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蔡英文不怕“武統”搞台獨觸碰紅線 背後隱藏這些陰謀 網事熱評

近期以來, 討論大陸“武統”臺灣的聲音越來越多。 臺灣領導人蔡英文在接受親綠電視臺專訪時表示, “沒有人會排除這個可能性嘛, 就要看他的決策者, 是不是一個理性的決策者。 ”蔡英文在沒有點名的情況下說, 在國際政治或兩岸關係的處理上, “開啟戰端是不是這個選項, 他要很小心去斟酌……任何的決策都要計算它的成本。 ”

蔡英文這個答覆在內容上與她過去的表述明顯不同。 去年12月, 蔡英文與副手陳建仁在“中科院”召開年終記者會時稱, 不相信大陸會對臺灣動武。 她當時回應媒體提問時說:“作為一個理性的決策者,

我相信今天中國大陸的領導當局……在這個時候, 或者有任何對台動武的這種可行性, 應該都不在‘他’現在的思考裡面。 ”

在親綠的媒體上公開承認大陸存在“武統”臺灣的可能性, 較之以往, 始終堅持認為當前兩岸關係處於正常交流狀態, 顯然等於公開打了自己的嘴巴。 這也就等於承認自其上任以來, 兩岸關係已經事實上處於停滯、冷凍狀態, 甚至也意味著, 蔡英文上任以來的種種舉措, 已經朝向“台獨”路線, 因此才會導致輿論把“武統”臺灣的選項重新擺上檯面討論的事實。

兩岸人民都清楚, 大陸政府一直以來的底線很清晰, 將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尋求兩岸的和平統一, 但“台獨”是絕對不能逾越的紅線與底線。

一旦台獨分子超越了這條底線, 將意味著“武統”臺灣是大陸政府不得不考慮的一個選項。 蔡英文感受到大陸施加的壓力, 才有如此判斷。

“武統”臺灣可能性帶來的不安, 即使蔡英文不公開承認, 事實上臺灣民眾也早已經有所感觸。 根據臺灣《天下》雜誌最新的國族認同調查顯示, 34.1%的受訪者認為自己是臺灣人同時也是中國人, 占比也是歷年新高。 自認是“臺灣人”比例雖仍過半(56.4%), 但卻是近五年新低。 這打破了過去“當臺灣人就不能當中國人”的局限性, 說明臺灣民眾在國家認同方面出現了逆轉。 除去大陸在經濟、就業上帶給臺灣民眾的潛在利好之外, 某種意義上, 也說明臺灣民眾對“武統”與“台獨”之間互為因果的關係十分清楚。

民眾恐懼戰禍而不願支持“台獨”也就不難理解。

蔡英文公開在親綠媒體上承認“武統”臺灣的可能, 僅僅是因為大陸施加的壓力以及臺灣社會不安的反應嗎?答案可能並不如此簡單。 另一個潛在的主要原因在於其自身困境。

雖然蔡英文名為民進黨的黨主席, 也是臺灣的領導人。 但實際上民進黨內部山頭林立, 派系眾多, 往往為了自身派系的利益而不惜惡鬥。 過去陳水扁時期如此, 現在民進黨全面執政, 更是如此。 近日, 圍繞2018年臺灣“九合一”選舉, 民進黨內部初選競爭之激烈超乎想像, 再度將民進黨的內鬥暴露於公眾視角之中。 其中以台南和高雄最為激烈。 在此, 我們不討論具體的內容, 但可以明確的一點是,

初選呈現出來的“派比黨大”特點已經充分展示了蔡英文在民進黨內部的處境。 加上此前輿論熱烈討論其能否連任問題, 更加足以說明蔡英文當前位置的難堪。

因此, 我們可以作出這樣的一種猜測, 蔡英文在親綠電視臺上公開承認大陸存在“武統”臺灣的可能性, 更是一種試圖借助民眾之力重新收攏權力的動作, 同時也是對現在內部熱衷於權力之爭的同黨官僚進行警告。

蔡英文應當非常清楚當前兩岸關係的實際狀態, 也明白“台獨”路線是大陸劃下不可逾越的紅線, 而其上任以來的種種“去中國化”, 甚至“去中華民國化”的舉措, 已經在接近一這紅線。 蔡英文一再在公眾面前堅稱兩岸關係現狀仍與馬英九時期無異,

此時此刻卻突然在親綠電視臺上作出有別以往的表態, 顯然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迫使她不得不公開“打臉”。 換句話說, 也就是為了給內部製造危機感, 借此重新鞏固其領導人的地位, 避免其在內部完全被架空, 甚至淪為傀儡。

如此, 對於蔡英文及民進黨, 大陸需要更加警惕。 明知“台獨”不可為, 明知如此必然招來大陸的“武統”臺灣結局, 卻仍然不斷往此方向靠近, 可見其本質未改, 大陸不得不防。 (特約評論員 韋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