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田榮舉的二次修行,雲之家的成功是中國軟體的文化自信

文/鄭凱

北京返回深圳的飛機上, 一次再正常不過的旅途, 卻讓田榮舉感到額外的興奮。

國內四大航空公司, 相繼開放航行途中使用手機的禁令, 讓這位雲之家CEO意識到, 移動辦公的春天就要來了。 飛機上可以上網, 意味著移動辦公最後一塊閉環被聯通, 辦公真正意義上實現了隨時和隨地。

對田榮舉這位元國產軟體行業的“老兵”來說, 二十餘年的ERP旅途像是他職業生涯中的第一次修行。 那麼, 以創業者的心態, 投身於移動辦公的雲之家, 需要的就不僅僅是勇氣, 更是對中國軟體行業的文化自信。

這更像是田榮舉的第二次修行。

不破不立, 軟體老兵的二次修行

從上個世紀90年代入行, 田榮舉算得上是中國軟體整個時代的見證者, 所以對於任何新的趨勢, 他都能做到從正反兩面去審視。

“互聯網的發展, 出現了互聯網思維, 這對軟體行業來說, 有好處也有弊端”,

面對互聯網崛起的洪流, 很多人迷失了自我。 但田榮舉卻始終在追趕潮流的過程中, 保留一絲警惕。 田榮舉認為, 互聯網思維強調體驗, 這是非常正確的, “這讓我們也要去深刻理解體驗, 體驗不是給用戶一刹那的感覺, 而是持續的體驗, 一貫好的體驗。 ”

其實, 傳統軟體思維與互聯網思維從基本的準則上就存在分歧, 過去的軟體行業是基於業務的流程, 而雲之家從管理的本質出發, 意識到了人才是業務中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單元, 一切以人為本, 本質上也是對“體驗至上”的一種詮釋。

雲之家的轉變也折射了整個金蝶由內而外的“蝶變”。 去年五四青年節, 金蝶創始人徐少春在北京大學砸破了傳統ERP和象徵著CEO身份的老闆椅, 宣告了金蝶雲的“破“而後立, 和人人CEO的精神。 這一幕讓田榮舉感到異常振奮, “之前公司內部確實對砸破ERP的方式的確存在爭議, 但來自用戶積極和正面回饋, 讓我們堅信這個選擇沒有錯。 ”

所謂知易行難, 雲之家從互聯網和移動化的趨勢中看到了未來,

雲之家所要成就的事業卻與傳統軟體時代大為不同。

田榮舉說, “在傳統軟體模式下, 中國企業服務市場的開發度遠遠不夠, 因為企業需求還沒有被真正的釋放, 例如ERP, CRM和HR這些系統, 在企業裡還屬於小眾低頻, 專業崗位的人在使用, 其實大量企業員工沒有消費服務。 而SaaS的移動化, 極大的激發工作群體, 讓每個人都享受到服務, 可想而知這個勢能有多大。 ”

正因為移動對全聯接的重要性, 所以每個企業家在看待雲之家的視角, 與當初的ERP或是HR就大為不同。 面向人人的企業服務, 本質上就是企業文化的全聯通, 管理變得隨時隨地, 也需要更加精細。

“這就是徐少春談到的人人CEO, 包括陳春花教授在內, 這個洞察其實兩年前就確定了。

我們的理念就是賦能個體, 啟動組織。 尤其是80和90後員工逐漸崛起, 移動辦公創造的就是組織的氛圍和文化, 我們希望將‘志同道合‘通過具體場景的引導去形成習慣。 ”田榮舉說。

“老兵”的二次修行, 田榮舉改變的不僅是對業務的理解, 更是對傳統觀念的顛覆。 和追求青春力量的徐少春一樣, 田榮舉在移動辦公“啟動個體, 賦能組織”的理念中, 完成了對雲之家的塑造。

理性回歸, 企業服務的節奏與釋放

2017年是雲之家快速成長的一年。 在6月, 雲之家獲得來自新光集團數億元的A輪融資, 創造了移動辦公領域最大A輪融資記錄。 半年後的12月, 雲之家再次完成來自容韜資本的A+輪融資。 田榮舉也透露, 2017年雲之家企業數及用戶數均持續保持高速增長, 全年收款金額成功突破億元。

實際上在2017年圍繞雲計算整個大環境的資本熱潮已經減退,尤其在SaaS領域已經難得看見資本的活躍,比如此前兩年圍繞移動CRM鋪天蓋地的市場曝光景象在去年幾乎絕跡。客觀的說,SaaS服務的主體還是企業,而企業服務需要進一步的需求挖掘,也需要與客戶建立信任感的過程,這種慢節奏決定了“資本的奴隸”很難成為優秀的SaaS服務商。

在風口過後,市場的理性回歸,反而成全了雲之家這樣專注於企業服務,專心做“啟動個體”的人性企業。一年的快速成長,讓雲之家成功站到了中國移動辦公的金字塔頂端,與背景強大的釘釘和企業級微信形成了三國鼎立之勢。

而在我看來,相比于擁有巨頭背景的另外兩家競爭對手,雲之家的優勢依然在於對企業用戶的理解,無論是阿裡還是騰訊,作為互聯網基因,更多面向to C,這意味著在巨大流量當中真正有價值的流量並不高。

田榮舉認為,“to B應用的本質為了工作流程的閉環,核心是讓工作的閉環應用能夠流暢聯接。我理解組織級的應用,第一是安全,第二是打破資訊孤島,工作場景的應用一定要聯通。”

這表示,雲之家為客戶提供的服務是,看到使用者的根本性需求,整合現有的應用,去做協作的體驗,而不是熱衷於兜售現有的應用,這是雲之家與其他競爭對手最大的不同。換句話說,雲之家的核心是:做人和關係,並不是某個具體的產品。

必須承認,這些細微的體驗差異更容易打動企業客戶。據IDC的資料表明,雲之家已經連續兩年蟬聯中國大中型企業市場佔有率第一,知名客戶包括海爾、海信、萬科、融創、華潤置地、華大基因等。日前,世界500強的廣汽集團、中國工業龍頭格力電器也宣佈與雲之家攜手,共同打造企業移動辦公平臺。

“我們的秘訣就是讓客戶感受到價值,和成長的力量,我們在大型企業的成果是證明了這個力量。”田榮舉說。雲之家最初就確立了大中型企業和小微企業,兩個大的業務方向,但小微市場門檻低,客戶種程度其實不高,真正高價值的是大型市場。

我認為,大中型企業的成功更具有“燈塔”的意義,因為中國的企業客戶更相信口碑,往往一個垂直的領域頂級企業的選擇,很容易成為了整個領域的標準。這是雲之家為更大的爆發埋下的伏筆。

認清自我,看懂世界

田榮舉說,“2017年的營業額增長超過了200%,我們估計未來幾年的複合增長率不會低於每年150%,現在的競爭格局瞬息萬變,我們只有自己跑得夠快,才能確保品牌的主導地位。”

任何品牌的成長與成熟,除了業務增長,也需要在不斷的顛覆和反思中認清自己。

如田榮舉所說,“首先我們要改變自己的觀念,人人CEO,人人財務,這些想法。本質上,讓企業的每個人都有適合他的專業服務,改變設計理念,改變經營理念。其次,我們也不會走傳統的設計思路,強調人人,做場景驅動。並更多利用生態力量,通過雲和移動,可以讓合作夥伴能夠提供深度服務。”

我們知道,中國的雲力量崛起很快,IaaS已經有了一大批服務於本土,走出海外的雲計算公司,隨著IaaS在企業市場的穩定發展,企業級SaaS服務才有機會後來居上。這就是很多調研機構敢於預測SaaS未來將擁有萬億市場規模的背景。

對雲之家而言,很多企業在移動辦公還只是導入階段,需要先把基礎打牢,甚至超越SaaS,去追求更多的增值服務。這也為什麼田榮舉會說,“移動辦公不是簡單的移動化,而是站在用戶的角度去思考業務,空間真的很大。”

談到未來,田榮舉說,“我們努力的方向是怎麼讓工作做得更加智慧,談到工作時讓每個人不會有壓力可以輕鬆的面對。我們會通過大資料來協助,讓服務智慧化方面走得更快。”

過去中國軟體行業,始終欠缺自己的文化自信。其實,美國三大企業服務領軍公司Oracle、SAP、Salesforce的總市值約為4000億美元,但還沒誕生百億美元的企業服務領軍公司。目前中國有4000萬家企業,這是中國軟體企業的彎道超車的機會,也是中國軟體建立起文化自信的機會。

同時中國的移動化進程要超過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國家,我們有這樣的土壤圍繞企業移動,成就一批領先於世界的品牌。雲之家像是一種精神,它伴隨著企業移動而來,見證企業成長,用以人為本的精神,賦能於組織,這種力量會成為中國軟體建立文化自信的基礎。

全年收款金額成功突破億元。

實際上在2017年圍繞雲計算整個大環境的資本熱潮已經減退,尤其在SaaS領域已經難得看見資本的活躍,比如此前兩年圍繞移動CRM鋪天蓋地的市場曝光景象在去年幾乎絕跡。客觀的說,SaaS服務的主體還是企業,而企業服務需要進一步的需求挖掘,也需要與客戶建立信任感的過程,這種慢節奏決定了“資本的奴隸”很難成為優秀的SaaS服務商。

在風口過後,市場的理性回歸,反而成全了雲之家這樣專注於企業服務,專心做“啟動個體”的人性企業。一年的快速成長,讓雲之家成功站到了中國移動辦公的金字塔頂端,與背景強大的釘釘和企業級微信形成了三國鼎立之勢。

而在我看來,相比于擁有巨頭背景的另外兩家競爭對手,雲之家的優勢依然在於對企業用戶的理解,無論是阿裡還是騰訊,作為互聯網基因,更多面向to C,這意味著在巨大流量當中真正有價值的流量並不高。

田榮舉認為,“to B應用的本質為了工作流程的閉環,核心是讓工作的閉環應用能夠流暢聯接。我理解組織級的應用,第一是安全,第二是打破資訊孤島,工作場景的應用一定要聯通。”

這表示,雲之家為客戶提供的服務是,看到使用者的根本性需求,整合現有的應用,去做協作的體驗,而不是熱衷於兜售現有的應用,這是雲之家與其他競爭對手最大的不同。換句話說,雲之家的核心是:做人和關係,並不是某個具體的產品。

必須承認,這些細微的體驗差異更容易打動企業客戶。據IDC的資料表明,雲之家已經連續兩年蟬聯中國大中型企業市場佔有率第一,知名客戶包括海爾、海信、萬科、融創、華潤置地、華大基因等。日前,世界500強的廣汽集團、中國工業龍頭格力電器也宣佈與雲之家攜手,共同打造企業移動辦公平臺。

“我們的秘訣就是讓客戶感受到價值,和成長的力量,我們在大型企業的成果是證明了這個力量。”田榮舉說。雲之家最初就確立了大中型企業和小微企業,兩個大的業務方向,但小微市場門檻低,客戶種程度其實不高,真正高價值的是大型市場。

我認為,大中型企業的成功更具有“燈塔”的意義,因為中國的企業客戶更相信口碑,往往一個垂直的領域頂級企業的選擇,很容易成為了整個領域的標準。這是雲之家為更大的爆發埋下的伏筆。

認清自我,看懂世界

田榮舉說,“2017年的營業額增長超過了200%,我們估計未來幾年的複合增長率不會低於每年150%,現在的競爭格局瞬息萬變,我們只有自己跑得夠快,才能確保品牌的主導地位。”

任何品牌的成長與成熟,除了業務增長,也需要在不斷的顛覆和反思中認清自己。

如田榮舉所說,“首先我們要改變自己的觀念,人人CEO,人人財務,這些想法。本質上,讓企業的每個人都有適合他的專業服務,改變設計理念,改變經營理念。其次,我們也不會走傳統的設計思路,強調人人,做場景驅動。並更多利用生態力量,通過雲和移動,可以讓合作夥伴能夠提供深度服務。”

我們知道,中國的雲力量崛起很快,IaaS已經有了一大批服務於本土,走出海外的雲計算公司,隨著IaaS在企業市場的穩定發展,企業級SaaS服務才有機會後來居上。這就是很多調研機構敢於預測SaaS未來將擁有萬億市場規模的背景。

對雲之家而言,很多企業在移動辦公還只是導入階段,需要先把基礎打牢,甚至超越SaaS,去追求更多的增值服務。這也為什麼田榮舉會說,“移動辦公不是簡單的移動化,而是站在用戶的角度去思考業務,空間真的很大。”

談到未來,田榮舉說,“我們努力的方向是怎麼讓工作做得更加智慧,談到工作時讓每個人不會有壓力可以輕鬆的面對。我們會通過大資料來協助,讓服務智慧化方面走得更快。”

過去中國軟體行業,始終欠缺自己的文化自信。其實,美國三大企業服務領軍公司Oracle、SAP、Salesforce的總市值約為4000億美元,但還沒誕生百億美元的企業服務領軍公司。目前中國有4000萬家企業,這是中國軟體企業的彎道超車的機會,也是中國軟體建立起文化自信的機會。

同時中國的移動化進程要超過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國家,我們有這樣的土壤圍繞企業移動,成就一批領先於世界的品牌。雲之家像是一種精神,它伴隨著企業移動而來,見證企業成長,用以人為本的精神,賦能於組織,這種力量會成為中國軟體建立文化自信的基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