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全市全力抗雪防凍紀實

冰雪重幾何

本報記者 李 屹

預期中的大雪紛飛雖未如期上演, 但地面一層透明薄薄積雪, 還是讓路面異常濕滑。

2018年1月25日淩晨4點不到, 環衛工胡金雲就與工友們來到北正街, 比日常上班時間提早了一個小時。 胡金雲日常負責清掃的北正街, 正是冰雪天氣市內15個主要結冰點之一, 在黎明中開啟、持續5個多小時的工作, 為早上出行的人們清出了一條坦途。

上午近10時, 胡金雲停下吃了幾口麵包, 這是她的早餐。 “接下來, 還要把沿街附近居民樓單元口的積雪及時掃除掉。 這一片是老城區, 住了許多中老年人,

要給他們的出行掃出一條道兒。 時間久了, 溫度太低上了凍, 可就麻煩了。 還有老舊車棚、斷枝, 都影響安全。 ”

天氣預報顯示, 低溫雨雪天氣持續, 可能造成的次生災害防禦也不可麻痹鬆懈。

24日早上8點多, 家住壕埂街7號院內的呂宜方剛走出家門, 一聲轟響, 家門口老松樹上的一枝大樹椏斷在身後兩米處, 索性沒有人員受傷。 記者在路面行走發現, 沿路有些樹木枝椏折斷, 道路也被倒樹、斷枝所佔據。 不少尚未長大的幼苗小樹, 因冰凍負重過大而“壓彎了腰”。

大雪未至, 為何樹木也很受傷?據記者瞭解, 伴隨本輪降雪的有氣溫的大幅驟降, 氣象資訊顯示:受冷空氣影響, 23日起平均氣溫下降6-8度, 東北風增大至4-5級, 陣風7級, 24日淩晨氣溫零下3度。

市內綠化主要以常綠喬灌木為主, 這類植物樹葉多、易存雪, 著雪面積比較大。 雨雪、凍雪濕重, 且易在枝幹上聚集附著, 經一夜霜凍, 即便無大雪壓枝, 樹木也不堪其重。

看似輕盈的雪花, 究竟重幾何?這得看降雪量和積雪深度。

降雪量是氣象觀測人員用標準容器將12小時或24小時內採集到的雪化成水後, 測量得到的數值, 以毫米為單位。 積雪深度即積雪表面到地面的垂直高度, 以釐米為單位, 隨積雪的加深而不斷累積變化。 100平方米面積上6釐米左右的積雪就近100公斤。 因此, 一旦有大雪、暴雪降臨, 加上零下的冰凍, 低溫雨雪天氣的次生災害就極易發生。 除了樹下, 危舊房屋及附屬設施、倉儲設施、物流配送中心、臨時構築物、種植大棚、養殖大棚、城市基礎公共設施、大跨度廠房、工地等,

都是易引發次生災害的地方。

氣象專家提醒, 出行切記遠離樹下、電線及電線杆、施工圍牆及頂棚、公交月臺等上空非承重遮擋物範圍。 儘量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 在露天環境下步行及站立, 注意安全。

開雪辟路保通行

本報記者 羅少坤

1月25日一早, 安慶一片銀裝素裹, 昨天夜裡的雪覆蓋了整個城市, 雨夾雪從天空中落下, 隨風敲打著所到之處。

不到8點, 記者走上文苑路, 路面上的雪已部分融化, 形成積水, 雪渣殘留在路面, 沒有結冰, 已基本不影響通行。 汽車以三四十公里的時速緩慢前行, 電動車順著沒雪的路面前行, 行人吃力撐著傘。

在文苑路與天柱山路交叉口附近,

環衛工人汪孟樹穿著雨衣、膠靴, 正在用鐵鍬鏟雪, 部分路面的積雪已經開始結冰。 汪孟樹負責從聖埠到該路口的“7”字形路段保潔工作, 從天不亮到現在, 上崗兩三個小時, 他還沒有吃早飯。

環衛車上的竹掃把已經結了冰, 因為路面有積雪覆蓋, 看見落葉, 他只能用鉗子一片片夾起來。 此時環衛班長劉珍珠騎著環衛車給他送來公司發的麵包和雞蛋, 並告知他將公交月臺、重要路口的積雪冰塊儘快鏟掉, 並通知他今天加班。

在振風大道與龍眠山路路口, 市容管理處特勤三大隊8名隊員已經將路面積雪清掃堆積起來。

臨時負責人張祖友告訴記者, 他們早晨5點半接到通知, 6點上路開始清掃路面積雪, 以保障路面暢通,

並確保路面不重新結冰。 三大隊5個中隊分流到多個路口清理積雪, 記者採訪時, 他們正在待命。

路口, 交通指示牌滴落的水都已結冰。 風雪中, 交警方文東變換著手勢, 正在路口執勤。

“這樣的雨雪天氣, 闖紅燈的非機動車和行人可能會比較多, 路面也容易打滑, 容易發生連續碰撞。 我們執勤的主要任務就是勸阻闖紅燈行為, 禁止非機動車駛入機動車道, 示意機動車路口減速及右轉避讓行人等。 ”方文東說。

市交警二大隊大橋卡口中隊長姚東說, 遇到雨雪惡劣天氣, 他們提前掌握下雪及道路情況, 有無設施、標誌牌、樹木傾倒等造成交通阻礙, 這些情況在7點前的上路巡邏已經掌握。 執勤範圍內到現在有3輛車因為天氣原因在路上出現故障, 他們已做好現場維護、維持交通秩序及聯繫施救工作。

早晨7點半,安慶高速橋已經開始對危化品車輛、營運客車、“三超”車輛等限行,卡口中隊已經成功對高速卡口車輛進行了疏導。

記者在市交警支隊瞭解到,應對24-28日全市出現的持續雨雪冰凍天氣,市區各大隊加強國省道路、城區主要道路交叉口以及橋樑、坡道、彎道等易積雪結冰路段的交通管理,加強指揮疏導,對因路面積雪、結冰妨礙車輛正常通行確需臨時交通管制的路段,提前設置交通管制指示牌,安排警力定點值守,引導車輛繞行周邊其他道路。同時,高速各大隊適時採取間斷放行、限速通行、路外分流、路內容留、重點路段專人值守和警車壓速通行等管制措施,以保障通行安全。

風雪天 社區情

本報記者 常 豔

“程奶奶,在不在家,麻煩開下門。”1月23日上午,吳樾社區副書記操莉莉、社區副主任蘆文進和工作人員胡生秀來到紅旗社區程桂蘭的家門前。

半晌,門開了,看到程桂蘭安然無恙,操莉莉一行人終於放下心來。

程桂蘭個子小小的,社區的人都昵稱她“小老奶奶”,今年已經74歲了。無兒無女,又沒有工作,老伴去世已經20多年了。多年來除了每月700元的低保金之外,程桂蘭還拾點破爛補貼家用。

除了是孤寡老人,程桂蘭的特殊之處還在於她的住所。儘管戶籍還在吳樾社區,但十幾年前拆遷,人已經搬到了紅旗社區。儘管兩地相隔較遠,但程桂蘭每天還步行到天臺裡,撿點破爛。

三天了,社區的工作人員都沒見到程桂蘭的身影,又沒有電話,社居委的同志放心不下,當天上午,幫老人取出了當月的工資,社區又出了200元錢,買了三隻板鴨、老骨、蘿蔔等食品,趕到程家。

看到社居委的工作人員來看望,程桂蘭很感動。“這兩天我肚子不舒服,沒有出門。馬上下大雪了,我正發愁呢。沒想到社區就來了,還送給我這麼多吃的,真的很感謝。”程桂蘭說。

操莉莉告訴記者,程桂蘭是社區特殊重點戶,無兒無女,無依無靠,唯一的依靠就是社區。儘管不住在社區內,但“小老奶奶”依然是社區的居民。社區有義務有責任對她進行照顧。過去社區請了周邊一個熱心居民幫忙照看,現在這個居民去世了,社區隔三岔五便要派人上門,看到老人平安才放心。

讓社區放心不下的不止程桂蘭,三無老人陶芳新、王景喜,空巢老人江秀玲同樣牽掛著社區工作者的心。當天,社區所有孤寡、空巢、三無老人全部走訪到位。

“據省氣象部門預報,1月24日至28日我省將出現大範圍持續雨雪冰凍天氣。在此溫馨提示您提前做好保暖防寒措施,儘量減少戶外活動,祝您及家人生活愉快。”

1月23日,吳樾社區黨員、志願者和居民們都收到了一條群發短信,短短一條資訊,卻令社區居民心裡暖暖的。

“今年雨雪天氣來勢洶洶,從新聞中看到全市各級都行動起來應對雨雪,老百姓心中就安定了,現在又收到社區的提醒短信,我更感覺到了冬天裡的溫情。接下來,掃雪鏟雪,我們黨員義不容辭。”社區黨員林玉珍說。

齊心協力

應對雨雪

本報記者 陸 飛

本報通訊員 高慶寧

為了應對持續的雨雪冰凍天氣,貫徹落實迎江區應對防範工作視訊會議精神,1月24日,南水回族社區召開應對冰雪天氣工作推進會,會上成立以中青年人員為主的防範應對冰雪工作應急隊伍,做好增援處置準備,在維護好社區安全穩定的同時做好後勤保障工作,配備了鏟子50把、掃把50把、手套40雙,工業鹽500斤以備用,並做好24小時隨時待命和資訊及時上報等,用最快的速度消除雨雪冰凍降溫天氣給居民生活帶來的不便。

社區工作人員們在每個樓棟的樓道內張貼溫馨提示,提醒居民外出關好門窗,以免雨雪飄入室內。同時要看護好自家的高空物品,如花盆、衣物等被風吹落,以免高空墜物傷人。通過安全教育,社區居民增強了雨雪天氣的安全意識,提高了對防範惡劣天氣的認識,確保防範應對工作的順利進行。

1月24日夜,雨雪加大,迎江區環衛處聯合京環迎江專案部,出動巡邏應急車5輛,融雪車3台,滾刷車3台,推鏟車2台,壓縮車3輛,快速保潔車50輛,突擊隊190人,使用融雪劑25噸,草墊200個,防滑網46張,鐵鍬90把,推雪鏟140把,全力保障主次幹道,輔道和人行道暢通,開通通道,確保單位周邊和居民社區居民出門通暢。

1月25日清晨,經過一夜的持續雨雪,大發宜景城社區各主次幹道都積了厚厚的一層雪,為轄區居民的出行帶來諸多不便。早上5點,濱江街道組織的鏟雪小分隊就展開鏟雪活動,大家不畏嚴寒,紛紛拿起鐵鍬和掃帚,將積雪一點點清除乾淨。雖然室外溫度很低,但大家勞動的熱情和團結的力量讓這個寒冷的冬日變得格外溫暖。經過一個多小時的奮戰,主幹道積雪全部清理乾淨,為居民開闢了一條洋溢著溫情的通暢之路。

在迎江區新洲鄉小沙包渡口,幾輛三輪車將防滑草袋、融雪鹽、鐵鍬等鏟雪除冰物料運送到渡口,鄉渡運站、輪渡工作人員將物料運送到物料房,將草袋搬到渡船上,為應對持續的強降雪做好充分準備。“我們渡運站準備了3噸工業用鹽,用於幾個碼頭下坡道的防滑、化雪;準備100條草袋用於船上防滑;另外我們聯繫了鏟車、20把鐵鍬,隨時準備鏟雪。”鄉渡運站站長吳良益說,新洲鄉四面環水,南北兩個輪渡是該鄉的生命通道,每天渡運車輛100多台次,人員300多人次。為保障渡口安全,渡運站已提前做好防事故應對措施。

在另一處迎江區長風鄉的一家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為應對強降雪可能造成的影響,公司工作人員正在對草莓、火龍果等反季節水果大棚進行保溫加固處理。為保障幾百畝蔬菜大棚不受侵害,當地政府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幫助種植戶提前做好應對。“我們派出工作人員打電話或者上門協助幫助大棚種植戶,提前加固大棚,保證不造成大棚垮塌。我們提前做好進場的道路,鋪一些沙石、稻草防滑。要種植戶及時的能夠採摘上市的,趕緊上市銷售掉,儘量減少棚子的果實、蔬菜積壓。”長風鄉農委主任陸淵告訴記者。

暴雪來前接“山翁”

本報通訊員 徐進群 徐仿舜

1月23日深夜,是氣象部門預報的本輪暴雪天氣來臨前夕,岳西縣黃尾鎮嚴家村的深山裡,在鎮村幹部苦口婆心的勸說下,金興仕、金興爐終於又回到鎮政府給他們安排的安全住房,“在暴風雪天氣裡,一定要保障兩位老人的生命安全、生活無憂!”組織轉移的鎮黨委書記舒寒冰堅定地說。

今年,金興仕73歲、金興爐75歲,兄弟二人都是聾啞人,都沒有成家,是村裡的兩個五保物件。一直以來,兄弟二人相依為命,生活在嚴家村的深山裡,住的房子是祖上留下來的土坯房,離村組公路1公里左右,無水無電無路,吃的菜和糧食基本是自己種的,平時也很少下山。多年前,當地鎮政府就將二位老人安排在敬老院集中供養,可無論外面的世界多麼精彩,他們還是覺得自己的危舊房屋安逸。

2014年,舒寒冰在走訪中,瞭解這一情況後,立即做出妥善安排,“儘量做工作轉移到敬老院,如不進敬老院,就在山下路邊按照五保戶危房改造的標準重建新房。”終於在2015年初,一位老人住進敬老院,一位老人搬進安全住房。由於長期在深山裡形成的生活習慣,二人經常相約回老屋過“原始”生活。每年防汛期間,鎮村幹部都要動員他們轉移,2017年夏天組織轉移時,金興仕還用柴棍打傷工作人員,考慮二人的安全,當時鎮村幹部只好進行強行轉移。可是沒過幾天老人又回到老房子。鎮村幹部又三番五次上門勸說,老人還是堅持住舊房子。2017年下半年政府再次將老人接到敬老院和安全住房。

1月23日下午四時,鎮敬老院報告,院民金興爐請假回家未歸,同時嚴家村委會報告,金興爐、金興仕又住進了老舊危房中。暴雪來臨前,村裡扶貧隊長和村幹再次上門轉移,但兩位老人極不配合,請求鎮政府支援。

接到嚴家村請求支援的報告後,正在縣城開會的舒寒冰立即指示鎮村工作人員組成應急小分隊緊急馳援。會後,舒寒冰顧不上吃飯,立即返回黃尾,帶領小分隊冒著刺骨的寒風往老人住所趕。深山裡氣溫零下幾度,1月初下的大雪,還沒融化,幹部踏著冰雪,打著電筒,經過四十多分鐘的摸索才到山裡。“天黑,山路又窄又滑,有些地方無法站立,只能爬行前進。”鎮包點幹部劉啟超回憶說。幾個月前,為防止兩位老人再回危房居住,村裡將原來的四間老屋中的三間拆除,只留下一間堆放生產用品。殊不知,兩位老人還是將這一間利用起來,將屋頂用茅草覆蓋,傾斜的土牆用木樁支撐,偶爾回到這裡,在這種極度危險的危房中居住。四周一片漆黑,沒有一點光亮和聲響,村幹打開後門時,只見兩位老人就著鍋灶的火光圍坐在鍋臺邊正在吃晚飯,外面喊叫聲如此大,他們竟渾然不知。當鎮村幹部看到如此情景,倍感揪心,因為二位老人對外界聲響基本沒有感知,對災害缺乏最基本的防範意識。

兩位老人有一定的暴力傾向,看到此情此景,舒寒冰顧不上太多,靠前比劃勸說,“降溫了,明天要下暴雪,山上不安全,又冷,我們夜裡專門接老人家下山。”經過半個多小時的工作,老人終於同意下山。

為防止滑倒,下山時村委會副主任桂志明為每人準備一根木棍做拐杖,大家學著金興仕的樣子用草繩將鞋子攔腰捆起來充當防滑鏈。十時許,終於將第一位老人金興仕帶到安全住所,舒寒冰要求住在附近的兄嫂金興友夫婦做好監護,並安排村幹部密切關注。隨後,大家又驅車八公里,將金興爐老人安全送到鎮敬老院,安排工作人員打來熱水、鋪好床被,淩晨時分,將老人一切安頓好,鎮村幹部才離開。

太湖

受嚴寒天氣的影響,太湖縣新倉鎮多處大橋結冰,嚴重影響行車及行人安全。新倉鎮按照工作預案,組織突擊隊、青年志願者、部分幹群,開展破冰行動,確保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李鐘明 攝

潛山

1月25日上午,雪還未停息。潛山縣城管執法局黨支部組織全體黨員和職工在姚沖路鏟雪。 王 陣 攝

嶽西

1月24日以來,岳西縣黃尾鎮普降大到暴雪,至25日上午11時積雪累計厚度達10cm。為保障主幹道路暢通,便於應急交通,黃尾鎮組織全體幹部職工上路清掃積雪,同時組織轄區內的鏟雪車參與鏟雪。徐進群 攝

懷寧

1月25日清晨,懷寧縣的環衛工人早早走上街頭,揮鍬舞帚,剷除道路冰雪,確保市民出行安全。 錢續坤 攝

他們已做好現場維護、維持交通秩序及聯繫施救工作。

早晨7點半,安慶高速橋已經開始對危化品車輛、營運客車、“三超”車輛等限行,卡口中隊已經成功對高速卡口車輛進行了疏導。

記者在市交警支隊瞭解到,應對24-28日全市出現的持續雨雪冰凍天氣,市區各大隊加強國省道路、城區主要道路交叉口以及橋樑、坡道、彎道等易積雪結冰路段的交通管理,加強指揮疏導,對因路面積雪、結冰妨礙車輛正常通行確需臨時交通管制的路段,提前設置交通管制指示牌,安排警力定點值守,引導車輛繞行周邊其他道路。同時,高速各大隊適時採取間斷放行、限速通行、路外分流、路內容留、重點路段專人值守和警車壓速通行等管制措施,以保障通行安全。

風雪天 社區情

本報記者 常 豔

“程奶奶,在不在家,麻煩開下門。”1月23日上午,吳樾社區副書記操莉莉、社區副主任蘆文進和工作人員胡生秀來到紅旗社區程桂蘭的家門前。

半晌,門開了,看到程桂蘭安然無恙,操莉莉一行人終於放下心來。

程桂蘭個子小小的,社區的人都昵稱她“小老奶奶”,今年已經74歲了。無兒無女,又沒有工作,老伴去世已經20多年了。多年來除了每月700元的低保金之外,程桂蘭還拾點破爛補貼家用。

除了是孤寡老人,程桂蘭的特殊之處還在於她的住所。儘管戶籍還在吳樾社區,但十幾年前拆遷,人已經搬到了紅旗社區。儘管兩地相隔較遠,但程桂蘭每天還步行到天臺裡,撿點破爛。

三天了,社區的工作人員都沒見到程桂蘭的身影,又沒有電話,社居委的同志放心不下,當天上午,幫老人取出了當月的工資,社區又出了200元錢,買了三隻板鴨、老骨、蘿蔔等食品,趕到程家。

看到社居委的工作人員來看望,程桂蘭很感動。“這兩天我肚子不舒服,沒有出門。馬上下大雪了,我正發愁呢。沒想到社區就來了,還送給我這麼多吃的,真的很感謝。”程桂蘭說。

操莉莉告訴記者,程桂蘭是社區特殊重點戶,無兒無女,無依無靠,唯一的依靠就是社區。儘管不住在社區內,但“小老奶奶”依然是社區的居民。社區有義務有責任對她進行照顧。過去社區請了周邊一個熱心居民幫忙照看,現在這個居民去世了,社區隔三岔五便要派人上門,看到老人平安才放心。

讓社區放心不下的不止程桂蘭,三無老人陶芳新、王景喜,空巢老人江秀玲同樣牽掛著社區工作者的心。當天,社區所有孤寡、空巢、三無老人全部走訪到位。

“據省氣象部門預報,1月24日至28日我省將出現大範圍持續雨雪冰凍天氣。在此溫馨提示您提前做好保暖防寒措施,儘量減少戶外活動,祝您及家人生活愉快。”

1月23日,吳樾社區黨員、志願者和居民們都收到了一條群發短信,短短一條資訊,卻令社區居民心裡暖暖的。

“今年雨雪天氣來勢洶洶,從新聞中看到全市各級都行動起來應對雨雪,老百姓心中就安定了,現在又收到社區的提醒短信,我更感覺到了冬天裡的溫情。接下來,掃雪鏟雪,我們黨員義不容辭。”社區黨員林玉珍說。

齊心協力

應對雨雪

本報記者 陸 飛

本報通訊員 高慶寧

為了應對持續的雨雪冰凍天氣,貫徹落實迎江區應對防範工作視訊會議精神,1月24日,南水回族社區召開應對冰雪天氣工作推進會,會上成立以中青年人員為主的防範應對冰雪工作應急隊伍,做好增援處置準備,在維護好社區安全穩定的同時做好後勤保障工作,配備了鏟子50把、掃把50把、手套40雙,工業鹽500斤以備用,並做好24小時隨時待命和資訊及時上報等,用最快的速度消除雨雪冰凍降溫天氣給居民生活帶來的不便。

社區工作人員們在每個樓棟的樓道內張貼溫馨提示,提醒居民外出關好門窗,以免雨雪飄入室內。同時要看護好自家的高空物品,如花盆、衣物等被風吹落,以免高空墜物傷人。通過安全教育,社區居民增強了雨雪天氣的安全意識,提高了對防範惡劣天氣的認識,確保防範應對工作的順利進行。

1月24日夜,雨雪加大,迎江區環衛處聯合京環迎江專案部,出動巡邏應急車5輛,融雪車3台,滾刷車3台,推鏟車2台,壓縮車3輛,快速保潔車50輛,突擊隊190人,使用融雪劑25噸,草墊200個,防滑網46張,鐵鍬90把,推雪鏟140把,全力保障主次幹道,輔道和人行道暢通,開通通道,確保單位周邊和居民社區居民出門通暢。

1月25日清晨,經過一夜的持續雨雪,大發宜景城社區各主次幹道都積了厚厚的一層雪,為轄區居民的出行帶來諸多不便。早上5點,濱江街道組織的鏟雪小分隊就展開鏟雪活動,大家不畏嚴寒,紛紛拿起鐵鍬和掃帚,將積雪一點點清除乾淨。雖然室外溫度很低,但大家勞動的熱情和團結的力量讓這個寒冷的冬日變得格外溫暖。經過一個多小時的奮戰,主幹道積雪全部清理乾淨,為居民開闢了一條洋溢著溫情的通暢之路。

在迎江區新洲鄉小沙包渡口,幾輛三輪車將防滑草袋、融雪鹽、鐵鍬等鏟雪除冰物料運送到渡口,鄉渡運站、輪渡工作人員將物料運送到物料房,將草袋搬到渡船上,為應對持續的強降雪做好充分準備。“我們渡運站準備了3噸工業用鹽,用於幾個碼頭下坡道的防滑、化雪;準備100條草袋用於船上防滑;另外我們聯繫了鏟車、20把鐵鍬,隨時準備鏟雪。”鄉渡運站站長吳良益說,新洲鄉四面環水,南北兩個輪渡是該鄉的生命通道,每天渡運車輛100多台次,人員300多人次。為保障渡口安全,渡運站已提前做好防事故應對措施。

在另一處迎江區長風鄉的一家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為應對強降雪可能造成的影響,公司工作人員正在對草莓、火龍果等反季節水果大棚進行保溫加固處理。為保障幾百畝蔬菜大棚不受侵害,當地政府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幫助種植戶提前做好應對。“我們派出工作人員打電話或者上門協助幫助大棚種植戶,提前加固大棚,保證不造成大棚垮塌。我們提前做好進場的道路,鋪一些沙石、稻草防滑。要種植戶及時的能夠採摘上市的,趕緊上市銷售掉,儘量減少棚子的果實、蔬菜積壓。”長風鄉農委主任陸淵告訴記者。

暴雪來前接“山翁”

本報通訊員 徐進群 徐仿舜

1月23日深夜,是氣象部門預報的本輪暴雪天氣來臨前夕,岳西縣黃尾鎮嚴家村的深山裡,在鎮村幹部苦口婆心的勸說下,金興仕、金興爐終於又回到鎮政府給他們安排的安全住房,“在暴風雪天氣裡,一定要保障兩位老人的生命安全、生活無憂!”組織轉移的鎮黨委書記舒寒冰堅定地說。

今年,金興仕73歲、金興爐75歲,兄弟二人都是聾啞人,都沒有成家,是村裡的兩個五保物件。一直以來,兄弟二人相依為命,生活在嚴家村的深山裡,住的房子是祖上留下來的土坯房,離村組公路1公里左右,無水無電無路,吃的菜和糧食基本是自己種的,平時也很少下山。多年前,當地鎮政府就將二位老人安排在敬老院集中供養,可無論外面的世界多麼精彩,他們還是覺得自己的危舊房屋安逸。

2014年,舒寒冰在走訪中,瞭解這一情況後,立即做出妥善安排,“儘量做工作轉移到敬老院,如不進敬老院,就在山下路邊按照五保戶危房改造的標準重建新房。”終於在2015年初,一位老人住進敬老院,一位老人搬進安全住房。由於長期在深山裡形成的生活習慣,二人經常相約回老屋過“原始”生活。每年防汛期間,鎮村幹部都要動員他們轉移,2017年夏天組織轉移時,金興仕還用柴棍打傷工作人員,考慮二人的安全,當時鎮村幹部只好進行強行轉移。可是沒過幾天老人又回到老房子。鎮村幹部又三番五次上門勸說,老人還是堅持住舊房子。2017年下半年政府再次將老人接到敬老院和安全住房。

1月23日下午四時,鎮敬老院報告,院民金興爐請假回家未歸,同時嚴家村委會報告,金興爐、金興仕又住進了老舊危房中。暴雪來臨前,村裡扶貧隊長和村幹再次上門轉移,但兩位老人極不配合,請求鎮政府支援。

接到嚴家村請求支援的報告後,正在縣城開會的舒寒冰立即指示鎮村工作人員組成應急小分隊緊急馳援。會後,舒寒冰顧不上吃飯,立即返回黃尾,帶領小分隊冒著刺骨的寒風往老人住所趕。深山裡氣溫零下幾度,1月初下的大雪,還沒融化,幹部踏著冰雪,打著電筒,經過四十多分鐘的摸索才到山裡。“天黑,山路又窄又滑,有些地方無法站立,只能爬行前進。”鎮包點幹部劉啟超回憶說。幾個月前,為防止兩位老人再回危房居住,村裡將原來的四間老屋中的三間拆除,只留下一間堆放生產用品。殊不知,兩位老人還是將這一間利用起來,將屋頂用茅草覆蓋,傾斜的土牆用木樁支撐,偶爾回到這裡,在這種極度危險的危房中居住。四周一片漆黑,沒有一點光亮和聲響,村幹打開後門時,只見兩位老人就著鍋灶的火光圍坐在鍋臺邊正在吃晚飯,外面喊叫聲如此大,他們竟渾然不知。當鎮村幹部看到如此情景,倍感揪心,因為二位老人對外界聲響基本沒有感知,對災害缺乏最基本的防範意識。

兩位老人有一定的暴力傾向,看到此情此景,舒寒冰顧不上太多,靠前比劃勸說,“降溫了,明天要下暴雪,山上不安全,又冷,我們夜裡專門接老人家下山。”經過半個多小時的工作,老人終於同意下山。

為防止滑倒,下山時村委會副主任桂志明為每人準備一根木棍做拐杖,大家學著金興仕的樣子用草繩將鞋子攔腰捆起來充當防滑鏈。十時許,終於將第一位老人金興仕帶到安全住所,舒寒冰要求住在附近的兄嫂金興友夫婦做好監護,並安排村幹部密切關注。隨後,大家又驅車八公里,將金興爐老人安全送到鎮敬老院,安排工作人員打來熱水、鋪好床被,淩晨時分,將老人一切安頓好,鎮村幹部才離開。

太湖

受嚴寒天氣的影響,太湖縣新倉鎮多處大橋結冰,嚴重影響行車及行人安全。新倉鎮按照工作預案,組織突擊隊、青年志願者、部分幹群,開展破冰行動,確保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李鐘明 攝

潛山

1月25日上午,雪還未停息。潛山縣城管執法局黨支部組織全體黨員和職工在姚沖路鏟雪。 王 陣 攝

嶽西

1月24日以來,岳西縣黃尾鎮普降大到暴雪,至25日上午11時積雪累計厚度達10cm。為保障主幹道路暢通,便於應急交通,黃尾鎮組織全體幹部職工上路清掃積雪,同時組織轄區內的鏟雪車參與鏟雪。徐進群 攝

懷寧

1月25日清晨,懷寧縣的環衛工人早早走上街頭,揮鍬舞帚,剷除道路冰雪,確保市民出行安全。 錢續坤 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