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鄧鐵濤:我的中醫夢

鄧鐵濤 首屆國醫大師、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科創始人、廣州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現代著名中醫學家、中醫內科學專業博士研究生導師、非典時期擔任中醫組組長(陳安琳攝)

本文為首屆國醫大師鄧鐵濤教授97歲時接受《廣州中醫藥大學校報》採訪的內容。

所思即有所夢, 所夢即是追求, 是抱負。 對於103歲高齡、獻身中醫事業一生, 為中醫學的發展嘔心瀝血、魂縈夢繞、奔走呐喊的國醫大師鄧鐵濤來說, 他的中國夢即是中醫夢。

夢的開始

“說到夢, 首先要感謝我的父親。 我的父親叫做鄧夢覺, 就是“大夢誰先覺, 平生我自知”之意。 鄧夢覺畢生業醫, 鄧老自幼受其薰陶。 “我的父親在我小時候就常常啟發我夢想。 我自小聽父親的教導, 學會了做各種各樣的夢。 ”1932年, 鄧老中學未畢業便考入了廣東中醫藥專門學校, “那個時候就是我中醫夢的開始”。

這個中醫夢從開始至今一直在做著。 在96歲的生日慶典上, 鄧老激動地說:“我是為中醫而生的人。 ”鄧老的一生就活在這個中醫夢裡, 從幼時眼見父親懸壺濟世, 到後來的中醫求學之路, 再到為中醫學教育發展奔走呼喚, 為中醫學的發展嘔心瀝血, 鄧老始終在做著一個未曾改變過的中醫夢。

個人的夢:鐵濤理想

“在2011年的時候, 我總結了一個小的夢, 一個個人的夢。 ”這個夢就是鄧老在客廳牆上懸掛著的親筆墨寶《鐵濤理想》:“有自己的觀點和理論體系;有創新的學術成果;有經得起考驗的社會效益;有一支可持續發展的隊伍。 ”

“經過幾十年的研究, 我感覺在中醫學上我應該有自己的觀點和理論體系。 ”89歲時, 鄧老成為科技部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計畫)首席科學家, 他提出的五臟相關學說是中醫基礎理論專項的主要研究內容。 “群眾難以接受陰陽五行, 尤其是在現代。 其實中醫的五行學說講的就是五臟相關。 這個相關和西醫不一樣, 相關指人體的五臟是相關的, 人的生老病死都與五臟相關,

金木水火土只是相當於化學裡的名詞而已, 所以人們容易誤解中醫。 ”“由於做了這些工作, 就有了創新的學術成果。 ”

根據自己的觀點和理論體系, 鄧老提出了從補脾健胃著手對重症肌無力這一個世界難題的研究。 四十多年過去, 鄧鐵濤及其科研小組治療重症肌無力病人的有效率達到98.8%, 躋身國內外先進水準。 “我說我已經把它(重症肌無力)攻克了, 有了經得起考驗的社會效益。 ”

鄧老曾在1990年的全國“繼承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拜師大會”上表示要毫無保留地盡自己之所有教給自己的學生, 並提出“學我者必須超過我”的口號, 表達了對繼承人的熱切期望。 “我不保守, 我對待我的兒子和學生都是平等的。

去年舉辦的鄧鐵濤學術經驗研修班, 我自己只講了一堂課, 其餘都是由我的弟子主講, 說明我有了一支可持續發展的隊伍, 這個隊伍已經形成了。 ”

第二個夢:中醫學的發展

“中醫學受輕視、歧視、排斥, 從民國初的政策開始一直到今天, 中醫在這一百年裡經常受到不正確的對待。 ”鄧老一直在跟中醫萎縮的趨勢做著抗爭, 為中醫學的發展嘔心瀝血。 鄧老提出:“四大經典(《內經》《傷寒》《金匱》《溫病》)是根, 各家學說是本;臨床實踐是生命線;仁心仁術乃醫之靈魂;發掘寶庫與創新技術革命相結合, 是自主創新的大方向。 ”

鄧老提出:“四大經典(《內經》《傷寒》《金匱》《溫病》)是根,各家學說是本

在餘雲岫提出廢除中醫的三年後鄧鐵濤進入廣東中醫藥專門學校,並早在1938年就曾與同學在香港合辦了南國新中醫學院。他說,“自己感到中醫這個寶貝不能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中丟掉”,“我把在香港參加共產黨的週邊組織‘文通社’所接受的革命思想運用到了中醫中去,中醫要革命。在近來的幾十年,我發現中醫的發展不僅要靠黨和國家的支持、培養和幫助,中醫自己也要致力於奮鬥。”

鄧老堅持,中醫學不能離開四大經典談發展,否則就是空中樓閣。“中醫和西醫不一樣,中國有幾千年的文化,中國幾千年文化精華的一部分就是中醫。我們要發展中醫。我們像一顆樹一樣,沒有根哪來生長。”但中醫並不是停留在幾千年前,而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的。

中醫學究竟是怎樣發展起來的?鄧老認為,“臨床實踐是生命線”,中醫的發展是靠不斷地實踐發展起來的,“實踐不是做白鼠實驗,白鼠與人不一樣,中醫是人對人發展起來的,人對人要研究生老病死,靠臨床的觀察來預防、調理和治療。”

孫思邈在《大醫精誠》中說,“醫學乃至真至微之事”,不能以“至粗至淺之思”而草率從事,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鄧老強調“仁心仁術乃醫之靈魂”,在醫患關係愈演愈烈的今天,“仁心仁術”是對每一位醫務工作者的職業要求和必備的素養,“這是我們中醫一貫的教養”。

天是二十一世紀,光有這些是不夠的,要隨著時代去發展。”鄧老提出“挖掘寶庫與新技術革命相結合”。他認為,中西醫的結合只是一小部分,重要的是向前發展。“中醫的理論是尖端的理論,與新技術革命的結合是尖端與尖端的結合”,要“給新技術與中醫相結合的一個平臺”。例如,國家航太中心請王綿之老先生用中醫為太空人調理身體,以預防航太運動病,效果領先於世界。

最大的夢:中醫走向世界

全球化是當今社會不可逆轉的趨勢,中醫走向世界也是中醫發展的必然趨勢。鄧老時刻將中醫走向世界放在心上。鄧老曾說,中醫藥學是中華文化之瑰寶,發揚中醫藥可以造福於全人類。而21世紀正是中醫藥學走向世界的時代。

正如鄧老所說:“要實現未來醫學的美好願望,我們該怎麼辦呢?戰爭與救人,殺人與救人,永遠相伴嗎?人類這個萬物之靈,總會覺醒的。解除人類痛苦的曙光出現在東方。”

最後,鄧老對記者說:“目前中醫可以說已經走向世界十多年了,將來中醫還要發展,要走得更遠,幫助世界上更多的人解決疾病的痛苦。”他停頓了一下,說:“二十一世紀是中華文化的世紀,是中醫騰飛的世紀。這就是我幾十年前就開始的最大的夢。”■

鄧老提出:“四大經典(《內經》《傷寒》《金匱》《溫病》)是根,各家學說是本

在餘雲岫提出廢除中醫的三年後鄧鐵濤進入廣東中醫藥專門學校,並早在1938年就曾與同學在香港合辦了南國新中醫學院。他說,“自己感到中醫這個寶貝不能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中丟掉”,“我把在香港參加共產黨的週邊組織‘文通社’所接受的革命思想運用到了中醫中去,中醫要革命。在近來的幾十年,我發現中醫的發展不僅要靠黨和國家的支持、培養和幫助,中醫自己也要致力於奮鬥。”

鄧老堅持,中醫學不能離開四大經典談發展,否則就是空中樓閣。“中醫和西醫不一樣,中國有幾千年的文化,中國幾千年文化精華的一部分就是中醫。我們要發展中醫。我們像一顆樹一樣,沒有根哪來生長。”但中醫並不是停留在幾千年前,而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的。

中醫學究竟是怎樣發展起來的?鄧老認為,“臨床實踐是生命線”,中醫的發展是靠不斷地實踐發展起來的,“實踐不是做白鼠實驗,白鼠與人不一樣,中醫是人對人發展起來的,人對人要研究生老病死,靠臨床的觀察來預防、調理和治療。”

孫思邈在《大醫精誠》中說,“醫學乃至真至微之事”,不能以“至粗至淺之思”而草率從事,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鄧老強調“仁心仁術乃醫之靈魂”,在醫患關係愈演愈烈的今天,“仁心仁術”是對每一位醫務工作者的職業要求和必備的素養,“這是我們中醫一貫的教養”。

天是二十一世紀,光有這些是不夠的,要隨著時代去發展。”鄧老提出“挖掘寶庫與新技術革命相結合”。他認為,中西醫的結合只是一小部分,重要的是向前發展。“中醫的理論是尖端的理論,與新技術革命的結合是尖端與尖端的結合”,要“給新技術與中醫相結合的一個平臺”。例如,國家航太中心請王綿之老先生用中醫為太空人調理身體,以預防航太運動病,效果領先於世界。

最大的夢:中醫走向世界

全球化是當今社會不可逆轉的趨勢,中醫走向世界也是中醫發展的必然趨勢。鄧老時刻將中醫走向世界放在心上。鄧老曾說,中醫藥學是中華文化之瑰寶,發揚中醫藥可以造福於全人類。而21世紀正是中醫藥學走向世界的時代。

正如鄧老所說:“要實現未來醫學的美好願望,我們該怎麼辦呢?戰爭與救人,殺人與救人,永遠相伴嗎?人類這個萬物之靈,總會覺醒的。解除人類痛苦的曙光出現在東方。”

最後,鄧老對記者說:“目前中醫可以說已經走向世界十多年了,將來中醫還要發展,要走得更遠,幫助世界上更多的人解決疾病的痛苦。”他停頓了一下,說:“二十一世紀是中華文化的世紀,是中醫騰飛的世紀。這就是我幾十年前就開始的最大的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