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羽絨服收起來了?成都真正的大寒還沒到!準備好,後天斷崖式降溫開啟

上週末我們迎來了

24節氣中的最後一個——

大寒!

只看名字就讓人覺得瑟瑟發抖了!

俗話說“大寒小寒, 冷作一團”。

然而就在這一年中最冷一天到來之時,

成都週末卻迎來了暖陽,

最高氣溫回升至15.5℃。

北半球皆冰封中國獨自溫暖

我國持續回暖近一周↓

這天氣好得簡直像是青春電影嘛!

不過, 成都的胖友們,

也不要高興得太早,

秋衣秋褲先不要慌收起來,

你最好再準備上最厚的羽絨服。

本周, “冷空氣中的冷空氣”寒潮將抵達,

讓寒冬回到它該有的樣子。

四川今冬首個寒潮預警也呼之欲出。

根據從四川省氣象臺瞭解到的消息,

24日~26日,

盆地日平均氣溫將累計下降5~8℃,

關鍵是, 寒潮過後, 回溫還很慢。

嚴冬又在向你招手了。

昨天還在“嫌棄”羽絨服的成都人,

估計後天也只能默默穿上了。

四川省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康嵐介紹,相比於中東部地區,四川的降溫要滯後一點,1月23日晚,冷空氣才抵達盆地。這股冷空氣來勢洶洶,預計24~26日,盆地日平均氣溫將累計下降5~8℃。斷崖式的降溫,有望“召喚”出四川今冬首個寒潮預警。

1月21日,成都的最高氣溫還有15.5℃,24日開始,最高氣溫跌至個位數,26日,最高氣溫僅4℃,跟最近的最低氣溫相當。光是聽著這數字,就開始瑟瑟發抖了。更糟心的是,冷空氣影響時,還有3~5級的偏北風來“雪上加霜”。

還記得這個月初的那次降溫嗎?當時,四川多地都下了雪,夠冷了吧?然而,要告訴你的是,上次的降溫幅度,是4~6℃。所以說,冷就一個字,冬天要說很多次,不要以為這幾天暖和了,冬天就過去了,“大寒”不發威,你真以為就不寒了?

還要劃重點:這次,不僅是降溫降得猛,降溫的“後遺症”還挺嚴重。康嵐介紹,跟上一輪的降溫相比,這一次持續的時間會更長一些,主要就是後續回溫慢。

目前看來,27日~30日,還有一股冷空氣再來補一刀,28-29日我省又有一次弱降溫天氣過程,盆地北部和南部有小雨。大家請做好充分準備,打好這場與嚴寒抗爭的持久戰。

寒潮降臨,

又豈是降溫這麼簡單?

1月21日,中央氣象臺發佈了重要天氣提示,23日夜間至28日,甘肅東部、陝西、山西、河南、湖北、山東、安徽、江蘇、湖南、江西北部、浙江北部等地,將先後出現中到大雪或雨夾雪。其中,陝西東南部、河南南部、湖北西部和北部、安徽、江蘇南部、浙江西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暴雪,局地大暴雪。另外,貴州、湖南等地的部分地區將有凍雨。

四川盆地的降溫,也伴有明顯的降雨。“這次的水汽條件,比1月上旬的那次更好。”康嵐說,24日~26日,盆地各市陰天有小雨,東北部局部地方有中雨,不過,盆地是否迎來雪,尤其是一直在求雪的成都,能否如願以償,這還有待觀望。不過,盆周山區是會出現雨夾雪或小到中雪的。

由於極寒,最容易出現兩種要命的疾病:

第一就是心臟疾病。大寒是心絞痛等心血管疾病的高發期,再加上情緒波動,就相當於“雪上加霜”。所以,大寒時節心臟疾病也會是一個高發局勢。

第二就是中風。到了一定年齡,由於本身的衰老,血管出現硬化、彈性變差,寒冷、勞累等都可能導致中風。那大寒節氣如何降低風險?此時養生應做好“5個三”,不然長壽基本和你無緣!

極寒養生做好【5個三】

1

多吃“三種”食物

1

桂圓——暖心

寒冷的天氣特別容易傷陽氣,因此大寒期間應養陽,通過節氣養陽暖心,促進血液迴圈。桂圓是暖心補血的佳品,小寒到大寒期間天氣冷,建議經常在家燉些桂圓粥。

2

紅棗——護肝

大寒為“冬三月之末”,與立春相承接。在這個承前啟後的時節裡,大自然陰氣極盛,陽氣沉降到極點並準備生髮。所以,這個階段要兼顧養肝,為開春陽氣生髮、肝氣調達打好基礎。

護肝的食物不少,但推薦紅棗,紅棗雖普通,但富含營養。上世紀60年代自然災害時期,患肝病的人很多,當時,國家每個月為肝病病人配兩斤紅棗。別小看這些紅棗,在那個極端困難的年代,卻為肝病患者補充了營養,緩解了病情。

3

吃點酸——護血管

在大寒節氣中,心肌梗塞、腦卒中的發病率均達到全年較高水準。此外,一些血管彈性較差的高血壓患者,在大寒時節一天之內的血壓波動往往會增大,而很多患有老慢支的病人只要稍不留神,也容易在此時節舊疾復發。這就更提示我們要在日常習慣中多加注意養護血管。

適當吃酸性食物很有益處。尤其大寒前後是心血管病的高發期,而酸性食物比如醋能軟化血管,預防心血管病發生。同時,酸性食物還能美容,愛美的女性更應該要多吃酸了。酸性食物除了醋外,還包括富含維生素C的蘋果、橘子等偏酸性食物。

2

大寒之後要防“三寒”

1

防肺寒——喝熱粥散寒

流鼻涕、咳嗽、頭痛……風寒感冒是冬日最常見的毛病。專家指出,症狀較輕的,可以選用一些辛溫解表、宣肺散寒的食材,清代《惠直堂經驗方》中的神仙粥就不錯。有歌雲:“一把糯米煮成湯,七根蔥白七片薑,熬熟兌入半杯醋,傷風感冒保安康”。溫服後上床蓋被,微熱而出小汗。每日早、晚各1次,連服2天。

2

防腰寒——雙手搓腰暖腎陽

中醫介紹,雙手搓腰有助於疏通帶脈、強壯腰脊和固精益腎。腰部為“帶脈”(環繞腰部的經脈)所行之所,特別是脊椎兩旁的後腰是腎臟所在位置。腎喜溫惡寒,常按摩能溫煦腎陽、暢達氣血。

3

防腳寒——做個暖足浴

足浴跟熱水洗腳不一樣。專家介紹,足浴要注意三點:

第一是溫度,水溫最好40℃左右,水淹沒踝關節處。

第二是時間,每次浸泡20-30分鐘,不時添加熱水保持水溫,泡後皮膚呈微紅色為好。

第三是按摩,泡足後擦乾用手按摩足趾和腳掌心2-3分鐘。最後要注意的是,以上三點做完之後,最好在半小時內就寢,保證足浴效果。

3

大寒三道“食療方”

1

八寶飯——養血安神

糯米100克、大米100克、赤小豆50克、薏米50克、蓮子20克、枸杞子20克、桂圓肉20克、大棗50克。

將赤小豆、薏米、蓮子用清水洗淨,浸泡2小時,再加入糯米、大米等,用旺火蒸熟,加白糖適量食用。有健脾益氣、養血安神的作用,適用於身體虛弱、倦怠乏力等氣血兩虛的人群。

2

芪杞燉子雞——補中益氣

童子雞1只(約500克)、黃芪30克、枸杞子30克、白術10克,調料適量。

將童子雞洗淨,切為小塊,加入諸補益中藥和蔥薑蒜鹽酒等調料,用文火慢燉1小時,食肉喝湯。有補中益氣、滋陰助陽、增強機體抗病能力的作用,適用於體質虛弱、易患風寒感冒者。

3

發散風寒湯——祛風散寒

雞蛋1個、香菜10克、蔥白5克、生薑5克,鹽味精等調料適量。

雞蛋攪拌均勻,香菜、蔥白、生薑洗淨後切為碎末。將清水在鍋中燒開,加入少許水、澱粉,使水略稠後,將攪拌好的雞蛋慢慢倒入,使之成片狀。再加入香菜、蔥薑及鹽、味精等調料,出鍋前加入香油少許。有祛風散寒、發汗解表的作用,適用於輕度感冒初期。

4

大寒多按“三穴位”

1

百會穴——能降血壓

百會為督脈之要穴,是諸陽集會之處,與各臟腑經絡相通,故有調整陰陽整體治療之用。對於神經系統疾病如神經性頭痛、失眠、健忘、目眩等症,循環系統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壓、低血壓等,呼吸系統疾病如慢性鼻炎、咽炎、慢性支氣管炎、反復呼吸道感染等都有防治作用。

2

期門穴——疏心解郁

大寒養生的重點在於調節肝膽經,這樣不僅能升發陽氣防風寒,而且能疏散心中鬱悶、壓抑的情緒。

期門穴為肝經的募穴,是臟腑之氣彙聚於胸腹部的特定穴位。相當於肝的幕僚,肝遇到麻煩了,它就會站出來幫“將軍之官”出謀劃策、排憂解難。中醫古籍《傷寒論》裡認為,此穴為疏泄肝膽的首選穴位,對調理肝臟有很好的效果。

3

太溪穴——滋潤補水

太溪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可每天按摩2次,每次10分鐘。大寒天氣乾燥的時候,按揉的時間應該長一些,因為燥易傷陰,多揉一些時間,既可補陰,又可防燥傷陰。按摩太溪穴有滋補腎陰的作用,適用于陰虛體質偏于腎陰虛的人。

5

大寒喝好“三杯茶”

1

薑棗茶——溫暖全身

薑棗茶自古就是民間溫胃祛寒的良方。具有溫中散寒、回陽通脈、補血正氣、燥濕消炎的功效,飲後能促使血管擴張,暖身驅寒,全身有溫熱感。

薑棗茶的配方主要有紅棗3粒、生薑2片和紅糖15g,都是中醫養生佳品,各有很好的養生作用。

2

馬蹄茶——生津潤燥

綠茶5克,馬蹄(荸薺)150克。馬蹄去皮放入淡鹽水中浸泡10分鐘;浸泡好的馬蹄榨汁備用;將泡好的綠茶放入馬蹄汁中,調勻飲用。每日一次。生津潤燥,清熱化痰,開胃消食,通便利尿。

3

黑茶——扶陽益氣

大寒時節,人的新陳代謝會減慢,陽氣較弱。這個時候喝些黑茶,可以起到扶陽益氣的功效。普洱茶屬於黑茶,有一定的減肥降脂功能。

估計後天也只能默默穿上了。

四川省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康嵐介紹,相比於中東部地區,四川的降溫要滯後一點,1月23日晚,冷空氣才抵達盆地。這股冷空氣來勢洶洶,預計24~26日,盆地日平均氣溫將累計下降5~8℃。斷崖式的降溫,有望“召喚”出四川今冬首個寒潮預警。

1月21日,成都的最高氣溫還有15.5℃,24日開始,最高氣溫跌至個位數,26日,最高氣溫僅4℃,跟最近的最低氣溫相當。光是聽著這數字,就開始瑟瑟發抖了。更糟心的是,冷空氣影響時,還有3~5級的偏北風來“雪上加霜”。

還記得這個月初的那次降溫嗎?當時,四川多地都下了雪,夠冷了吧?然而,要告訴你的是,上次的降溫幅度,是4~6℃。所以說,冷就一個字,冬天要說很多次,不要以為這幾天暖和了,冬天就過去了,“大寒”不發威,你真以為就不寒了?

還要劃重點:這次,不僅是降溫降得猛,降溫的“後遺症”還挺嚴重。康嵐介紹,跟上一輪的降溫相比,這一次持續的時間會更長一些,主要就是後續回溫慢。

目前看來,27日~30日,還有一股冷空氣再來補一刀,28-29日我省又有一次弱降溫天氣過程,盆地北部和南部有小雨。大家請做好充分準備,打好這場與嚴寒抗爭的持久戰。

寒潮降臨,

又豈是降溫這麼簡單?

1月21日,中央氣象臺發佈了重要天氣提示,23日夜間至28日,甘肅東部、陝西、山西、河南、湖北、山東、安徽、江蘇、湖南、江西北部、浙江北部等地,將先後出現中到大雪或雨夾雪。其中,陝西東南部、河南南部、湖北西部和北部、安徽、江蘇南部、浙江西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暴雪,局地大暴雪。另外,貴州、湖南等地的部分地區將有凍雨。

四川盆地的降溫,也伴有明顯的降雨。“這次的水汽條件,比1月上旬的那次更好。”康嵐說,24日~26日,盆地各市陰天有小雨,東北部局部地方有中雨,不過,盆地是否迎來雪,尤其是一直在求雪的成都,能否如願以償,這還有待觀望。不過,盆周山區是會出現雨夾雪或小到中雪的。

由於極寒,最容易出現兩種要命的疾病:

第一就是心臟疾病。大寒是心絞痛等心血管疾病的高發期,再加上情緒波動,就相當於“雪上加霜”。所以,大寒時節心臟疾病也會是一個高發局勢。

第二就是中風。到了一定年齡,由於本身的衰老,血管出現硬化、彈性變差,寒冷、勞累等都可能導致中風。那大寒節氣如何降低風險?此時養生應做好“5個三”,不然長壽基本和你無緣!

極寒養生做好【5個三】

1

多吃“三種”食物

1

桂圓——暖心

寒冷的天氣特別容易傷陽氣,因此大寒期間應養陽,通過節氣養陽暖心,促進血液迴圈。桂圓是暖心補血的佳品,小寒到大寒期間天氣冷,建議經常在家燉些桂圓粥。

2

紅棗——護肝

大寒為“冬三月之末”,與立春相承接。在這個承前啟後的時節裡,大自然陰氣極盛,陽氣沉降到極點並準備生髮。所以,這個階段要兼顧養肝,為開春陽氣生髮、肝氣調達打好基礎。

護肝的食物不少,但推薦紅棗,紅棗雖普通,但富含營養。上世紀60年代自然災害時期,患肝病的人很多,當時,國家每個月為肝病病人配兩斤紅棗。別小看這些紅棗,在那個極端困難的年代,卻為肝病患者補充了營養,緩解了病情。

3

吃點酸——護血管

在大寒節氣中,心肌梗塞、腦卒中的發病率均達到全年較高水準。此外,一些血管彈性較差的高血壓患者,在大寒時節一天之內的血壓波動往往會增大,而很多患有老慢支的病人只要稍不留神,也容易在此時節舊疾復發。這就更提示我們要在日常習慣中多加注意養護血管。

適當吃酸性食物很有益處。尤其大寒前後是心血管病的高發期,而酸性食物比如醋能軟化血管,預防心血管病發生。同時,酸性食物還能美容,愛美的女性更應該要多吃酸了。酸性食物除了醋外,還包括富含維生素C的蘋果、橘子等偏酸性食物。

2

大寒之後要防“三寒”

1

防肺寒——喝熱粥散寒

流鼻涕、咳嗽、頭痛……風寒感冒是冬日最常見的毛病。專家指出,症狀較輕的,可以選用一些辛溫解表、宣肺散寒的食材,清代《惠直堂經驗方》中的神仙粥就不錯。有歌雲:“一把糯米煮成湯,七根蔥白七片薑,熬熟兌入半杯醋,傷風感冒保安康”。溫服後上床蓋被,微熱而出小汗。每日早、晚各1次,連服2天。

2

防腰寒——雙手搓腰暖腎陽

中醫介紹,雙手搓腰有助於疏通帶脈、強壯腰脊和固精益腎。腰部為“帶脈”(環繞腰部的經脈)所行之所,特別是脊椎兩旁的後腰是腎臟所在位置。腎喜溫惡寒,常按摩能溫煦腎陽、暢達氣血。

3

防腳寒——做個暖足浴

足浴跟熱水洗腳不一樣。專家介紹,足浴要注意三點:

第一是溫度,水溫最好40℃左右,水淹沒踝關節處。

第二是時間,每次浸泡20-30分鐘,不時添加熱水保持水溫,泡後皮膚呈微紅色為好。

第三是按摩,泡足後擦乾用手按摩足趾和腳掌心2-3分鐘。最後要注意的是,以上三點做完之後,最好在半小時內就寢,保證足浴效果。

3

大寒三道“食療方”

1

八寶飯——養血安神

糯米100克、大米100克、赤小豆50克、薏米50克、蓮子20克、枸杞子20克、桂圓肉20克、大棗50克。

將赤小豆、薏米、蓮子用清水洗淨,浸泡2小時,再加入糯米、大米等,用旺火蒸熟,加白糖適量食用。有健脾益氣、養血安神的作用,適用於身體虛弱、倦怠乏力等氣血兩虛的人群。

2

芪杞燉子雞——補中益氣

童子雞1只(約500克)、黃芪30克、枸杞子30克、白術10克,調料適量。

將童子雞洗淨,切為小塊,加入諸補益中藥和蔥薑蒜鹽酒等調料,用文火慢燉1小時,食肉喝湯。有補中益氣、滋陰助陽、增強機體抗病能力的作用,適用於體質虛弱、易患風寒感冒者。

3

發散風寒湯——祛風散寒

雞蛋1個、香菜10克、蔥白5克、生薑5克,鹽味精等調料適量。

雞蛋攪拌均勻,香菜、蔥白、生薑洗淨後切為碎末。將清水在鍋中燒開,加入少許水、澱粉,使水略稠後,將攪拌好的雞蛋慢慢倒入,使之成片狀。再加入香菜、蔥薑及鹽、味精等調料,出鍋前加入香油少許。有祛風散寒、發汗解表的作用,適用於輕度感冒初期。

4

大寒多按“三穴位”

1

百會穴——能降血壓

百會為督脈之要穴,是諸陽集會之處,與各臟腑經絡相通,故有調整陰陽整體治療之用。對於神經系統疾病如神經性頭痛、失眠、健忘、目眩等症,循環系統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壓、低血壓等,呼吸系統疾病如慢性鼻炎、咽炎、慢性支氣管炎、反復呼吸道感染等都有防治作用。

2

期門穴——疏心解郁

大寒養生的重點在於調節肝膽經,這樣不僅能升發陽氣防風寒,而且能疏散心中鬱悶、壓抑的情緒。

期門穴為肝經的募穴,是臟腑之氣彙聚於胸腹部的特定穴位。相當於肝的幕僚,肝遇到麻煩了,它就會站出來幫“將軍之官”出謀劃策、排憂解難。中醫古籍《傷寒論》裡認為,此穴為疏泄肝膽的首選穴位,對調理肝臟有很好的效果。

3

太溪穴——滋潤補水

太溪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可每天按摩2次,每次10分鐘。大寒天氣乾燥的時候,按揉的時間應該長一些,因為燥易傷陰,多揉一些時間,既可補陰,又可防燥傷陰。按摩太溪穴有滋補腎陰的作用,適用于陰虛體質偏于腎陰虛的人。

5

大寒喝好“三杯茶”

1

薑棗茶——溫暖全身

薑棗茶自古就是民間溫胃祛寒的良方。具有溫中散寒、回陽通脈、補血正氣、燥濕消炎的功效,飲後能促使血管擴張,暖身驅寒,全身有溫熱感。

薑棗茶的配方主要有紅棗3粒、生薑2片和紅糖15g,都是中醫養生佳品,各有很好的養生作用。

2

馬蹄茶——生津潤燥

綠茶5克,馬蹄(荸薺)150克。馬蹄去皮放入淡鹽水中浸泡10分鐘;浸泡好的馬蹄榨汁備用;將泡好的綠茶放入馬蹄汁中,調勻飲用。每日一次。生津潤燥,清熱化痰,開胃消食,通便利尿。

3

黑茶——扶陽益氣

大寒時節,人的新陳代謝會減慢,陽氣較弱。這個時候喝些黑茶,可以起到扶陽益氣的功效。普洱茶屬於黑茶,有一定的減肥降脂功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