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艾佩韋:傳承“西遷精神”中的家國情懷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的新年賀詞中, 曾提到“西安交大西遷的老教授”這個群體。 62年前, 他們響應國家在大西北部署一所高水準工業大學的號召, 從上海將交通大學的主體搬遷到西安。 幾十年獻身大西北建設, 他們凝鑄起值得學習、需要傳承的“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的“西遷精神”, 彰顯出令人感動、也催人奮進的家國情懷。

自古以來, 家國情懷都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寶貴精神財富, 是中華兒女內心最真摯的情感和最深沉的力量。 從“位卑未敢忘憂國, 事定猶須待闔棺”到“願得此身長報國,

何鬚生入玉門關”, 再到“到農村去, 到邊疆去, 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以及“國家前途命運與個人命運緊密相連”。 無數中華兒女為國家擔當、為國家奉獻, 無私無畏、無怨無悔, 創造了無數的奇跡和輝煌。

62年前, 上海交大的教師學生就是一群兼濟天下的熱血青年, 他們自覺肩負起建設大西北的使命, 用62年的時間為大西北的大發展提供了一支龐大的人才隊伍。 今天,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 處在一個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 作為最具活力和戰鬥力的群體, 當代青年理應與當年的交大青年一般, 傳承好“西遷精神”, 勇於肩負起歷史使命, 將家國情懷展現在事業發展的進程中去, 落實在實現偉大夢想的行動中去。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傳承家國情懷, 要勇於擔當國家大任。 “當時國家一聲號召, 我們覺得這就是應該去做的事情, 就背上行囊, 滿腔熱血一頭紮進來了, 一紮就是一輩子。 ”西安交大“建校元勳”的一句感慨, 生動地闡述了什麼是愛國情懷、什麼是責任擔當, 為廣大青年樹立了標杆。 當代青年當以之為榜樣, 牢固樹立為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而奮鬥的信念和信心, 正確把握國家的時代需求, 準確對標人民幸福、民族復興的目標, 把個人選擇融入國家需求, 把個人得失放在國家利益之後, 積極回應“西部開發”、“鄉村振興”的國家號召, 到基層去、到國家需要的地方去, 用自身的價值推動國家和人民事業的發展。

“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 傳承家國情懷, 要始終保持奮鬥姿態。 1956年, 面對“交大西遷”的戰略部署, 師生們義無反顧登上列車。 62年後的今天, 西安交大已然是祖國西部的科技高地, 為西部發展培養出一支達10萬人的建設者隊伍, 而“無悔青春”“弦歌夢想”也成為師生內心最大的幸福。 可以說, 這份成就和幸福, 始于家國情懷, 得益於不懈奮鬥。 當前, “大有可為的時代呼喚大有作為的人”, 廣大有志青年自當緊緊抓住這一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 在城市、在鄉村, 在工地、在田間, 在實驗室、在邊防線, 在每一個可以創造價值的地方, 砥礪奮鬥、不懈奮鬥, 揮灑青春與汗水。 只有這樣, 家國情懷才不僅僅是駐足內心的情感,

也是創造幸福的力量。

“當代青年要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 傳承家國情懷, 要涵養無私奉獻的精神。 62年前, 被譽為“中國電機之父”的鐘兆琳先生, 妻子臥病在床。 同事勸他留在上海, 但他還是帶頭遷校, 隻身來到西安。 這就是奉獻精神, 在國家需要面前不計較小家的得失, 在黃土地面前, 不留戀城市的繁華。 當代青年要向交大的前輩一樣, 涵養這份無私奉獻的精神, 越是事業發展需要, 越是直面艱難險阻, 越是要懂得取捨、學會奉獻, 奉獻五顏六色的青春、奉獻產生價值的才華、奉獻對安居樂業的渴望, 如此才能凝聚起強大的合力, 推動國家和人民事業的發展, 贏來更廣大人民的幸福和中華民族的復興。

稿源:荊楚網

作者:艾佩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