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香港多名大學生抵制普通話 學英語為啥不出來“造反”?網事熱評

香港浸會大學學生會日前煽動學生“佔領”學校辦公室, 要求全面取消普通話畢業要求。 香港媒體18日援引浸大學生會編輯委員會報導稱, 當晚, 副校長(教與學)周偉立等到場後跟學生展開討論, 承諾可安排同學重考“豁免試”, 並答應在相關委員會討論普通話畢業要求的必要性。 香港浸會大學校長錢大康20日回應傳媒詢問時表示, 作為校長及老師, 每逢見到學生不負責的行為, 都會感到心痛和難過。

不滿學校普通話考試太難, 就去學校語文中心鬧事, 質疑老師職業操守, 而且一鬧就是8個小時, 這是怎樣的無理?更有甚者,

他們不聽老師讓其離開的勸告, 不斷指罵中心職員, 聲言要“Judge” 老師(“審判”老師), 且爆粗口辱駡一名女英語教師, 根本視“尊師重道”為無物。

更重要的是, 這種不願意學普通話, 而通過暴力手法挑起矛盾是非常不負責任的行為。 而這恰恰是非法“占中”的後遺症, 當反對派不斷挑撥內地與香港的矛盾時, 部分人日趨極端, 造成現今種種惡果。

回過頭我們看學習普通話的必要性。 眾所周知, 香港作為一個曾經的殖民地, 英語曾是官方語言, 對應的文字是英文;回歸以後, 香港作為中國的一部分, 普通話是中國的官方語言, 對應的文字是中文;港人日常溝通交流大都操持粵語。 於是“兩文三語”, 就成了香港合乎情理的現實存在。

1997年香港回歸後實行“兩文三語”語言政策:中文、英文為書寫用語, 粵語、英語和普通話為口頭用語。 同時, 香港政府在學校推行“兩文三語”教學。 如今, 香港與內地合作日趨緊密, 特別是中國經濟發展迅猛, 綜合國力顯著增強, “一帶一路”應者如雲, 經濟快車全球矚目, 為世界展現出前所未有的機遇。 自然, 學好普通話, 亦能為香港抓住機遇, 融入新一輪經濟發展大潮提供有利條件。 即便對學生個人, 也創造了更多的選擇機會。

既然普通話是學校的教學要求, 那麼考試就是理所當然、順理成章的事情。 考試沒有通過, 努力提高才是正途。 企圖威嚇取消, 簡直就是無稽之談。 試想, 如果學生都因難考為由要求學校取消某門功課考試,

那學校還是學校、老師還是老師、學生還是學生嗎?那樣到手的畢業證, 還有一丁點含金量嗎?別說是學校, 就是自由市場恐怕也有自由市場的規矩。

據報導, 錢大康發表聲明後, 浸大學生會會長劉子頎隨即透過媒體致歉。 他聲稱當時只是“口誤”, 並非刻意爆粗辱駡老師。 口誤, 不正說明你交流溝通存在問題, 需要好好掌握語言工具。 ——不在自身找問題, 而是口吐狂言、斯文掃地, 除了證明素質太差, 還能給出什麼評價?(特約評論員 雷鐘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