像馬維帥一樣的鄉村教師還有很多, 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學校裡的孩子們, 甚至連自己的家庭也沒有時間去陪伴。

曲比史古老師偷偷拿了家裡5萬塊錢為孩子們建教室, 這錢原本是用來給自己家裡建新房而準備, 直到現在他們還只能住在姐姐家裡;楊兵老師的學生都是孤兒,

他和愛人就把他們當作自己的孩子, 給他們親情的溫暖。

此次頒獎典禮上, 隆九金、麻玉蘭等優秀老師的故事感動了千萬網友。 他們的故事不盡相同, 但都透露著兩個字——善良。 不僅他們, 全國還有千千萬萬的鄉村教師, 把善良留給孩子, 卻不得不把“愧疚”, 留給家人。“馬雲鄉村教師獎”將為入選教師,每人提供10萬元資金資助,和3年的培訓支持。這並非獎勵,而是一種敬意的表達。

希望,在未來,像阿裡巴巴這樣關注鄉村教育社會力量越來越多,讓鄉村孩子有更好的教育,也讓鄉村教師再也不必“愧疚”。

留給家人。“馬雲鄉村教師獎”將為入選教師,每人提供10萬元資金資助,和3年的培訓支持。這並非獎勵,而是一種敬意的表達。

希望,在未來,像阿裡巴巴這樣關注鄉村教育社會力量越來越多,讓鄉村孩子有更好的教育,也讓鄉村教師再也不必“愧疚”。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