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諸城籍臺胞董硯齋骨灰幾經輾轉回家鄉,祖孫三代了心願

在諸城市台辦和臺灣齊魯文經協會的多方努力下, 1月23日, 諸城籍臺胞董硯齋的骨灰終於順利返回家鄉——諸城市龍都街道小水泊村安葬, 圓了老人生前葉落歸根的夢。 1949年, 時年31歲的董硯齋隨軍赴台, 因牽掛老家的妻兒他未再成家, 妻子則用畢生尋找失聯丈夫直至離世。 一生的尋找, 一世的期盼, 至此終於有了一個圓滿的結局。 1月25日, 記者聽老人的孫子董德彭講述了其中曲折的故事。

裡長(藍衣)將董硯齋骨灰交到董尚志(右二)手裡。 諸城市台辦供圖

戰亂時期失聯

多年來杳無音信

44歲的董德彭是家中的老小, 打記事起, 就常常聽奶奶和父親念叨著爺爺。 裹著小腳的奶奶總是天一亮就出門, 步行十幾裡路到城裡的車站旁賣煙, 直到天黑才步履蹣跚地回家, 風雨無阻, 一賣就是一二十年, 直到自己行動不便出不了門。 賣了這麼多年煙, 算起來奶奶並沒有掙到錢,

不知道她為何還是執著地每天去車站。 直到後來他才明白, 奶奶並不是為了賺錢而賣煙, 她一直在車站匆匆而過的人群中尋找著爺爺的身影, 期盼著哪一天他會忽然回來。

董德彭說, 爺爺名叫董硯齋, 1918年生人。 生在戰亂年代, 一家人生活非常艱難, 因為戰亂, 爺爺與家裡失聯, 後來家裡人多方打聽, 才得知爺爺隨軍去了臺灣, 但是不確定真假。

後來收到家書

爺爺在臺灣離世

董德彭告訴記者, 在爺爺離家之後, 奶奶一個人帶著父親和叔叔兩個孩子生活, 因條件差, 年幼的叔叔夭折。 面對多重打擊, 很長一段時間她茶飯不思、精神恍惚, 懂事的父親一邊安慰著奶奶, 一邊靠著要飯維持生活。 後來, 父親成了家裡的頂樑柱,

生活一天天過去, 但父親和奶奶始終未放下杳無音信的爺爺。

直到上世紀80年代兩岸開始通信後, 家裡收到了一封來自臺灣的家書, 不過寫信來的並不是董硯齋本人, 而是他的表弟梁昭錫。 通過信件, 他們知道董硯齋當時確實去了臺灣, 不過他早已在1977年因病離世。 更讓人唏噓的是, 董硯齋一心牽掛著遠在諸城的妻兒, 一生都沒有再娶, 後來身患白血病不治身亡。

得到消息的家人悲痛不已。

兩岸多方努力

爺爺終葉落歸根

董德彭說, 因為奶奶身體不好, 當時沒告訴她爺爺已經去世的消息, 但沒過幾年, 奶奶也去世了。 得知了爺爺的埋骨處後, 父親董尚志一直掛念著要把他遷回老家埋葬。 然而, 梁昭錫在幫忙辦理骨灰遷移相關手續期間不幸因病去世。

後來, 家人多方聯繫梁先生在台親屬, 反復多次都沒有接續上相關手續資料。

董德彭說, 隨著父親年紀越來越大, 行動越來越不方便, 便由他接過了“接力棒”。 去年5月份, 他找到了諸城市台辦。 在諸城市台辦和臺灣齊魯文經協會劉育蘭理事長的幫助下, 歷時半年多, 終於跑好了相關手續, 劉德文裡長專程將爺爺的骨灰護送回諸城, 最終圓了爺爺董硯齋生前葉落歸根的心願, 圓了奶奶的一世期盼。

本報記者 周曉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