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這幾種農村生活工具,還有人在用嗎

我們都知道, 悠久的華夏文明是從農耕開始的。 然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 傳統的農耕方式已經被改變, 而農耕時代的生產生活工具, 也漸漸被機械化的新器具所取代, 最終將退出歷史舞臺。

儘管傳統農具的消失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但是, 這些農具在幾千年的農業發展中立下過不朽的功勳, 它們閃耀過光芒, 溫暖過我們, 也是歷史傳承和時代進步的偉大見證者。 本期我們梳理了一些傳統常見的農具, 它們有的或許已經消失, 有的或許還在偏遠的農村被使用。 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它們。

石磨是用於把米、麥、豆等糧食加工成粉、漿的一種機械, 開始用人力或畜力, 到了晉代, 漢族勞動人民發明用水作動力的水磨。 石磨通常由兩個圓石做成。 磨是平面的兩層, 兩層的接合處都有紋理, 糧食從上方的孔進入兩層中間, 沿著紋理向外運移,

在滾動過兩層面時被磨碎, 形成粉末。

風車主要用於風淨糧食。 風車上有進糧食的木鬥, 中有用於車糧食的木鼓, 鼓中有幾個同樣是木制的車葉子, 連著外面鐵制的搖把, 木鼓的兩邊, 各有兩個把手, 用於人抬著移動。 下有兩個出口, 前出口與後出口,

出口兩邊有四隻木腳放置於地。 使用時, 將要風淨的糧食倒入木鬥, 隨機打開活門, 搖動搖把, 隨著車葉子哐啷哐啷的聲音, 籽粒飽滿的糧食便由前出口而出, 而那些癟籽、半粒兒、草屑、空殼等物, 則由後出口扇出。

蓑衣是勞動者用一種不容易腐爛的草(民間叫蓑草)編織成厚厚的像衣服一樣能穿在身上用以遮雨的雨具。

事實上, 人們幹活、行路也都離不開它。 狩獵時它更是最好的“護身服”。 後來人們發現棕後也有用棕製作蓑衣的。

蓑衣一般製成上衣與下裙兩塊, 穿在身上與頭上的斗笠配合使用, 用以遮雨。 蓑衣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化纖產品的出現而結束了它的歷史使命。

過去農村老百姓就用這個井軲轆掛上一盤繩索, 拴上木或鐵水桶把地下淺井的水取上來, 供人們生活飲用。 隨著城市化以及自來水供水系統的大量普及, 用井軲轆取水的方式已經很少。

現在, 許多地方的井軲轆的實用功能並不大, 更多的是滿足了人們的懷舊情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