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大熊貓“黑眼圈”變白?川農大教授揭秘真相 央視網報

央視網消息近日,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部分大熊貓“黑眼圈”變白引起了全國“熊貓粉”關注。

“黑眼圈”是國寶大熊貓的“招牌”,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它變白了?大熊貓的“黑眼圈”還能變回來嗎?1月25日, 四川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教授楊光友接受記者採訪, 對網友們最關切的問題作詳細解答。 據瞭解, 楊光友是參與此次“拯救”大熊貓“黑眼圈”的成員之一。

 部分大熊貓“脫毛加重”實為取樣導致

在2017年年底, 有細心的“熊貓粉”在社交媒體上發現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內, 網紅大熊貓奇一、奇福、小雅、勇勇等的“白眼圈”近照以及直播視頻。 從四川媒體公開報導發表的一張照片中, 可以清晰看到這只大熊貓的“黑眼圈”明顯變白, 毛髮脫落。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工作人員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四川潮濕、濕潤的環境相對其他乾燥地區來說, 更有利於細菌的繁殖,

再加上部分大熊貓體質較敏感, 因此極易發生蟎蟲感染。 此次疑似蟎蟲引發的感染並不是爆發性的, 而是偶發性的, 傳染性並不強。 目前居住在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中, 出現眼部脫毛的大熊貓不超過10只。

楊光友告訴記者:“我們近期對臨床症狀嚴重的三隻大熊貓‘勇勇’、‘奇一’和‘小雅’進行麻醉, 刮取眼圈部皮膚樣本送到四川農業大學寄生蟲實驗室進行蠕形蟎PCR檢測, 檢測結果為陰性。 為進一步對這些‘蟎蟲眼’個體進行確診, 基地特邀我進行床旁檢查, 目前正在重複檢測, 一旦PCR確定為陽性, 基地將採用已篩選出的有效藥物進行治療。 ”

楊光友說:“根據我的觀察, 該基地的大熊貓病情屬於較輕微, 因為只有眼圈周圍出現病灶,

精神、食欲正常, 也未見營養不良和體重減輕, 但大熊貓是‘國寶’, 所以病情被人為放大了。 根據症狀和表徵, 目前只能說疑似蟎蟲感染。 這幾隻大熊貓由於眼圈部皮毛因採樣被刮取, 部分網友認為是脫毛加重, 實為取樣導致。 ”

“拯救”大熊貓“黑眼圈”正在行動

這些疑似感染蟎蟲的大熊貓怎麼康復?多久才能變回“黑眼圈”?這兩個問題是網友最為關切的。

楊光友表示, 如果確診是蟎蟲感染, 大家就不用太擔心, 那只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皮膚病, 家庭寵物、人類都有不同程度的感染。 “蟎蟲病是大熊貓常見外寄生蟲病之一, 主要病原有疥蟎、癢蟎和蠕形蟎, 其臨床症狀為瘙癢、結痂、脫毛和皮膚增厚等表現。 針對疥蟎和癢蟎, 伊維菌素和塞拉菌素在臨床上已取得良好治療效果。

網友所稱的基地大熊貓出現的‘蟎蟲眼’, 獸醫在一年多以前就開始進行病因病原學跟蹤調查, 重點集中在蠕形蟎檢測、真菌檢測和維生素、微量元素檢測, 但一直未查出明確病因。 ”楊光友說。

楊光友表示, 導致動物體表脫毛的原因除外寄生蟲感染外, 還有很多原因, 如維生素、微量元素缺乏等等。 目前, 專家也正在從這幾方面查找可能的原因, 找准病因, 就可進行針對性治療。

最後, 楊光友說:“如果確診是蟎蟲感染, 基地已篩選出了Isoxazoline(商品名BRAVECTOR、Afoxolaner等)和MilbemycinOxime(美貝黴素), 並做了安全性試驗, 只要對症下藥, 經治療後毛髮會很快重新長出, ‘黑眼圈’就回來了, 網友不必太擔心。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