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幾個小人—中國文人畫的思考,很現實

畫幾個小人, 像這樣

上述三幅, 是中國古代農民, 雅稱勞動人民的形象, 取自《芥子園》。 之所以做出這樣的判斷, 其實也簡單, 看服飾。 上述三幅人物服飾皆無衣袂飄飄, 長袖裙擺, 裝束都比較收身, 幹練, 顯然著這樣的衣服幹活方便。 我猜測這其中也飽含著中國古代的等級制度概念, 坐廟堂的跟處江湖之遠的從骨子裡就有區別, 不可混為一談。 這就是中國文人畫的智慧—從形式上給人劃出群體, 而且界線極其鮮明。

扯到這兒, 就牽扯到另一個很有意思的思考:文字的虛偽性。 而就文字的虛假性來說, 歷史這玩意最能說明問題。 比如歷代君王的傳位詔書, 比如無數牛逼人物的豐功偉業, 比如拔高, 比如貶低, 皆由史官之筆操控,

當然這背後自然是執政者的意願。 相比之下, 文人畫就真實一點了, 當然這不包含在皇家效力的宮廷畫師, 比如清朝牛逼的宮廷畫師郎世甯的部分作品。 所以啊, 所謂歷史, 切不可太當真, 這裡所講的歷史自然不單指民國之前, 包含所有今天能稱之為歷史的一切過往。

當然文人畫由於文字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是因為文字直白, 直白到只要張眼睛, 只要認識字就能讀懂其意思之十之八九, 而文人畫則不同。 文人畫在形而上的哲學表達上有極高的空間刪除和空間想像, 刪除了太多合理的空間佈局。 這樣做牛逼之處是從精神內涵上可以迅速把看畫人分為兩種:看的懂的和看不懂的, 而巧妙的地方是往往看懂的少,

看不懂的多, 有印象派作品的鑒賞功能。

不過可悲的是, 20世紀十年特殊時期, 有些不懂裝懂的, 有政治毀滅傾向, 有自保傾向的一群人, 腦子一熱, 毀了不少文人畫。 題外話, 不多說。

再像這樣

以上五幅之小人,從服飾和姿態上可以判斷其為高古之士。為何不是當官的?很簡單,我省略了小人的出場環境。以上人物皆出自《芥子園山水篇》,在中國古代的審美生態中,山水有其特有的精神內涵,即出世,這裡頭包含著道家的思考。由此看,儒家出不了好的山水畫大師。另外高古之士多清奇,甚至有些寒酸,而自古以來當官的都一身脂肪,當然也有例外,比如屈原,比如李白,比如顏真卿,比如杜甫,比如蒲松齡,比如曹雪芹。

再來看服飾。以上小人服飾皆有水袖裙擺。水袖裙擺是古代文人的標配,說這話有出處。且看山水詩派的開山鼻祖謝靈運的一段記載:

陳郡謝靈運有逸才,每出入,自扶接者常數人。民間謠曰“四人摯衣裙,三人捉席坐”是也。

看看,謝靈運出門光捯飭衣服的就有七個隨從,雖然有些奢侈,但將其精神內涵表現的淋漓盡致。《洛神賦圖》中,曹植後面也跟著三個捯飭衣服的隨從。細看中國歷代文人畫,有此意者不在少數。這有點像今天婚禮上新娘穿的婚紗,在有些場合新娘婚紗的裙擺的長短和扯婚紗的伴娘的多少也是一種身份的象徵。所以中國人在比誰牛逼這件事兒上,有些地方自古至今都是相通的,且別把古人看的多高雅,且別把現代人看的多庸俗,固化到骨子裡的審美認知是不會變的,和處世姿態有關,和政治環境有關。

再看姿態。上面五幅小人姿態多內斂。在山水畫中,內斂的姿態是一種智慧的表達,有莊子逍遙遊的姿態,有曹操觀滄海的姿態,有陶淵明采菊東籬下的姿態,有徐霞客赤足丈量中華山水的姿態。在人與自然的關係的認知上,古人牛逼於今人不是一點點。可惜古人的這種智慧時至今日被大多數今人遺忘,甚至篡改。

時常看到今人不惜付出生命之代價,意欲征服這個高峰那個高峰,站在峰頂向全世界發出這樣那樣的呼喊,雖不反對,但絕不贊同。挑戰身體極限,意志極限無可厚非,可前外別試圖挑戰自然極限,自然是沒有極限的。人于自然,多一點敬畏,姿態內斂一些,比較靠譜。另外從這個角度來看,今人畫山水,切不可只知表現山水之雄渾,之氣魄,之偉岸,之險峻,要是能把山水內斂,把對山水的敬畏平鋪紙上,不可不說是一種極致的表達。

以上五幅之小人,從服飾和姿態上可以判斷其為高古之士。為何不是當官的?很簡單,我省略了小人的出場環境。以上人物皆出自《芥子園山水篇》,在中國古代的審美生態中,山水有其特有的精神內涵,即出世,這裡頭包含著道家的思考。由此看,儒家出不了好的山水畫大師。另外高古之士多清奇,甚至有些寒酸,而自古以來當官的都一身脂肪,當然也有例外,比如屈原,比如李白,比如顏真卿,比如杜甫,比如蒲松齡,比如曹雪芹。

再來看服飾。以上小人服飾皆有水袖裙擺。水袖裙擺是古代文人的標配,說這話有出處。且看山水詩派的開山鼻祖謝靈運的一段記載:

陳郡謝靈運有逸才,每出入,自扶接者常數人。民間謠曰“四人摯衣裙,三人捉席坐”是也。

看看,謝靈運出門光捯飭衣服的就有七個隨從,雖然有些奢侈,但將其精神內涵表現的淋漓盡致。《洛神賦圖》中,曹植後面也跟著三個捯飭衣服的隨從。細看中國歷代文人畫,有此意者不在少數。這有點像今天婚禮上新娘穿的婚紗,在有些場合新娘婚紗的裙擺的長短和扯婚紗的伴娘的多少也是一種身份的象徵。所以中國人在比誰牛逼這件事兒上,有些地方自古至今都是相通的,且別把古人看的多高雅,且別把現代人看的多庸俗,固化到骨子裡的審美認知是不會變的,和處世姿態有關,和政治環境有關。

再看姿態。上面五幅小人姿態多內斂。在山水畫中,內斂的姿態是一種智慧的表達,有莊子逍遙遊的姿態,有曹操觀滄海的姿態,有陶淵明采菊東籬下的姿態,有徐霞客赤足丈量中華山水的姿態。在人與自然的關係的認知上,古人牛逼於今人不是一點點。可惜古人的這種智慧時至今日被大多數今人遺忘,甚至篡改。

時常看到今人不惜付出生命之代價,意欲征服這個高峰那個高峰,站在峰頂向全世界發出這樣那樣的呼喊,雖不反對,但絕不贊同。挑戰身體極限,意志極限無可厚非,可前外別試圖挑戰自然極限,自然是沒有極限的。人于自然,多一點敬畏,姿態內斂一些,比較靠譜。另外從這個角度來看,今人畫山水,切不可只知表現山水之雄渾,之氣魄,之偉岸,之險峻,要是能把山水內斂,把對山水的敬畏平鋪紙上,不可不說是一種極致的表達。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