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專訪永久出行:“2輪+4輪”不是簡單的硬湊,要有深度考量和使用場景

周文明也沒有想到, 共用單車的發展會如此瘋狂。 這位身兼中路集團總裁以及永久出行CEO的資深創客直言, “這種不計成本、瘋狂投車、管理無序的局面超出了我們的預計”。

2015年, 共用單車尚處於萌芽狀態。 長期身處自行車行業的永久出行敏銳地意識到無樁單車將會是未來的一個發展方向。 可資本湧入的速度超出了他的想像, 但中路又不認可燒錢的模式, 因為共用單車是一個具有物聯網屬性的產品, 使用者更多依賴於線下的單車而不是APP平臺, 燒錢重複投放是個無底洞, 這讓周文明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我們本身就是做自行車的, 覺得這個事情在盈利模式上是成立的, 但是惡性競爭讓它走向了反面, 所以我們決定謹慎求證模式的同時, 靜觀行業變化。 ”周文明向億歐說道。

2017年2月, 永久出行旗下的共用單車品牌共佰單車出現在了上海街頭。

與其它共用單車不同的是, 共佰單車使用太陽能電池為鎖具充電, 可以在騎行時為用戶手機充電。

在推出共用單車的同時, 永久電踏車也在緊鑼密鼓的生產之中。 據永久出行副總裁黃銘峰透露, 目前永久電踏車已經在上海、揚州兩地投放突破一萬輛。 2018年1月16日, 永久出行又與杭州金通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已同步在佈局深圳、溫州、蕪湖、嘉興、常州等城市。 2018年, 永久出行將進一步加快二三四線城市的縱深佈局。

2018年1月5日, 永久出行宣佈完成1億元的天使輪融資, 由乾川資本戰略投資。 其稱, 本輪融資後, 永久出行將全面提速, 面向全球市場提供“2輪+4輪”的中短途智慧出行整體解決方案, 為智慧城市提供更便捷、更有序、更經濟、更低碳的綠色出行產品與服務。

共用單車風口太快, 推出共用電踏車

在周文明看來, 共用單車之所以能夠受到資本的追捧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共用單車是物聯網真正落地的一個很好載體;二是由於共用單車是無國界的, 能夠在全球展開佈局。

這也正是永久出行佈局共用單車的邏輯所在。

可風口發展的速度還是超出了他的想像。 2017年1月, 摩拜單車宣佈完成2.15億美元的D輪融資。 隨後不久ofo即宣佈了4.5億美元的新一輪融資。 “當時真沒想到資本會成數十億的入局。 ”周文明回憶到。

無奈, 彈藥充足的共用單車頭部玩家們開始了瘋狂的補貼模式, 這讓本來擁有很好財務模型的共用單車陷入難以盈利的困境。 既然不能大規模燒錢, 永久出行在上海投放兩千多輛共佰單車的同時, 也把目光瞄向了共用出行的另一個細分領域——電踏車。

周文明認為, 中國電瓶車保有量超過2億輛, 這部分需求是共用單車無法替代的, 但由於電瓶車本身可以達到較高的行駛速度, 存在安全隱患,

所以一定會有電瓶車的替代品。 於是, 周文明考慮到電踏車的行駛最高速度在每小時20公里以內, 即便發生事故, 人的反應速度也完全可以跟的上, 所以, 永久出行決定做電踏車。

驗證上海、揚州兩地一線和三線市場

2017年5月, 永久電踏車進軍上海。 在經過半年的運營測試之後, 其也開始向上海以外的城市突圍。 揚州成了永久電踏車選擇的第一座向外擴張的城市。

黃銘峰介紹, 永久的電踏車的模式必須在一線和三線城市同時得到驗證, 這樣才能為日後的大規模擴張做準備, 揚州正是不錯的可選擇物件。 加上由於揚州是旅遊城市, 遊客可以邊騎車邊看風景, 擁有較好的使用場景。

在收費上, 永久電踏車針對各地的不同情況, 採取靈活的收費策略,目前上海為15分鐘/元,揚州為10分鐘/元。據黃銘峰透露,永久電踏車運營時間不長,但上海每日騎行已接近4次,揚州超過2.5次,平均每次1.5-2元,已實現收支平衡且有盈餘。

據悉,投放之前,永久電踏車會實地探測或者根據政府建議確定可以停車的地方,建立電子圍欄,使用者需把車輛停放電子圍欄內,否則要額外支付一定的搬運費,這就大大節省了運維成本。黃銘峰透露,永久電踏車可以達到1:200到1:500的人效比,上海和揚州兩地合規停放率也都超過了98%。

推出2輪+4輪戰略,打造城市智慧交通體系

2018年1月19日,共用汽車品牌巴歌出行與共用單車品牌哈羅單車達成戰略合作,以唐山作為首個聯合運營城市,推行2輪+4輪無縫對接的共用出行服務,為使用者提供便捷的出行用車服務,後續將逐步開展在全國各城市的合作。

如今的出行領域“2輪+4輪”似乎逐漸成為一種標配。“實際上,2輪和4輪並不是硬生生強加在一起的,而是有使用場景以及深度考量的。周文明說到。

在他看來,公共交通體系的延伸能力有限,最後一公里的出行需求很難得到滿足,另一方面,一些公共交通的體驗並不是很好,所以在公共交通之外一定會有另外一個出行生態,周文明將其稱之為“微公交系統”。

據他講述,在這個系統之內,共用單車可以解決1-3公里的出行需求,共用電踏車則滿足用戶3-10公里的出行需求,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則服務於10-50公里的中短途出行,這樣自然形成了“2輪+4輪”的出行生態。

值得注意的是,周文明認為微公交系統可以與公共交通體系更多打通。一般看來,這兩種系統都很容易陷入極端,企業創辦的出行平臺更多站在用戶的角度上,公共交通體系則完全站在政府的立場上。而實際上,這兩者之間的關係並不是你死我活、相互競爭,完全可以找到兼顧政府與用戶利益的最優方案。

而這其中也會涉及諸多問題,比如用戶如何打通、停車位如何共用、基建如何與政府合作等,永久出行要做的就是打造基於“城市智慧交通體系”之下的一系列解決方案。

實際上,要想真正把整個城市的公共交通體系打通,構建智慧出行城市,沒有強大政府資源及政企合作能力做不到的,周文明強調這正是永久出行的優勢所在。

周文明透露,永久出行會從產品、技術、運維、資源處理和建設投資等方面,針對不同城市的不同出行場景,提出相對應的系列解決方案。其中,包括“2輪+4輪”一體解決方案、電子圍欄解決方案、用戶共用解決方案、地網運維解決方案、有樁自行車/網站改造解決方案、電池能源回收再利用等解決方案。

大出行會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嗎?

近年來,大出行一直廣受追捧。摩拜以單車切入,進而開展網約車、共用汽車以及共用電單車業務,從而建立起自己的出行生態體系;神州租車也將於2018年3月底正式推出分時租賃業務。就連已經成為出行領域巨頭的滴滴也瞄準了這塊市場,2017年8月24日,滴滴租車正式推出“分分租”業務,開始涉獵分時租賃市場。2018年1月17日,滴滴託管的小藍單車也與北京、深圳等地上線。除此之外,有媒體報導稱滴滴電單車業務也將於近期上線。

如今再加上永久出行的佈局,大出行領域的競爭日趨激烈。在業內人士看來,各個玩家無論從哪個角度切入,最終的敵人都將是滴滴,而滴滴方面則急欲建立自己的護城河,防止從側翼殺出一個真正的競爭對手,這也是滴滴佈局共用單車、共用電單車的重要原因所在。

在周文明看來,永久出行在兩輪車方面擁有一定的優勢,而在四輪車方面,永久出行將與其他公司進行合作。他強調永久出行會向政府提供關於智慧出行的一系列解決方案,而這些方案並不都是永久出行自己來做。“如果對方需要40項技術,其中有20項是永久出行自己的,其餘20項可以是永久出行和別人合作帶來的。”

談及未來的發展規劃,黃銘峰表示,2018年第一季度永久電踏車要進入10座城市,全年佈局100座城市。此外,針對2輪+4輪的解決方案,永久出行會在第一季度打造出一個樣板城市,實現真正的落地。與此同時,黃銘峰強調,單純在市場上進行投放並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問題的關鍵在於與城市主管部門深入合作,制定適合本城市的智慧出行方案,包括硬體、軟體、服務一整套微公交物聯網系統,真正和當地公共交通系統盡可能完美結合起來。

採取靈活的收費策略,目前上海為15分鐘/元,揚州為10分鐘/元。據黃銘峰透露,永久電踏車運營時間不長,但上海每日騎行已接近4次,揚州超過2.5次,平均每次1.5-2元,已實現收支平衡且有盈餘。

據悉,投放之前,永久電踏車會實地探測或者根據政府建議確定可以停車的地方,建立電子圍欄,使用者需把車輛停放電子圍欄內,否則要額外支付一定的搬運費,這就大大節省了運維成本。黃銘峰透露,永久電踏車可以達到1:200到1:500的人效比,上海和揚州兩地合規停放率也都超過了98%。

推出2輪+4輪戰略,打造城市智慧交通體系

2018年1月19日,共用汽車品牌巴歌出行與共用單車品牌哈羅單車達成戰略合作,以唐山作為首個聯合運營城市,推行2輪+4輪無縫對接的共用出行服務,為使用者提供便捷的出行用車服務,後續將逐步開展在全國各城市的合作。

如今的出行領域“2輪+4輪”似乎逐漸成為一種標配。“實際上,2輪和4輪並不是硬生生強加在一起的,而是有使用場景以及深度考量的。周文明說到。

在他看來,公共交通體系的延伸能力有限,最後一公里的出行需求很難得到滿足,另一方面,一些公共交通的體驗並不是很好,所以在公共交通之外一定會有另外一個出行生態,周文明將其稱之為“微公交系統”。

據他講述,在這個系統之內,共用單車可以解決1-3公里的出行需求,共用電踏車則滿足用戶3-10公里的出行需求,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則服務於10-50公里的中短途出行,這樣自然形成了“2輪+4輪”的出行生態。

值得注意的是,周文明認為微公交系統可以與公共交通體系更多打通。一般看來,這兩種系統都很容易陷入極端,企業創辦的出行平臺更多站在用戶的角度上,公共交通體系則完全站在政府的立場上。而實際上,這兩者之間的關係並不是你死我活、相互競爭,完全可以找到兼顧政府與用戶利益的最優方案。

而這其中也會涉及諸多問題,比如用戶如何打通、停車位如何共用、基建如何與政府合作等,永久出行要做的就是打造基於“城市智慧交通體系”之下的一系列解決方案。

實際上,要想真正把整個城市的公共交通體系打通,構建智慧出行城市,沒有強大政府資源及政企合作能力做不到的,周文明強調這正是永久出行的優勢所在。

周文明透露,永久出行會從產品、技術、運維、資源處理和建設投資等方面,針對不同城市的不同出行場景,提出相對應的系列解決方案。其中,包括“2輪+4輪”一體解決方案、電子圍欄解決方案、用戶共用解決方案、地網運維解決方案、有樁自行車/網站改造解決方案、電池能源回收再利用等解決方案。

大出行會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嗎?

近年來,大出行一直廣受追捧。摩拜以單車切入,進而開展網約車、共用汽車以及共用電單車業務,從而建立起自己的出行生態體系;神州租車也將於2018年3月底正式推出分時租賃業務。就連已經成為出行領域巨頭的滴滴也瞄準了這塊市場,2017年8月24日,滴滴租車正式推出“分分租”業務,開始涉獵分時租賃市場。2018年1月17日,滴滴託管的小藍單車也與北京、深圳等地上線。除此之外,有媒體報導稱滴滴電單車業務也將於近期上線。

如今再加上永久出行的佈局,大出行領域的競爭日趨激烈。在業內人士看來,各個玩家無論從哪個角度切入,最終的敵人都將是滴滴,而滴滴方面則急欲建立自己的護城河,防止從側翼殺出一個真正的競爭對手,這也是滴滴佈局共用單車、共用電單車的重要原因所在。

在周文明看來,永久出行在兩輪車方面擁有一定的優勢,而在四輪車方面,永久出行將與其他公司進行合作。他強調永久出行會向政府提供關於智慧出行的一系列解決方案,而這些方案並不都是永久出行自己來做。“如果對方需要40項技術,其中有20項是永久出行自己的,其餘20項可以是永久出行和別人合作帶來的。”

談及未來的發展規劃,黃銘峰表示,2018年第一季度永久電踏車要進入10座城市,全年佈局100座城市。此外,針對2輪+4輪的解決方案,永久出行會在第一季度打造出一個樣板城市,實現真正的落地。與此同時,黃銘峰強調,單純在市場上進行投放並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問題的關鍵在於與城市主管部門深入合作,制定適合本城市的智慧出行方案,包括硬體、軟體、服務一整套微公交物聯網系統,真正和當地公共交通系統盡可能完美結合起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