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好未來成立“腦科學實驗室”,“AI+腦科學”賦能教育還有多遠?

1月25日, 好未來在京召開“賦能教育, 極‘智’未來——AI+教育”學術交流會, 億歐受邀參加。 會上好未來CTO黃琰宣佈, 好未來成立國內教培行業首家“腦科學實驗室”,

並與斯坦福大學達成人工智慧戰略合作, 未來將通過人工智慧與腦科學雙引擎, 推動“科技+教育”的學術研究和產品落地, 踐行“科技推動教育進步”的企業使命。

按照計畫, 好未來腦科學實驗室將重點從三方面進行研究:利用腦功能的客觀監測, 加強課堂診斷、觀察, 為追蹤長期有效的人腦“學習歷程”打下基礎;研究更有針對性、更準確的學習能力評價系統;以及在科學指導下, 設計出相應的產品, 激發大腦的最好學習狀態。

黃琰表示, 目前好未來從事技術產品研發人員達到4000多人。 未來三年內, 人工智慧、腦科學專家將達到500人, 研發人員將增加到1萬人, 除此之外, 好未來將在全球範圍成立6所聯合實驗室。

與斯坦福大學的戰略合作, 是好未來“科技+教育”全球發展的一個舉措。

好未來CTO黃琰表示教育的本質是對大腦的培育, 在人工智慧時代, 知識力(知識傳輸)將被AI替代, 培養學生的學習力和思考力將更加重要。 如何“用技術服務於人”, 運用科技實現教育方式的變革”將始終是好未來努力探索的命題。

事實上, 在本次成立腦科學實驗室之前, 好未來在“AI賦能教育”上已經做了很多努力。

除了自主研發了基於情感識別等AI技術、為全教學環節提供精准資料依據的“魔鏡系統”等產品, 還全資收購了高考志願填報服務平臺“高考派”, 投資了人工智慧初創公司FaceThink、自我調整平臺乂學教育、國外教育科技公司Knewton等。

儘管國內外的嘗試很多, 但“人工智慧+教育”產品的反覆運算升級並不快。

現在“人工智慧+教育”產品的發展瓶頸主要有四:其一, 技術大多能處於“弱智障”階段, 無法達到預期效果;其二, 大多數產品的基礎大資料存在“量級”和“是否有效”的資料屬性;其三, 大部分機構不能在現有基礎上產出高品質內容。

而優質內容的缺失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品同質化現象;其四, 整個行業人才十分匱乏。

如何切實的解決這些瓶頸問題?

好未來人工智慧實驗室負責人楊松帆此前曾透露過好未來在人工智慧領域的探索將主要集中在“AI的基礎設施”和“AI的感知識別”兩個方向。 基礎設施上, 好未來將會在資料存儲、資料標注、高性能計算平臺上進行部署, 未來會投入大量的精力和人力去研發。 在感知層方向的探索, 則是囊括了電腦視學、語音辨識、語義理解以及知識圖譜等方面。

馬化騰曾表示“沒有場景支援的AI研究是空中樓閣”, 不論人工智慧如何發展, 應用到實際生活當中才是王道。 正如好未來張邦鑫曾說的那樣, 教育涉及的環節很多, 所謂大資料、人工智慧、演算法, 解決的都是知識結構問題, 不能因為人工智慧的出現就隨便談顛覆。 做教育應該抓住教育的本質, 教育人要時刻保持敬畏謙卑的心態, 落地到每一個場景, 做好每一個環節。

相關推薦閱讀:

好未來白雲峰:資訊文明時代, 如何運用人工智慧賦能教育?

複盤新東方好未來的投資佈局:路走通了,是大家的!

喜歡“左右手互搏”的好未來,投資噠噠背後有更多“深意”

如何運用人工智慧賦能教育?

複盤新東方好未來的投資佈局:路走通了,是大家的!

喜歡“左右手互搏”的好未來,投資噠噠背後有更多“深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