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80後創業代表人物將生命定格在35歲,到底什麼才是成功?

今天早晨, 80後的創業代表人物茅侃侃自殺身亡的消息散播在各個媒體終端, 朋友圈裡所有在創業的人都在說:請珍惜身邊的創業者。

茅侃侃在80後的眼中, 也是神一般的存在了, 1983年出生的他, 在2004年就運營自己的公司Majoy, 因為創業經歷輝煌, 媒體和大眾都熱捧, 和現在汽車之家的李想等四位80後創業者被稱為“京城四少”, 輝煌的履歷, 不知道是多少父母口中別人家的孩子, 可是戛然而止的生命, 給所有人一記無法言說的重錘。

創業初期的茅侃侃

在朋友眼中, 茅侃侃是一個幹練、開朗、樂觀的人。 所以, 選擇結束自己年僅35歲的生命, 更加讓人無法理解和唏噓。 但其實, 外表的幹練樂觀, 和內在真的一致嗎?記得在一期訪談節目中, 主持人問茅侃侃最看重的能力是什麼, 他的回答是“人脈”。 如果, 一個人最看重的是人脈, 那自然要在人脈當中周旋, 自然要展現出自己開朗、陽光、幹練等等大家喜歡的一面,

至於內心真實的情況如何, 對不起, 殘酷的創業場不看這個。

你的內心有誰在意?

許多人惋惜曾經成功的人為何會選擇如此決絕的方式, 其實, 對於茅侃侃而言, 公司虧損、融資不利是很實際的問題, 但是, 更難的問題或許是他自己的內心。

曾經的成功, 到如今拖欠員工薪資據說200萬, 曾經的輝煌, 到現在公司到破產清算。 人生的機遇變化, 壓垮人的, 可能真的只是最後一根稻草。

如果一個人賴以生存的人生信念崩塌了, 做出再極端的行為也都不足為奇了。

內在的信念崩塌, 那就一切都無可挽回了

我總在和朋友們討論教育的時候說, 我希望孩子在長大之後能夠獨立、堅強, 勇敢面對他生命中出現的一切。

例如像茅侃侃現在遇到的這些, 應該創業者都遇到過。

可是, 我怎麼能保證孩子在長大之後就像我希望的那樣呢?於是, 我覺得, 我理解的教育應該是以終為始的。 以孩子成年之後的目標, 來確定現在的教育方式。

我希望他獨立, 那他從小就要獨立。 不僅體現在照顧自己, 更體現在思想獨立。 不被他人、不被社會所左右, 不需要遵循他人的意願而活, 不需要盲從與他人的評價。 於是, 在現在, 他可以去嘗試各種看起來錯得離譜的方式, 只有他試了, 他能做到, 他才能相信自己可以。

我們不可能永遠陪在孩子身邊, 告訴他該如何解決問題。 即使我們陪著, 將來的世界也是我們一無所知的世界, 我們的方法並不一定適用於將來。 所以, 我們應該讓孩子自己去學會如何解決問題。 而孩子該如何學會呢?就在現在, 由他自己解決問題開始。 和其他孩子打架、搶玩具、衝突等等, 都是他要面對的問題, 這和將來他工作中和同事的衝突, 和客戶的矛盾是相似的。

希望每個孩子都可以過自己的人生

我們是孩子的陪伴者,幫他們塑造他們的人生信念,一個建立在外在的人生信念可能很容易崩塌,但是,建立在內心的,堅實的人生信念,是可以陪伴孩子一生的。

希望茅侃侃們可以過自己想要的生活,為自己而活,也永不後悔。

希望每個孩子都可以過自己的人生

我們是孩子的陪伴者,幫他們塑造他們的人生信念,一個建立在外在的人生信念可能很容易崩塌,但是,建立在內心的,堅實的人生信念,是可以陪伴孩子一生的。

希望茅侃侃們可以過自己想要的生活,為自己而活,也永不後悔。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