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絲路上的“塞罕壩”

風景如畫的民樂公園
焦德宏攝

地處絲綢之路南路的甘肅省張掖市民樂縣,用20多年的奮戰,持之以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2002年起,民樂縣實施退耕還林工程,至2017年森林覆蓋率達21.93%,小流域氣候明顯改善。

民樂縣從生態文明建設中得到了大自然的回饋,有了綠水青山,更有了金山銀山。

有了20多年生態文明建設的成功經驗,2017年民樂縣又爭取到了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工程。 與第一輪退耕還林工程不同的是,民樂縣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採取了企業化運作的模式。

生態文明建設不容許浪費一分錢,千秋偉業工程,要讓有能力、有實力的企業實施。 民樂縣林業局副局長王建英介紹,在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招投標工作中,民樂縣加大了宣傳力度,面向全國招標,最終選擇了流轉土地後先進行灌溉和管護配套設施建設的兩家公司實施項目。 2017年,祁連山森源生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先期墊資940多萬元,架設了提灌工程3處,修建小型蓄水池218處,中型蓄水池3座,鋪設輸水管道367公里,完成新一輪退耕還林造林任務7萬畝,僅護林員就聘請了19人。 為確保工程品質,專案資金五年分三次撥付。

絲綢之路上的民樂,要用5年時間在祁連山退耕還林30萬畝,屆時該縣多年實施的各類生態工程造林面積將遠超120萬畝,在祁連山再造一個“塞罕壩”已不再是遠景,如塞罕壩一樣美麗的祁連山正向我們款款走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